遂溪獅頭彩扎技藝—承載著湛江地區深厚人文歷史積澱

遂溪獅頭彩扎技藝—承載著湛江地區深厚人文歷史積澱

獅頭彩扎

獅頭彩扎·傳統藝術

遂溪獅頭彩扎是湛江市遂溪縣民間傳統藝術之一,相傳起於清代,與當地舞獅相伴而生。清道光《遂溪縣誌》(禮俗卷)中,有“上元張燈結綵,舞獅象雜劇遊戲,作火樹放花炮煙火,打鞦韆猜燈謎,士庶歡遊達旦,曰慶元宵”的記載,清光緒三十三年工業品呈報匯冊就有“獅頭行製品精良,省垣及外洋均來定購”的記載,說明當時遂溪獅頭彩扎已十分受歡迎。

遂溪獅頭彩扎技藝—承載著湛江地區深厚人文歷史積澱

獅頭彩扎

獅頭彩扎·選材講究

遂溪獅頭製作時選材講究、工序獨特、手法細膩、技藝傳統。製作的材料以輕軟柔韌的竹、韌紙、綢緞、羊毛、兔毛與各色絨毛為主。有選竹篾、扎骨架、撲紙、彩繪、縫布、配飾和點睛等工序。

其中,扎制獅頭要先扎制圈框,並用竹篾片以“十”字形用韌紙繃粘紮成拱穹頂,確定獅頭大小的基本形狀;之後,在獅頭頂上用竹篾片繃扎獅角,再依次繃扎眼眶、獅鼻、獅口與下頷、獅耳,完善獅頭五官部位,獅頭整體框架結構方可成形。撲貼則需要依次撲貼紗布、韌紙和金光紙,要按照各部位所需尺寸,從獅鼻開始撲貼,再貼頭額、獅角、頭頂、耳朵等部位。

遂溪獅頭彩扎技藝—承載著湛江地區深厚人文歷史積澱

獅頭彩扎

獅頭彩扎·文化特色

獅頭彩繪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特色,遂溪獅頭傳統圖案包括龍角金色雙龍紋、紅面黑關刀紋、黑色鐵角沖天紋、鷹角青色大斑紋、鰲魚角銀色波浪紋、象撥角黃黑虎班紋以及太極紋、螺旋紋、雲頭如意紋等。

獅頭色彩搭配注重色塊與厚重的底色的強烈對比,以增強視覺衝擊力,使圖案五彩繽紛,達到醒目傳神。製作完成的獅頭色彩豔麗、造型誇張、形態生動、神韻俱佳,舞起來既輕盈靈巧、又堅固耐用。

製作的獅頭既有南獅代表性的黃、獅、黑獅,俗稱劉、關、張三種傳統造型,也有形態多樣的麒麟獅、鷹獅、貓獅等彩獅,還有頗具地方特色的“五虎獅”和“六國獅”等。

遂溪獅頭彩扎技藝—承載著湛江地區深厚人文歷史積澱

獅頭彩扎

中國醒獅之鄉

遂溪縣是“中國醒獅之鄉”,有著悠久的舞獅、扎制獅頭的歷史與文化。遂溪獅頭扎制技藝,承載和蘊含著湛江地區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展示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一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製作工藝複雜、製作過程單調、經營效益不高,如今很多民間藝人已不願意從事獅頭製作,這項傳統技藝日漸式微,需要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與傳承。、

獅頭彩扎

中國醒獅之鄉

遂溪縣是“中國醒獅之鄉”,有著悠久的舞獅、扎制獅頭的歷史與文化。遂溪獅頭扎制技藝,承載和蘊含著湛江地區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展示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一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製作工藝複雜、製作過程單調、經營效益不高,如今很多民間藝人已不願意從事獅頭製作,這項傳統技藝日漸式微,需要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與傳承。、

遂溪獅頭彩扎技藝—承載著湛江地區深厚人文歷史積澱

獅頭彩扎

獅頭彩扎·製作工藝

扎作:將竹筏紮成一個獅子頭輪廊。必須選用柔軟度好的黃竹,要求輪廓紮實、通真。

貼紙:用漿糊把紗紙和紗綢貼在獅頭輪廊上,必須選用堅韌的紗紙,才能使得製出的醒獅堅實, 晾乾後還要貼上亮片鐳射紙才顯得威猛。

手工描繪:用顏料把整個獅子頭、眼、鼻等畫出來, 並描畫出各種圖案。 獅頭十分強調團的裝飾和用色效果。

配套裝飾:獅頭裝飾的主要是免毛、羊毛、五彩絨球、鏡子、金片布等,分別裝飾在獅子的眉、眼、鼻、口、角等各個部位,使醒獅更加勇猛生動。

遂溪獅頭彩扎技藝—承載著湛江地區深厚人文歷史積澱

獅頭彩扎

遂溪“獅王”榮譽

遂溪縣黃略鎮龍灣村,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遂溪醒獅項目的優秀團隊代表——龍灣龍獅藝術團

龍灣醒獅七度上央視

在2017年7月和10月湛江參加《魅力中國城》的兩次競演中,龍灣醒獅又代表湛江絕技、湛江文化兩次登上央視大舞臺。

2017年9月,龍灣醒獅受邀赴京參加《中國夢·祖國頌2017央視國慶特別節目》演出,與劉愷威同臺表演歌舞《我是中國人》。

正是龍灣醒獅在央視多次的出色表演,給中央電視臺相關負責人和楊東昇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在2018年春節聯歡晚會和元宵晚會,寓意吉祥喜慶的龍灣醒獅又被“欽點”,將“喜氣洋洋、歡樂祥和”的氣氛帶入晚會,向全球華人拜年。

2018年春節公益廣告《中國印 中國節》也來到湛江拍攝龍灣醒獅開光點睛,李榮仔父子率隊表演。片中李榮仔為醒獅開光點睛,鏗鏘道:“醒獅開光,一點天庭,吉星高照;二點眼,日月明。”他的兒子李祖傑接過獅頭,畫面上出現了“印 點醒精氣神”。接著畫面轉到夜幕下的金沙灣觀海長廊,十多頭全國首創的LED熒光醒獅,歡快地舞動,與觀海長廊五光十色的雄偉建築交相輝映。這些鏡頭都被採用到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及由成龍演唱的主題曲MV中,紅遍全國。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人才的培養很關鍵。在外地,舞龍的人多在40歲以上,而湛江有這麼多年輕人投身於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事業,我非常欣慰。希望這批年輕人好好幹,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事業中來。”龍灣醒獅這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已經朝著文化產業的方向發展,遂溪龍灣村乃至遂溪縣也可以憑藉著“中國醒獅之鄉”的金字招牌和非遺的沃土,將龍獅文化產業與鄉村振興結合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產業。

遂溪在2004年獲評“中國醒獅之鄉”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2006年,龍灣獅班被中國龍獅協會派往馬來西亞參加該國五十週年慶典的國際龍獅邀請賽;

2008年李榮仔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文化物質遺產項目南派醒獅粵西地區唯一的傳承人;

2009年,李榮仔經過考核,被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批准為粵西地區唯一的國際級龍獅運動裁判。

如今的醒獅已經是遂溪的一張名片,正因為有了像李榮仔這樣認真、虔誠的傳承者,高品質的老技藝才能夠保留至今,發揚光大!手藝人會老去,但我們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必須傳承下去!

遂溪獅頭彩扎技藝—承載著湛江地區深厚人文歷史積澱

獅頭彩扎

遂溪獅頭彩扎技藝—承載著湛江地區深厚人文歷史積澱

獅頭彩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