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歷史雖然不算長,卻被一些研究者評價是建立得最輕鬆的一個朝代。楊堅原本就是靠著父親楊忠的恩惠才能起點較高, 少年時就顯得沉穩老練,十四五歲時就因為父親楊忠的功勞而得到提拔,西魏恭帝四年(557),封驃騎大將軍加開府。據說宇文泰曾無意中看見楊堅,對他讚賞有加。兩年後,北周明帝即位,封楊堅大興郡公。

揭祕隋文帝與開皇之治:弘揚中華文明享譽亞洲的發端

隋文帝畫像

武帝宇文邕期間,對楊堅也很欣賞,不管是否有加油添醋,或者為了籠絡楊堅,為長子宇文贇娶了楊堅的長女為妻,楊堅當時不過三十歲上下(論年紀楊堅比宇文邕還大兩歲)。長期攬事的宇文護和最有才幹的齊王宇文憲都對楊堅很不感冒,包括內史王軌也進言對付他不利,排擠是存在的,他們的說法多和迷信有關。雖然也有一些關係好的人替楊堅分說,加上武帝宇文邕本人素來不信天象、讖語、面相這些東西,楊堅本就言語不多,表現非常低調,找不到對北周宇文家不利的證據。

宣帝宇文贇繼位後,楊堅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這時,楊堅與尉遲迥的矛盾爆發。尉遲迥是宇文泰的外甥,所謂孃親舅大,論關係是牢牢站在宇文家族一方,而且尉遲迥論功績有攻佔蜀地,平定蕭樑王子蕭紀等資歷,也算是實力派。

楊堅雖然和宇文家沾親帶故,作為輔政大臣顯然有僥倖運氣成分,很多人對他竄的太快不服氣,尉遲迥就把這種大寫的不服掛在臉上。楊堅想以老將韋孝寬取代尉遲迥,將他調離地方便於控制,這就激怒了尉遲迥,決心舉兵。

尉遲迥是武將出身,他的說辭也非常有說服力:“楊堅以平庸之才,借皇后父親的權勢,挾制幼主,號令天下,作威作福,賞罰不分,其背叛君主的行跡,已暴露無遺。我身為將相,與君主有舅甥之親,同甘共苦,本應一體。先帝把我任命到這裡,本來就寄託著安危大計……”史書形容將士聽了“人人感奮”,楊堅就順水推舟,以名將韋孝寬為主力,然後派心腹高熲監督作戰。沒有懸念,韋孝寬是整個北朝最出色的將領之一。儘管當時已經年過七旬,韋孝寬包圍鄴城,大破對方十三萬兵馬,逼的尉遲迥自殺。這一戰永久載入史冊,因為,鄴城之後就從歷史長河中退出了。韋孝寬回到京師不久病故,年七十二歲。

揭祕隋文帝與開皇之治:弘揚中華文明享譽亞洲的發端

古籍《隋書》

尉遲迥並非勢單力孤,其他鄖州(今湖北西北的十堰市範圍)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相繼都起兵響應。司馬消難為晉朝司馬家族後人,屬於南陽王司馬模後代,他娶的是高歡女兒,後來官職越來越低就決定離開。正是楊忠迎接他到北周的,兩家關係非常好,史書稱“約為兄弟”。北周本來對他待遇不差,正是楊堅輔政以後,不知為何把他放到較偏僻的鄖州,心裡有了情緒,覺察到楊堅有非分舉動,就被尉遲迥說動。王謙在武帝末建德六年就出任益州總管,一直到宣帝死。楊堅上位以後派人替換王謙,也擺明不信任他,所以加入了尉遲迥。由於尉遲迥僅兩個月就被平定,其他人很快消散。

楊堅建號隋朝,這個稱呼雖然有點奇怪,但主要是楊堅之父楊忠在北周獲封隨國公,就是今湖北隨縣。楊堅做了一個重大決定——修新都城。在原來長安東南,以著名工匠大師宇文愷負責主持,在很短時間建了一個大興城,據說僅九個月就把皇宮和內城建好。新城以楊堅曾被封為大興郡公,所以名為大興城。但是,外城和附郭城垣都是隋煬帝登位以後才擴建的。隋文帝之初的大興城還不能同後來的唐朝長安相比,但佈局思想來自宇文愷的創造對稱特色,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都有深刻影響。另外鑄造新錢,很快穩定了民生。

由於隋朝建立沒有經過大規模征戰,之前有北周武帝的出色治理,到開皇七年(587)已經十分富庶,隋文帝楊堅開始完成一統大業,廢西樑後主蕭琮,他是西樑第三代,只有江陵一地。將蕭琮招到長安,當時二十六歲,其實登位也才一年多,蕭琮的妹妹就是嫁楊廣的蕭氏。

開皇八年,以晉王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號稱五十一萬大軍,三路伐陳。開皇九年正月(589年2月),陳將任忠引大將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後主陳叔寶。不久,各地陳軍或受號令投降,或抵抗被消滅,只有嶺南因有著名的部族首領冼夫人依然不相信陳朝被滅。隋朝對冼夫人繼續封賞,成為幫助治理南疆的一代傑出人物。

隋文帝在位前期歷來號稱開皇之治,有近二十年刻苦經營,隋朝的興盛達到空前的地步,整個中華影響開始波及遠方。例如亞洲基本上確立以中華文化為文明的楷模,隋唐的國際性聲望一半是自身積極推動傳播的結果,一半是亞洲其他地方與隋唐產生接觸和效法後的作用。那麼,我們今天回頭看楊堅的開皇之治,主要體現了哪些方面的積極因素?

揭祕隋文帝與開皇之治:弘揚中華文明享譽亞洲的發端

影視劇中的楊堅和獨孤氏形象

首先民生方面,楊堅聽從蘇威建議繼續輕徭薄賦,主張恢復民力。蘇威是之前宇文泰十分賞識的蘇綽之子,他是北周大冢宰宇文護的女婿。為此,一方面推行減稅,獎勵生產,一方面到處設立糧倉,準備災年時可以救濟百姓。沒過幾年,隋朝就存下許多糧食。這一安排前提是各地調運物資要便利,那麼就需要疏通漕運。後來隋煬帝會進一步貫通大運河,其實也是建立在文帝已經有過前期工程。

開皇五年(585),以高熲主持全國性的戶籍調查,視為輸籍法。在北周大量釋放民力的基礎上,這一次檢索民間戶籍,重新編入百姓。可以作為繳納官府糧食的來源基礎,改善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前南北朝除了擄掠人口外,還有很多逃散人口,當北周和隋朝恢復民生的舉措施行以後,很多逃跑山林,躲避抓丁的人才慢慢安置,但沒有戶籍,隋朝以後才重新編戶作為正式百姓。據說檢索出來的人達165萬多,還不算之後從陳朝增加的江南人口。而且還是不完全統計,實際各地隱匿的人口相信還有更多。但總的來說,通過開皇年間編戶,全國戶籍人數明顯增加了。到隋煬帝繼位初再統計,光戶數就達890多萬,保守估計人口已經在5000萬上下。就古代觀念而言,人丁興旺是昌盛的根基,開皇之治第一功自然應該是這一點。

其次制度方面。如蘇威主持了開皇律編撰,修訂了刑法。重要的措施是相對減輕了處罰和死刑措施,而且死刑需要奏請複查三次,不能隨便執行。不管是否出於真心,楊堅為人表現是崇佛信道,總體推行還是寬柔措施。對於剛剛經歷長期紛亂的隋朝,這是能夠走向興盛的重要一點,並不是誇大。在官制上,自然是重要的六部制建設,廢掉了實行近300年的九品中正制,還把北周以來的鮮卑習俗淡化,恢復漢姓。從開皇七年開始實行科舉,進一步打破南北朝的門第觀念,選拔人才不問出身,雖然一開始對選用人數有很多的限制,但總算是開創性舉措,在贏得大批寒門平民士子和一些希望讀書上進的人才方面,非常得民心。

揭祕隋文帝與開皇之治:弘揚中華文明享譽亞洲的發端

有關隋文帝的傳記

第三是整頓官員方面。雖然隋文帝更改刑律以寬柔為宗旨,但在官吏監督方面還是比較嚴厲,尤其前期是實行到位的。派出柳盛持節巡行中原河北五十二州,奏免贓汙不稱者達二百餘人,這一番勘察口碑甚好。

前期楊堅派人四處巡察,的確以瞭解民生疾苦為己任。如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隋文帝派左右出宮看百姓所食。帶回來都是豆渣、雜糠,楊堅十分難過,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親自帶領關中的饑民去洛陽就食(“率民”這一說法出自《隋書》本紀,其他地方都說下令百姓去其他地方就食,如同樣隋書的食貨志和五行志說法就是下令,《北史》是楊堅行幸洛陽,遇到災民,然後讓去山東就食),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設。當時明明隋朝糧倉已經比較富足,但關鍵時刻沒有開倉救助百姓,這件事記錄在《貞觀政要》中,作為唐太宗李世民拿來批評隋文帝徒有愛民的虛名,實際做的並不好的一個重要案例。

第二年前往泰山,路上與饑民相遇,命左右隨行不準驅趕,饑民與皇帝的侍衛一起前行。遇有扶老攜幼者,皇帝還給百姓讓路,引馬避之。在道路艱險處,見有負重者,則令左右扶助之。到達齊州(今山東濟南),隋文帝還一直以民情為念,親問疾苦,這一幕描繪十分生動形象,但主要細節描寫是來自《資治通鑑》。哪怕難免會有一些誇張做作,但在古代史書中寫皇帝愛民舉動幾乎要算罕見的,既然如此體恤百姓,為什麼不開倉救濟呢?這是一個比較讓人費解的疑點。

楊堅其實不像劉邦、朱元璋那樣出身平民百姓中,能夠做到這樣,已經令後人十分感觸。為了壓制官員,隋文帝其實也傾向於使用酷吏,如《隋書》比較有名的燕榮,本來是武將出身,隋文帝對他很欣賞,加封上柱國,任青州總管,後調幽州總管。但後來咄咄逼人,被幽州大姓盧氏家族舉報,隋文帝最終發現燕榮所為太過,將其處死。

揭祕隋文帝與開皇之治:弘揚中華文明享譽亞洲的發端

隋文帝興建的大興城佈局

第四是邊疆事務方面。當時北邊有北周千金公主仇恨楊堅,這方面不完全怪千金公主聯合突厥可汗找茬,千金公主為北周趙王宇文招(武帝宇文邕的弟弟)之女,嫁沙缽略可汗為妻。但楊堅對北周宗室幾乎消滅十之八九,連帶殺了其父趙王宇文招一家老小,千金公主自然痛恨楊堅。因此,沙缽略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西北許多州縣遭到騷擾,《隋書》稱“六畜鹹盡”。雖然隋軍實力不一定處在下風,但硬拼傷亡會很大。隋文帝做好防禦準備,還是選擇聽取長孫晟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為此花費較長時間通過出使分化,造成沙缽略、達頭、阿波等人矛盾。阿波投歸建牙千泉(怛羅斯河畔,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塔拉茲)地方的達頭可汗。此後,達頭從沙缽略的統屬之下分出去,突厥變為東西兩部。沙缽略在西突厥和契丹兩面威脅之下,便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從此與隋朝維繫比較和平的局面。西北吐谷渾經過一番波折,到開皇十一年(591),嫁光化公主加以籠絡,也保持良好關係。

當時,東面興起的契丹對隋朝因為遙遠,也能收服。更東面的高麗,從隋文帝時代起,就已經開始用兵。從隋文帝到唐高宗長達幾十年一直都針對高麗用兵,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失策,尤其隋煬帝還因此成為覆滅的導火線。實際上,高麗在南北朝時就已經不安分,對新羅採取攻擊,對江南的陳朝採取聯絡,逐漸蠶食邊界,對北周和隋朝都有騷擾。尤其陳朝與高麗經海路聯繫很密切,互相作為支持。到陳朝被滅,高麗還聯合靺鞨部騷擾遼西,所以,隋文帝派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出兵(王世積後來調河西涼州,頗有不軌,最後被殺),結果氣候原因,無功而返,這也奠定了後面楊廣會繼續出征的原因。

第五文化方面,開皇三年(583),隋文帝下詔從民間收集書籍,獻書一卷賞絹一匹。隋朝官府藏書量是之前歷代最多的,據說有37萬卷,77000多類圖書。為此《隋書》專門開列了《經籍志》,對當時有的和散失古籍做了一番梳理,貢獻相當大。在全國州縣實行新的禮樂制度,推崇華夏文化,不單單是確立了隋朝本身的文化內核,在整個亞洲都產生很大的影響,中華禮儀之邦正是從隋朝對外影響開始的,之後的唐朝達到一個巔峰。

再從個人方面說,楊堅前面在決策判斷等方面都很精明,為人也謹小慎微,生活上也繼承了北周武帝崇尚簡樸的作風,很多方面都表現難得。好比賀若弼(鮮卑族,賀若是複姓)也算一代名將了,為了吹捧楊堅,將當年平陳獻上的幾條策略冠上“御授平陳七策”進呈,希望得到嘉獎。隋文帝沒有搭理,還說:“公欲發揚我名,我不求名,公宜自載家傳。”(見《隋書·賀若弼傳》)包括對封禪儀式的拒絕,楊堅明確表示:“豈可命一將軍,除一小國,遐邇注意,便謂太平,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虛言而幹上帝,非朕攸聞。而今以後,言及封禪,宜即禁絕。”(見《隋書·高祖紀下》)很可惜,隨著隋朝的興盛富庶,楊堅還無法做到善始善終。

揭祕隋文帝與開皇之治:弘揚中華文明享譽亞洲的發端

隋朝的版圖格局

長期以簡樸愛民形象示人的隋文帝,最終還是發生了轉變。就在關中大旱後不久,開皇十五年(595),仁壽宮修成。文帝看到宮殿十分壯麗,一度大怒:“楊素殫民力為離宮,為吾結怨天下。”楊素原本很怕受處分。但獨孤後對這一離宮很滿意,文帝的態度就變了。第二天召見楊素,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

後期,虞慶則、史萬歲、王世積等一干功臣故舊先後被殺,有的的確有罪,有的則不一定非死不可。問題是楊堅對這些人的處罰標準,基本都違背準則,史書說“不復依準科律”。甚至對普通民眾還頒佈諸如“盜一錢以上皆棄市”、“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之類的苛刻標準。另外楊堅後期還喜歡隨心情廷杖,史書稱“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和當初形象也判若兩人了。

到仁壽年間,沒有獨孤皇后管束,楊堅的生活更加放縱,不排除兒子楊廣希望包攬大小事務的心思,一干見風使舵追隨楊廣的大臣,自然也慫恿楊堅放棄處事,成天躲在仁壽宮裡享樂,身體很快就拖垮,實際上他也不過六十三四歲,並不算多老,以至於最後留下眾說紛紜的仁壽宮疑案。

對於楊堅和幾個兒子的關係,多年來都是隋唐研究的熱點話題。除了最後究竟楊堅死在誰手有一定爭議外,基本事實走向已經都比較清楚,也並沒有太多的新見解。

原來的太子楊勇作為楊堅和獨孤皇后所生嫡長子,生性直率仁厚,傾向儒學和文學,他身邊的師長朋友是姚察、明克讓、陸開明等文人才子。楊勇自身也有一些才幹,但客觀來說並不算優秀。最大的缺點是喜好玩樂,從一開始就比較放縱。前期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一貫崇尚節儉的嚴厲標準下,楊勇的生活作風是有很大問題的。

揭祕隋文帝與開皇之治:弘揚中華文明享譽亞洲的發端

影視劇中的楊勇形象

更嚴重的是,楊勇不喜歡父母安排的妻子元氏,西魏北周大臣元孝矩之女,元孝矩的妹妹嫁大冢宰宇文護,受到提拔,嫁女給楊堅的兒子。楊勇喜歡自己所鍾愛的女子云氏,原本這屬於個人情感需求,沒有是非對錯。但楊勇為此很情緒化,對父母過於衝撞,處理的不大好。還有一層,雲氏的父親雲定興雖然不算平民,但可能不屬於好出身。在當時濃厚的門閥習氣下,楊勇身為太子對寒門雲氏的感情受到非議。而且雲定興這人比較投機,經常送各種東西結交朝臣,對女兒攀上太子的動機更不用說。正因為楊勇本性素來仁厚,真心喜歡雲氏不假,但這一關係背後牽扯的問題卻不單純。就像雲定興最後憑藉多年拉攏的宇文述等人說情,這才躲過一死。所以他的種種投機行為自然被精明地獨孤皇后相當反感,順帶對太子和雲氏很排斥,以至於要痛下殺手。

再說次子楊廣,與楊勇相比按說沒有太大分別。楊廣同樣喜好文學,而且文才十分出眾。若論詩歌才華,即使李世民也恐怕不如楊廣。同時楊廣也有武勇作風,原本封為晉王就有守邊的責任,後來作為滅陳的大統帥,雖然實際更加依賴楊素、韓擒虎這樣的重臣,但畢竟楊廣參與其中,有學習的作用。另有一方面,楊廣好佛,到江南以後拜天台宗祖師智顗大師為師。原本智顗對結交權貴不感興趣,面上不想得罪,但不想有什麼實際來往。但楊廣非常有耐心,三番五次以求教的心態打動智顗大師,最後還是視智顗為師,智顗影響楊廣安撫江南百姓起到積極作用。

楊廣在前期的所作所為,固然有對楊勇不服的較勁心理,但很難說長久以來的言行舉止全是刻意偽裝。他的好佛與文學是符合他內心的真實愛好,唯有生活崇尚節儉樸素可能有討父母喜歡的成分。尤其認為楊廣多年來隱藏好色慾望,這有抹黑的嫌疑。楊廣既然崇佛是真心,加上多年來討父母歡心,對女人壓抑是否出自偽裝原本很難判斷。但從情理上分析,這種事要堅持十幾二十年清心寡慾恐怕很不容易,這是第一層。

第二層,楊廣的妻子蕭氏是蕭樑後人,是西樑後主蕭琮的妹妹。楊廣本身對蕭氏是相當滿意,夫妻感情非常好,原則上就不存在壓抑慾望的說法。 但楊廣這一生只和蕭氏有三個孩子,另外也只和一個嬪妃有孩子,基本能夠證明楊廣在本質上應該不算好色的人,他這一生崇佛和受父母影響,在男女關係這方面客觀看是比較正常的,甚至他和蕭皇后的感情還稱得上模範,比李世民都要好,至少絕對不是野史小說形容的那種人。

假如把楊廣的婚姻對比楊勇的婚姻,楊廣身邊只有蕭氏,且夫妻和睦,這一點在以模範夫妻標榜的父母跟前,那是無需作假的,這為楊廣能夠取代楊勇加了不少印象分,所以他平時的舉止行為絕非完全製造的假象,何況楊堅和獨孤氏都不是等閒之輩。正因為很多人心中先入為主,相信楊廣是以欺騙手段聯合楊素等大臣取代太子,就忽視了楊廣自身的條件和努力,的確更加符合楊堅和獨孤氏心目中對太子的要求,這是兩個方面合力的結果,只認為楊廣耍手段弄虛作假是不公平的。

揭祕隋文帝與開皇之治:弘揚中華文明享譽亞洲的發端

影視劇中的楊廣形象

客觀來說,楊廣爭奪太子位固然是個人的野心,但中間也摻和了楊素的野心。楊素希望將來繼續保持他隋朝第一大臣的地位。如果是楊勇繼位,他身邊一批文臣會受重用不說,最大對手將是高熲,因為楊勇的女兒嫁給了高熲的兒子。論能力和地位,楊素和高熲算是半斤八兩。兩相比較之下,楊素自然就選擇扶持楊廣。之前平定江南,兩人也有過交集,楊廣當時對他是比較敬重的。

但最後仁壽宮的一幕,究竟楊廣有沒有做出過分的舉動,目前看來的確難以說清。以《隋書》而言是有存疑的,只不過歷來大家出於民間和野史對楊廣的抹黑,自然傾向於楊廣做了忤逆的舉動。好比一系列下詔害死楊勇,流放楊勇的兒子,逼死五妹蘭陵公主等。對自己兄弟姐妹能夠這樣,順理成章對父親楊堅也就能夠下狠手了。

不管後來楊廣當皇帝如何,隋文帝楊堅生平的成就也是十分醒目的。以至於在國際上,許多歷史研究者對其評價很高,在李世民和唐朝皇帝被塞外各部族尊為著名的“天可汗”以前,隋文帝就已經被突厥方面尊稱相類似的“聖人可汗”,充分顯示了隋朝皇帝在塞外的巨大影響。

就中原朝野看來,某種程度上隋文帝和秦始皇有比較價值,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相似,所處的地位也十分相似。一個結束了春秋戰國,一個結束了兩晉南北朝,兩人都讓國內重新完成了大一統,楊堅被中外史學界視為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不是沒有理由的。

如果用開放的眼光來看隋朝統一的意義,更能認清楊堅在歷史時空中的地位。隋朝當時西方已經進入中世紀,羅馬帝國已經在南北朝期間分崩離析,亞歐非交界的地方,各部族民眾處在動盪不安之中。而東方中土之地經歷300年左右,由楊堅手裡重新整合起來,加上許多措施不僅是隋朝盛極一時,此後唐宋兩個長達300年左右的時代,一再創造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高度繁榮,在亞洲以及全世界至今都具備永恆魅力的中華文明高峰,這一切的一切都與隋文帝的開創之功分不開的。

國際上的歷史學者微觀分析不一定比國內優秀,但長遠的眼光和評判力是相當敏銳的,所以《劍橋中國隋唐史》就評價說:“隋朝消滅了其前人的過時的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箇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這一切同樣了不起。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國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所以,隋文帝楊堅本身的地位是值得今天重新審視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