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關鍵詞 算法

信息智能推薦算法是人工智能技術在信息傳播領域的應用,它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效率,帶來了傳播方式和傳播活動的深刻變革,同時也引發了監管部門和用戶對這一新技術運用中出現的內容質量和價值觀問題、算法黑箱和信息繭房風險等多方面的關切和疑慮。

算法推薦,是否給我們編織出了一個個信息繭房?

學界進行了持續研究分析,互聯網信息平臺不斷探索問題的解決和風險的防控,推動智能推薦技術的優化創新,以期把握算法的特點、價值和規律,促進人工智能時代信息傳播的健康發展、安全發展

《社會科學報》於近期推送字節跳動公共政策研究院“算法促進人工智能時代的信息傳播”系列三講,這是第三篇。歡迎各位讀者持續關注!

第一篇在這:算法,信息時代社會價值弱化的罪魁?

第二篇在這:算法黑箱,是潘多拉的盒子?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原文 :《算法促進人工智能時代的信息傳播》

作者 |字節跳動公共政策研究院 袁祥 王一

圖片 |網絡

推薦算法使信息繭房在形式上顯性化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算法推薦不一定導致所謂“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並非新現象,在傳統媒體時代已有表現,一直延續到智能傳播時代,但推薦算法為這一現象提供了新的形成機制。(見表)



不同媒介時期

形成機制

繭房類型

大眾媒體


讀者、觀眾只看喜歡的刊物、欄目、頻道和節目,即便有些全國範圍統一時間段播出的節目,部分觀眾可能不收看或僅將其作為“背景音”。

興趣繭房

門戶網站


不關注要聞大事的用戶直接點擊進入娛樂、體育等喜愛的頻道,或者乾脆直接輸入頻道的網址而不必經過門戶首頁。

興趣繭房

社交網絡


用戶基於對特定創作者賬號的關注,形成相對固定的信息接收渠道,以微博賬號follow,微信公眾號訂閱為代表。

興趣繭房

將社交網絡作為新聞資訊和信息接收的主要方式,只閱讀熟人分享的信息,以微信朋友圈、群組為代表。

關係繭房

由於關注賬號數量的增多,朋友圈人數的擴大,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只查看最感興趣的內容,本質是在已經通過興趣、社交方式篩選過的信息中進一步縮小範圍,這是目前社交網絡上信息繭房的主流類型。

“興趣+關係”雙層繭房

表:信息繭房在不同時期的表現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到了算法時代,不論是基於內容的匹配,還是用戶之間的協同推薦,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興趣,在類型上屬於興趣繭房。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張濤甫教授認為,繭房是人的認知宿命,從來就有,只不過因算法流行而被我們顯著地“看見”了。相比形式上的被“看見”,從效果角度分析,和社交時代普遍存在的“興趣+關係”雙層繭房不同,推薦算法帶來的繭房效應反而要弱一些,這是因為信息沒有經過太多關係鏈的過濾,推薦內容的選擇範圍要大得多。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院《數字新聞報告》表明:54%的受訪者更喜歡通過算法來獲取信息,而選擇編輯或記者的比例僅為44%,這反映出從整體上看,信息聚合平臺上的用戶會比其他用戶獲得更為多元的信息,算法其實能讓用戶接觸到自己不常用的新聞來源。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徐英瑾教授認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繭房是一箇中性詞,人承受信息量總體是穩定、有限的。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認為,西方一些研究表明,算法推薦的內容也可以做到更加全面、客觀,從實際效果看,很難簡單下結論算法推薦就一定會導致所謂的“信息繭房”。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如何破解繭房效應?

雖然如此,對算法的繭房效應也要高度重視。即便是僅從市場目標考慮,信息繭房從長期看可能帶來用戶的審美疲勞,降低活躍度和使用率,不利於信息平臺的持續發展。要破解繭房效應,就要在兩個方面、三個方向協同發力。

一是要優化推薦算法,分為“精準化”和“多元化”兩個方向。一般認為,個性化的“精準”推薦是形成繭房的原因,但從更深層來看,沒有做到真正的精準,才是根本原因。算法大多基於過去的統計關聯來“預測”未來,無法有效預判未知的偶然性因素,也缺乏在心理學層面對背景、意圖、動機等的因果邏輯分析,基於標籤、分類、歷史行為等的推薦還停留在粗粒度,大多基於表面化的特徵標籤來推薦。如果算法能做到對更深層因素的透徹分析,發現特定用戶在不同類別內容之間的更細粒度聯繫,就可以做到更精準的推薦,既實現了細粒度的個性化,提升用戶滿意度,也做到了粗粒度的多元化、多樣化,破解信息繭房效應。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當前,我國頭部智能分發平臺的算法模型自動學習積累了數以幾十億的“向量特徵”,有助於探索以“精準化”方式化解繭房效應。與此同時,在推薦算法這一“母愛式”的信息供給佔主導的情況下,也需要引入精英推薦、新聞專業主義的“父愛式”傳播,用戶想看什麼和應看什麼要有所平衡。

《華爾街日報》於2016年創設了一個“紅推送,藍推送”( Red Feed, Blue Feed),將Facebook上同類內容的自由傾向、保守傾向的信息並列呈現給用戶,以此提醒用戶其偏向性,並推薦另一觀點相左的內容,幫助用戶平衡、多元化其新聞消費。

在國內,今日頭條等主流信息分發平臺綜合運用內容消重、打散和對用戶多元興趣的主動探索等策略來消除繭房效應,避免同樣標題或內容的信息重複推薦,避免相同類型、主題、作者等的內容短時間內密集出現,對時政、科技等一些用戶沒有明顯興趣但也沒有表現出排斥的內容主動推薦,引導用戶興趣擴展和關注更多優質信息。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二是要促進推薦算法的平衡使用,特別是加強對青少年群體的保護。推薦算法已廣泛應用在圖文、短視頻、在線視頻和商品等各個領域,對推薦內容,成年人有著更強的選擇自主性,但對少年兒童等特殊群體,則需要有更多的關愛和保護措施。

針對青少年自控能力差、更容易沉迷和對內容缺乏鑑別力的特點,今年國家網信辦指導組織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平臺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對選擇該模式用戶的使用時間段、在線時長做出限制,只能訪問青少年專屬內容池,算法還將基於對用戶地理位置和行為的分析,篩選甄別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用戶,自動切換到“青少年模式”,有效地保護了青少年信息消費的安全和健康。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建立媒介技術發展的“歷史觀”和信息傳播監管的“整體觀”

總的看,在信息智能推薦算法時代,需要建立媒介技術發展的“歷史觀”和信息傳播監管的“整體觀”

信息傳播有很強的社會建構功能,人創造技術以滿足自身的需要,技術被創造出來後又塑造著人的生存環境,特別是媒介技術,構成了人類社會的“擬態環境”。由於技術是按照一定的目標和規則設計的,其也遵循某種內在的邏輯運行,具有剛性的環境約束特點,對不同的行為持續發揮著促進或抑制的作用,在整體上表現出某種偏向性。

信息智能推薦算法是媒介技術最新的發展階段,體現了全球的趨勢,總體上是進步性的,對滿足個體和社會的需要,促進國家競爭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應鼓勵促進新技術發揮積極的價值,同時也要更有效防控技術失範帶來的社會問題,促進智能分發健康持續、安全有序發展。我國特有的體制機制優勢和在互聯網治理上積累的有效經驗,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底氣和自信。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步入互聯網時代以來,至今已經歷三次技術產品邏輯和信息傳播模式的變化,每一次都為網上內容生態的治理帶來新挑戰,但也促進了監管方式的革新。

第一次是門戶網站時代,相比傳統的報刊和廣播電視,出現了商業網站這一新的信息傳播平臺,為了適應這一新變化,我國探索建立了網絡新聞傳播的資質制度,通過賦予新聞單位時政類信息發佈權、商業網站轉發權,既在源頭上確保內容導向正確,又促進了主流價值的廣泛傳播。

第二次是社交網絡時代,以微博和微信平臺為代表,普通人有了內容創作和發表評論的便利渠道,網民生產的內容很快在數量上佔據了主導,也帶來了魚龍混雜的信息。這一時期,我國逐漸建立了用戶實名、平臺責任、技術監管、社會監督等多樣化的治理方式,也將門戶時代的網絡新聞資質管理制度沿用到媒體公號領域,確保新聞單位賬號對時政類信息的發佈權,形成了主流引領+多元討論的網上內容生態。

第三次是智能分發時代,是人們正在經歷的過程,推薦算法為網上議程設置、內容把關帶來了新挑戰,個人的信息獲取和交流互動也產生了新變化。在智能分發時代,之前的互聯網管理經驗、機制和有效做法應予以更有效的執行,還要借鑑此前有效的做法,以符合算法特點、價值和規律的方式,在新的傳播環境下轉化運用,以促進人工智能時代信息傳播的健康發展、安全發展。

文章將刊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64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拓展閱讀

算法,信息時代社會價值弱化的罪魁?算法與信息(之一) | 社會科學報

算法黑箱,是潘多拉的盒子?算法與信息(之二) | 社會科學報

哲學思考,幫助人類避免人工智能奇點!| 社會科學報

破解信息繭房,算法推薦需要引入“父愛式”傳播

長按二維碼關注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http://www.shekebao.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