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富樂山寶蓋峰下的抗日愛國名將宋哲元墓園'

"

緬懷抗戰英烈 牢記吾輩使命

"

緬懷抗戰英烈 牢記吾輩使命

走進富樂山寶蓋峰下的抗日愛國名將宋哲元墓園

綿陽大中專學生祭掃宋哲元墓

8月15日,是第74個日本投降紀念日。當天,綿陽富樂山寶蓋峰下,不少市民來到抗日名將宋哲元將軍墓前,向宋哲元將軍獻花致敬。據富樂山公園管理所負責人徐強介紹,每年的清明節和7月7日、8月15日、9月3日、9月18日等與抗戰有關的紀念日,都有市民和社會團體來到宋哲元墓園,祭奠這位抗日名將,緬懷抗戰英烈,銘記歷史,牢記使命,激發在民族復興征程上接續奮鬥的精神動力。

"

緬懷抗戰英烈 牢記吾輩使命

走進富樂山寶蓋峰下的抗日愛國名將宋哲元墓園

綿陽大中專學生祭掃宋哲元墓

8月15日,是第74個日本投降紀念日。當天,綿陽富樂山寶蓋峰下,不少市民來到抗日名將宋哲元將軍墓前,向宋哲元將軍獻花致敬。據富樂山公園管理所負責人徐強介紹,每年的清明節和7月7日、8月15日、9月3日、9月18日等與抗戰有關的紀念日,都有市民和社會團體來到宋哲元墓園,祭奠這位抗日名將,緬懷抗戰英烈,銘記歷史,牢記使命,激發在民族復興征程上接續奮鬥的精神動力。

走進富樂山寶蓋峰下的抗日愛國名將宋哲元墓園

宋哲元墓

A抗日名將 結婚在綿陽歸葬在綿陽

宋哲元字明軒,1885年生於山東省樂陵市,21歲棄筆從戎,從一個赤貧農村少年成長為一代名將,做到了忠於國家、孝順父母、友悌袍澤、德行自守。

宋哲元為人憨厚,語言文雅,但因家庭貧困、弟妹幼小,一直未能訂婚娶親,駐守北京時,同事韓子峰就給他介紹了自家的表親常家的女兒常淑清,常家是滿族,幾代人都給滿清皇家做窗簾之類,人稱“簾子常家”,常老先生只有一女,與宋哲元暢談之後,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但當時國內局勢動盪,宋哲元隨馮玉祥部隊到處征戰,直到1916年部隊在四川綿陽駐定,宋哲元已32歲,常淑清21歲,才在馮玉祥將軍主持下舉行了隆重而又簡單的婚禮。

抗戰期間,宋哲元率領部隊的長城抗戰,手下的大刀隊,打出了赫赫威名。但後來華北失守,宋哲元也因病辭去軍職,輾轉桂林、青城山等地養病,1940年初,回到綿陽,當年4月5日,病逝於綿陽鹽市街永安公寓(三橋頭),後歸葬富樂山。

採訪當天,記者來到宋哲元墓園,只見一座與眾不同的石亭矗立眼前,亭子叫“八德亭”,高6.5米,由八根方形石柱,支撐半球形石拱頂蓋而立。“八德亭”石柱上的楹聯中,有新中國開國元帥朱德和彭德懷合撰的一聯:“一戰一和,當年變生瞬間,可大白於天下;再接再厲,後起大有人在,應無憂乎九泉。”高度讚揚宋哲元的豐功偉績。

富樂山管理處的金牌講解員任穎說,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謂男子貴“八德”,指的是“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將這八字刻在亭中,既是表明宋哲元有著這樣的德操,也是希望世人學習、擁有和傳承這“八德“。

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石碑,上有隸書字“宋上將明軒之墓”,由愛國將領馮玉祥親題,綿陽書法家尹昌言補書。這就是宋哲元安息之處的墓冢,坐東向西。墓高三米,為石砌八面體,墓塋隨坡築臺,四周磚牆圍護。圍繞行走,致敬英雄。

據介紹,宋墓於1983年被綿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緬懷抗戰英烈 牢記吾輩使命

走進富樂山寶蓋峰下的抗日愛國名將宋哲元墓園

綿陽大中專學生祭掃宋哲元墓

8月15日,是第74個日本投降紀念日。當天,綿陽富樂山寶蓋峰下,不少市民來到抗日名將宋哲元將軍墓前,向宋哲元將軍獻花致敬。據富樂山公園管理所負責人徐強介紹,每年的清明節和7月7日、8月15日、9月3日、9月18日等與抗戰有關的紀念日,都有市民和社會團體來到宋哲元墓園,祭奠這位抗日名將,緬懷抗戰英烈,銘記歷史,牢記使命,激發在民族復興征程上接續奮鬥的精神動力。

走進富樂山寶蓋峰下的抗日愛國名將宋哲元墓園

宋哲元墓

A抗日名將 結婚在綿陽歸葬在綿陽

宋哲元字明軒,1885年生於山東省樂陵市,21歲棄筆從戎,從一個赤貧農村少年成長為一代名將,做到了忠於國家、孝順父母、友悌袍澤、德行自守。

宋哲元為人憨厚,語言文雅,但因家庭貧困、弟妹幼小,一直未能訂婚娶親,駐守北京時,同事韓子峰就給他介紹了自家的表親常家的女兒常淑清,常家是滿族,幾代人都給滿清皇家做窗簾之類,人稱“簾子常家”,常老先生只有一女,與宋哲元暢談之後,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但當時國內局勢動盪,宋哲元隨馮玉祥部隊到處征戰,直到1916年部隊在四川綿陽駐定,宋哲元已32歲,常淑清21歲,才在馮玉祥將軍主持下舉行了隆重而又簡單的婚禮。

抗戰期間,宋哲元率領部隊的長城抗戰,手下的大刀隊,打出了赫赫威名。但後來華北失守,宋哲元也因病辭去軍職,輾轉桂林、青城山等地養病,1940年初,回到綿陽,當年4月5日,病逝於綿陽鹽市街永安公寓(三橋頭),後歸葬富樂山。

採訪當天,記者來到宋哲元墓園,只見一座與眾不同的石亭矗立眼前,亭子叫“八德亭”,高6.5米,由八根方形石柱,支撐半球形石拱頂蓋而立。“八德亭”石柱上的楹聯中,有新中國開國元帥朱德和彭德懷合撰的一聯:“一戰一和,當年變生瞬間,可大白於天下;再接再厲,後起大有人在,應無憂乎九泉。”高度讚揚宋哲元的豐功偉績。

富樂山管理處的金牌講解員任穎說,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謂男子貴“八德”,指的是“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將這八字刻在亭中,既是表明宋哲元有著這樣的德操,也是希望世人學習、擁有和傳承這“八德“。

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石碑,上有隸書字“宋上將明軒之墓”,由愛國將領馮玉祥親題,綿陽書法家尹昌言補書。這就是宋哲元安息之處的墓冢,坐東向西。墓高三米,為石砌八面體,墓塋隨坡築臺,四周磚牆圍護。圍繞行走,致敬英雄。

據介紹,宋墓於1983年被綿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富樂山寶蓋峰下的抗日愛國名將宋哲元墓園

八德亭

B綿陽夫婦 守護英雄墓園17年

宋墓的石階下,有一處兩層小樓房,原來是綿陽市療養院的廣播室,現為“宋哲元將軍生平陳列室“,旁邊的小房裡居住著何代永夫婦,他們是宋墓的守墓人。何代永今年64歲,妻子羅新秀60歲。羅新秀從2002年起守護宋墓,2007年,何代永從老家平武縣龍安鎮來到綿陽,接替她的工作。到如今,何代永夫婦一直在宋墓旁邊的小房子生活。

每天一大早,何代永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和平常一樣,就是打開“宋哲元將軍生平陳列室”的大門,隨後開始打掃400平方米的清幽墓園,就連陳列室中的每一張老照片鏡框,他都會用抹布擦拭一遍。隨後,何代永便坐在小屋裡等著前來參觀的人們,並跟隨著他們,向他們介紹宋哲元將軍的抗日愛國事蹟,讓大家愛護墓園內的墓碑和石刻,當有些小孩忍不住喧譁時,何代永就小聲提醒他們:“莫要吵,這裡長睡休息著一個抗日英雄!”

何代永說,雖然規定宋墓園在每天下午5點就要關閉陳列室,但是深更半夜時,也有投宿在附近富樂山國際酒店的外地客人,抓緊時間來參觀,墓園中的路燈不能用,遊客們就按亮手機電筒來參觀瞻仰。不管多晚,何代永都會為他們打開陳列室的大門。隨著南來北往參觀祭奠者的偶爾講述,識字不多的何代永聽說了一些宋哲元鮮為人知的故事,如當年抗日時,宋哲元變賣山東老家地產,籌資給部隊將士鑄大刀,抗擊日寇。又如,宋哲元也是通過勤奮讀書,改變了自己和家族眾多兄弟姐妹侄兒侄女們貧困命運。所以,宋哲元旅居在綿陽養病時,聽聞當年因抗日烽煙,山東省各中學組成國立六中,內遷綿陽普明覆學,辦學過程中缺吃少穿,宋哲元又變賣家產,資助國立六中學子們讀書。

何代永也把這些小故事講給來參觀的中小學生們,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回報社會,報效國家。如今的何代永已是兩個女兒的父親,幾個孫兒們的外公,早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何代永說:“我是把宋將軍當做自己家的老人、長輩一樣,若不是先輩們奮勇抗日,哪會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呢?”

C致敬抗日名將 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走進宋哲元將軍生平陳列室的二樓,仔細端詳珍藏的一把大刀,儘管經過80多年的滄桑,刀鞘已鏽跡斑斑,但刀刃仍有陣陣寒光。這就是宋哲元率大刀隊在當年的抗日戰場用過的大刀,前些年由宋將軍的後人捐獻給綿陽。

1933年春,宋哲元率領大刀隊在長城喜峰口一帶打擊日寇,取得了重大勝利,殺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士氣與威嚴,消息傳遍全國。從此“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威武歌聲傳遍全中國。“蘆溝橋事變”後,宋哲元發誓:“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宋墓現在已是我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前後及節假日,都有人來宋墓前追悼宋哲元將軍。前來祭拜的人群中,有宋哲元及其戰友的後代和老鄉們。有一年清明,一位來自北京的老太太坐在輪椅上,去宋墓前都由同行的小夥揹著的。原來,這名老太太是張自忠(著名的抗日名將)的兒媳,小夥是張自忠的孫子。在當年抗戰時,張自忠是宋哲元的下屬。還有一年清明節,與宋哲元同族的戰友之重孫女來到了宋墓園,並帶來了宋家族譜,族譜承載著宋家歷史,傳承英雄的精神。

來宋墓拜祭的更多是普通民眾,這從陳列室內的留言簿上可以看出來。其中,綿陽市無償獻血大隊血小板分隊在留言簿中寫道“英雄不死”,熱血公益聯盟留下“抗日英雄,永垂不朽”,綿陽二中中學生留言說“向宋將軍致敬,我們一定牢記歷史,把中國建設得更富強。”

2017年清明節,綿陽作家陳永樂,手捧自己撰寫的書稿《折衝風雲》,在宋哲元將軍墓前小聲誦讀,以寄託對宋哲元的緬懷之情。據悉,紀實文學作品《折衝風雲》,用60萬字的筆墨,再現了宋哲元將軍等先烈的抗日往事。(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田明霞 文/圖)

編輯:郭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