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後人傳忠孝!南江79歲老人“修身”傳承好家風

宋朝 岳飛 正能量 社會 巴中日報 2017-05-15

“做人必須忠於國家、孝敬老人,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在南江縣城二中家屬院裡,退休教師嶽福章和妻子李翠華仍不遺餘力地蒐集族譜和祖先傳承下來的家訓家風,並出版了各類作品,圖文並茂地記錄家族故事,傳承良好家風。

岳飛後人傳忠孝!南江79歲老人“修身”傳承好家風

嶽福章將所看所感通過微信發給子女

家規上牆 不求名利得失

今年79歲的嶽福章老人面色紅潤,行動敏捷,愛好作詩,讀書、寫字是老人最大的樂趣。

5月11日,記者走進嶽福章家中,一股墨香迎面撲來。在這套已有30多年的房子裡,最多的就是書籍和詩畫。而讓記者眼前一亮的是貼在牆上的“家規”,有三大紀律:文明禮貌、作息分明、一切行動聽指揮,還有每天的作息時間:早上6點30分起床洗漱、6點50分讀詩背詩後再吃早餐……下午3點還需練字一篇。嶽福章介紹,根據每天的具體情況,有時還會備註一些活動。看似“古板”的安排,嶽福章一家人就這樣“循規蹈矩”地堅持了幾十年。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做人也一樣,要忠於國家、回報社會。”“不求名利得失,唯求心裡踏實”“待人接物,一視同仁,不可歧視他人。”……嶽福章傳給子女的家訓遠不止這些,在老人眼裡,做事要先學會做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恪守孝道 照顧父親27年

“只有我們以身作則,兒女才知道該怎麼做。”嶽福章說,“與其嘴上說,不如實際做。”

嶽福章的父母生育了三個兒子,他排老大。父親70歲時,三兄弟便約好共同照顧父親,並把父親從石灘鄉老家接到城裡來住,讓其安享晚年。可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父親在城裡待上幾天便渾身不自在,要回老家,兄弟三人便每四個月輪流回老家照顧父親。三兄弟就這樣一直照顧了父親27年,直到父親97歲離世。

由於父親年事已高,不能吃硬的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三兄弟每頓都先給父親做好飯,才做自己的;遇到走親訪友不在家吃飯時,都會先給父親送飯。說到這裡,嶽福章特別感謝自己的老伴李翠華,父親能安度晚年離也不開妻子的悉心照料。

在嶽福章夫婦倆的感染下,他們的子女也以孝為先。如今,嶽福章的兒女個個成才、孝順父母。兒女多次邀老人同住,老人總是婉言謝絕,不願給兒女添麻煩堅持住在老房子裡,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

收集家訓 寫書以傳後人

“我是岳飛第29代後人,2001年退休後我基本上都在蒐集族譜和家風家訓,寫成書以便傳承後人。”儘管已79歲高齡,嶽福章並沒有閒下來,他現在是巴中嶽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閒暇時,愛好寫作的他將自己所見、所感都記錄下來並通過微信發給子女,“希望他們好好做人,踏實做事,感恩祖國,回報社會。”

“你看,這就是我給他們發的。”在嶽福章的手機裡,記者看到他將岳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等故事通過微信發給子女。嶽福章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除大兒子在南江外,其他幾個子女均在外地安家。為方便聯繫,他花了很長時間學會使用微信,一有空他就會將當日所看、所感、所悟寫成詩詞或文章,通過微信發給子女,讓他們時刻警醒。

臨走時,嶽福章告訴記者,他目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將祖上優秀的文化和具有教育意義的事蹟傳承下去,“我擔心這些寶貴的東西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為此,嶽福章和其他族人一直盡心竭力蒐集相關資料和培養傳承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