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唐代的女子為了使自己顯得更豐滿,往往將裙子做得很寬大,六幅、八幅、十二幅。不僅如此,還要將腰身提高到腋下,這樣整個人不見腰身,幾乎像一個燈籠的外形了。胸部也圍度也格外突出。這也形成了唐朝特有的著胡裝、露半乳、梳高鬢、掃娥眉,等著裝文化,甚至是騎馬裝和男裝也能穿上一穿,女性著裝的開放程度絲毫不輸現代西方時尚。

唐初是創制時期,自“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唐代女性著裝的主要樣式由遮蔽而趨暴露,妝容由簡單趨於複雜,風格由簡樸趨於奢華,豐乳肥臀的體型也成為了主流審美。

有人會納悶,在這種開放的服飾文化之下,這為什麼沒人像現在這樣,跳出來指責唐朝的女性穿著尺度太大呢?其實,這也和社會經濟現況以及文化的沉澱有關。當時的唐朝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唐代的女子為了使自己顯得更豐滿,往往將裙子做得很寬大,六幅、八幅、十二幅。不僅如此,還要將腰身提高到腋下,這樣整個人不見腰身,幾乎像一個燈籠的外形了。胸部也圍度也格外突出。這也形成了唐朝特有的著胡裝、露半乳、梳高鬢、掃娥眉,等著裝文化,甚至是騎馬裝和男裝也能穿上一穿,女性著裝的開放程度絲毫不輸現代西方時尚。

唐初是創制時期,自“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唐代女性著裝的主要樣式由遮蔽而趨暴露,妝容由簡單趨於複雜,風格由簡樸趨於奢華,豐乳肥臀的體型也成為了主流審美。

有人會納悶,在這種開放的服飾文化之下,這為什麼沒人像現在這樣,跳出來指責唐朝的女性穿著尺度太大呢?其實,這也和社會經濟現況以及文化的沉澱有關。當時的唐朝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盛世大唐,八方來客”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讓外來文化不斷的被吸引過來。首先,當時的文化交流就能說是史無前例了,這給唐朝人的審美觀做了鋪墊,讓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建設,對於女性穿搭尺度不尺度的也不會去設置太多界限。再其次,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完全不用擔心戰亂問題,吃喝玩樂管夠,精神足夠自由,大家都有時間去研究一些“閒玩意兒”。比如女性新的髮型、新的服裝款式,布匹新的花紋和顏色,這些在物質上又滿足了唐朝女性穿搭上的需求。

加上上位者為了彰顯自己國力,對新文化極盡包容,讓女性著裝不存在過多限制。在時代背景和社會輿論的寬容之下,中國女性第一次真正迎來穿衣自由。

被制式化的女性著裝

世事有正就會有反。中唐以後,女性著胡裝、男裝的現象急劇削弱,直至晚唐到宋朝的過渡階段,女性的服飾衣著風格已經完全被保守而清淡的傳統服飾取締。

至朝代更迭之後,唐朝女性所流行的豐腴之美和豔麗的審美時尚,被宋朝的上位者判定為奢靡之風,以致宋朝女性的服飾風格由此向傳統保守的方向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對“露胸”進行調整和“糾正”。但是宋朝女性的著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點,就是“內衣外穿”。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唐代的女子為了使自己顯得更豐滿,往往將裙子做得很寬大,六幅、八幅、十二幅。不僅如此,還要將腰身提高到腋下,這樣整個人不見腰身,幾乎像一個燈籠的外形了。胸部也圍度也格外突出。這也形成了唐朝特有的著胡裝、露半乳、梳高鬢、掃娥眉,等著裝文化,甚至是騎馬裝和男裝也能穿上一穿,女性著裝的開放程度絲毫不輸現代西方時尚。

唐初是創制時期,自“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唐代女性著裝的主要樣式由遮蔽而趨暴露,妝容由簡單趨於複雜,風格由簡樸趨於奢華,豐乳肥臀的體型也成為了主流審美。

有人會納悶,在這種開放的服飾文化之下,這為什麼沒人像現在這樣,跳出來指責唐朝的女性穿著尺度太大呢?其實,這也和社會經濟現況以及文化的沉澱有關。當時的唐朝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盛世大唐,八方來客”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讓外來文化不斷的被吸引過來。首先,當時的文化交流就能說是史無前例了,這給唐朝人的審美觀做了鋪墊,讓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建設,對於女性穿搭尺度不尺度的也不會去設置太多界限。再其次,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完全不用擔心戰亂問題,吃喝玩樂管夠,精神足夠自由,大家都有時間去研究一些“閒玩意兒”。比如女性新的髮型、新的服裝款式,布匹新的花紋和顏色,這些在物質上又滿足了唐朝女性穿搭上的需求。

加上上位者為了彰顯自己國力,對新文化極盡包容,讓女性著裝不存在過多限制。在時代背景和社會輿論的寬容之下,中國女性第一次真正迎來穿衣自由。

被制式化的女性著裝

世事有正就會有反。中唐以後,女性著胡裝、男裝的現象急劇削弱,直至晚唐到宋朝的過渡階段,女性的服飾衣著風格已經完全被保守而清淡的傳統服飾取締。

至朝代更迭之後,唐朝女性所流行的豐腴之美和豔麗的審美時尚,被宋朝的上位者判定為奢靡之風,以致宋朝女性的服飾風格由此向傳統保守的方向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對“露胸”進行調整和“糾正”。但是宋朝女性的著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點,就是“內衣外穿”。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這種既開放又保守的半開化狀態,讓抹胸 + 褙子的組合,成了宋朝女性是最典型的裝束之一。褙子為宋代最時興的上衣款式,直領對襟,兩腋開衩,衣裾短者及腰,長者過膝。宋朝女性習慣上身穿一件抹胸,也就是我們說的內衣,然後在外套上一件褙子,雙襟自然垂下,不繫帶,不扣紐,任其敞開,頗有文人之風的飄逸和瀟灑姿態,從這一點上也和宋朝尚文的風格不謀而合。

儘管在部分宋朝女性身上,依舊能夠看到袒露胸部的著裝打扮,但是著裝的場合以及人群階級都有了很明顯的區分。比如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就有一位婦人著裝暴露,坦胸露乳,姿態頗有唐風之狀。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唐代的女子為了使自己顯得更豐滿,往往將裙子做得很寬大,六幅、八幅、十二幅。不僅如此,還要將腰身提高到腋下,這樣整個人不見腰身,幾乎像一個燈籠的外形了。胸部也圍度也格外突出。這也形成了唐朝特有的著胡裝、露半乳、梳高鬢、掃娥眉,等著裝文化,甚至是騎馬裝和男裝也能穿上一穿,女性著裝的開放程度絲毫不輸現代西方時尚。

唐初是創制時期,自“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唐代女性著裝的主要樣式由遮蔽而趨暴露,妝容由簡單趨於複雜,風格由簡樸趨於奢華,豐乳肥臀的體型也成為了主流審美。

有人會納悶,在這種開放的服飾文化之下,這為什麼沒人像現在這樣,跳出來指責唐朝的女性穿著尺度太大呢?其實,這也和社會經濟現況以及文化的沉澱有關。當時的唐朝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盛世大唐,八方來客”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讓外來文化不斷的被吸引過來。首先,當時的文化交流就能說是史無前例了,這給唐朝人的審美觀做了鋪墊,讓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建設,對於女性穿搭尺度不尺度的也不會去設置太多界限。再其次,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完全不用擔心戰亂問題,吃喝玩樂管夠,精神足夠自由,大家都有時間去研究一些“閒玩意兒”。比如女性新的髮型、新的服裝款式,布匹新的花紋和顏色,這些在物質上又滿足了唐朝女性穿搭上的需求。

加上上位者為了彰顯自己國力,對新文化極盡包容,讓女性著裝不存在過多限制。在時代背景和社會輿論的寬容之下,中國女性第一次真正迎來穿衣自由。

被制式化的女性著裝

世事有正就會有反。中唐以後,女性著胡裝、男裝的現象急劇削弱,直至晚唐到宋朝的過渡階段,女性的服飾衣著風格已經完全被保守而清淡的傳統服飾取締。

至朝代更迭之後,唐朝女性所流行的豐腴之美和豔麗的審美時尚,被宋朝的上位者判定為奢靡之風,以致宋朝女性的服飾風格由此向傳統保守的方向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對“露胸”進行調整和“糾正”。但是宋朝女性的著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點,就是“內衣外穿”。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這種既開放又保守的半開化狀態,讓抹胸 + 褙子的組合,成了宋朝女性是最典型的裝束之一。褙子為宋代最時興的上衣款式,直領對襟,兩腋開衩,衣裾短者及腰,長者過膝。宋朝女性習慣上身穿一件抹胸,也就是我們說的內衣,然後在外套上一件褙子,雙襟自然垂下,不繫帶,不扣紐,任其敞開,頗有文人之風的飄逸和瀟灑姿態,從這一點上也和宋朝尚文的風格不謀而合。

儘管在部分宋朝女性身上,依舊能夠看到袒露胸部的著裝打扮,但是著裝的場合以及人群階級都有了很明顯的區分。比如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就有一位婦人著裝暴露,坦胸露乳,姿態頗有唐風之狀。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但是,這一類的打扮在其他階層的女性身上不曾出現,尤其是高門貴女,基本都是用素雅的抹胸搭配褙子將胸部遮掩嚴實的一個狀態。過於袒露的穿搭,也開始向中下階層的人群靠近。比如,歌姬舞女為了迎客穿得更為開放的袒露穿搭,也為如今社會輿論對“暴露”等於“不自重”的觀點埋下了關鍵性的伏筆。

宋人自己是這麼說的“宣和之季,京師中,婦人便服不施衿紐,束身短制,謂之‘不制衿’。始自宮掖,未幾而通國皆服之”。全國統一的制式化服裝風格,讓中國女性的著裝開始往保守和含蓄的方向發展。

女性著裝的新舊革變

從盛唐的開放奢華到宋朝的婉約含蓄,中國女性的穿著成為了彰顯社會狀態最直觀的參鑑物之一。而國人在這種長期文化浸潤的影響之下,對服飾著裝的尺度有了更嚴苛的評判標準。

自宋朝後的封建社會,中國的國力一直沒有辦法在回到那場盛世之中,而長期保守傳統的著裝制式著裝,也徹底的禁錮了國人的思維開放程度。受到封建禮教影響的國人,哪裡再會輕易的再去接受開放和“大尺度”的穿著,而稍有不慎,過於前衛的著裝都會被認定為不守禮,不知廉恥。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唐代的女子為了使自己顯得更豐滿,往往將裙子做得很寬大,六幅、八幅、十二幅。不僅如此,還要將腰身提高到腋下,這樣整個人不見腰身,幾乎像一個燈籠的外形了。胸部也圍度也格外突出。這也形成了唐朝特有的著胡裝、露半乳、梳高鬢、掃娥眉,等著裝文化,甚至是騎馬裝和男裝也能穿上一穿,女性著裝的開放程度絲毫不輸現代西方時尚。

唐初是創制時期,自“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唐代女性著裝的主要樣式由遮蔽而趨暴露,妝容由簡單趨於複雜,風格由簡樸趨於奢華,豐乳肥臀的體型也成為了主流審美。

有人會納悶,在這種開放的服飾文化之下,這為什麼沒人像現在這樣,跳出來指責唐朝的女性穿著尺度太大呢?其實,這也和社會經濟現況以及文化的沉澱有關。當時的唐朝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盛世大唐,八方來客”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讓外來文化不斷的被吸引過來。首先,當時的文化交流就能說是史無前例了,這給唐朝人的審美觀做了鋪墊,讓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建設,對於女性穿搭尺度不尺度的也不會去設置太多界限。再其次,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完全不用擔心戰亂問題,吃喝玩樂管夠,精神足夠自由,大家都有時間去研究一些“閒玩意兒”。比如女性新的髮型、新的服裝款式,布匹新的花紋和顏色,這些在物質上又滿足了唐朝女性穿搭上的需求。

加上上位者為了彰顯自己國力,對新文化極盡包容,讓女性著裝不存在過多限制。在時代背景和社會輿論的寬容之下,中國女性第一次真正迎來穿衣自由。

被制式化的女性著裝

世事有正就會有反。中唐以後,女性著胡裝、男裝的現象急劇削弱,直至晚唐到宋朝的過渡階段,女性的服飾衣著風格已經完全被保守而清淡的傳統服飾取締。

至朝代更迭之後,唐朝女性所流行的豐腴之美和豔麗的審美時尚,被宋朝的上位者判定為奢靡之風,以致宋朝女性的服飾風格由此向傳統保守的方向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對“露胸”進行調整和“糾正”。但是宋朝女性的著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點,就是“內衣外穿”。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這種既開放又保守的半開化狀態,讓抹胸 + 褙子的組合,成了宋朝女性是最典型的裝束之一。褙子為宋代最時興的上衣款式,直領對襟,兩腋開衩,衣裾短者及腰,長者過膝。宋朝女性習慣上身穿一件抹胸,也就是我們說的內衣,然後在外套上一件褙子,雙襟自然垂下,不繫帶,不扣紐,任其敞開,頗有文人之風的飄逸和瀟灑姿態,從這一點上也和宋朝尚文的風格不謀而合。

儘管在部分宋朝女性身上,依舊能夠看到袒露胸部的著裝打扮,但是著裝的場合以及人群階級都有了很明顯的區分。比如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就有一位婦人著裝暴露,坦胸露乳,姿態頗有唐風之狀。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但是,這一類的打扮在其他階層的女性身上不曾出現,尤其是高門貴女,基本都是用素雅的抹胸搭配褙子將胸部遮掩嚴實的一個狀態。過於袒露的穿搭,也開始向中下階層的人群靠近。比如,歌姬舞女為了迎客穿得更為開放的袒露穿搭,也為如今社會輿論對“暴露”等於“不自重”的觀點埋下了關鍵性的伏筆。

宋人自己是這麼說的“宣和之季,京師中,婦人便服不施衿紐,束身短制,謂之‘不制衿’。始自宮掖,未幾而通國皆服之”。全國統一的制式化服裝風格,讓中國女性的著裝開始往保守和含蓄的方向發展。

女性著裝的新舊革變

從盛唐的開放奢華到宋朝的婉約含蓄,中國女性的穿著成為了彰顯社會狀態最直觀的參鑑物之一。而國人在這種長期文化浸潤的影響之下,對服飾著裝的尺度有了更嚴苛的評判標準。

自宋朝後的封建社會,中國的國力一直沒有辦法在回到那場盛世之中,而長期保守傳統的著裝制式著裝,也徹底的禁錮了國人的思維開放程度。受到封建禮教影響的國人,哪裡再會輕易的再去接受開放和“大尺度”的穿著,而稍有不慎,過於前衛的著裝都會被認定為不守禮,不知廉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民國的女性服飾文化算是一個較大的轉折點。封建朝代告一段落後,各種觀點新潮的西方文化對當時的社會觀點產生了衝撞,女性和一部分高知份子對自我個性表達的思維開始復甦,開始不斷的嘗試新鮮先進觀點和文化。而凸顯女性曼妙身材的旗袍、絲襪以及西式的洋裝都成為了當時被認可的主流著裝。

而在這新一輪的思想爆發前,中國女性穿的是什麼?根據1912 民國元年的《服制》中頒佈的條例來看,當時兩種女性服裝也是固定的樣子,國家法定類型要求女性:“上衣下裙,上身用直領、對襟,左右及後下端開衩、常與膝齊的上衣,周身得加以錦繡。下身著裙,前後中幅平,左右打襉,上緣兩端用帶”。這裡依舊可以看出,民國早期,還是沿用中國傳統的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式,這種服飾形式,很符合中國儒家禮教思想的文化背景。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唐代的女子為了使自己顯得更豐滿,往往將裙子做得很寬大,六幅、八幅、十二幅。不僅如此,還要將腰身提高到腋下,這樣整個人不見腰身,幾乎像一個燈籠的外形了。胸部也圍度也格外突出。這也形成了唐朝特有的著胡裝、露半乳、梳高鬢、掃娥眉,等著裝文化,甚至是騎馬裝和男裝也能穿上一穿,女性著裝的開放程度絲毫不輸現代西方時尚。

唐初是創制時期,自“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唐代女性著裝的主要樣式由遮蔽而趨暴露,妝容由簡單趨於複雜,風格由簡樸趨於奢華,豐乳肥臀的體型也成為了主流審美。

有人會納悶,在這種開放的服飾文化之下,這為什麼沒人像現在這樣,跳出來指責唐朝的女性穿著尺度太大呢?其實,這也和社會經濟現況以及文化的沉澱有關。當時的唐朝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盛世大唐,八方來客”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讓外來文化不斷的被吸引過來。首先,當時的文化交流就能說是史無前例了,這給唐朝人的審美觀做了鋪墊,讓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建設,對於女性穿搭尺度不尺度的也不會去設置太多界限。再其次,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完全不用擔心戰亂問題,吃喝玩樂管夠,精神足夠自由,大家都有時間去研究一些“閒玩意兒”。比如女性新的髮型、新的服裝款式,布匹新的花紋和顏色,這些在物質上又滿足了唐朝女性穿搭上的需求。

加上上位者為了彰顯自己國力,對新文化極盡包容,讓女性著裝不存在過多限制。在時代背景和社會輿論的寬容之下,中國女性第一次真正迎來穿衣自由。

被制式化的女性著裝

世事有正就會有反。中唐以後,女性著胡裝、男裝的現象急劇削弱,直至晚唐到宋朝的過渡階段,女性的服飾衣著風格已經完全被保守而清淡的傳統服飾取締。

至朝代更迭之後,唐朝女性所流行的豐腴之美和豔麗的審美時尚,被宋朝的上位者判定為奢靡之風,以致宋朝女性的服飾風格由此向傳統保守的方向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對“露胸”進行調整和“糾正”。但是宋朝女性的著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點,就是“內衣外穿”。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這種既開放又保守的半開化狀態,讓抹胸 + 褙子的組合,成了宋朝女性是最典型的裝束之一。褙子為宋代最時興的上衣款式,直領對襟,兩腋開衩,衣裾短者及腰,長者過膝。宋朝女性習慣上身穿一件抹胸,也就是我們說的內衣,然後在外套上一件褙子,雙襟自然垂下,不繫帶,不扣紐,任其敞開,頗有文人之風的飄逸和瀟灑姿態,從這一點上也和宋朝尚文的風格不謀而合。

儘管在部分宋朝女性身上,依舊能夠看到袒露胸部的著裝打扮,但是著裝的場合以及人群階級都有了很明顯的區分。比如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就有一位婦人著裝暴露,坦胸露乳,姿態頗有唐風之狀。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但是,這一類的打扮在其他階層的女性身上不曾出現,尤其是高門貴女,基本都是用素雅的抹胸搭配褙子將胸部遮掩嚴實的一個狀態。過於袒露的穿搭,也開始向中下階層的人群靠近。比如,歌姬舞女為了迎客穿得更為開放的袒露穿搭,也為如今社會輿論對“暴露”等於“不自重”的觀點埋下了關鍵性的伏筆。

宋人自己是這麼說的“宣和之季,京師中,婦人便服不施衿紐,束身短制,謂之‘不制衿’。始自宮掖,未幾而通國皆服之”。全國統一的制式化服裝風格,讓中國女性的著裝開始往保守和含蓄的方向發展。

女性著裝的新舊革變

從盛唐的開放奢華到宋朝的婉約含蓄,中國女性的穿著成為了彰顯社會狀態最直觀的參鑑物之一。而國人在這種長期文化浸潤的影響之下,對服飾著裝的尺度有了更嚴苛的評判標準。

自宋朝後的封建社會,中國的國力一直沒有辦法在回到那場盛世之中,而長期保守傳統的著裝制式著裝,也徹底的禁錮了國人的思維開放程度。受到封建禮教影響的國人,哪裡再會輕易的再去接受開放和“大尺度”的穿著,而稍有不慎,過於前衛的著裝都會被認定為不守禮,不知廉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民國的女性服飾文化算是一個較大的轉折點。封建朝代告一段落後,各種觀點新潮的西方文化對當時的社會觀點產生了衝撞,女性和一部分高知份子對自我個性表達的思維開始復甦,開始不斷的嘗試新鮮先進觀點和文化。而凸顯女性曼妙身材的旗袍、絲襪以及西式的洋裝都成為了當時被認可的主流著裝。

而在這新一輪的思想爆發前,中國女性穿的是什麼?根據1912 民國元年的《服制》中頒佈的條例來看,當時兩種女性服裝也是固定的樣子,國家法定類型要求女性:“上衣下裙,上身用直領、對襟,左右及後下端開衩、常與膝齊的上衣,周身得加以錦繡。下身著裙,前後中幅平,左右打襉,上緣兩端用帶”。這裡依舊可以看出,民國早期,還是沿用中國傳統的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式,這種服飾形式,很符合中國儒家禮教思想的文化背景。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所以,在當時的民國,處在社會底層的人群和傳統大家族,由於經濟能力以及封建禮教思想的限制,依舊是選擇保守的傳統寬鬆的旗裝和嚴實的布衫等之類的服飾。色調也多趨於鴉青、藏藍、玄色、素色等莊重和中肯保守的顏色,嚴謹和刻板的思想深深的刻在了一部分人的骨子裡和靈魂深處。

直到民國中期,社會新文化的浪潮對年輕一代人的影響越來越多,西式的洋裝和新潮的旗袍文化,才慢慢的在民國女性的身上險險站穩腳跟。民國漢族女裝“棄舊納新”與“改革易俗”社會風尚,也成為中國踏入新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唐代的女子為了使自己顯得更豐滿,往往將裙子做得很寬大,六幅、八幅、十二幅。不僅如此,還要將腰身提高到腋下,這樣整個人不見腰身,幾乎像一個燈籠的外形了。胸部也圍度也格外突出。這也形成了唐朝特有的著胡裝、露半乳、梳高鬢、掃娥眉,等著裝文化,甚至是騎馬裝和男裝也能穿上一穿,女性著裝的開放程度絲毫不輸現代西方時尚。

唐初是創制時期,自“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唐代女性著裝的主要樣式由遮蔽而趨暴露,妝容由簡單趨於複雜,風格由簡樸趨於奢華,豐乳肥臀的體型也成為了主流審美。

有人會納悶,在這種開放的服飾文化之下,這為什麼沒人像現在這樣,跳出來指責唐朝的女性穿著尺度太大呢?其實,這也和社會經濟現況以及文化的沉澱有關。當時的唐朝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盛世大唐,八方來客”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讓外來文化不斷的被吸引過來。首先,當時的文化交流就能說是史無前例了,這給唐朝人的審美觀做了鋪墊,讓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建設,對於女性穿搭尺度不尺度的也不會去設置太多界限。再其次,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完全不用擔心戰亂問題,吃喝玩樂管夠,精神足夠自由,大家都有時間去研究一些“閒玩意兒”。比如女性新的髮型、新的服裝款式,布匹新的花紋和顏色,這些在物質上又滿足了唐朝女性穿搭上的需求。

加上上位者為了彰顯自己國力,對新文化極盡包容,讓女性著裝不存在過多限制。在時代背景和社會輿論的寬容之下,中國女性第一次真正迎來穿衣自由。

被制式化的女性著裝

世事有正就會有反。中唐以後,女性著胡裝、男裝的現象急劇削弱,直至晚唐到宋朝的過渡階段,女性的服飾衣著風格已經完全被保守而清淡的傳統服飾取締。

至朝代更迭之後,唐朝女性所流行的豐腴之美和豔麗的審美時尚,被宋朝的上位者判定為奢靡之風,以致宋朝女性的服飾風格由此向傳統保守的方向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對“露胸”進行調整和“糾正”。但是宋朝女性的著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點,就是“內衣外穿”。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這種既開放又保守的半開化狀態,讓抹胸 + 褙子的組合,成了宋朝女性是最典型的裝束之一。褙子為宋代最時興的上衣款式,直領對襟,兩腋開衩,衣裾短者及腰,長者過膝。宋朝女性習慣上身穿一件抹胸,也就是我們說的內衣,然後在外套上一件褙子,雙襟自然垂下,不繫帶,不扣紐,任其敞開,頗有文人之風的飄逸和瀟灑姿態,從這一點上也和宋朝尚文的風格不謀而合。

儘管在部分宋朝女性身上,依舊能夠看到袒露胸部的著裝打扮,但是著裝的場合以及人群階級都有了很明顯的區分。比如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就有一位婦人著裝暴露,坦胸露乳,姿態頗有唐風之狀。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但是,這一類的打扮在其他階層的女性身上不曾出現,尤其是高門貴女,基本都是用素雅的抹胸搭配褙子將胸部遮掩嚴實的一個狀態。過於袒露的穿搭,也開始向中下階層的人群靠近。比如,歌姬舞女為了迎客穿得更為開放的袒露穿搭,也為如今社會輿論對“暴露”等於“不自重”的觀點埋下了關鍵性的伏筆。

宋人自己是這麼說的“宣和之季,京師中,婦人便服不施衿紐,束身短制,謂之‘不制衿’。始自宮掖,未幾而通國皆服之”。全國統一的制式化服裝風格,讓中國女性的著裝開始往保守和含蓄的方向發展。

女性著裝的新舊革變

從盛唐的開放奢華到宋朝的婉約含蓄,中國女性的穿著成為了彰顯社會狀態最直觀的參鑑物之一。而國人在這種長期文化浸潤的影響之下,對服飾著裝的尺度有了更嚴苛的評判標準。

自宋朝後的封建社會,中國的國力一直沒有辦法在回到那場盛世之中,而長期保守傳統的著裝制式著裝,也徹底的禁錮了國人的思維開放程度。受到封建禮教影響的國人,哪裡再會輕易的再去接受開放和“大尺度”的穿著,而稍有不慎,過於前衛的著裝都會被認定為不守禮,不知廉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民國的女性服飾文化算是一個較大的轉折點。封建朝代告一段落後,各種觀點新潮的西方文化對當時的社會觀點產生了衝撞,女性和一部分高知份子對自我個性表達的思維開始復甦,開始不斷的嘗試新鮮先進觀點和文化。而凸顯女性曼妙身材的旗袍、絲襪以及西式的洋裝都成為了當時被認可的主流著裝。

而在這新一輪的思想爆發前,中國女性穿的是什麼?根據1912 民國元年的《服制》中頒佈的條例來看,當時兩種女性服裝也是固定的樣子,國家法定類型要求女性:“上衣下裙,上身用直領、對襟,左右及後下端開衩、常與膝齊的上衣,周身得加以錦繡。下身著裙,前後中幅平,左右打襉,上緣兩端用帶”。這裡依舊可以看出,民國早期,還是沿用中國傳統的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式,這種服飾形式,很符合中國儒家禮教思想的文化背景。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所以,在當時的民國,處在社會底層的人群和傳統大家族,由於經濟能力以及封建禮教思想的限制,依舊是選擇保守的傳統寬鬆的旗裝和嚴實的布衫等之類的服飾。色調也多趨於鴉青、藏藍、玄色、素色等莊重和中肯保守的顏色,嚴謹和刻板的思想深深的刻在了一部分人的骨子裡和靈魂深處。

直到民國中期,社會新文化的浪潮對年輕一代人的影響越來越多,西式的洋裝和新潮的旗袍文化,才慢慢的在民國女性的身上險險站穩腳跟。民國漢族女裝“棄舊納新”與“改革易俗”社會風尚,也成為中國踏入新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不僅如此,民國中國女裝的變化還是建立在打破舊有陋習基礎之上的。比如摒棄束縛女性體型的纏足和束胸,開始選擇造型新奇的西式高跟鞋,在服飾版型的選擇上,能展現女性身材曲線的旗袍也開始高調出現;在服裝夜色的選擇上,不再是以青色、藍色守舊傳統的顏色為主;在服飾的選擇上,不僅有傳統上衣下裳的存在,也有更簡單性感的連體衫的存在。一大波留學海歸份子,開始帶頭將旗袍、洋裝等服飾帶入女性的衣櫥中。在張愛玲的三張插繪中,我們也能清晰的窺見中國女性的服飾變化。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唐代的女子為了使自己顯得更豐滿,往往將裙子做得很寬大,六幅、八幅、十二幅。不僅如此,還要將腰身提高到腋下,這樣整個人不見腰身,幾乎像一個燈籠的外形了。胸部也圍度也格外突出。這也形成了唐朝特有的著胡裝、露半乳、梳高鬢、掃娥眉,等著裝文化,甚至是騎馬裝和男裝也能穿上一穿,女性著裝的開放程度絲毫不輸現代西方時尚。

唐初是創制時期,自“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唐代女性著裝的主要樣式由遮蔽而趨暴露,妝容由簡單趨於複雜,風格由簡樸趨於奢華,豐乳肥臀的體型也成為了主流審美。

有人會納悶,在這種開放的服飾文化之下,這為什麼沒人像現在這樣,跳出來指責唐朝的女性穿著尺度太大呢?其實,這也和社會經濟現況以及文化的沉澱有關。當時的唐朝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盛世大唐,八方來客”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讓外來文化不斷的被吸引過來。首先,當時的文化交流就能說是史無前例了,這給唐朝人的審美觀做了鋪墊,讓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建設,對於女性穿搭尺度不尺度的也不會去設置太多界限。再其次,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完全不用擔心戰亂問題,吃喝玩樂管夠,精神足夠自由,大家都有時間去研究一些“閒玩意兒”。比如女性新的髮型、新的服裝款式,布匹新的花紋和顏色,這些在物質上又滿足了唐朝女性穿搭上的需求。

加上上位者為了彰顯自己國力,對新文化極盡包容,讓女性著裝不存在過多限制。在時代背景和社會輿論的寬容之下,中國女性第一次真正迎來穿衣自由。

被制式化的女性著裝

世事有正就會有反。中唐以後,女性著胡裝、男裝的現象急劇削弱,直至晚唐到宋朝的過渡階段,女性的服飾衣著風格已經完全被保守而清淡的傳統服飾取締。

至朝代更迭之後,唐朝女性所流行的豐腴之美和豔麗的審美時尚,被宋朝的上位者判定為奢靡之風,以致宋朝女性的服飾風格由此向傳統保守的方向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對“露胸”進行調整和“糾正”。但是宋朝女性的著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點,就是“內衣外穿”。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這種既開放又保守的半開化狀態,讓抹胸 + 褙子的組合,成了宋朝女性是最典型的裝束之一。褙子為宋代最時興的上衣款式,直領對襟,兩腋開衩,衣裾短者及腰,長者過膝。宋朝女性習慣上身穿一件抹胸,也就是我們說的內衣,然後在外套上一件褙子,雙襟自然垂下,不繫帶,不扣紐,任其敞開,頗有文人之風的飄逸和瀟灑姿態,從這一點上也和宋朝尚文的風格不謀而合。

儘管在部分宋朝女性身上,依舊能夠看到袒露胸部的著裝打扮,但是著裝的場合以及人群階級都有了很明顯的區分。比如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就有一位婦人著裝暴露,坦胸露乳,姿態頗有唐風之狀。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但是,這一類的打扮在其他階層的女性身上不曾出現,尤其是高門貴女,基本都是用素雅的抹胸搭配褙子將胸部遮掩嚴實的一個狀態。過於袒露的穿搭,也開始向中下階層的人群靠近。比如,歌姬舞女為了迎客穿得更為開放的袒露穿搭,也為如今社會輿論對“暴露”等於“不自重”的觀點埋下了關鍵性的伏筆。

宋人自己是這麼說的“宣和之季,京師中,婦人便服不施衿紐,束身短制,謂之‘不制衿’。始自宮掖,未幾而通國皆服之”。全國統一的制式化服裝風格,讓中國女性的著裝開始往保守和含蓄的方向發展。

女性著裝的新舊革變

從盛唐的開放奢華到宋朝的婉約含蓄,中國女性的穿著成為了彰顯社會狀態最直觀的參鑑物之一。而國人在這種長期文化浸潤的影響之下,對服飾著裝的尺度有了更嚴苛的評判標準。

自宋朝後的封建社會,中國的國力一直沒有辦法在回到那場盛世之中,而長期保守傳統的著裝制式著裝,也徹底的禁錮了國人的思維開放程度。受到封建禮教影響的國人,哪裡再會輕易的再去接受開放和“大尺度”的穿著,而稍有不慎,過於前衛的著裝都會被認定為不守禮,不知廉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民國的女性服飾文化算是一個較大的轉折點。封建朝代告一段落後,各種觀點新潮的西方文化對當時的社會觀點產生了衝撞,女性和一部分高知份子對自我個性表達的思維開始復甦,開始不斷的嘗試新鮮先進觀點和文化。而凸顯女性曼妙身材的旗袍、絲襪以及西式的洋裝都成為了當時被認可的主流著裝。

而在這新一輪的思想爆發前,中國女性穿的是什麼?根據1912 民國元年的《服制》中頒佈的條例來看,當時兩種女性服裝也是固定的樣子,國家法定類型要求女性:“上衣下裙,上身用直領、對襟,左右及後下端開衩、常與膝齊的上衣,周身得加以錦繡。下身著裙,前後中幅平,左右打襉,上緣兩端用帶”。這裡依舊可以看出,民國早期,還是沿用中國傳統的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式,這種服飾形式,很符合中國儒家禮教思想的文化背景。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所以,在當時的民國,處在社會底層的人群和傳統大家族,由於經濟能力以及封建禮教思想的限制,依舊是選擇保守的傳統寬鬆的旗裝和嚴實的布衫等之類的服飾。色調也多趨於鴉青、藏藍、玄色、素色等莊重和中肯保守的顏色,嚴謹和刻板的思想深深的刻在了一部分人的骨子裡和靈魂深處。

直到民國中期,社會新文化的浪潮對年輕一代人的影響越來越多,西式的洋裝和新潮的旗袍文化,才慢慢的在民國女性的身上險險站穩腳跟。民國漢族女裝“棄舊納新”與“改革易俗”社會風尚,也成為中國踏入新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不僅如此,民國中國女裝的變化還是建立在打破舊有陋習基礎之上的。比如摒棄束縛女性體型的纏足和束胸,開始選擇造型新奇的西式高跟鞋,在服飾版型的選擇上,能展現女性身材曲線的旗袍也開始高調出現;在服裝夜色的選擇上,不再是以青色、藍色守舊傳統的顏色為主;在服飾的選擇上,不僅有傳統上衣下裳的存在,也有更簡單性感的連體衫的存在。一大波留學海歸份子,開始帶頭將旗袍、洋裝等服飾帶入女性的衣櫥中。在張愛玲的三張插繪中,我們也能清晰的窺見中國女性的服飾變化。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在這種變化之下,也有很多傳統人士在極力否認這些改變,用“不知廉恥”“傷風敗俗”等輿論在抵抗這種新文化的入侵和改變,但是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在面對傳統與現代的抉擇、中西文明的碰撞,女性的思想觀、價值觀也都同步發生了變革。女性不再以男性的附屬品自居,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去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包括心宜的服裝。

誰在決定中國女孩的穿衣自由

王碩在《知道份子》說過這樣一段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社會上的一切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濫的地方想才安心。彷彿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所有的預想都正確”。熱依扎一件吊帶引起的輿論“討伐”事件,更像一場精心營造的輿論狂歡,很多上綱上線的網友只是為了博取高關注。畢竟中國女孩的穿衣自由,從來不是單純的由大眾輿論來決定的。

衣服從小處說,是反映一個人的個人品味,家庭條件,消費觀念等。從大處說,它能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富裕程度和文明程度。人和衣服是相輔相承的,人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著裝大致猜到他的生活狀態,而從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的人普遍的著裝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和貧富。

梳理一下中國女性的著裝簡史,我們發現,著裝就是當下社會和文化共同的產物,不可能脫離語境來談自由。社會環境和文化帶來的影響,也不會一成不變。

"

說來可真是無辜,熱依扎大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是穿了一件吊帶走了機場街拍而已,怎麼就被大眾輿論釘在了“不檢點”和“靠身體博眼球”的恥辱柱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以往這種消息時不時的會冒一下頭,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對大眾也是司空見慣。原本不甚重要的一件小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也該褪去熱度重歸平靜了。但這兩天,一篇名為《祝中國女孩早日實現穿衣自由》的文章,藉著熱依扎機場街拍“事故”的熱度,在朋友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路好事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在這篇文案後頭掀起了一場持久的辯論戰。一方說“你這篇文章就是打著穿衣自由的名號,挑起女權主義對大眾言論的敵意,蹭熱度的同時還不忘噁心一把男人們”。而另一方則憤然表示“這篇文章字字珠璣,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社會對女性滿滿的敵意和有色眼光,說得都是真真兒的大實話,女生穿什麼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哪輪到你們指手畫腳”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事件就此發酵,各方聲音噴湧而出。就連作者頂不住輿論壓力也刪文遁走企圖換個清淨,徒留眾人在此依舊爭論不休。

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針對女性穿衣自由的討論,卻鮮少有人去拿穿搭上的有力論證來討論此事,大家都只是蘸著時事熱度的醬料吃乾飯而已。那麼女性在穿衣方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定義這件事情。畢竟,中國女性在穿衣這件事情上,自古以來就不馬虎。

中國女性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貫穿著古今人們生活的重點,而“衣”首當其衝的被放在了最前頭,足以見得中國人對“穿什麼”的重視程度。而在唐朝,這種對衣著重視也被無限放大,中國女性迎來了穿衣自由的“高光時刻”。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卷四十五之中的《輿服志》記錄了這一有趣的現象。這裡說,上到皇親貴女下到百姓庶民,都對當時流行的穿衣風格爭相模仿,沒有了貴賤之分,怎麼好看怎麼來。現在讀起來,頗有幾分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

在傳統而封建的古代社會,唐朝女性究竟是怎麼穿的?由於李唐皇室中帶有部分鮮卑血統,加上尚武、和興農等觀點,導致唐代崇尚豔麗豐腴之美。賞花要賞豔麗而飽和的牡丹花,良駒寶馬也要是頸粗臀大,就連美人的判定標準也是“尚豐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唐代的女子為了使自己顯得更豐滿,往往將裙子做得很寬大,六幅、八幅、十二幅。不僅如此,還要將腰身提高到腋下,這樣整個人不見腰身,幾乎像一個燈籠的外形了。胸部也圍度也格外突出。這也形成了唐朝特有的著胡裝、露半乳、梳高鬢、掃娥眉,等著裝文化,甚至是騎馬裝和男裝也能穿上一穿,女性著裝的開放程度絲毫不輸現代西方時尚。

唐初是創制時期,自“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唐代女性著裝的主要樣式由遮蔽而趨暴露,妝容由簡單趨於複雜,風格由簡樸趨於奢華,豐乳肥臀的體型也成為了主流審美。

有人會納悶,在這種開放的服飾文化之下,這為什麼沒人像現在這樣,跳出來指責唐朝的女性穿著尺度太大呢?其實,這也和社會經濟現況以及文化的沉澱有關。當時的唐朝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盛世大唐,八方來客”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讓外來文化不斷的被吸引過來。首先,當時的文化交流就能說是史無前例了,這給唐朝人的審美觀做了鋪墊,讓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建設,對於女性穿搭尺度不尺度的也不會去設置太多界限。再其次,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完全不用擔心戰亂問題,吃喝玩樂管夠,精神足夠自由,大家都有時間去研究一些“閒玩意兒”。比如女性新的髮型、新的服裝款式,布匹新的花紋和顏色,這些在物質上又滿足了唐朝女性穿搭上的需求。

加上上位者為了彰顯自己國力,對新文化極盡包容,讓女性著裝不存在過多限制。在時代背景和社會輿論的寬容之下,中國女性第一次真正迎來穿衣自由。

被制式化的女性著裝

世事有正就會有反。中唐以後,女性著胡裝、男裝的現象急劇削弱,直至晚唐到宋朝的過渡階段,女性的服飾衣著風格已經完全被保守而清淡的傳統服飾取締。

至朝代更迭之後,唐朝女性所流行的豐腴之美和豔麗的審美時尚,被宋朝的上位者判定為奢靡之風,以致宋朝女性的服飾風格由此向傳統保守的方向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對“露胸”進行調整和“糾正”。但是宋朝女性的著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點,就是“內衣外穿”。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這種既開放又保守的半開化狀態,讓抹胸 + 褙子的組合,成了宋朝女性是最典型的裝束之一。褙子為宋代最時興的上衣款式,直領對襟,兩腋開衩,衣裾短者及腰,長者過膝。宋朝女性習慣上身穿一件抹胸,也就是我們說的內衣,然後在外套上一件褙子,雙襟自然垂下,不繫帶,不扣紐,任其敞開,頗有文人之風的飄逸和瀟灑姿態,從這一點上也和宋朝尚文的風格不謀而合。

儘管在部分宋朝女性身上,依舊能夠看到袒露胸部的著裝打扮,但是著裝的場合以及人群階級都有了很明顯的區分。比如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就有一位婦人著裝暴露,坦胸露乳,姿態頗有唐風之狀。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但是,這一類的打扮在其他階層的女性身上不曾出現,尤其是高門貴女,基本都是用素雅的抹胸搭配褙子將胸部遮掩嚴實的一個狀態。過於袒露的穿搭,也開始向中下階層的人群靠近。比如,歌姬舞女為了迎客穿得更為開放的袒露穿搭,也為如今社會輿論對“暴露”等於“不自重”的觀點埋下了關鍵性的伏筆。

宋人自己是這麼說的“宣和之季,京師中,婦人便服不施衿紐,束身短制,謂之‘不制衿’。始自宮掖,未幾而通國皆服之”。全國統一的制式化服裝風格,讓中國女性的著裝開始往保守和含蓄的方向發展。

女性著裝的新舊革變

從盛唐的開放奢華到宋朝的婉約含蓄,中國女性的穿著成為了彰顯社會狀態最直觀的參鑑物之一。而國人在這種長期文化浸潤的影響之下,對服飾著裝的尺度有了更嚴苛的評判標準。

自宋朝後的封建社會,中國的國力一直沒有辦法在回到那場盛世之中,而長期保守傳統的著裝制式著裝,也徹底的禁錮了國人的思維開放程度。受到封建禮教影響的國人,哪裡再會輕易的再去接受開放和“大尺度”的穿著,而稍有不慎,過於前衛的著裝都會被認定為不守禮,不知廉恥。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民國的女性服飾文化算是一個較大的轉折點。封建朝代告一段落後,各種觀點新潮的西方文化對當時的社會觀點產生了衝撞,女性和一部分高知份子對自我個性表達的思維開始復甦,開始不斷的嘗試新鮮先進觀點和文化。而凸顯女性曼妙身材的旗袍、絲襪以及西式的洋裝都成為了當時被認可的主流著裝。

而在這新一輪的思想爆發前,中國女性穿的是什麼?根據1912 民國元年的《服制》中頒佈的條例來看,當時兩種女性服裝也是固定的樣子,國家法定類型要求女性:“上衣下裙,上身用直領、對襟,左右及後下端開衩、常與膝齊的上衣,周身得加以錦繡。下身著裙,前後中幅平,左右打襉,上緣兩端用帶”。這裡依舊可以看出,民國早期,還是沿用中國傳統的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式,這種服飾形式,很符合中國儒家禮教思想的文化背景。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所以,在當時的民國,處在社會底層的人群和傳統大家族,由於經濟能力以及封建禮教思想的限制,依舊是選擇保守的傳統寬鬆的旗裝和嚴實的布衫等之類的服飾。色調也多趨於鴉青、藏藍、玄色、素色等莊重和中肯保守的顏色,嚴謹和刻板的思想深深的刻在了一部分人的骨子裡和靈魂深處。

直到民國中期,社會新文化的浪潮對年輕一代人的影響越來越多,西式的洋裝和新潮的旗袍文化,才慢慢的在民國女性的身上險險站穩腳跟。民國漢族女裝“棄舊納新”與“改革易俗”社會風尚,也成為中國踏入新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不僅如此,民國中國女裝的變化還是建立在打破舊有陋習基礎之上的。比如摒棄束縛女性體型的纏足和束胸,開始選擇造型新奇的西式高跟鞋,在服飾版型的選擇上,能展現女性身材曲線的旗袍也開始高調出現;在服裝夜色的選擇上,不再是以青色、藍色守舊傳統的顏色為主;在服飾的選擇上,不僅有傳統上衣下裳的存在,也有更簡單性感的連體衫的存在。一大波留學海歸份子,開始帶頭將旗袍、洋裝等服飾帶入女性的衣櫥中。在張愛玲的三張插繪中,我們也能清晰的窺見中國女性的服飾變化。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在這種變化之下,也有很多傳統人士在極力否認這些改變,用“不知廉恥”“傷風敗俗”等輿論在抵抗這種新文化的入侵和改變,但是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在面對傳統與現代的抉擇、中西文明的碰撞,女性的思想觀、價值觀也都同步發生了變革。女性不再以男性的附屬品自居,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去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包括心宜的服裝。

誰在決定中國女孩的穿衣自由

王碩在《知道份子》說過這樣一段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社會上的一切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濫的地方想才安心。彷彿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所有的預想都正確”。熱依扎一件吊帶引起的輿論“討伐”事件,更像一場精心營造的輿論狂歡,很多上綱上線的網友只是為了博取高關注。畢竟中國女孩的穿衣自由,從來不是單純的由大眾輿論來決定的。

衣服從小處說,是反映一個人的個人品味,家庭條件,消費觀念等。從大處說,它能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富裕程度和文明程度。人和衣服是相輔相承的,人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著裝大致猜到他的生活狀態,而從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的人普遍的著裝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和貧富。

梳理一下中國女性的著裝簡史,我們發現,著裝就是當下社會和文化共同的產物,不可能脫離語境來談自由。社會環境和文化帶來的影響,也不會一成不變。

穿吊帶被批不檢點?中國女性著裝史背後,誰在主導穿衣自由

​如果你的穿衣只是遵從本心,讓自己開心,那就是自由;一旦想取悅別人,不管是想聽到他人讚美,或者封住別人說三道四的口,那就是不自由。自由從來不是別人給的。畢竟,穿衣這件事,還是像張愛玲說的那樣:“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裡”。

資料來源:

《民國漢族女裝的嬗變與社會變遷》崔榮榮 牛犁

《唐朝女性時尚》 潘向黎

《試論民國女裝變革的文化內涵》鄭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