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筆記中念大悲咒從巨蟒嘴裡逃生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建德妖鬼

宋代段子:“殺人祭鬼”在宋代似乎是個普遍的現象。《夷堅志》故事多次提到,這也是官府嚴厲打擊的對象。獻祭的對象通常是“大蟒蛇”,從這個角度說,那些執迷於“殺人祭鬼”的惡人應該是能夠跟“大蟒蛇”有某種程度的默契和溝通。

宋代筆記中念大悲咒從巨蟒嘴裡逃生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建德妖鬼

建德妖鬼來自祥宏講夷堅

00:00

07:03

【原文】

祈門汪氏子,自番陽如池州,欲宿〖“往”〗建德縣。未至一舍間,過親故居,留與飲。行李已先發,飲罷,獨乘馬行,遂迷失道,與從者不復相值。

深入支徑榛莽中,日且曛黑〖“月且朧暗”〗,數人突出執之。行十里許,至深山古廟中,反縛於柱。數人皆焚香酌酒,拜神像前,有自得之色,禱曰:“請大王自取。”乃扃廟門而去。汪始知其殺人祭鬼,悲懼不自勝。

平時習大悲咒,至是但默誦乞靈而已。中夜大風雨,林木振動,聲如雷吼,門軋然豁開,有物從外入,目光如炬,照映廊廡。視之,大蟒也,奮迅張口,欲趨就汪。汪戰慄,誦咒愈苦。蛇相去丈餘,若有礙其前,退而復進者三,弭首徑出。

天欲曉,外人鼓簫以來,欲飲神胙,見汪依然,大駭。問故,具以事語之。相顧曰:“此官人有福,我輩不當得獻也。”解縛謝之,送出官道,戒勿敢言。汪既脫,竟不能窮其盜。【王嘉叟說。】

【白話語音文字版】

宋代筆記中念大悲咒從巨蟒嘴裡逃生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建德妖鬼


祈門(安徽)汪家的一個後生從江西鄱陽去池州,他打算住在建德縣(安徽池州貴池區)。還差30裡地的時候,正好路過一個親戚家,人家留他吃飯,但他的行李已經先讓人送到旅店去了。吃喝完畢,汪生告辭離開。

他一個人騎馬出門,走著走著迷路了,隨從也沒碰上。他走到一條岔路,感覺周圍都是荒草荊棘。此時天色已晚,忽然從路邊竄出好幾個人。他們一下子抓住汪生。汪生勢單力孤,只能跟著他們走。走了十里多地,一行人來到了深山中一座古廟,他們把汪生反綁在大殿一根柱子上,而後開始焚香敬酒,衝廟裡的神像禱告,這些人臉上都是洋洋自得之色,好像今天收穫挺大的樣子,他們說:“請大王自取!”這意思是把汪生獻給廟神了。

說完這話,這幫人把廟門一關就走了。汪生很害怕,他知道這叫“殺人祭鬼”,他們把自己給獻祭了。他既痛苦又悲傷。 他平時修習大悲咒,於是就默誦大悲咒,希望觀世音菩薩能保佑他。這麼一個破敗的古廟,就他一個人,四周漆黑一片。

半夜時分,廟外風雨大作,樹林在震動,那聲音像是雷吼。就在此時,廟門“嘎嘎嘎”打開,有東西從外邊進來了,只見它目光如炬,把大殿牆壁全都照亮,汪生仔細一看,竟然是一條大蟒蛇!它進來後毫不客氣地直衝過來,就要吃汪生。汪生渾身顫慄不止,他念誦大悲咒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專注。此時大蟒蛇距離汪生有一丈遠,它往前竄的時候,似乎有什麼東西在擋著它,衝不過來。它衝上來退回去,五次三番,無法靠近汪生。最後,這大蟒蛇一低頭,就從廟門出去了。

過了好長時間,天馬上亮了。此時只聽外邊有人敲鑼打鼓的來了,好像要搞什麼慶祝活動,看樣子是來飲福受胙。等他們把廟門一推開,看見汪生還活著,而且完好無損。他們倒給嚇壞了。於是問汪生怎麼回事兒。汪生說:“昨天晚上大蟒蛇來了,我念大悲咒,它就沒敢吃我。”這幫人面面相覷,商量說:“看來這官人有福啊,咱們昨天晚上不應該把他獻給大王!”說完話,這些人把汪生鬆綁,向他謝罪。最後把汪生送到官道。汪生到了官道就認路了,他們說:“你可以走了,但千萬別說昨天晚上發生了什麼!”

汪生自由以後,本來還想找這些匪徒,但怎麼找也找不到。這事兒是王嘉叟說的。

【祥宏點評】:這是個大悲咒感應的故事,類似故事在《夷堅志》說了不少,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咒語,法力強大;故事講到的“殺人祭鬼”情況,《夷堅志》也多有講述,看來這在宋代是個很普遍的情況。官府也是嚴厲打擊的;故事裡提到的“飲福受胙”,簡單說就是喝酒吃肉,一般是把酒肉供過神以後,酒肉就被神祝福了,人們也可以享用了;這個故事也算是一種“時空重疊”,因為當事人經過此事後,竟然找不到那些匪徒,他們的“法術”應該有 干擾意識的作用。

宋代筆記中念大悲咒從巨蟒嘴裡逃生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建德妖鬼


(文圖說明:《夷堅志》原文電子版文字主要來自“龍的傳人”博客-特別緻謝!再經中華書局出版的《夷堅志》校訂;全部圖片來自網絡。)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軼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與宋代文化領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上卻是最真實細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後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現: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