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姓氏人口8000萬,卻幾乎不出皇帝!

宋朝 張邦昌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情懷歷史 2017-03-27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其中,按照人口數量,就全國範圍內,李、王、張、劉、陳。在中國前五大姓氏中,李姓、王姓、劉姓、陳姓都出了不少皇帝。特別是李姓和劉姓,歷史上的皇帝數量加在一起有140位左右。不過,對於中國第三大姓——張姓,卻幾乎不出皇帝。

此姓氏人口8000萬,卻幾乎不出皇帝!

首先,在宋朝的《百家姓》中,張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張姓雖然人口眾多,卻幾乎不出皇帝。當然,這裡面之所以用“幾乎”,是因為歷史上確實有張姓的皇帝。比如在北宋末年這一歷史階段,靖康之難後,張邦昌被金國強立為“偽楚”皇帝,歷時一月。金國撤兵後,張邦昌的下場很慘,被“真皇帝”趙構賜死,自縊身亡。

此姓氏人口8000萬,卻幾乎不出皇帝!

除了張邦昌,明朝末期,和李自成一起造反的張獻忠,在四川成都做了大西國的皇帝,最終也中箭身亡。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張姓幾乎不出皇帝呢?對此,在民間,將張姓幾乎不出皇帝解釋為“玉皇大帝姓張”。進一步來說,相傳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個寨主,名叫張友人,又稱張百忍。太白金星下凡尋找才德兼備之人來做三界大帝,將張友人帶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由此,一種觀點認為,正是玉皇大帝姓張,所以民間的張姓幾乎不出皇帝。

此姓氏人口8000萬,卻幾乎不出皇帝!

同時,就張姓的起源來說,歷史上一般認為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面)為發源地,以張揮為得姓始祖,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並且,就姬姓這一源流來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張姓人群主要活動於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因為北方中原地區戰爭等因素,張姓人群向南方和東南遷移,同時繼續向西北發展。

此姓氏人口8000萬,卻幾乎不出皇帝!

最後,宋朝時期,張姓大約有4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3%,為宋朝第三大姓。明朝時期,張姓大約有5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為明朝第二大姓。當代,張姓的人口在8000萬以上,為全國第三大姓,僅次於李姓和王姓。目前,張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佔張姓總人口的27.5%,其次分佈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其中,河南省不僅是張姓的發源地,也是張姓第一大省。

文/情懷歷史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