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宰相,是古代封建王朝中輔助帝王、掌管國事政務的最高官員的稱謂。其中“宰”是古代官員的通稱,可見於《周禮》,亦有管家、主宰之意,“相”即為輔助、輔佐。在夏商時期是“巫史”,西周春秋時期是“公卿”,戰國以後便是“宰相”。西漢開國功臣,身居丞相一職的陳平曾有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宰相和丞相是不同的,宰相是對輔佐君主,掌握最高權力的官員的通稱,不作為獨立的官位,在每朝每代都有不同,如太宰、相、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中書令等皆可稱為“宰相”。而丞相是具體的官職,在三國時期後,便是輔佐皇上總理朝政的官員,即為“百官之長”。)

"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宰相,是古代封建王朝中輔助帝王、掌管國事政務的最高官員的稱謂。其中“宰”是古代官員的通稱,可見於《周禮》,亦有管家、主宰之意,“相”即為輔助、輔佐。在夏商時期是“巫史”,西周春秋時期是“公卿”,戰國以後便是“宰相”。西漢開國功臣,身居丞相一職的陳平曾有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宰相和丞相是不同的,宰相是對輔佐君主,掌握最高權力的官員的通稱,不作為獨立的官位,在每朝每代都有不同,如太宰、相、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中書令等皆可稱為“宰相”。而丞相是具體的官職,在三國時期後,便是輔佐皇上總理朝政的官員,即為“百官之長”。)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史載,商朝時伊尹為相,周朝周公為太宰,皆為輔佐君主的最高官員,故此就將太宰與相合稱,是為宰相。

這麼一個在國家中舉重若輕的官職,在南北朝時期的南宋時,卻由一個年僅八歲的孩童擔任,這個年紀輕輕卻身居高位的人就是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的第八子,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的弟弟,劉子鸞。

"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宰相,是古代封建王朝中輔助帝王、掌管國事政務的最高官員的稱謂。其中“宰”是古代官員的通稱,可見於《周禮》,亦有管家、主宰之意,“相”即為輔助、輔佐。在夏商時期是“巫史”,西周春秋時期是“公卿”,戰國以後便是“宰相”。西漢開國功臣,身居丞相一職的陳平曾有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宰相和丞相是不同的,宰相是對輔佐君主,掌握最高權力的官員的通稱,不作為獨立的官位,在每朝每代都有不同,如太宰、相、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中書令等皆可稱為“宰相”。而丞相是具體的官職,在三國時期後,便是輔佐皇上總理朝政的官員,即為“百官之長”。)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史載,商朝時伊尹為相,周朝周公為太宰,皆為輔佐君主的最高官員,故此就將太宰與相合稱,是為宰相。

這麼一個在國家中舉重若輕的官職,在南北朝時期的南宋時,卻由一個年僅八歲的孩童擔任,這個年紀輕輕卻身居高位的人就是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的第八子,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的弟弟,劉子鸞。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劉駿在位時治政有道,改制改革,又重用一眾忠臣良將,敗北魏,收復濟水以北失地,被譽為“守道之君”。

劉子鸞是劉駿和殷淑儀之子,這位殷淑儀深受劉駿寵愛,所謂“屜棺存屍”的典故,就是出自於此。(殷淑儀死後,劉駿對她思念不已,就將她的棺材做得如同抽屜一般,每當想念殷淑儀,便將棺材拉開,以慰哀思,即是“屜棺存屍”一詞之意)因著母親受寵,劉子鸞打小就是劉駿的心頭肉,五歲時就被劉駿封為襄陽王,後改封新安王。不僅如此,劉駿的愛屋及烏還令劉子鸞在後來又加封為北、南徐州刺史、領南琅邪太守。劉子鸞母子受寵,其人雖然年幼,但也禮賢好士,所以在當時,天下賢士,京中官員,若是想要得到劉駿的青睞和重用,沒有一個不投身於劉子鸞府中或其封國的。如當時以文才著稱於世的江郎——江淹,最初便是受到劉子鸞的賞識,得以步入仕途。

"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宰相,是古代封建王朝中輔助帝王、掌管國事政務的最高官員的稱謂。其中“宰”是古代官員的通稱,可見於《周禮》,亦有管家、主宰之意,“相”即為輔助、輔佐。在夏商時期是“巫史”,西周春秋時期是“公卿”,戰國以後便是“宰相”。西漢開國功臣,身居丞相一職的陳平曾有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宰相和丞相是不同的,宰相是對輔佐君主,掌握最高權力的官員的通稱,不作為獨立的官位,在每朝每代都有不同,如太宰、相、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中書令等皆可稱為“宰相”。而丞相是具體的官職,在三國時期後,便是輔佐皇上總理朝政的官員,即為“百官之長”。)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史載,商朝時伊尹為相,周朝周公為太宰,皆為輔佐君主的最高官員,故此就將太宰與相合稱,是為宰相。

這麼一個在國家中舉重若輕的官職,在南北朝時期的南宋時,卻由一個年僅八歲的孩童擔任,這個年紀輕輕卻身居高位的人就是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的第八子,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的弟弟,劉子鸞。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劉駿在位時治政有道,改制改革,又重用一眾忠臣良將,敗北魏,收復濟水以北失地,被譽為“守道之君”。

劉子鸞是劉駿和殷淑儀之子,這位殷淑儀深受劉駿寵愛,所謂“屜棺存屍”的典故,就是出自於此。(殷淑儀死後,劉駿對她思念不已,就將她的棺材做得如同抽屜一般,每當想念殷淑儀,便將棺材拉開,以慰哀思,即是“屜棺存屍”一詞之意)因著母親受寵,劉子鸞打小就是劉駿的心頭肉,五歲時就被劉駿封為襄陽王,後改封新安王。不僅如此,劉駿的愛屋及烏還令劉子鸞在後來又加封為北、南徐州刺史、領南琅邪太守。劉子鸞母子受寵,其人雖然年幼,但也禮賢好士,所以在當時,天下賢士,京中官員,若是想要得到劉駿的青睞和重用,沒有一個不投身於劉子鸞府中或其封國的。如當時以文才著稱於世的江郎——江淹,最初便是受到劉子鸞的賞識,得以步入仕途。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南朝文學家鍾嶸,在《詩品》中評價說:“齊光祿江淹,文通詩體總雜,善於摹擬,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謝朓。

劉子鸞稱王后還沒幾年,寵冠後宮的殷淑儀猝然長逝。劉駿對此悲慟不已,追封其為貴妃,並加封劉子鸞為司徒,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後來竟又加封其為中書令。在南北朝時期,中書令即是“宰相”,其權力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當時的劉子鸞,只有八歲,可見劉駿對其的榮寵。過分的寵愛,不一定是好事,因此,劉子鸞自此受到了劉駿長子,劉子業的憎恨的妒忌,且也惹來了日後的殺生之禍。

"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宰相,是古代封建王朝中輔助帝王、掌管國事政務的最高官員的稱謂。其中“宰”是古代官員的通稱,可見於《周禮》,亦有管家、主宰之意,“相”即為輔助、輔佐。在夏商時期是“巫史”,西周春秋時期是“公卿”,戰國以後便是“宰相”。西漢開國功臣,身居丞相一職的陳平曾有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宰相和丞相是不同的,宰相是對輔佐君主,掌握最高權力的官員的通稱,不作為獨立的官位,在每朝每代都有不同,如太宰、相、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中書令等皆可稱為“宰相”。而丞相是具體的官職,在三國時期後,便是輔佐皇上總理朝政的官員,即為“百官之長”。)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史載,商朝時伊尹為相,周朝周公為太宰,皆為輔佐君主的最高官員,故此就將太宰與相合稱,是為宰相。

這麼一個在國家中舉重若輕的官職,在南北朝時期的南宋時,卻由一個年僅八歲的孩童擔任,這個年紀輕輕卻身居高位的人就是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的第八子,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的弟弟,劉子鸞。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劉駿在位時治政有道,改制改革,又重用一眾忠臣良將,敗北魏,收復濟水以北失地,被譽為“守道之君”。

劉子鸞是劉駿和殷淑儀之子,這位殷淑儀深受劉駿寵愛,所謂“屜棺存屍”的典故,就是出自於此。(殷淑儀死後,劉駿對她思念不已,就將她的棺材做得如同抽屜一般,每當想念殷淑儀,便將棺材拉開,以慰哀思,即是“屜棺存屍”一詞之意)因著母親受寵,劉子鸞打小就是劉駿的心頭肉,五歲時就被劉駿封為襄陽王,後改封新安王。不僅如此,劉駿的愛屋及烏還令劉子鸞在後來又加封為北、南徐州刺史、領南琅邪太守。劉子鸞母子受寵,其人雖然年幼,但也禮賢好士,所以在當時,天下賢士,京中官員,若是想要得到劉駿的青睞和重用,沒有一個不投身於劉子鸞府中或其封國的。如當時以文才著稱於世的江郎——江淹,最初便是受到劉子鸞的賞識,得以步入仕途。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南朝文學家鍾嶸,在《詩品》中評價說:“齊光祿江淹,文通詩體總雜,善於摹擬,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謝朓。

劉子鸞稱王后還沒幾年,寵冠後宮的殷淑儀猝然長逝。劉駿對此悲慟不已,追封其為貴妃,並加封劉子鸞為司徒,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後來竟又加封其為中書令。在南北朝時期,中書令即是“宰相”,其權力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當時的劉子鸞,只有八歲,可見劉駿對其的榮寵。過分的寵愛,不一定是好事,因此,劉子鸞自此受到了劉駿長子,劉子業的憎恨的妒忌,且也惹來了日後的殺生之禍。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劉子業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宋書》說他是“詈辱祖考,以為戲謔。行遊莫止,淫縱無度。”

劉子業是劉駿和文穆皇后王憲嫄之子,身為劉駿長子的他,在劉駿戡亂即位後,便被冊為皇太子。但雖是皇太子,他所受到的恩寵卻遠不及其弟劉子鸞。有次,劉駿西巡,劉子業照例寫信向父皇,報告自己的生活起居,然書信上筆跡潦草,詞不達意,明顯是敷衍了事。劉駿因此大怒,斥責劉子業道:“書不長進,此是一條耳。聞汝素都懈怠,狷戾日甚,何以頑固乃爾邪!”一邊是加封中書令的榮寵,一邊是斥責和責罵,這不僅讓劉子業心生嫉妒,還開始擔心太子之位被奪,故此,劉子業對弟弟劉子鸞越發憎恨。後劉駿身死,劉子業繼位稱帝,大權在握後的他,第一件事就是對付他的兄弟姐妹,劉子鸞自然首當其衝,不僅中書令位被奪,還被劉子業送上了一杯鴆酒。劉子鸞看著盤中的毒酒,留下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願身不復生王家”。而後被舉杯一飲而盡,死時年僅十歲,其同母弟劉子師與妹妹十二皇女也在此時一併遇害。

"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宰相,是古代封建王朝中輔助帝王、掌管國事政務的最高官員的稱謂。其中“宰”是古代官員的通稱,可見於《周禮》,亦有管家、主宰之意,“相”即為輔助、輔佐。在夏商時期是“巫史”,西周春秋時期是“公卿”,戰國以後便是“宰相”。西漢開國功臣,身居丞相一職的陳平曾有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宰相和丞相是不同的,宰相是對輔佐君主,掌握最高權力的官員的通稱,不作為獨立的官位,在每朝每代都有不同,如太宰、相、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中書令等皆可稱為“宰相”。而丞相是具體的官職,在三國時期後,便是輔佐皇上總理朝政的官員,即為“百官之長”。)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史載,商朝時伊尹為相,周朝周公為太宰,皆為輔佐君主的最高官員,故此就將太宰與相合稱,是為宰相。

這麼一個在國家中舉重若輕的官職,在南北朝時期的南宋時,卻由一個年僅八歲的孩童擔任,這個年紀輕輕卻身居高位的人就是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的第八子,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的弟弟,劉子鸞。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劉駿在位時治政有道,改制改革,又重用一眾忠臣良將,敗北魏,收復濟水以北失地,被譽為“守道之君”。

劉子鸞是劉駿和殷淑儀之子,這位殷淑儀深受劉駿寵愛,所謂“屜棺存屍”的典故,就是出自於此。(殷淑儀死後,劉駿對她思念不已,就將她的棺材做得如同抽屜一般,每當想念殷淑儀,便將棺材拉開,以慰哀思,即是“屜棺存屍”一詞之意)因著母親受寵,劉子鸞打小就是劉駿的心頭肉,五歲時就被劉駿封為襄陽王,後改封新安王。不僅如此,劉駿的愛屋及烏還令劉子鸞在後來又加封為北、南徐州刺史、領南琅邪太守。劉子鸞母子受寵,其人雖然年幼,但也禮賢好士,所以在當時,天下賢士,京中官員,若是想要得到劉駿的青睞和重用,沒有一個不投身於劉子鸞府中或其封國的。如當時以文才著稱於世的江郎——江淹,最初便是受到劉子鸞的賞識,得以步入仕途。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南朝文學家鍾嶸,在《詩品》中評價說:“齊光祿江淹,文通詩體總雜,善於摹擬,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謝朓。

劉子鸞稱王后還沒幾年,寵冠後宮的殷淑儀猝然長逝。劉駿對此悲慟不已,追封其為貴妃,並加封劉子鸞為司徒,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後來竟又加封其為中書令。在南北朝時期,中書令即是“宰相”,其權力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當時的劉子鸞,只有八歲,可見劉駿對其的榮寵。過分的寵愛,不一定是好事,因此,劉子鸞自此受到了劉駿長子,劉子業的憎恨的妒忌,且也惹來了日後的殺生之禍。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劉子業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宋書》說他是“詈辱祖考,以為戲謔。行遊莫止,淫縱無度。”

劉子業是劉駿和文穆皇后王憲嫄之子,身為劉駿長子的他,在劉駿戡亂即位後,便被冊為皇太子。但雖是皇太子,他所受到的恩寵卻遠不及其弟劉子鸞。有次,劉駿西巡,劉子業照例寫信向父皇,報告自己的生活起居,然書信上筆跡潦草,詞不達意,明顯是敷衍了事。劉駿因此大怒,斥責劉子業道:“書不長進,此是一條耳。聞汝素都懈怠,狷戾日甚,何以頑固乃爾邪!”一邊是加封中書令的榮寵,一邊是斥責和責罵,這不僅讓劉子業心生嫉妒,還開始擔心太子之位被奪,故此,劉子業對弟弟劉子鸞越發憎恨。後劉駿身死,劉子業繼位稱帝,大權在握後的他,第一件事就是對付他的兄弟姐妹,劉子鸞自然首當其衝,不僅中書令位被奪,還被劉子業送上了一杯鴆酒。劉子鸞看著盤中的毒酒,留下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願身不復生王家”。而後被舉杯一飲而盡,死時年僅十歲,其同母弟劉子師與妹妹十二皇女也在此時一併遇害。

五歲封王八歲相,十歲身死帝王手,只餘遺言傳千古

▲孔融年僅九歲的長子,和劉子鸞皆是幼年穎悟的神童。在父親求情時,言辭慷慨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劉子業日益殘暴,殺人無數,淫亂後宮,不論是其兄弟姐妹,還是朝廷百官,皆對其心存畏懼,深恐性命不保。《宋史》載:“廢帝(劉子業)之事行著於篇。若夫武王數殷紂之釁,不能掛其萬一;霍光書昌邑之過,未足舉其毫釐。假以中才之君,有一於此,足以霣社殘宗,汙宮瀦廟,況總斯惡以萃一人之體乎!其得亡,亦為幸矣。”最後,劉子業的叔叔,湘東王劉彧聯合眾人,謀劃廢帝,劉子業因此而死,死時十七歲。而後劉彧登基,是為南朝宋明帝,將劉子業無故誅殺的所有人皆平反追封,劉子鸞因此追封為始平王,並命建平王劉景素之子劉延年做劉子鸞的後嗣,為其延綿香火。劉子鸞五歲稱王,八歲拜相,十歲身死,死前之言:“願身不復生王家”,可見他的聰慧和無奈,如今雖受追封,不知其心可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