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離騷夢斷汨羅,楚韻流芳千古

思美人 屈原 離騷 汨羅江 戰臺烽 2017-05-08

看過了太多有關戰國時期秦朝一統江山的歷史劇,終於等到這部從楚國立場出發,貫穿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電視劇《思美人》。故事開篇,在郊外遊蕩的年輕屈原,無意遇到神祕而美豔的山鬼,返家後繪像掛於壁,時常思慕,念念不忘。

《思美人》:離騷夢斷汨羅,楚韻流芳千古

但劇名《思美人》卻並非由他思念的“山鬼”而出,其實是出自屈原曾經創作的一篇詩作《九章·思美人》,收錄於《楚辭·九章》第六篇,此詩寫追慕先賢,感慨時世,勸諫君王,希望君王不重蹈歷史覆轍,努力振興楚國,表達了作者堅守節操、不變節從俗的決心。若能讀懂這篇“思美人”的詩意,就也大致能瞭解電視劇《思美人》的故事走向與情感內蘊了。

《思美人》:離騷夢斷汨羅,楚韻流芳千古

歷史上的楚國,距今遙遠,而楚文化的遺存,也是了了,如何將這個充滿了神祕氣息的迷人之地,進行更加鮮活的還原,則是給《思美人》的創作者,出了不小的難題。觀劇所見,全劇的風格,基本是延循屈原作品的風格,以及對楚國的歷史記載,進行還原,又在劇中加諸了許多的商業元素,戰爭、宮鬥、王權、愛情、陰謀等等,終於讓一部《思美人》,成為了解讀屈原跌宕一生的影像式解讀。

《思美人》:離騷夢斷汨羅,楚韻流芳千古

先說一下屈原的詩,《思美人》借劇中的莫愁女之口,道出了其中之妙:“屈原之詩,壯美,詠美,頌美,其向美之心,世人皆知”,當然,對於美的追索,只是屈原作品的層面意思,而更深刻的內涵,也被這位美女知音所參透:“可旁人,只看到屈詩之向美之心,又有多少人知道,這美中之悲,情中之傷”,這個解讀,連屈原的親哥哥都不能接受,卻深得屈原之心,正所謂高山流水,屈原與莫愁女的半生痴戀,也因此機緣而開啟。

《思美人》:離騷夢斷汨羅,楚韻流芳千古

再說一下《思美人》的服裝風格,其實近年有關戰國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也是不少,包括《羋月傳》、《大秦帝國》等等,其中也都有涉及楚國的部分,但大家都是於想象中進行藝術創作,因此在服飾與置景風格上,也大有不同,但在《思美人》中,明顯更加豔麗花哨,開始以為是遵循偶像歷史劇的“養眼”之需,後來發現,其實在文化大師沈從文先生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有著類似的考證,再加上楚國的圖騰為鳳,自然是夭夭灼灼,羨煞旁國了,歷史久遠,難能形似,若遙相呼應到部分神韻,也不枉費後輩的仰慕與追思。

《思美人》:離騷夢斷汨羅,楚韻流芳千古

總的來說,我們對屈原的印象,都停留在他悲壯投江的一刻,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都擴大了端午節的影響力。電視劇《思美人》則講述了包括屈原的成長、成熟到老去、自盡的一生,初始的青年時代,他並沒有如此憂國憂民,反倒是一心只為楚辭賦,充耳不聞天下事的翩翩公子,但他的成長,無疑又是迅速的,從遊山玩水尋美人,到主動請纓任官職,隨後捲入到捲入了宮鬥權爭、家國情仇的漩渦之中,國之飄搖,愛之飄搖,動盪的生活,惶恐的內心,逐漸讓他成長為那個被我們所記憶的屈原本尊,《思美人》用發展的觀點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帶來諸多的新奇元素。

《思美人》:離騷夢斷汨羅,楚韻流芳千古

《九章·思美人》全詩以香草美人為主要意象,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侷限,大膽地將地上與天國、人間與仙境、歷史與現實等有機地融合一體,讓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一起,想象奇特,神思飛揚,堪稱一篇浪漫主義文學佳作。而電有視劇《思美人》,其實也有相似的發散思維之浪漫風,故事在寫實中融合了玄幻,人物在現實中脫離於流俗,全劇情節流暢,故事灑脫,風格飄逸,又不乏厚重的歷史之感,在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前得以熱播,不啻是對已經離世兩千多年的屈原的真誠紀念。

《思美人》:離騷夢斷汨羅,楚韻流芳千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