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路諸侯為爭奪天下而紛爭不斷。在這一時期,無數謀臣武將先後湧現,其中最為後世熟知的謀臣恐怕當屬司馬懿和諸葛亮。說起來,這兩人都天資聰穎、才能出眾,一直互為對手,不過在多年較量中,司馬懿往往屈居諸葛亮之下。就常理而言,在宿敵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完全可以趁機攻打蜀漢,為何他卻偏偏放棄這一絕佳機會,再也沒有攻打過蜀漢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一共有四點。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路諸侯為爭奪天下而紛爭不斷。在這一時期,無數謀臣武將先後湧現,其中最為後世熟知的謀臣恐怕當屬司馬懿和諸葛亮。說起來,這兩人都天資聰穎、才能出眾,一直互為對手,不過在多年較量中,司馬懿往往屈居諸葛亮之下。就常理而言,在宿敵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完全可以趁機攻打蜀漢,為何他卻偏偏放棄這一絕佳機會,再也沒有攻打過蜀漢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一共有四點。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第一,當時的形勢不利於伐蜀。丞相諸葛亮雖然已經去世,不過姜維繼承了他的遺志,對蜀漢政權盡心盡力,群臣對於後主劉禪也很忠誠,蜀漢在各方面的實力依舊不可小覷,與東吳的軍事聯盟也還存在。更重要的是,雙方都知道這是重大變故,都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吳人聞諸葛亮卒,恐魏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漢人聞之,亦增永安之守以防非常。”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路諸侯為爭奪天下而紛爭不斷。在這一時期,無數謀臣武將先後湧現,其中最為後世熟知的謀臣恐怕當屬司馬懿和諸葛亮。說起來,這兩人都天資聰穎、才能出眾,一直互為對手,不過在多年較量中,司馬懿往往屈居諸葛亮之下。就常理而言,在宿敵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完全可以趁機攻打蜀漢,為何他卻偏偏放棄這一絕佳機會,再也沒有攻打過蜀漢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一共有四點。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第一,當時的形勢不利於伐蜀。丞相諸葛亮雖然已經去世,不過姜維繼承了他的遺志,對蜀漢政權盡心盡力,群臣對於後主劉禪也很忠誠,蜀漢在各方面的實力依舊不可小覷,與東吳的軍事聯盟也還存在。更重要的是,雙方都知道這是重大變故,都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吳人聞諸葛亮卒,恐魏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漢人聞之,亦增永安之守以防非常。”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司馬懿領兵劇照

這時候攻打蜀漢,並不能實現趁亂渾水摸魚的目的。另一方面,魏國因為多年戰爭消耗,實力已經大不如以前,根本不足以支撐雙線作戰,如果貿然攻打蜀國很可能會出現腹背受敵的情況。司馬懿如此聰明,怎麼會不知道這些潛在可能呢?所以司馬懿不會去冒這樣的風險,所以沒有輕舉妄動。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路諸侯為爭奪天下而紛爭不斷。在這一時期,無數謀臣武將先後湧現,其中最為後世熟知的謀臣恐怕當屬司馬懿和諸葛亮。說起來,這兩人都天資聰穎、才能出眾,一直互為對手,不過在多年較量中,司馬懿往往屈居諸葛亮之下。就常理而言,在宿敵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完全可以趁機攻打蜀漢,為何他卻偏偏放棄這一絕佳機會,再也沒有攻打過蜀漢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一共有四點。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第一,當時的形勢不利於伐蜀。丞相諸葛亮雖然已經去世,不過姜維繼承了他的遺志,對蜀漢政權盡心盡力,群臣對於後主劉禪也很忠誠,蜀漢在各方面的實力依舊不可小覷,與東吳的軍事聯盟也還存在。更重要的是,雙方都知道這是重大變故,都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吳人聞諸葛亮卒,恐魏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漢人聞之,亦增永安之守以防非常。”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司馬懿領兵劇照

這時候攻打蜀漢,並不能實現趁亂渾水摸魚的目的。另一方面,魏國因為多年戰爭消耗,實力已經大不如以前,根本不足以支撐雙線作戰,如果貿然攻打蜀國很可能會出現腹背受敵的情況。司馬懿如此聰明,怎麼會不知道這些潛在可能呢?所以司馬懿不會去冒這樣的風險,所以沒有輕舉妄動。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魏明帝曹叡劇照

第二,魏明帝曹叡反對伐蜀。諸葛亮剛剛去世不久,蜀漢將領楊儀、魏延在撤軍後爭權,楊儀殺死魏延。這一場內亂,讓司馬懿有了可趁之機,於是他想乘機攻蜀,結果魏明帝不準,此時遂作罷。在詔書中,魏明帝對司馬懿隱隱有敲打之意,這也意味著此時司馬懿已經為皇帝所忌憚。在魏明帝眼中,蜀國和吳國都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反倒是功勞和權力極大的司馬懿最危險。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而且太祖曹操當年曾經夢到“三馬同槽”,對待司馬懿一直是既重用又防備。曹叡在這樣的心理之下,不可能讓司馬懿去攻蜀。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路諸侯為爭奪天下而紛爭不斷。在這一時期,無數謀臣武將先後湧現,其中最為後世熟知的謀臣恐怕當屬司馬懿和諸葛亮。說起來,這兩人都天資聰穎、才能出眾,一直互為對手,不過在多年較量中,司馬懿往往屈居諸葛亮之下。就常理而言,在宿敵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完全可以趁機攻打蜀漢,為何他卻偏偏放棄這一絕佳機會,再也沒有攻打過蜀漢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一共有四點。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第一,當時的形勢不利於伐蜀。丞相諸葛亮雖然已經去世,不過姜維繼承了他的遺志,對蜀漢政權盡心盡力,群臣對於後主劉禪也很忠誠,蜀漢在各方面的實力依舊不可小覷,與東吳的軍事聯盟也還存在。更重要的是,雙方都知道這是重大變故,都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吳人聞諸葛亮卒,恐魏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漢人聞之,亦增永安之守以防非常。”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司馬懿領兵劇照

這時候攻打蜀漢,並不能實現趁亂渾水摸魚的目的。另一方面,魏國因為多年戰爭消耗,實力已經大不如以前,根本不足以支撐雙線作戰,如果貿然攻打蜀國很可能會出現腹背受敵的情況。司馬懿如此聰明,怎麼會不知道這些潛在可能呢?所以司馬懿不會去冒這樣的風險,所以沒有輕舉妄動。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魏明帝曹叡劇照

第二,魏明帝曹叡反對伐蜀。諸葛亮剛剛去世不久,蜀漢將領楊儀、魏延在撤軍後爭權,楊儀殺死魏延。這一場內亂,讓司馬懿有了可趁之機,於是他想乘機攻蜀,結果魏明帝不準,此時遂作罷。在詔書中,魏明帝對司馬懿隱隱有敲打之意,這也意味著此時司馬懿已經為皇帝所忌憚。在魏明帝眼中,蜀國和吳國都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反倒是功勞和權力極大的司馬懿最危險。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而且太祖曹操當年曾經夢到“三馬同槽”,對待司馬懿一直是既重用又防備。曹叡在這樣的心理之下,不可能讓司馬懿去攻蜀。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司馬懿劇照

第三,司馬懿為自身安全也不會消滅蜀漢。中國古代素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傳統,司馬懿更是明白其中的深層含義。眼下諸葛亮剛剛去世,蜀國暫時不可能攻打曹魏。司馬懿本人領兵在外數年,招來許多人妒忌,特別是一些曹魏宗室。如果司馬懿選擇在這個時候進攻蜀漢,一定會讓這些人注意到他的野心,司馬懿只能隱藏起來,以此減少他們對自己的懷疑和敵視,甚至讓他們低估自己,以求自保。另一方面,只要蜀漢不亡,自己對曹魏皇帝來說還有利用價值,那麼自己的性命安全也得以保證。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路諸侯為爭奪天下而紛爭不斷。在這一時期,無數謀臣武將先後湧現,其中最為後世熟知的謀臣恐怕當屬司馬懿和諸葛亮。說起來,這兩人都天資聰穎、才能出眾,一直互為對手,不過在多年較量中,司馬懿往往屈居諸葛亮之下。就常理而言,在宿敵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完全可以趁機攻打蜀漢,為何他卻偏偏放棄這一絕佳機會,再也沒有攻打過蜀漢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一共有四點。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第一,當時的形勢不利於伐蜀。丞相諸葛亮雖然已經去世,不過姜維繼承了他的遺志,對蜀漢政權盡心盡力,群臣對於後主劉禪也很忠誠,蜀漢在各方面的實力依舊不可小覷,與東吳的軍事聯盟也還存在。更重要的是,雙方都知道這是重大變故,都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吳人聞諸葛亮卒,恐魏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漢人聞之,亦增永安之守以防非常。”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司馬懿領兵劇照

這時候攻打蜀漢,並不能實現趁亂渾水摸魚的目的。另一方面,魏國因為多年戰爭消耗,實力已經大不如以前,根本不足以支撐雙線作戰,如果貿然攻打蜀國很可能會出現腹背受敵的情況。司馬懿如此聰明,怎麼會不知道這些潛在可能呢?所以司馬懿不會去冒這樣的風險,所以沒有輕舉妄動。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魏明帝曹叡劇照

第二,魏明帝曹叡反對伐蜀。諸葛亮剛剛去世不久,蜀漢將領楊儀、魏延在撤軍後爭權,楊儀殺死魏延。這一場內亂,讓司馬懿有了可趁之機,於是他想乘機攻蜀,結果魏明帝不準,此時遂作罷。在詔書中,魏明帝對司馬懿隱隱有敲打之意,這也意味著此時司馬懿已經為皇帝所忌憚。在魏明帝眼中,蜀國和吳國都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反倒是功勞和權力極大的司馬懿最危險。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而且太祖曹操當年曾經夢到“三馬同槽”,對待司馬懿一直是既重用又防備。曹叡在這樣的心理之下,不可能讓司馬懿去攻蜀。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司馬懿劇照

第三,司馬懿為自身安全也不會消滅蜀漢。中國古代素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傳統,司馬懿更是明白其中的深層含義。眼下諸葛亮剛剛去世,蜀國暫時不可能攻打曹魏。司馬懿本人領兵在外數年,招來許多人妒忌,特別是一些曹魏宗室。如果司馬懿選擇在這個時候進攻蜀漢,一定會讓這些人注意到他的野心,司馬懿只能隱藏起來,以此減少他們對自己的懷疑和敵視,甚至讓他們低估自己,以求自保。另一方面,只要蜀漢不亡,自己對曹魏皇帝來說還有利用價值,那麼自己的性命安全也得以保證。

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曾伐蜀?既有不敢也有無奈辛酸

▲“高平陵之變”劇照

第四,國內政鬥使他難以抽出精力伐蜀。諸葛亮去世五年後,魏明帝曹叡也撒手人寰。少帝曹芳即位,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開始了長達數年的鬥爭,忙著自保和打敗政敵,哪裡還有心力去進攻蜀漢?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機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爽殺害,這下算是大權獨攬,有了空閒時間和精力,結果東吳再次進攻曹魏,司馬懿只能領兵抵擋。此事不久,司馬懿也因病去世,因此在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終生沒有再攻打過蜀漢。

參考資料:

《三國志》《晉書·宣帝紀》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歡迎加入古代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培養思維、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穫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