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何要將犯人“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司馬遷 AZ陛下 2019-04-15

相信大家對“午時三刻”這個名詞都非常熟悉,因為許多影視作品中犯人被處斬時,判官都會喊一聲:“午時三刻已到,行刑!”然後大肚子的劊子手喝一口大碗酒往刀上一吐,而電視劇情節往往會在這關鍵時刻來一句“刀下留人!”而細心的人就要問了,這為啥古代處決犯人為何都要選在午時三刻呢?午時三刻又是現在的幾點呢?難道處決個犯人都需要挑個“良辰吉日”嗎?下面探祕志小編就為大家揭祕一下古代午時三刻處決真相!真相讓人冒汗!

古代為何要將犯人“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首先,在古代一天被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而刻是有一百刻,每一刻就相當於14.4分鐘,而午時基本上是十一點到一點之間,那就差不多是十二點左右了,而這個時間段也是陽光直射地面光線最強的一段時間,在古時候通常會認為死人陰氣重,選擇午時三刻陽光最鼎盛的時候問斬,是為了犯人死後靈魂會被日光驅逐出人間,這一般都是放在那些罪大惡極之犯的身上,意思就是讓他連鬼都不得做,但是如果不是重罪如弒君謀反等罪的話,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

古代為何要將犯人“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其次,除了“午時三刻”處決犯人的做法外,你肯定也聽過“秋後問斬”的說法。其實,這是由於到了秋天,花木枯萎,百蟲蟄伏,天地蕭瑟,生產也進入了尾聲,要過冬了,這時候,那些需要處決的犯人就可以行刑了,而且在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也有提到,這是符合應天時的一種做法,遵循了一個自然的規律,秋天是萬物開始凋謝的時候,犯人們集中在秋後處決也是一種符合上天安排的說法,也可以節約過冬的糧食,因此除非是一些個別的罪名罪犯可以不按季節行刑,其他的死刑犯都得在秋冬執行,而且一般是選在鬧市之中,所以有棄市一說。所以,為什麼在電視劇中總會看到將犯人拉到菜市口的地方進行行刑,這是由於菜市口就屬於當時的鬧市,人最多的地方。

古代為何要將犯人“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再者就是,還有一種說法選擇“午時三刻”是由於午時三刻是人睏乏,精神恍惚的時刻,這時候行刑能減輕犯人的痛苦,因此古人一般選擇在午時三刻行刑。其實午時三刻也有很多忌諱,在這裡我也告訴下大家。比如午時不能殺牲口、不宜行房事、不能進陰晦之地、不拜神求佛、不遷墓,雖然在我們現在看來這都屬於封建迷信,但是這些禁忌足以看出過去的人對於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的是在古代,“午時三刻”的具體時間,是隨著規制的改變在不停變化的,只有午時是中午11點到13點之間是可以確定的。而對於現代“午時三刻”是指中午的11點45分。

古代為何要將犯人“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總而言之,不管午時三刻,還是秋後問斬都是掌握了一個時間段,罪大惡極之人不得不懲罰,但午時三刻和秋後問斬都體現了古人對上天,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而且,世界所有的古代國家,在執行死刑時,都要求在白天進行。比如二十世紀以前歐洲國家普遍都是在“日出之時”處刑。以上便是古代處決犯人選在午時三刻的原因,當然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一些封建迷信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