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如果要問如今在電影史上最有名的電影導演之一,那我們可能會想到好多,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有一半的人都是中國的,可能還會有一些人會將吳京抬上影史第一人的寶座,可這些都始終使我們的意象。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好萊塢之所以叫“好”萊塢,那是有道理的。

當然,我們也得承認,好萊塢的導演實力真的不是蓋的,就像今天老蕭所說的這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很多人對他都不陌生,畢竟這位導演如今所有電影票房加起來已經達到80億美元,是電影行業發展至今電影史上雖高的票房導演,而斯皮爾伯格的個人財產被估值有30多億美元,奧斯卡獲獎4次,提名14次

斯皮爾伯格:拿奧斯卡拿到手軟的好萊塢“大片之王”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老蕭今天就來說一下斯皮爾伯格在好萊塢的這些年,為何他能夠有這樣的成就,以及他究竟給電影做了哪些貢獻。

斯皮爾伯格的人生

斯皮爾伯格生於1946年,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更重要的是,斯皮爾伯格的媽媽是倖存的猶太人。

所以,斯皮爾伯格有著猶太人的血統。看到這裡,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一個人,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也是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躲避追捕逃到美國,不得不說,德國真的為美國“提供”了不少人才。

斯皮爾伯格:拿奧斯卡拿到手軟的好萊塢“大片之王”

斯皮爾伯格的家境還算好,他的父親是一位計算機工程師,他的母親是一位鋼琴演奏家,但是在斯皮爾伯格還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異了。這件事情對於年少的斯皮爾伯格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這也成為他一生無法承受的傷痛,在今後,斯皮爾伯格將他的這種情感帶到了他的電影中。

斯皮爾伯格真正開始自編自導,獨立製作電影是在1963年,年僅16歲的斯皮爾伯格靠著400美元的電影成本拍攝了第一部長約140分鐘的電影《火光》。這部電影放映之後,斯皮爾伯格靠著它拿了100多美元的利潤。

斯皮爾伯格:拿奧斯卡拿到手軟的好萊塢“大片之王”

之後斯皮爾伯格跟著父親來到了加州,也就是1965年,這一年斯皮爾伯格渴望自己能夠進入專業的學校學習電影,所以他選擇了一個學校叫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這所學校是美國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在硅谷的影響力排行第四。直到現在,這所大學已經成為國際知名大學,世界排名前五十。

同時,這所學校最知名的專業就是電影專業,屬於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至今為止,這所學校所獲得的奧斯卡獎項在所有學校中排行第一。

斯皮爾伯格:拿奧斯卡拿到手軟的好萊塢“大片之王”

南加州大學

這也就是當時斯皮爾伯格申請這所學校的原因之一,但是很可惜,由於斯皮爾伯格綜合成績太差,他被這所學校拒之門外。

但是在斯皮爾伯格成為好萊塢知名導演之後,他就被這所學校授予榮譽學位。之後,在1996年,斯皮爾伯格還成為了這所學校的校董,成為南加州大學校董事會成員之一。真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斯皮爾伯格:拿奧斯卡拿到手軟的好萊塢“大片之王”

但學校阻擋不住斯皮爾伯格的步伐,他後來放棄學業,直接進入環球影業成為一名電視劇導演,從此,無論是電視劇亦或電影都在斯皮爾伯格的手中散發光芒。

斯皮爾伯格的電影藝術

我們觀看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可能看完真的說不出哪裡好,但是我們心中卻一直在說:反正就是好。

沒錯,好的電影無論是誰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就算是不懂電影的人也會覺得這部電影拍的真好,無論是演員演技還是故事。

斯皮爾伯格:拿奧斯卡拿到手軟的好萊塢“大片之王”

斯皮爾伯格的電影藝術有他自己的特色,這和他本身的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當然他也是少數能將藝術和商業結合的如此完美的導演之一。

一、寫實性

我們看《辛德勒的名單》,看《拯救大兵瑞恩》,說白了都在看一種東西,那就是現實,電影來源於現實,但高於現實,但要用藝術的手法還原現實,那是非常難的,但斯皮爾伯格將他做的非常好。

在《辛德勒的名單》中,他能夠通過單色調來還原曾經二戰期間是怎樣對待猶太人的,而猶太人又是怎麼做的這一歷史。

斯皮爾伯格:拿奧斯卡拿到手軟的好萊塢“大片之王”

《辛德勒的名單》

讓觀眾知道了那個時代的殘酷,讓人們知道了猶太人曾經的遭受,當然也讓人發現了無論世界對我們多麼殘忍,總會有那麼一絲愛透漏進來。至今看過這部電影的都不會忘記一句話:你拯救了一個人,就等於拯救了全世界。

二、童話性

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中,描寫孩子時,總是著用孩子眼光看待世界,而不是以大人的。在電影《A.I.》中,機器人大衛想要得到母親的愛,斯皮爾伯格在刻畫他的時候用的就是孩子的思想,那種天真、無邪。

斯皮爾伯格:拿奧斯卡拿到手軟的好萊塢“大片之王”

《A.I.》

這和斯皮爾伯格童年時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他童年時跟著自己的父親生活,缺少母愛,於是在自己的電影中加入了對於母愛的追求,包括家庭的刻畫,很多家庭都是支離破碎的,這也是他本身的經歷,這些特點是其他導演無法模仿的。

三、人文關懷和家園情結

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中,總是存在著屬於他自己的一種人文主義關懷以及家園情結,這個特點不是他獨有的,但是對於他來說,這絕對是最有效的。

斯皮爾伯格和二戰有著很大的緣分,也有可能是他本身就有猶太人的血統,所以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猶太人並不孤單,他們能夠在辛德勒的工廠中生存下去,在那個殘酷的年代,辛德勒的工廠成為了猶太人的希望,所以才會有人來請求辛德勒。

斯皮爾伯格:拿奧斯卡拿到手軟的好萊塢“大片之王”

猶太民族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孤獨的民族,他們渴望回家,多少年的顛沛流離對他們來說家園已經成為了一種嚮往,這對於斯皮爾伯格來說更是這樣。在《A.I.》中,機器人大衛一直想得到莫妮卡的愛,被莫妮卡拋棄之後一直想回家。這就是斯皮爾伯格想要表達的對家園的憧憬,也是他的希望。

就是這樣,成就了斯皮爾伯格“大片之王”的名聲,他所創立的好萊塢“夢工廠”,不止是為他自己,也是為電影人造夢的地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