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力在《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全面實現四川藏區貧困縣脫貧摘帽'

"

9月6日,《學習時報》頭版頭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有專論”欄目刊載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的署名文章《全面實現四川藏區貧困縣脫貧摘帽》,四川省情網今日予以轉載:

全面實現四川藏區貧困縣脫貧摘帽

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

四川是我國西部的一個多民族省份,有全國第二大藏區,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繁重的省份之一。四川藏區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總人口217萬,其中藏族佔73%,面積25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四川藏區也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多且分佈較散,深度貧困與自然條件、民族宗教、社會治理等因素交織,脫貧攻堅戰的任務艱鉅繁重。截至2013年底,有貧困縣32個、貧困村2063個、貧困人口36萬,貧困發生率20.1%。近年來,我們下足“繡花”功夫,採取超常舉措,推動藏區脫貧攻堅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全省藏區已累計實現16個貧困縣摘帽、1758個貧困村退出、31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6%,2019年將實現剩下的1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第一,強化政治自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為“心裡最牽掛的一件大事”,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使我國減貧事業取得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創新發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具有豐富的時代內容和思想內涵,是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我們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遵循。四川始終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實踐檢驗,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把打贏藏區脫貧攻堅戰擺在事關全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治藏、穩藏、興藏的重要位置,納入全省工作大局謀劃部署推動。

第二,建強“攻堅隊”。要解決深度貧困問題、打贏四川藏區脫貧攻堅戰,必須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和責任落實。四川按照中央要求,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帶隊深入藏區貧困鄉村調研督導、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分別落實1名省級領導聯繫指導藏區32個貧困縣,從省直機關選派32名優秀年輕幹部到藏區貧困縣掛任專職副書記、統籌選派機關幹部掛任重點鄉鎮黨委副書記,全覆蓋落實貧困村有1名責任領導、1個幫扶單位、1名“第一書記”、1個駐村工作組、1名駐村農技員的“五個一”幫扶力量。目前,藏區6300餘名駐村幫扶幹部忠誠擔當、奮戰一線,形成了決戰決勝的良好態勢。省委、省政府系統研究謀劃,編制實施藏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規劃,制定實施加快推進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的意見及實施方案,將藏區32個縣全部納入深度貧困縣予以支持。抓好黨建促進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我們堅持把脫貧攻堅同黨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州、縣、鄉、村四級黨組織建設,切實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民族宗教和經濟發展等工作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加大對黨員、基層幹部和本土人才的培養力度,注重保護和調動扶貧幹部的積極性,既讓他們真正能撲下身子同藏區群眾一起幹、幹出成效,又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通過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壓力,四川藏區有了一支善打硬仗的攻堅隊伍,本土的一些幹部已成為推動家鄉發展的“多面手”,外來幫扶的幹部回去後也成了“藏區通”。

第三,練好“精準功”。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四川藏區是集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地震災區、生態敏感地區於一體的地方,抓脫貧攻堅必須統籌考慮、周全計劃、精準施策。四川堅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按照“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要求,立足藏區脫貧攻堅實際,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著力抓好產業發展、住房建設、生態保護利用、教育扶貧和社會保障等工作。一是提高藏區自我“造血”能力。四川藏區的動植物資源、氣候資源、旅遊資源比較豐富,這些資源產業化就能夠帶動群眾就業增收。我們大力推進藏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把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作為產業富民的重要抓手,積極發展現代農牧業,推進飛地園區建設。目前,以“聖潔甘孜”“淨土阿壩”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品牌農產品走出四川、享譽全國;藏區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廣泛開展,九寨溝景區正加緊恢復重建,很快就將向世人重現美麗的人間仙境,民族文化影響力、旅遊吸引力不斷提升。二是抓好藏區群眾住房安全保障。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加快推進藏區新居建設。目前,共建成藏區新居5.7萬套、易地搬遷1.6萬戶,7.3萬戶群眾住上了安全的房子。有的地方還把民宿產業給發展起來了,群眾的新房又住進了新遊客。三是加強藏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利用。四川藏區生態地位重要,但也特別脆弱。我們統籌推進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取消對藏區州縣的地區生產總值考核排名,全面落實生態補償政策,探索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互動互融。四是阻斷藏區貧困代際傳遞。“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我們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實施“一村一幼”計劃,著力提高藏族幼兒普通話水平、夯實義務教育基礎。同時,創新推進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和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抓好“控輟保學”工作、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能到校讀書。五是解決藏區特殊難題。過去,四川藏區群眾飽受大骨節病、包蟲病折磨,這也是很多家庭致貧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積極會同國家有關部委,開展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等工作,強化綜合施治,藏區的大骨節病已連續8年沒有新發病例,包蟲病檢出率下降到0.04%、石渠縣6—12歲兒童新發現包蟲病實現“零檢出”。

第四,打好“組合拳”。四川藏區不僅要如期實現全面小康,而且還要實現繁榮發展和長治久安,必須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緊密聯繫藏區實際,推出一系列綜合舉措,把藏區發展抓起來、讓群眾生活好起來。政策措施是藏區發展的“助力器”,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四川堅持直面問題和困難,端“硬菜”、出“實招”,大力實施藏區新居建設、教育發展振興、醫療衛生提升、社會保障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扶貧解困行動“六項民生工程計劃”,紮實推進產業、就業、健康、基礎設施、生態等攻堅行動,集中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堅持新增脫貧攻堅資金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統籌整合使用各類扶貧資金,重點支持藏區發展;建立用好教育、衛生、小額信貸、產業扶持“四項扶貧基金”,持續壯大基金規模。4年來,全省共整合財政涉農資金250.2億元、支持保障藏區的脫貧攻堅。與此同時,我們圍繞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深化西向發展,推動藏區大力實施交通大會戰,加快打通開放大通道。目前,四川藏區不僅脫貧攻堅的基礎變得更加堅實了,而且經濟社會發展的條件也得到了極大改善。藏區“溜索改橋”全面完成、架起了群眾的“致富橋”。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建成通車,雅康高速公路全線通車,99.5%以上鄉鎮通油路、99.6%以上建制村通硬化路,群眾的“致富路”也越來越寬、越來越多。今年9月,甘孜格薩爾機場將正式通航,甘孜州成為全國唯一擁有3個海拔4000米以上支線機場的市(州)。

第五,聚好“幫扶力”。集中力量辦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件大事,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充分體現。近年來,在中央單位和兄弟發達省份,還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一支支幫扶隊伍、一路路幫扶資金、一個個幫扶項目陸續向四川藏區匯聚,並在這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目前,5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藏區9個貧困縣,已累計投入資金9.85億元;廣東、浙江兩省的13個市33個縣扶貧協作、對口支持藏區32個貧困縣,已累計投入資金30.8億元;“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大力實施,1042戶民營企業全覆蓋結對幫扶藏區1007個貧困村。這些真金白銀和關心舉措讓四川藏區廣大群眾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也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之間的群眾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和長期往來的聯繫。去年8月,稻城亞丁機場開通至廣州航線後,已有2.9萬人次通過這條空中通道進川入藏。同時,我們組織省內86個省直部門(單位)定點扶貧藏區32個貧困縣,實現每個貧困縣都有1個以上省直部門(單位)、3所高校、1所以上醫院、1至3戶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幫扶;組織省內較發達的6市23縣對口幫扶藏區32個貧困縣,幫扶縣每年按照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0.5%或0.3%安排對口幫扶資金。通過實行內外發力、集體作戰,構建起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第六,把好“質量關”。脫貧既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四川藏區脫貧攻堅進行到現在,總體上“兩不愁”基本得到了解決,但“三保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工作中還存在脫貧質量不穩定、項目資金使用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影響脫貧奔康進程和脫貧的成色。我們始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統籌運用綜合督查、專項巡視、審計稽查等手段,對標中央要求持續發力,實施經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確保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從今年6月開始,我們集中2到3個月時間,在全省開展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標準,摸清底數、找準問題,邊排查邊整改,抓緊把薄弱環節補齊、把偏差糾正到位。同時,認真做好巡視、考核、民主監督等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嚴格扶貧資金管理和使用,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真正做到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第七,激發“內生力”。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只有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這場攻堅戰才能真正打出大聲勢、收到大成效,才能從內部更快攻破頑固的堡壘。我們堅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大力倡導勤勞致富,引導貧困群眾增強脫貧信心和形成好風氣。採用以獎代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法,引導貧困群眾在住房、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廣泛參與,防止“政策養懶漢”和“福利陷阱”。把“感恩奮進”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結合起來抓,推動建立“一縣一團”“一鄉一支”宣講隊,推進“同心共築中國夢”教育,增進群眾對偉大祖國、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開辦“農民夜校”,組織群眾學文化、學政策、學法律、學科技。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創新推廣“孝善和儉”活動,紮實推進“陋習革命”和“道德講堂”,引導貧困群眾實現物質精神同步脫貧。現在,藏區的很多“貧困生”一躍成為“微老師”,自己脫貧後又幫助鄉親們學起了脫貧致富的技能和本領,藏區群眾攜手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