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講故事:比特幣的前世今生(終結篇)

數字貨幣 互聯網 科技 張蕾觀點 2017-04-17

張蕾講故事:比特幣的前世今生(終結篇)

今天是我對比特幣歷史研究的最後一集。我想聲明的是,這些內容並不是我原創的,而是我從國外的論壇和博客中,根據其他學者公開的信息而彙編的。我的目的是為了研究,為什麼是比特幣而不是其他數字貨幣,最終成了數字貨幣的標杆?如何將比特幣的成功經驗用於區塊鏈的創業中?

人們對數字貨幣的探索,在比特幣誕生的2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如果考慮到所有的失敗的嘗試,比特幣的成功是相當了不起的。

在比特幣的系統中,有多個創新值得我們關注。首先是區塊鏈的數據結構;其次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型,支持用戶-用戶直接的交易。

比特幣提供了一種非常實用,但是並不是很完善的匿名體系。在我的視頻課程中,有一章專門介紹比特幣的匿名性。相比其他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匿名的特性並不強,但是它的最大貢獻是,保證了比特幣的發送者和接受者(商戶和消費者)的匿名性在同一個水平上,這也有力地支撐了去中心化的架構。(設想一下,如果匿名性的標準不統一,在比特幣的生態中,就會出現不同的分類,不同的權限,就會出現階級的劃分)

讓我們總結一下比特幣的成功經驗:

第一,對任何問題都不要放棄。從數字貨幣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20多年的時間都在做失敗性的嘗試,技術本身的發展也是長時間停滯。然後突然有一天,比特幣就橫空出世了。比特幣在每個核心算法上並沒有什麼根本性創新,但是充分地吸收了其他產品的優點和經驗,第一次把人們對數字貨幣的設想,變成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第二,懂得妥協,善於權衡。trade-off 這個英文單詞在比特幣相關的文章中,多次出現。不能既想要完美的匿名性,又想要完美的去中心化。比特幣做出了正確了妥協,它放棄了部分匿名性,但是要求所有參與者都必須在線,並以P2P的方式連接,最終證明這樣的設計是用戶願意接受的。

第三、跨領域解決問題。在所有去中心化的系統中,最困難的就是“共識機制”。其實從理論上的研究,共識機制是“不可能”實現的。既然不可能,就不要強制做共識。比特幣藉助第三方,也就是“礦工”,來解決共識問題。換一句話說就是,“用經濟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

比如我們經常討論的“拜占庭將軍問題”:技術的手段解決,就是想辦法找到一個信息傳遞模式,來保證在叛徒存在的情況下,軍令還要能夠正確傳達。如果用經濟的手段解決,就是拜占庭國王不斷提高戰爭勝利的賞金,只要賞金足夠高,不管有沒有叛徒,有多少叛徒,最終都會使叛變行為無利可圖,從而實現某種程度的“共識”。這是不是有些中國傳統哲學的味道。

第四,充分利用社區。比特幣有一個十分活躍的用戶社區,既有願意為開源技術貢獻的開發者,也有“唯利是圖”的礦工,還有瘋狂的炒幣者。他們的目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比特幣的發展,這遠比那些公司制的數字貨幣的發展要快的多。

比特幣目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社區的推動。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理解並願意使用比特幣,讓更多的商戶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手段,這才是一種流通型貨幣的根本的價值所在。

比特幣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一種貨幣,但是它的成功,實際上承擔起了“一般等價物”的作用。

你說這上哪說理去!

最後是一個分享:

對比特幣研究告一段落,我將轉向區塊鏈的企業級應用。最近我在GitChat上有個區塊鏈項目設計的分享活動,歡迎參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