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澳本聰和他的 Bitcoin SV “兩年小目標”

數字貨幣 比特幣 區塊鏈 科技 Odaily星球日報 2018-12-06
解讀澳本聰和他的 Bitcoin SV “兩年小目標”

“澳本聰”克雷格•S•懷特博士(Craig S Wright)是Bitcoin SV的最大支持者,也是吳忌寒的“死對頭”,這一點毋庸置疑。為能夠在競爭中獲得優勢,他最近表示BSV未來將能夠處理“TB級別”大小的區塊,而且還在自己的推特賬戶上公佈了 Bitcoin SV 的“兩年規劃”。

兩年目標:

200-400 萬 TPS 峰值;

SV 區塊收益超過 50 萬;

Terranode Bitcoin。

(注:“澳本聰”原計劃 Bitcoin SV 擴容之後的區塊收益將使礦工在每兆區塊的收益超過60萬美元,而 Terranode Bitcoin 則是他此前提出的區塊鏈擴容項目)

“澳本聰”並沒有詳細說明這是怎麼一回事兒,所以Odaily星球日報打算在此為大家簡單分析、解釋一下。

實際上,社區對於比特幣交易的區塊擴容需求很高,當然,比特幣也一直在努力跟上需求變化。然而,“澳本聰”和比特幣現金社區裡的很多人並不認可比特幣擴容解決方案,比如有人提議將交易在鏈下處理,而不是根據比特幣節點的存儲容量的需求來擴大區塊大小。因此,Bitcoin SV 硬分叉的第一個變化就是將區塊大小擴大四倍,增加到 128MB。

然而到目前為止,由於缺乏足夠多的交易活動,Bitcoin SV 相比於比特幣的平均區塊大小其實要小得多。在當前市場上三個最主要的比特幣分叉版本中,Bitcoin SV 的區塊容量最小,因此其交易量也是最少的。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澳本聰”和他的同事已經打算通過與更多企業合作,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到 Bitcoin SV 區塊鏈上。

對於那些尋求構建平臺的開發人員來說,最具吸引力的無疑是兩大要素:

1、低交易費用;

2、充足的區塊空間(大小)

然而,區塊鏈平臺之間的競爭其實也是越來越激烈,而且似乎也看不到這種競爭的盡頭在哪裡。不僅如此,開發人員在選擇區塊鏈(加密代幣)平臺的時候,最關注的一個指標就是交易活動/量,因為某個區塊鏈的交易量越多,它就越有可能成為主流。另一方面,市場上絕大多數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並沒有獲得足夠多的用戶,這對於那些希望投資、或是希望開發新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人來說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狀,而且有可能會不斷持續下去。

兩年時間並不是很長,至少對“澳本聰”來說是這樣的,畢竟比特幣花了整整十年時間才達到一種相對主流的狀態。Bitcoin SV 必須通過“Omni”層與比特幣展開競爭,而比特幣現金則㤇和 Wormhole、以太坊、NEO、以及像 AELF 這樣的新晉加密貨幣對抗。以太坊是最受歡迎的、構建智能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平臺,但作為一個網絡,它仍然需要更好的協議去強化功能,否則同樣很難達到“澳本聰”預測的 Bitcoin SV 交易量。

在社區裡,有的人反應比較消極,甚至有人說“澳本聰”會在兩年後入獄。但也有人對未來充滿期待,認為 Bitcoin SV 需要一個主營業務來加速“統治”世界的過程:

“我們未來會需要 Bitcoin SV,也會看到越來越多企業探索區塊鏈技術。一旦我們擁有一個核心領軍人物,這個閘門就會打開,在運營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帶來奇蹟。”

現在很難預測兩年後 1TB 的存儲成本會是多少,但按照目前的費用成本,商業終端用戶每小時需要額外支付 300 美元的存儲成本(按每月每 GB 需要 0.05 美元的行業標準來計算)。不過推測下來,通過大規模採購的話,這個數字可能會再降低 40%。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兩年後一些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也可以獲得 Bitcoin SV 提供的全節點服務。

“澳本聰”的兩年目標取決於幾個重點工作是否能夠按計劃進行,如果他們進展順利,那麼未來將有很大一部分交易發生在區塊鏈上,這對於整個加密貨幣行業來說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然而,雖然權力下放(去中心化)是加密貨幣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但權力下放(去中心化)的程度越高,各方參與的成本也會越高——或許,只有時間能夠告訴我們所有這一切的方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