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遭遇“洗地”風波,還有可信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嗎?

數碼評測 王自如 ZEALER 華為手機 鈦媒體 2017-05-28
王自如遭遇“洗地”風波,還有可信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嗎?

最近,王自如對華為P10的測評視頻引來網友的不少熱議,知乎上,對他和ZEALER的批判已經是毫不留情面了,正如有人調侃:“王自如用一期視頻洗白了華為P10,也洗清了自己跟雷軍的關係”。只能說王自如現在的測評似乎已經缺乏信服力了。

我們都知道,華為P10的混用閃存事件給華為手機帶來不少的爭議,讓許多消費者感到失望,也對整個華為P系列產品的聲譽都產生不小的創傷。那麼針對此次事件,一向客觀公正的王自如是怎麼迴應的?

王自如遭遇“洗地”風波,還有可信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嗎?

“從長遠來看,對消費者和華為都是有好處的。”ZEALER 已經到這種程度了嗎?華為 P10 混用閃存難道不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嗎?再者說,如果說華為的閃存技術很牛,但硬件呢?難道硬件不是軟件的基礎嗎?對消費者有哪些好處機哥實在是想不出來。

另外,王自如關於對華為P10疏油層的解釋更是打了自己的臉,早在去年的三星note 7 就採用的是有疏油層的康寧大猩猩五代玻璃,而三星note 7 正是他極力推崇的一部手機,可他在視頻中是這樣解釋的,顯然有對華為P10洗白的嫌疑。

王自如遭遇“洗地”風波,還有可信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嗎?王自如遭遇“洗地”風波,還有可信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嗎?

我們再來看他對內存的敘述,更是滿滿的尷尬。機哥只想問,既然內存沒必要大,那麼P9還是3G RAM起步的,為什麼P10需要4G?

王自如遭遇“洗地”風波,還有可信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嗎?

王自如這次的測評視頻對比之前顯得非常一般,測評媒體界的老大有如此反常的舉動會引發一些什麼的思考?國內的三家主要測評媒體有ZEALER、科技美學和Fview。Fview這些年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從其官網以及彭林的個人微博上看不出Fview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走向,測評視頻專業程度一般,沒有特色。

而如今感覺重點已經不在測評了,通過搜索引擎搜索,排在最上面的是“Fview二手寄售”,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說不太準確。

而科技美學的發展是在走下坡路,其實本身也沒有高到哪裡去。科技美學的本質是一個測評機構,但是其視頻出貨量非常少,代表作就是四大旗艦對決,測評缺乏專業角度,唯一比較出彩的地方就是盲評,科技美學未來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於視頻的含金量問題。

ZEALER可以說國內測評媒體的老大,從2012年成立至今,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標杆,測評視頻雖說不是完全客觀,但是專業性強,可以學到知識,也確實能幫消費者挑選到更適合自己的產品。後來大家也都知道,王自如在優酷上被老羅吊打,拿了一箱子工具和一堆手機,卻沒有找到一個公平的說話機會。

其實自那次事件以後,王自如的態度似乎也有所轉變,不再有那麼多的主觀和個人偏見式的措辭,而是儘可能討廠商和好消費者。王自如自己可能在不斷反思,因為想要在這個行業中做到盈利本身就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手機測評本來就容易得罪一些廠商,行業的衰落最終會淪為廠商廣告宣傳的工具。

隨著這兩年ZEALER不斷擴張,測評的更新卻越來越慢,原本深度的科技測評也淪為了介紹一些科技的生活方式,再到現在的一味的為某一件產品洗白做安利推銷。或許ZEALER真的是沒有錢了,所以當初專業的測評如今沒有了,只能靠軟廣告來養活自己,王自如面對這樣的情況可能自己也很是無奈。

如今的王自如已經再也不是當年的他了,整個視頻滿滿的槽點,ZEALER這期收錢了,這大概也是無可反駁的。因為和他之前對小米1的測評視頻完全大相徑庭,當年的他可謂是集成了如今幾大媒體的所有優點,專業,客觀,再帶上最後對業界的一點分析頓時能讓普通消費者眼前一亮,讓人感覺到此人的言論可以堪得上的業界的良心,而如今卻淪為了這不田地,這不禁讓人想問ZEALER這些年都經歷了什麼,就落到如此田地?而如今測評媒體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

王自如在一次直播回答網友問題的時候,在問到“為什麼測評越來越少”時,非常無奈地說“現在的手機,其實沒什麼好測的,……不就是一手機嗎?”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還真是。

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的手機越來越同質化,外型上的相似,硬件配置上的同質,甚至連軟件方面也是相互抄襲沒有新意,所以,現在對手機稍微有點研究的人,看一看手機的外型,soc,cmos,存儲容量,再看看價格,品牌,基本就能推斷出一部手機的水平,大部分時候還準得可怕,那麼這樣的深度測評還有什麼價值?

其次,也少不了測評媒體自身的問題,測評媒體的存在本身就有變現困難的問題,各測評媒體也紛紛尋找投資,而手機廠商成了他們紛紛抱大腿的金主,但手機廠商同時也嚴重破壞了測評的公信力。

所以,他們都發展了副業,導致投資的廠商越來越少,測評媒體也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下坡路。

手機評測的賺錢體系本來應該是手機廠商出錢給評測機構,讓評測機構給廠商出一份專業的,不公開的一手評測,然後廠商根據評測機構給的意見加以改進。發佈後,評測機構再用專業的方式給消費者出一份真實公平的評測結果。

但現在,廠商不給評測機構資金支持,只是拿錢讓他們做軟評測,寫軟文。評測機構公信力下降,用戶數量下降,評測機構倒閉,手機廠商也無法得到最專業的意見,這就直接導致了惡性循環。

所以說當下,測評媒體沒有一個能長久掙錢的手段,靠短暫的投資支撐,大部分都在苟延殘喘的活著,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收錢,似乎沒有了其他的路可走。

評測顯然現在已經失去了可挖的魅力和潛力。而測評媒體幾乎沒有一個長遠的盈利模式,就只能靠接廣告維持,這也是現在測評媒體的無奈,這也讓導致了製作精良,正規,有深度的內容已經幾乎絕跡了。測評媒體的前景堪憂,而未來更應該考慮的問題是在變現的過程中如何讓消費者理解和支持,這不僅對測評媒體而言,對當下的自媒體人亦是如此。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