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加快啟動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 營造文明人居環境

水汙染 環境保護 農村 環境汙染 中國文明網 2017-04-07

遂溪縣作為全省首批15個啟動採用PPP模式整縣推進鎮村汙水處理示範縣,也是湛江唯一個示範縣。該縣在借鑑PPP模式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適度創新,取得顯著成效。

日前,湛江在遂溪縣舉行PPP模式整縣推進鎮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座談會,大力推廣遂溪經驗,並要求各地加快啟動。根據省住建廳的文件要求,湛江雷州、廉江、徐聞要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前期工作;9月底前完成招標採購;年底前開始開工建設,時間迫在眉睫。遂溪經驗將為湛江各地帶來哪些啟示?

政策:採用PPP模式解決資金問題

經省政府同意,省住建廳、省委農辦、省發改委等9個省有關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實現粵東西北地區縣城汙水處理率達到85%,鄉鎮一級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80%以上的農村生活汙水得到有效處理。方案明確提出推廣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引入社會資本,解決資金問題。

村民:自願無償提供用地

筆者在遂溪縣調研時看到,縣城和鄉鎮道路兩旁最顯著的T型牌不是做商業廣告,而是宣傳環境治理的內容。據瞭解,遂溪縣在項目建設前期,通過報紙、電視、廣播、送戲下鄉等多種方式,加大政策、環保知識宣傳工作。使老百姓對政策的瞭解不斷深入,對造福百姓的工作都熱心參與,並自願無償提供用地,支持政府。

目前,遂溪縣該PPP項目已有12個鎮政府開出用地證明,全縣新建1033處農村汙水處理設施點,服務1195條自然村,所有村莊均做出支持項目建設的承諾,表示自願無償提供用地及自行承擔由此造成的青苗損毀、土地佔用等一切損失。許多村民對筆者說,政府啟動汙水處理設施工程建設,就是在造福老百姓,我們要以集體利益為重,絕不能以一己私利阻礙項目建設。

統籌:全縣鎮村專項資金合理使用

據瞭解,經過多年農村環境設施建設,許多鎮村得到過上級財政、住建、環保、水利、發改、農業、交通等部門的補助資金,也建有一批簡易的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但這些設施有的早已荒廢,有的汙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不達標,有的管網建設標準太低,汙水得不到有效收集,有的管網過大造成浪費。

遂溪縣在汙水汙理PPP項目中,通過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工程,將各方面專項補助資金統籌集中,進行環境整治、汙水處理、道路建設、村容村貌改造等,不僅可以通過社會資本進行專業化的設計和建設,解決一些重點村莊的人居環境改造問題,且效率更高,避免造成資金浪費,達到資金使用的最大化。

捆綁:實現效益最大化

遂溪縣在採取PPP模式整縣推進鎮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中,創造性採用了多項捆綁模式,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多個項目捆綁”,將全縣鎮村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需求有效整合,實現規模效應,提高項目吸引力;“鎮村捆綁”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城鄉統籌考慮並優化汙水處理設施;“廠網捆綁”實現汙水收集和處理效果的責任統一,全面提升減排能力;“建設與運營捆綁”實現項目全生命週期的統一,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存量與增量”,實現已有設施與新建設施的有機整合,提高整體效能與效率。

展望:實現人居環境大提升

遂溪縣住建局副局長鍾國祥介紹說,該項目設立了以水量負荷係數、進水COD濃度係數、COD減排係數和績效考核係數等主要評價係數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針對鎮、村汙水處理的不同要求與特點,通過這4項係數的靈活組合,並與汙水處理服務費的支付相關聯,真正落實到項目的建設、運營管理當中。

遂溪縣PPP項目實施後,汙水處理設施將覆蓋全縣各個鎮區和80以上的農村人口中,真正意義上實現全縣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的統一。

湛江市住建局要求,湛江各地政府要轉變觀念,敢於放手,積極借鑑遂溪實施PPP模式的成功經驗,將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交給專業公司,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提升湛江鎮村生活汙水處理的水平,實現湛江城鄉人居環境的大提升。(湛江日報 特約通訊員宋偉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