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前行奮力書寫“天藍、地綠、水清”美麗新畫卷

新疆網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早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金句”。

砥礪前行奮力書寫“天藍、地綠、水清”美麗新畫卷

圖為水磨河治理。

砥礪前行奮力書寫“天藍、地綠、水清”美麗新畫卷

圖為大氣汙染成功顯著,烏魯木齊的藍天白雪成為冬日最美風景。

砥礪前行奮力書寫“天藍、地綠、水清”美麗新畫卷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參加新疆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加大汙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

言猶在耳,情真意切。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對新疆寄予厚望,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疆人民的巨大關懷,對加快改善新疆生態環境質量的殷切希望,為我們做好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指明瞭方向和路徑,注入了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新動力。

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46 天,其中一級優51 天,PM10 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3.5%。飲用水水源水質100%達標,4 個國控河流監測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III 類標準。推進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快一號冰川、柴窩堡湖等綜合治理。新增綠化面積3 萬畝,新增街旁綠地、小遊園100 個,實施荒山綠化改造提升公園項目8個。

……

2016 年,我市堅決貫徹中央和自治區的決策部署,全力以赴落實好各項環境保護工作和任務,向全市各族人民群眾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成績的背後,是市委、市政府“寧可犧牲GDP,也要青山綠水”的決心和魄力,是全市上下攻堅拔寨向汙染宣戰的不懈努力。

環保“緊箍咒”越念越緊

圍繞打造“乾淨美麗首府”的目標,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環境汙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和民心工作來抓,全市上下不斷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

宏偉目標的實現,需要強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障。我市將環境保護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維穩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總指揮(組長)的“大氣汙染治理綜合協調總指揮部”、“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等組織機構,相繼出臺了《烏魯木齊城市環境總體規劃(2015-2030年)》、《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烏魯木齊市建設項目環境准入分區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把環境保護工作推上新高度。

為推動汙染防治壓力層層傳導,去年9 月份,我市制定出臺史上最嚴厲大氣汙染防治二十條舉措。同時,結合《2016 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提高生態環保指標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的權重,首次配套出臺了關於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軍令狀”——《烏魯木齊市大氣汙染防治考核獎懲暫行辦法》,以《烏魯木齊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考核評分細則》為依據,首次分區縣進行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並啟動根據考核結果採取約談、誡勉、組織調整和組織處理等最嚴厲的問責機制,倒逼各級各部門努力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三大“汙染戰役”呵護碧水藍天

留住藍天白雲,是百姓福祉所繫;提供良好的環境,是最大的民生工程。2016 年,我市大力實施以“藍天保衛戰”為重點的三大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努力為各族人民群眾提供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優美的環境,讓人民生活更幸福。迎難而上,大氣環境治理持續加力。

堅定不移地擴大清潔能源覆蓋範圍,組織實施工業企業汙染源治理、清潔能源推廣、城市精細化管理等29項大氣汙染治理重點項目,全力打好治汙、減煤、降塵、增電、改氣“組合拳”。通過實施重點用煤企業冬季限產、拆並1072臺燃煤小鍋爐、新增“電採暖”供暖面積92萬平方米等措施,全市原煤消耗總量較2015年下降170萬噸。

分類施策,水汙染防治邁向深入。制定《烏魯木齊市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全部取締市屬範圍內10家“十小”企業;烏魯木齊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納入國家良好江河湖泊項目庫,爭取國家、自治區水專項資金2.53 億元,累計實施12 項重點工程;加大水磨河、黑溝河等河流治理力度,實施一號冰川保護區域封閉式管理。

系統施治,土壤汙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有序推進。編制完成《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推動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調查,實施昊鑫鋰鹽土壤汙染修復工程。與此同時,乾旱缺水的烏魯木齊更是不惜利用一切空間造綠、添綠,2013 年以來,累計投入綠化資金89.99 億元,全市新增綠化面積41.6 萬畝,城市人均綠地公園綠地面積10.93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0.3%。

環境執法“利劍”出擊

環境監管執法高壓常態化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穩壓器”。近年來,我市通過實施最嚴格的環境監管措施,築起了一道道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法治之牆”。

為突破採暖季空氣質量下降的瓶頸,2016 年10 月,我市全面啟動“零點鐵拳”專項檢查行動,運用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開展每天12 個小時夜檢巡查,24 小時“駐廠”國區控重點企業,督促企業達標排放。同時,結合季節性和區域性執法特點,在全年集中開展了大氣汙染治理專項檢查、揚塵汙染防治等全行業、全覆蓋的多項執法檢查和各類專項檢查。嚴格落實新《環境保護法》及四個配套辦法,加強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推進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形成持續打擊和規範企業排汙行為的高壓態勢。

一次次鐵腕行動,出實招、出新招,打出了聲勢,治出了成效。2016 年,全市環境案件共立案860 件,收繳罰款1360 萬元,同比增長11.93 %,適用新《環境保護法》及四個配套辦法和“兩高”司法解釋案件32件,實現了零的突破。

“夜以繼日,風雨兼程”成了奮戰在一線環境監察員們的工作常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背後,都有他們默默地付出,艱辛的守護。2016 年,市環境監察支隊榮獲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先進集體稱號,受到了國家環保部的高度肯定。

打造“乾淨美麗”首府

落實行動再升級一系列科學有效、精準到位、擲地有聲的舉措,構築起一道道堅固的生態環境保護屏障,彰顯了全市上下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的決心和魄力。然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我市已經進入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對空氣質量及生態環境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依然任重道遠。

成績屬於過去,踏上新徵程,更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幹。為了讓首府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2017 年,烏魯木齊的環境保護工作還有實招: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實施減煤工程,完成1.6 萬臺燃煤小鍋爐拆改,新增電採暖面積50 萬平方米;完善揚塵汙染綜合防控體系,嚴格施工工地、道路保潔、渣土運輸、堆場料場等領域精細化管理;加強工業汙染治理力度,全面清理“散亂汙”企業,關停10 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完成7 家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監督重點行業全面達到國家最嚴格排放標準;加大機動車汙染源頭控制,完成1.5 萬臺黃標車淘汰工作。

——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制定《烏魯木齊市河長制實施工作方案》,實現河流、湖庫生態保護與治理責任的全覆蓋,分區考核、分級考核;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汙口;加大水磨河、黑溝河、頭屯河等治理力度,徹底關停流域周邊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存在嚴重汙染的各類企業,查封河流兩岸各類違法排汙口;加快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步伐,推進現有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

——不斷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啟動編制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方案;加強涉危險廢物企業監管;加強城市周邊砂場、煤礦關停,煤田火區滅火工作;推動一號冰川、柴窩堡湖等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

——切實加強環境監管執法。認真貫徹落實新《環保法》及其配套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持續完善環境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機制;市人大抽調50 名幹部組成9 個督查小組和2 個督導組,對全市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督查,截止目前,累計督查問題2097起;深入開展環境汙染專項整治行動,全面開展新一輪夜檢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持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嚴打態勢。

今天的烏魯木齊,正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奮力拼搏,並將按照打造和諧穩定、既優又強、民族融合、宗教和睦、獨具魅力、乾淨美麗“六個首府”的定位,建成西北地區特色鮮明、綠色健康、宜居和諧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加強環境治理,建設“乾淨美麗”首府,這是民心所向,也是共識所在。重任在肩、不忘初心,我們牢記著保護生態的重大使命,始終堅定“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投入環境保護工作中,奮力書寫“天藍、地綠、水清”美麗新畫卷。

展望未來,烏魯木齊正砥礪前行,步履鏗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