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度環境|汙水處理中生化處理法的這些名詞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水汙染 科學 甘度環境 甘度環境 2017-09-08

甘度環境|汙水處理中生化處理法的這些名詞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活性汙泥法:汙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汙水和各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和和培養,形成活性汙泥。利用活性汙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然後使汙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汙泥再回流到生物反應池,多餘部分作為剩餘汙泥排出活性汙泥系統。

生物反應池:利用活性汙泥法進行汙水生物處理的構築物。池內提供一定汙水停留時間,滿足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量以及汙水與活性汙泥充分接觸的混合條件。

甘度環境|汙水處理中生化處理法的這些名詞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活性汙泥:生物反應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種好氧微生物群體的絮狀體。

迴流汙泥:由二次沉澱池分離出來,迴流到生物反應池的活性汙泥。

格柵:一種柵條形的隔汙設備,用以攔截水中較大尺寸的漂浮物或其他雜物。

格柵除汙機:用機械的方法,將格柵截留的柵渣清撈出水面的設備。

固定式格柵除汙機:每組格柵採用對應的除汙機,將格柵截留柵渣清撈出來的設備。

移動式格柵除汙機 數組格柵或超寬度格柵,採用一臺除汙機,按一定操作程序輪流耙除被截留柵渣的設備。

沉沙池(沉砂池):去除水中自重很大,能自然沉降的較大粒徑沙粒或雜粒的水池。

平流沉砂池:水沿水平方向以0.1~0.3m/s流速分離砂子的水池。

曝氣沉砂池:空氣沿池一側進入,使之與水流向相垂直的螺旋形分離砂子的水池。

旋流沉砂池:靠沿進水形成旋流離心力將水中砂子分離的水池。

沉澱:利用懸浮物和水的密度差異,既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過程。

初次沉澱池:二級汙水處理廠設在生物處理構築物前的沉澱池,叫初次沉澱池。主要用以降低汙水中的懸浮固體濃度。

二次沉澱池:設在汙水生物處理構築物後的沉澱池,叫二次沉澱池,主要用以泥水分離。

平流沉澱池:水沿水平方向流動,並相隨沉降固體物的沉澱池。

豎流沉澱池:汙水從中心管進入,經反射板分佈的水流豎直向上升並相隨沉降固體物的沉澱池。

輻流沉澱池:汙水從池中心進入,沿徑向減速流動過程中,沉降分離固體物的沉澱池。

斜板(管)沉澱池:利用“淺層沉澱”理論,池中加斜板(管),高效沉降固體物的新型沉澱池。

好氧:汙水生物處理工藝中,既有溶解氧,也有硝態氧的環境狀態。

厭氧:汙水生物處理工藝中,既沒有溶解氧也沒有硝態氮的環境狀態。

缺氧:汙水生物處理工藝中,沒有溶解氧或溶解氧不足但有硝態氮的環境狀態。

甘度環境|汙水處理中生化處理法的這些名詞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生物硝化:汙水生物處理工藝中,在好氧狀態下,硝化菌將氨氮氧化成硝態氮的過程。

生物反硝化:汙水生物處理工藝中,在缺氧狀態下,反硝化菌將硝態氮還原成氮氣,以去除汙水中氮的過程。

混合液迴流:將好氧池出流混合液迴流至缺氧池,以增加供反硝化脫氮的硝態氮的過程。

生物除磷:活性汙泥法處理汙水時,將活性汙泥交替在厭氧和好氧條件下運行,能過量積聚磷酸鹽的聚磷菌佔優勢生長,使活性汙泥含磷量比普通活性汙泥高。汙泥中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釋放磷,在好氧條件下過量地攝取磷。經過排放含磷量高的剩餘汙泥,其結果與普通活性汙泥法相比,可去除汙水中更多的磷。

缺氧/好氧脫氮工藝(簡稱A/O法): 汙水經過缺氧、好氧交替狀態處理,以提高總氮去除率的汙水處理方法。

厭氧/好氧除磷工藝(簡稱A/O法):汙水經過厭氧、好氧交替狀態處理,以提高磷去除率的汙水處理方法。

厭氧/缺氧/好氧脫氮除磷工藝(簡稱A/A/O法):汙水經過厭氧、缺氧、好氧交替狀態處理,可提高總氮和磷去除率的汙水處理方法。

序批式活性汙泥法(簡稱SBR法)在同一個反應器中,按時間順序進行進水、反應、沉澱和排水等工序的汙水處理方法。

充水比 序批式活性汙泥法工藝一個週期中,進入反應池的汙水量與反應池有效容積之比。

總凱氏氮 有機氮(負三價)和氨氮之和為總凱氏氮。

總氮:有機氮、氨氮、亞硝酸氮和硝酸氮的總和為總氮。

總磷:正磷酸鹽、焦磷酸鹽、偏磷酸鹽、聚合磷酸鹽和有機磷酸鹽之和為總磷。

好氧泥齡 活性汙泥在好氧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

泥齡:活性汙泥在整個反應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

氧化溝:屬活性汙泥法的一種,其構築物呈封閉無終端渠形,用以降解汙水中有機汙染物和氮、磷等無機營養物。一般採用機械充氧和推動水流。

好氧段:位於氧化溝的充氧段,溶解氧濃度不小於2mg/L。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機物和進行硝化反應。

缺氧段:位於氧化溝的非充氧段,溶解氧濃度為0.2~0.5mg/L。當迴流汙泥中含有大量硝酸鹽、亞硝酸鹽並得到充足的有機物時,便可在該區內進行脫氮反應。

厭氧段 一般設於氧化溝的進水端部,溶解氧濃度小於0.2mg/L。微生物在厭氧區吸收有機物並釋放磷。

生物膜法 汙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採用各種不同載體,通過汙水與載體的不斷接觸,在載體表面微生物細胞生長和繁殖,由細胞內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細胞形成孔狀結構,稱之為生物膜。汙水利用生物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脫落下來的生物膜與汙水進行分離。

生物接觸氧化:由浸沒在汙水中的填料和人工曝氣系統構成的生物處理工藝。在有氧條件下,汙水與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廣泛接觸,使汙水得到淨化。

曝氣生物濾池:由浸沒式接觸氧化與過濾相結合的生物處理工藝,在有氧條件下完成汙水中有機物氧化,過濾、反衝洗過程,使汙水獲得淨化。

生物轉盤 由水槽和部分浸沒在汙水中的旋轉盤體組成的生物處理構築物。盤體表面上生長的微生物膜反覆接觸汙水和空氣中的氧,使汙水獲得淨化。

塔式生物濾池:一種高8~24m,直徑1~3.5m,填料分層佈設的塔狀生物濾池,填料一般用輕質塑料製品。汙水由上往下噴淋過程中,與填料上生物膜充分接觸,使汙水獲得淨化。

低負荷生物濾池:低負荷生物濾池BOD容積負荷率,水力表面負荷率均比高負荷生物濾池低,去除汙水中有機物的能力比高負荷生物濾池低,因此佔地面積大,但去除效率比高負荷生物濾池高。

高負荷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BOD5容積負荷率比低負荷生物濾池高6~8倍;比水力負荷高達10倍。通過限制進水BOD5值和運行上採取處理水迴流等措施實現高負荷濾池的高濾率。

BOD5容積負荷率:表示生物濾池的一種負荷方式是指在保證所要處理的汙水達到要求水質的前提下每立米填料每天所能接受BOD5的量:以kg BOD5/(m3•d)表示。

水力表面負荷率:表示生物濾池的一種負荷方式是指在保證所要處理的汙水達到要求水質的前提下每平方米濾池表面每天所能接受汙水的量:以m3/(m2•d)表示。

固定布水器:生物濾池中由固定的穿孔管或噴嘴等組成的布水設施。

甘度環境|專注於解決中小企業汙水處理難題

我們承諾,調試出水不達標,不收費。

甘度環境|汙水處理中生化處理法的這些名詞你知道嗎(值得收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