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6月要下25天雨!有人卻在“四水共治”上得了“拖延症”

水利工程 拖延症 時間管理 後湖 九派新聞 2017-06-02

端午已過,即將轉入6月,

翻開天氣預報一看,緊張了!

6月要下25天

雨!雨!雨......

整個6月武漢伢都要泡在雨裡!

難道今年又要“看海”?

武漢6月要下25天雨!有人卻在“四水共治”上得了“拖延症”

(好好珍惜僅有的幾天好天氣吧!)

武漢6月要下25天雨!有人卻在“四水共治”上得了“拖延症”

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先聽聽好消息吧!

“四水共治”完成首期目標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在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曾談到武漢“看海”問題,他指出,5月底武漢就進入汛期,14個重點排澇工程要千方百計趕在5月底完成。因為,14個重點工程建成後,武漢排澇能力至少增加50%以上,另增加1百個流量的車載排澇,按照常規年份,就能確保城市不澇水。

如今,武漢已經完成了這個目標。

隨著江南泵站、後湖四期泵站、港西二期泵站具備應急抽排能力,截至5月30日,全市新增排澇能力達到490立方米/秒,相比此前980立方米/秒的排澇能力,整體提升50%。南湖、白沙洲、青山、四新、琴斷等地漬水問題有望得到極大改善。

氣象水文資料顯示,武漢年均降雨量約1250毫米,全年70%的降雨集中在4月至9月,超強度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且較為頻繁。即將進入6月,為迎接汛期,武漢中心城區37個湖泊已騰出庫容1.38億立方米。

這天大的事,還有人在敢玩“拖延症”?

本以為武漢市民終於可以稍稍鬆口氣,沒想到又曝出部分水利工程建設進度嚴重滯後,甚至有些項目本應在6月主體完工卻至未開工。

去年10月,蔡甸區洪北堤除險加固工程被列入我市“災後重建”水利工程計劃,至今已過去近8個月,現場未發現任何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據《長江日報》報道,該項目仍未完成初步設計。

在黃陂區西湖堤除險加固工程現場,雖有施工人員和機械持續建設,但土方施工量僅完成整個工程的5%。

武昌區筷子湖泵站是一座在建雨水泵站,因相關部門缺乏高效有力的推進手段,工程一再被擱置,不得不延後2年,至2018年汛前才能發揮作用。

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受拆遷遲緩影響,施工機械無法施展作業,渠道排水存在卡口,過流不暢,將影響巡司河至南湖、湯遜湖區域的排水。

武漢6月要下25天雨!有人卻在“四水共治”上得了“拖延症”

武漢市制定水利工程的建設時間經過了科學論證。在全市災後水利水毀應急修復工程中,新洲區4項工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3項工程均按進度順利推進,而蔡甸區黃陂區相關工程建設進度卻嚴重滯後。城市排水項目中,江南泵站僅用時9個月就具備了應急抽排能力,其也經歷了拆遷、深基坑施工、長江大堤開挖和17臺水泵安裝調試等環節,工程複雜性和艱鉅性遠超筷子湖泵站和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

撰文:葉玲、李文琦

責編:姜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