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手術兩百年 心臟病 薩滿教 Bilibili 動畫 吐槽電影院 2019-07-31
"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㕛由於當時場面過於血腥,讓人極度不適,導致附近一位觀看手術的觀眾心臟病突發,不久也一併倒地猝死!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㕛由於當時場面過於血腥,讓人極度不適,導致附近一位觀看手術的觀眾心臟病突發,不久也一併倒地猝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後世的人談論起,都稱那是一場“奇蹟的手術”。

因為縱觀世界範圍各個國家,往前數六百年、往後數六百年,你再也找不出第二起手術案例,能達成300%死亡率!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㕛由於當時場面過於血腥,讓人極度不適,導致附近一位觀看手術的觀眾心臟病突發,不久也一併倒地猝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後世的人談論起,都稱那是一場“奇蹟的手術”。

因為縱觀世界範圍各個國家,往前數六百年、往後數六百年,你再也找不出第二起手術案例,能達成300%死亡率!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便是中世紀的手術檯,宛如一片刀光劍影的飲血江湖。

好在與上面兩者相比,消毒問題走得彎路最少,方式最簡單,並且延續至今——

即保持手術室室內、地板衛生的同時, 術前必須洗手: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㕛由於當時場面過於血腥,讓人極度不適,導致附近一位觀看手術的觀眾心臟病突發,不久也一併倒地猝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後世的人談論起,都稱那是一場“奇蹟的手術”。

因為縱觀世界範圍各個國家,往前數六百年、往後數六百年,你再也找不出第二起手術案例,能達成300%死亡率!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便是中世紀的手術檯,宛如一片刀光劍影的飲血江湖。

好在與上面兩者相比,消毒問題走得彎路最少,方式最簡單,並且延續至今——

即保持手術室室內、地板衛生的同時, 術前必須洗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可以說,手術的基石,是在前人的錯誤中堆積起來的。

因為看見烙鐵止血會加重患者痛處,人們才會思考更溫和的止血方式,才能發明出鳥喙形狀的止血鉗: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㕛由於當時場面過於血腥,讓人極度不適,導致附近一位觀看手術的觀眾心臟病突發,不久也一併倒地猝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後世的人談論起,都稱那是一場“奇蹟的手術”。

因為縱觀世界範圍各個國家,往前數六百年、往後數六百年,你再也找不出第二起手術案例,能達成300%死亡率!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便是中世紀的手術檯,宛如一片刀光劍影的飲血江湖。

好在與上面兩者相比,消毒問題走得彎路最少,方式最簡單,並且延續至今——

即保持手術室室內、地板衛生的同時, 術前必須洗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可以說,手術的基石,是在前人的錯誤中堆積起來的。

因為看見烙鐵止血會加重患者痛處,人們才會思考更溫和的止血方式,才能發明出鳥喙形狀的止血鉗: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因為意識到“速度與激情”各有各的弊端,無法確保病患在手術過程中完全安靜,人們才會尋找相對安全、有效的麻醉藥劑,才能研究出乙醚霧化器裝置: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㕛由於當時場面過於血腥,讓人極度不適,導致附近一位觀看手術的觀眾心臟病突發,不久也一併倒地猝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後世的人談論起,都稱那是一場“奇蹟的手術”。

因為縱觀世界範圍各個國家,往前數六百年、往後數六百年,你再也找不出第二起手術案例,能達成300%死亡率!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便是中世紀的手術檯,宛如一片刀光劍影的飲血江湖。

好在與上面兩者相比,消毒問題走得彎路最少,方式最簡單,並且延續至今——

即保持手術室室內、地板衛生的同時, 術前必須洗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可以說,手術的基石,是在前人的錯誤中堆積起來的。

因為看見烙鐵止血會加重患者痛處,人們才會思考更溫和的止血方式,才能發明出鳥喙形狀的止血鉗: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因為意識到“速度與激情”各有各的弊端,無法確保病患在手術過程中完全安靜,人們才會尋找相對安全、有效的麻醉藥劑,才能研究出乙醚霧化器裝置: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回望手術發展的兩百年,技術手段是一天天不斷在革新,可行醫之人,兩百年前與今天相比,其實並無太大變化。

彼時的醫生,因為受制於落後的科學水準,繞過許多彎路,也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患者的死亡。

即便如此,他們的本意始終是救人,為此不惜竭盡所能、窮盡一切手段。

乙醚作為麻醉劑應用於臨床前,它的發明者也先在自己身上進行過試驗,為的是確保這種麻醉手段對人體無害: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㕛由於當時場面過於血腥,讓人極度不適,導致附近一位觀看手術的觀眾心臟病突發,不久也一併倒地猝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後世的人談論起,都稱那是一場“奇蹟的手術”。

因為縱觀世界範圍各個國家,往前數六百年、往後數六百年,你再也找不出第二起手術案例,能達成300%死亡率!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便是中世紀的手術檯,宛如一片刀光劍影的飲血江湖。

好在與上面兩者相比,消毒問題走得彎路最少,方式最簡單,並且延續至今——

即保持手術室室內、地板衛生的同時, 術前必須洗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可以說,手術的基石,是在前人的錯誤中堆積起來的。

因為看見烙鐵止血會加重患者痛處,人們才會思考更溫和的止血方式,才能發明出鳥喙形狀的止血鉗: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因為意識到“速度與激情”各有各的弊端,無法確保病患在手術過程中完全安靜,人們才會尋找相對安全、有效的麻醉藥劑,才能研究出乙醚霧化器裝置: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回望手術發展的兩百年,技術手段是一天天不斷在革新,可行醫之人,兩百年前與今天相比,其實並無太大變化。

彼時的醫生,因為受制於落後的科學水準,繞過許多彎路,也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患者的死亡。

即便如此,他們的本意始終是救人,為此不惜竭盡所能、窮盡一切手段。

乙醚作為麻醉劑應用於臨床前,它的發明者也先在自己身上進行過試驗,為的是確保這種麻醉手段對人體無害: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份對他人生命負責的覺悟,與科技發達程度無關,與國界、時代亦無關;是出於醫療職業的特殊性質,是因為“醫學實際是人類善良感情的一種表達”。

正是憑這份「善良感情」,人類社會才能建立起延續千百年的信任體系,讓每個被推進手術室的病人,都相信醫生會盡力醫治自己。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㕛由於當時場面過於血腥,讓人極度不適,導致附近一位觀看手術的觀眾心臟病突發,不久也一併倒地猝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後世的人談論起,都稱那是一場“奇蹟的手術”。

因為縱觀世界範圍各個國家,往前數六百年、往後數六百年,你再也找不出第二起手術案例,能達成300%死亡率!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便是中世紀的手術檯,宛如一片刀光劍影的飲血江湖。

好在與上面兩者相比,消毒問題走得彎路最少,方式最簡單,並且延續至今——

即保持手術室室內、地板衛生的同時, 術前必須洗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可以說,手術的基石,是在前人的錯誤中堆積起來的。

因為看見烙鐵止血會加重患者痛處,人們才會思考更溫和的止血方式,才能發明出鳥喙形狀的止血鉗: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因為意識到“速度與激情”各有各的弊端,無法確保病患在手術過程中完全安靜,人們才會尋找相對安全、有效的麻醉藥劑,才能研究出乙醚霧化器裝置: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回望手術發展的兩百年,技術手段是一天天不斷在革新,可行醫之人,兩百年前與今天相比,其實並無太大變化。

彼時的醫生,因為受制於落後的科學水準,繞過許多彎路,也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患者的死亡。

即便如此,他們的本意始終是救人,為此不惜竭盡所能、窮盡一切手段。

乙醚作為麻醉劑應用於臨床前,它的發明者也先在自己身上進行過試驗,為的是確保這種麻醉手段對人體無害: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份對他人生命負責的覺悟,與科技發達程度無關,與國界、時代亦無關;是出於醫療職業的特殊性質,是因為“醫學實際是人類善良感情的一種表達”。

正是憑這份「善良感情」,人類社會才能建立起延續千百年的信任體系,讓每個被推進手術室的病人,都相信醫生會盡力醫治自己。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手術發展的進程,其實是人類認識自己的進程。

最開始是矇昧,把命運交給神明,不問不求不尋;後來學習啟蒙,一遍遍描摹肢體與骨骼,思考我是怎樣一種存在;等真正理解後,我們會試圖破碎生命裡的沉痾,即使倍感痛楚,為的是用自己的方式活著;而且要活出一種高質量、自尊感,還有體面。

一百年前,人類平均壽命只有31歲;到今天,這個數字已經延長到71.6。

"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散發消毒水氣息的白手套,握持寒光逼人的柳葉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先進精密的醫學機械,緩緩描摹人體的輪廓: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絲線經過骨骼和肌肉,粘附在關節上,編織成達·芬奇的不朽名作《維特魯威人》,昭示人體最理想的標準比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既有幾分深邃的神祕感,又帶著些許冷峻與鋒利。

你以為是《西部世界》新一季又開播了?

圖樣。

這段直逼美劇質感的片頭動畫,來自一部國產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別看正片只有短短八集,卻要攝製組跨越全球十二個國家、採訪國際五十多位醫學大佬、逛遍世界七十餘所醫院和博物館,耗費長達三年之久,才總算順利完成。

精耕細作,又意味深刻。

難怪能得到9.4的神作分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B站,全國各地的醫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在彈幕展開熱火朝天的學術討論: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過,千萬別看到“學術”二字,就火速打退堂鼓,覺得這是專門拍給醫生看的片子。

因為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活在當下的凡夫俗子,也許一輩子沒機會碰手術刀,但總是要經歷那些大大小小的手術的。

一生當中,平均每個人會躺上手術檯七次左右。

也許只是像割闌尾、拔牙這種小毛病;也或者會是內臟移植、顱內動脈瘤栓塞術這類攸關生死的大難題。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每一次,當你換上無菌服,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看著麻醉藥劑緩緩流入體內時……

你憑什麼相信自己還能醒來?憑什麼相信醫生真的可以排除病灶?又憑什麼相信現代醫學的安全性呢?

很多情況下,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選擇」信或不信,而是命垂一線,危在旦夕,病人唯一能託付性命的對象,只剩眼前的醫生了。

今天是如此,千百年前同樣亦如此。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在醫學出現以前,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會求巫師薩滿唸經祈禱,指望用神明的力量祛除病痛邪祟。

因為當時的人對自身構造一無所知,不會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除了求告神,他們再找不到其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了。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治病救人的工作交給神,人類可以不必思考,日子會過得很快樂。

可是神住的地方太遙遠了,性情更是捉摸不透,你不知道哪次祈禱會奏效。

故此,人慢慢嘗試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眼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裡頭是什麼。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是一段漫長而晦澀的探索,足足持續一千多年。

直到14世紀,因為人類解剖學的誕生,亙古暗夜微光乍現,並真正觸響了現代醫學的大門。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只不過,最早開始搞解剖學的那批人,手頭可操作的“樣本”數量,實在太少了。

為此,他們甚至會聘請專人趁夜色潛入墓園,盜取墓中下葬不久的新鮮死屍,供自己繼續進行研究……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儘管初期伴隨著大量惡性事件,好在解剖學到底迴歸於正途,逐漸成為一門嚴謹而具有儀式感的學科。

自此,我們才慢慢掌握身體的構造形態、肌肉層的工作原理、生命機能的運作方式……並且終於理解「自我」的本質。

可僅僅走到這一步,依舊是遠遠不夠。

中世紀的歐洲,「手術」開始初現雛形,只不過持刀救人的卻並非醫生,而是理髮師。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誰能想得到呢?

中世紀主持醫療事務的多為神職人員,可教廷偏偏規定神職人員不可見血,還覺得做手術“有失身份”。

相比之下,理髮師身份低微,工作中熟練使用剃刀,又隨身攜帶繃帶、止血帶等物品,實在是拔牙截肢、送你歸西的不二人選!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用今天的眼光看,讓理髮師做手術,完全是在把人命當成兒戲。

可你又是否曉得:即便當時由一位真正的外科醫生主刀,患者術後的存活率,也未必能高出多少。

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手術形式太過粗放。

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

手術死亡率甚至達50%左右,是生是死五五開。

最後病人能不能活下來,不取決於醫生的醫術,取決於自己的運氣。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不做手術的話,你會因為疾病而去世;

如果做手術了,你更可能死於劇痛引起的休克、死於失血過多、死於細菌感染……

從概率來講,放棄治療最能報平安~

為了解決這三項基礎問題,當時醫生們可謂絞盡腦汁,殫思極慮——

比如用燒紅的烙鐵按壓傷口, 用高溫把血管燒凝結,從而實現止血目的: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

哈嘍?請問這是什麼新式的拷問手法嗎?

至於麻醉,手段就更多了:

一個辦法,可以用棍子敲暈病人,或是拿酒灌醉病人,趁其意識模糊果斷開膛破肚: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弊端是力度和酒量難以把握,病人經常會在手術過程中尖叫著醒來。

另一個辦法,是提升醫生的下刀速度,正所謂“只要我切得夠快,疼痛就追不上我”。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像當時倫敦刀法最快的醫生,完成一次截肢手術只要28秒,已臻化境!

由於出刀實在太快,某次截肢手術一不留神,把身邊助手兩根手指一併切斷,令助手當場失血而亡!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又由於出刀實在實在太快,他不止切了助手,還把病人身上另一個不該切的部位給切斷,令病人感染而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㕛由於當時場面過於血腥,讓人極度不適,導致附近一位觀看手術的觀眾心臟病突發,不久也一併倒地猝死!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後世的人談論起,都稱那是一場“奇蹟的手術”。

因為縱觀世界範圍各個國家,往前數六百年、往後數六百年,你再也找不出第二起手術案例,能達成300%死亡率!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便是中世紀的手術檯,宛如一片刀光劍影的飲血江湖。

好在與上面兩者相比,消毒問題走得彎路最少,方式最簡單,並且延續至今——

即保持手術室室內、地板衛生的同時, 術前必須洗手: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可以說,手術的基石,是在前人的錯誤中堆積起來的。

因為看見烙鐵止血會加重患者痛處,人們才會思考更溫和的止血方式,才能發明出鳥喙形狀的止血鉗: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因為意識到“速度與激情”各有各的弊端,無法確保病患在手術過程中完全安靜,人們才會尋找相對安全、有效的麻醉藥劑,才能研究出乙醚霧化器裝置: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回望手術發展的兩百年,技術手段是一天天不斷在革新,可行醫之人,兩百年前與今天相比,其實並無太大變化。

彼時的醫生,因為受制於落後的科學水準,繞過許多彎路,也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患者的死亡。

即便如此,他們的本意始終是救人,為此不惜竭盡所能、窮盡一切手段。

乙醚作為麻醉劑應用於臨床前,它的發明者也先在自己身上進行過試驗,為的是確保這種麻醉手段對人體無害: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這份對他人生命負責的覺悟,與科技發達程度無關,與國界、時代亦無關;是出於醫療職業的特殊性質,是因為“醫學實際是人類善良感情的一種表達”。

正是憑這份「善良感情」,人類社會才能建立起延續千百年的信任體系,讓每個被推進手術室的病人,都相信醫生會盡力醫治自己。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手術發展的進程,其實是人類認識自己的進程。

最開始是矇昧,把命運交給神明,不問不求不尋;後來學習啟蒙,一遍遍描摹肢體與骨骼,思考我是怎樣一種存在;等真正理解後,我們會試圖破碎生命裡的沉痾,即使倍感痛楚,為的是用自己的方式活著;而且要活出一種高質量、自尊感,還有體面。

一百年前,人類平均壽命只有31歲;到今天,這個數字已經延長到71.6。

豆瓣9.4,第一次希望神劇打碼

因為醫療科學的進步,人類生命被延長一倍之多。

是否應該慶幸,別讓剩下的時光虛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