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全程只回答沒提問,為何首飾選擇戴玉……劉欣解釋“跨洋對話”

北京時間5月30日早上,一場橫跨太平洋的電視辯論牽動了全球目光。

應美國福克斯商業頻道主播翠西•里根之約,CGTN主播劉欣在北京以衛星連線的方式出現在美國電視節目裡。對話結束後,劉欣接受了記者採訪。劉欣是怎樣看待自己的表現,又是如何評價了“對手”翠西和這場對話的?一起來聽聽她怎麼說。

為何全程只回答沒提問,為何首飾選擇戴玉……劉欣解釋“跨洋對話”

白巖鬆連線劉欣:為什麼全程都在回答沒有提問?

央視主持人白巖鬆在《新聞1+1》連線劉欣,提出大家都想問的問題:為什麼全程都在回答沒有提問?

劉欣表示:我可以提問,但我選擇不提問。FOX電視臺的觀眾,很多對中國有很大的不滿和誤解,如果我再咄咄逼人,不斷地想要求勝,那麼我在他們眼中的形象一定是非常負面的,對中美兩國人民間的溝通完全沒有好處。

這是一場對話,一場談心

很多看了節目直播的觀眾網友可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場事前被命名為辯論的電視節目中,並沒有預想中濃濃的火藥味。甚至有評論稱劉欣作為“辯手”氣場不足,這更像是一場採訪。

劉欣從容、淡定、平和,翠西的表現也和從前判若兩人。與之前的咄咄逼人相比,昨天翠西也顯得較為剋制。

整場節目下來,雖然少了一點劍拔弩張的鋒芒,但是卻突顯了“對話”和“溝通”在解決雙方當下爭議中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接受《面對面》欄目採訪時,劉欣表示:

中美之間最大的逆差不是貿易逆差,是認知逆差。

40多年我們和美國貿易額翻了很多倍,但是我們之間相互的理解、相互的認知其實還停留在基本上原來的水平。我不認為這是一個辯論,我認為這是一次對話,是一次談心。

因為現在中美關係出現這樣的問題,特別是美國民眾對中國有這樣的懷疑或者質疑,我為什麼還要到那去爭勝負、過嘴癮?回來說我贏了,大家看我是民族英雄。我真的不想要那個,有什麼意義嗎?

我想過去告訴他們,中國人不是他們想得那樣,我們完全可以談,完全可以好好交往。所以只要能夠出現歡樂祥和的氣氛,我覺得我們都贏了。

我覺得今天翠西表現非常好,她沒有為了驕傲而堅持她原來的觀點,我覺得這是挺棒的,她完全不像網上說的,翠西輸了,不要這樣說她,她今天是講道理的。

顯然,用理性的態度來探討和傾聽,這比大家各執己見、比誰的嗓門大、誰更強勢要顯得更有誠意。

為何全程只回答沒提問,為何首飾選擇戴玉……劉欣解釋“跨洋對話”

在被問到是否認為這個對話對加深中美彼此瞭解有好處時,劉欣表示:

我感覺美國人對中國人,可能美國民眾對中國民眾有很多誤解,甚至有很多氣惱,甚至有很多遷怒,是吧?他們自己的生活出現了一些問題,他們的體制出現了問題,他們覺得中國是問題所在。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怎麼能夠幫他們,哪怕一點點,打消一點點對中國的這種情緒,我覺得我只有去坦誠地讓他們感覺到我真的是完完全全坦誠的,去跟他們談談我心裡的想法,告訴他們情況不是那樣的,是吧?

中美之間如果有問題我們可以解決,但是中國絕對不是說有意要去佔美國的便宜 ,絕對不是這樣的。

首飾佩戴藏深意

從視覺效果上看,昨天中美兩位女主播的形象確實都可圈可點。劉欣坦言,選擇什麼顏色衣服、尤其是佩戴什麼首飾確實花了點心思。

為何全程只回答沒提問,為何首飾選擇戴玉……劉欣解釋“跨洋對話”

耳環本來想戴珍珠耳環,後來我想想還是戴玉吧,因為玉代表中國,這一直都是我喜歡的顏色,大小都合適。

還有一箇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寧可玉碎、不可瓦全”,這個在現在中美貿易的過程當中不是一個特別恰當的比喻,可能有很多人認為我們要瓦全,不要玉碎。

“寧可玉碎”是我們要這股氣,需要一口氣,不能說因為我要利益我可以跪下來,這是我們現在很堅定的立場,我也非常認同這個立場。

而且哪怕我需要利益,我也得站著要這個利益,我不能坐著要或者跪著要,我得把這信號發出去,至於對方能讀多少我不關心。

嘉賓點評出乎意料

對於自己在節目中的表現和外界的評價,劉欣說,相對於情緒化的表達,她更看重的是偏於理性和專業的評論。

在福克斯的電視節目中,結束和劉欣的連線之後,翠西邀請了嘉賓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邦瑞,這位美國國防部曾經的中國事務顧問早年力促美中合作,但近年來轉為對華強硬的“鷹派”代表。他的點評也讓人有點出乎意料。

為何全程只回答沒提問,為何首飾選擇戴玉……劉欣解釋“跨洋對話”

劉欣表示,對方評論“她的性格是令人愉悅的,她的名字欣就是令人愉悅的意思”,這在她看來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

略帶輕鬆的嘉賓點評、導播切出的劉欣形象精神飽滿、主持人翠西甚至直接表示可以再約第二次......種種跡象與福克斯電視臺面對中國議題一貫的強硬刻薄做派似乎有了雲泥之別,這其中是否蘊含深意,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劉欣說,她在節目裡對翠西發出邀請,表示願意陪翠西在中國轉一轉,親眼看一看中國的情況,這幾句話雖然短小,但卻不是虛情假意的客套話。

兩個大國之間如果有爭議和摩擦,缺的恐怕不是共識,而是對彼此關切的深入瞭解和相互的尊重。

劉欣說,如果翠西來中國,她最想帶她去中國的邊遠山區看看。

我想帶她去一箇中國的農村吧,中國邊遠的山區去看看,北京上海我們都去過,是吧?

但是那些困難的地方,我們很多城市裡的人、很多年輕人、很多精英階層,或者中產階級似乎有點忘了,所以我想帶她去看看,然後自己也去看一看。

我覺得我和翠西完全可能做朋友,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結果。

借用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徐慨教授的一句話,這是一場意猶未盡的對話,但願這只是一支序曲,而不是一支終曲。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央視截圖 圖片編輯:笪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