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在東斟灌村,大型機械正在對這裡的新建大棚的基建進行施工,據瞭解,再過兩個月,這裡將修建起6座長達328米的高標準大棚。

今年43歲的李志強已是村裡有名的種菜能手,他剛剛賣掉長160米的大棚,轉眼又在這裡建了新棚。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志強告訴記者,“我在我們村裡承包了個地方建大棚,現在正在壓牆,每天都過來轉幾遍看看,看看壓好了,趕9月份就定植了,預計12月份就能收穫賺錢了”。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在東斟灌村,大型機械正在對這裡的新建大棚的基建進行施工,據瞭解,再過兩個月,這裡將修建起6座長達328米的高標準大棚。

今年43歲的李志強已是村裡有名的種菜能手,他剛剛賣掉長160米的大棚,轉眼又在這裡建了新棚。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志強告訴記者,“我在我們村裡承包了個地方建大棚,現在正在壓牆,每天都過來轉幾遍看看,看看壓好了,趕9月份就定植了,預計12月份就能收穫賺錢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棚面積越大,機械化程度越高,蔬菜品質越高。認準了這個理兒,李志強、李艦等6位種棚老把式看準了村東北角這片核桃園,經過村裡協調,他們以每畝13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建起了更高標準的新大棚。

近些年東斟灌村村集體經濟穩步向好,村內土地已基本全部利用,為了更好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東斟灌村在濰坊市寒亭區又承包了200畝土地,規劃建設8個328米長的高標準超級大棚,在這裡,機械同樣是開足馬力,緊張施工。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道,“今年落實了大棚兩改面積700畝,現在已經動工建設的14個大棚,接近三百畝,還有16個大棚是從8月份動工建設,現在建設的這14個大棚到8、9月份這兩個月就能全部建成,到9月底10月初就能開始定植,春節前就能上市,8月份開始建設的這個預計10月中下旬也能栽上五彩椒苗,春節前也基本能上市。今年預計給村民增加收入1000多萬,為我們村下一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又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在東斟灌村,大型機械正在對這裡的新建大棚的基建進行施工,據瞭解,再過兩個月,這裡將修建起6座長達328米的高標準大棚。

今年43歲的李志強已是村裡有名的種菜能手,他剛剛賣掉長160米的大棚,轉眼又在這裡建了新棚。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志強告訴記者,“我在我們村裡承包了個地方建大棚,現在正在壓牆,每天都過來轉幾遍看看,看看壓好了,趕9月份就定植了,預計12月份就能收穫賺錢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棚面積越大,機械化程度越高,蔬菜品質越高。認準了這個理兒,李志強、李艦等6位種棚老把式看準了村東北角這片核桃園,經過村裡協調,他們以每畝13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建起了更高標準的新大棚。

近些年東斟灌村村集體經濟穩步向好,村內土地已基本全部利用,為了更好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東斟灌村在濰坊市寒亭區又承包了200畝土地,規劃建設8個328米長的高標準超級大棚,在這裡,機械同樣是開足馬力,緊張施工。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道,“今年落實了大棚兩改面積700畝,現在已經動工建設的14個大棚,接近三百畝,還有16個大棚是從8月份動工建設,現在建設的這14個大棚到8、9月份這兩個月就能全部建成,到9月底10月初就能開始定植,春節前就能上市,8月份開始建設的這個預計10月中下旬也能栽上五彩椒苗,春節前也基本能上市。今年預計給村民增加收入1000多萬,為我們村下一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又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據瞭解,東斟灌村村兩委還根據村莊實際,通過調研決定利用3年的時間,對村內大棚棚齡在15年之上的全部進行改造一遍,全部改造成高標準的大棚。通過大棚改造增加蔬菜的品質,提高蔬菜的產量,實現農民的增收。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在東斟灌村,大型機械正在對這裡的新建大棚的基建進行施工,據瞭解,再過兩個月,這裡將修建起6座長達328米的高標準大棚。

今年43歲的李志強已是村裡有名的種菜能手,他剛剛賣掉長160米的大棚,轉眼又在這裡建了新棚。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志強告訴記者,“我在我們村裡承包了個地方建大棚,現在正在壓牆,每天都過來轉幾遍看看,看看壓好了,趕9月份就定植了,預計12月份就能收穫賺錢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棚面積越大,機械化程度越高,蔬菜品質越高。認準了這個理兒,李志強、李艦等6位種棚老把式看準了村東北角這片核桃園,經過村裡協調,他們以每畝13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建起了更高標準的新大棚。

近些年東斟灌村村集體經濟穩步向好,村內土地已基本全部利用,為了更好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東斟灌村在濰坊市寒亭區又承包了200畝土地,規劃建設8個328米長的高標準超級大棚,在這裡,機械同樣是開足馬力,緊張施工。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道,“今年落實了大棚兩改面積700畝,現在已經動工建設的14個大棚,接近三百畝,還有16個大棚是從8月份動工建設,現在建設的這14個大棚到8、9月份這兩個月就能全部建成,到9月底10月初就能開始定植,春節前就能上市,8月份開始建設的這個預計10月中下旬也能栽上五彩椒苗,春節前也基本能上市。今年預計給村民增加收入1000多萬,為我們村下一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又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據瞭解,東斟灌村村兩委還根據村莊實際,通過調研決定利用3年的時間,對村內大棚棚齡在15年之上的全部進行改造一遍,全部改造成高標準的大棚。通過大棚改造增加蔬菜的品質,提高蔬菜的產量,實現農民的增收。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新棚建設正在開足馬力,而在村民李桂清350米長的彩椒大棚裡也是碩果累累。李桂清高興地說彩椒旺季時,每天就能採摘4000多斤。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桂清說道,“我這個棚是340多米,近350米,是去年建設的,秋後建的比較晚了,11月20日定植上的苗,到現在是賣了三茬,賣了60多萬,今年價格很好,去年建棚花了80多萬,現在賣了60多萬,這一季拔園了,8、9月份再定植上,明年本錢就回來了”。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在東斟灌村,大型機械正在對這裡的新建大棚的基建進行施工,據瞭解,再過兩個月,這裡將修建起6座長達328米的高標準大棚。

今年43歲的李志強已是村裡有名的種菜能手,他剛剛賣掉長160米的大棚,轉眼又在這裡建了新棚。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志強告訴記者,“我在我們村裡承包了個地方建大棚,現在正在壓牆,每天都過來轉幾遍看看,看看壓好了,趕9月份就定植了,預計12月份就能收穫賺錢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棚面積越大,機械化程度越高,蔬菜品質越高。認準了這個理兒,李志強、李艦等6位種棚老把式看準了村東北角這片核桃園,經過村裡協調,他們以每畝13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建起了更高標準的新大棚。

近些年東斟灌村村集體經濟穩步向好,村內土地已基本全部利用,為了更好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東斟灌村在濰坊市寒亭區又承包了200畝土地,規劃建設8個328米長的高標準超級大棚,在這裡,機械同樣是開足馬力,緊張施工。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道,“今年落實了大棚兩改面積700畝,現在已經動工建設的14個大棚,接近三百畝,還有16個大棚是從8月份動工建設,現在建設的這14個大棚到8、9月份這兩個月就能全部建成,到9月底10月初就能開始定植,春節前就能上市,8月份開始建設的這個預計10月中下旬也能栽上五彩椒苗,春節前也基本能上市。今年預計給村民增加收入1000多萬,為我們村下一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又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據瞭解,東斟灌村村兩委還根據村莊實際,通過調研決定利用3年的時間,對村內大棚棚齡在15年之上的全部進行改造一遍,全部改造成高標準的大棚。通過大棚改造增加蔬菜的品質,提高蔬菜的產量,實現農民的增收。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新棚建設正在開足馬力,而在村民李桂清350米長的彩椒大棚裡也是碩果累累。李桂清高興地說彩椒旺季時,每天就能採摘4000多斤。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桂清說道,“我這個棚是340多米,近350米,是去年建設的,秋後建的比較晚了,11月20日定植上的苗,到現在是賣了三茬,賣了60多萬,今年價格很好,去年建棚花了80多萬,現在賣了60多萬,這一季拔園了,8、9月份再定植上,明年本錢就回來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村民李保先也和李桂清一樣,他現在種植的大棚長度225米。他說,自開始種棚起,自家的大棚經歷了四次更新換代,現在的新棚,能種植3萬多棵,收入是老棚的10倍。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保先說道,“現在大棚智能化程度比較高。像放風,只要在手機上操控就行,風口直接不用管,溫度控制的很好,還有捲簾,都換了棉被,輕便,智能化程度比以前高了很多。澆水都用水肥一體化,滴管,也不用人守著水口,比較省工。現在這些智能化設備對咱彩椒的產量有很大幫助,對品質上有很大幫助,現在的彩椒品質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很多,效益也提高了很多”。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在東斟灌村,大型機械正在對這裡的新建大棚的基建進行施工,據瞭解,再過兩個月,這裡將修建起6座長達328米的高標準大棚。

今年43歲的李志強已是村裡有名的種菜能手,他剛剛賣掉長160米的大棚,轉眼又在這裡建了新棚。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志強告訴記者,“我在我們村裡承包了個地方建大棚,現在正在壓牆,每天都過來轉幾遍看看,看看壓好了,趕9月份就定植了,預計12月份就能收穫賺錢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棚面積越大,機械化程度越高,蔬菜品質越高。認準了這個理兒,李志強、李艦等6位種棚老把式看準了村東北角這片核桃園,經過村裡協調,他們以每畝13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建起了更高標準的新大棚。

近些年東斟灌村村集體經濟穩步向好,村內土地已基本全部利用,為了更好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東斟灌村在濰坊市寒亭區又承包了200畝土地,規劃建設8個328米長的高標準超級大棚,在這裡,機械同樣是開足馬力,緊張施工。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道,“今年落實了大棚兩改面積700畝,現在已經動工建設的14個大棚,接近三百畝,還有16個大棚是從8月份動工建設,現在建設的這14個大棚到8、9月份這兩個月就能全部建成,到9月底10月初就能開始定植,春節前就能上市,8月份開始建設的這個預計10月中下旬也能栽上五彩椒苗,春節前也基本能上市。今年預計給村民增加收入1000多萬,為我們村下一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又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據瞭解,東斟灌村村兩委還根據村莊實際,通過調研決定利用3年的時間,對村內大棚棚齡在15年之上的全部進行改造一遍,全部改造成高標準的大棚。通過大棚改造增加蔬菜的品質,提高蔬菜的產量,實現農民的增收。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新棚建設正在開足馬力,而在村民李桂清350米長的彩椒大棚裡也是碩果累累。李桂清高興地說彩椒旺季時,每天就能採摘4000多斤。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桂清說道,“我這個棚是340多米,近350米,是去年建設的,秋後建的比較晚了,11月20日定植上的苗,到現在是賣了三茬,賣了60多萬,今年價格很好,去年建棚花了80多萬,現在賣了60多萬,這一季拔園了,8、9月份再定植上,明年本錢就回來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村民李保先也和李桂清一樣,他現在種植的大棚長度225米。他說,自開始種棚起,自家的大棚經歷了四次更新換代,現在的新棚,能種植3萬多棵,收入是老棚的10倍。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保先說道,“現在大棚智能化程度比較高。像放風,只要在手機上操控就行,風口直接不用管,溫度控制的很好,還有捲簾,都換了棉被,輕便,智能化程度比以前高了很多。澆水都用水肥一體化,滴管,也不用人守著水口,比較省工。現在這些智能化設備對咱彩椒的產量有很大幫助,對品質上有很大幫助,現在的彩椒品質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很多,效益也提高了很多”。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在東斟灌村,大型機械正在對這裡的新建大棚的基建進行施工,據瞭解,再過兩個月,這裡將修建起6座長達328米的高標準大棚。

今年43歲的李志強已是村裡有名的種菜能手,他剛剛賣掉長160米的大棚,轉眼又在這裡建了新棚。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志強告訴記者,“我在我們村裡承包了個地方建大棚,現在正在壓牆,每天都過來轉幾遍看看,看看壓好了,趕9月份就定植了,預計12月份就能收穫賺錢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棚面積越大,機械化程度越高,蔬菜品質越高。認準了這個理兒,李志強、李艦等6位種棚老把式看準了村東北角這片核桃園,經過村裡協調,他們以每畝13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建起了更高標準的新大棚。

近些年東斟灌村村集體經濟穩步向好,村內土地已基本全部利用,為了更好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東斟灌村在濰坊市寒亭區又承包了200畝土地,規劃建設8個328米長的高標準超級大棚,在這裡,機械同樣是開足馬力,緊張施工。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道,“今年落實了大棚兩改面積700畝,現在已經動工建設的14個大棚,接近三百畝,還有16個大棚是從8月份動工建設,現在建設的這14個大棚到8、9月份這兩個月就能全部建成,到9月底10月初就能開始定植,春節前就能上市,8月份開始建設的這個預計10月中下旬也能栽上五彩椒苗,春節前也基本能上市。今年預計給村民增加收入1000多萬,為我們村下一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又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據瞭解,東斟灌村村兩委還根據村莊實際,通過調研決定利用3年的時間,對村內大棚棚齡在15年之上的全部進行改造一遍,全部改造成高標準的大棚。通過大棚改造增加蔬菜的品質,提高蔬菜的產量,實現農民的增收。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新棚建設正在開足馬力,而在村民李桂清350米長的彩椒大棚裡也是碩果累累。李桂清高興地說彩椒旺季時,每天就能採摘4000多斤。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桂清說道,“我這個棚是340多米,近350米,是去年建設的,秋後建的比較晚了,11月20日定植上的苗,到現在是賣了三茬,賣了60多萬,今年價格很好,去年建棚花了80多萬,現在賣了60多萬,這一季拔園了,8、9月份再定植上,明年本錢就回來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村民李保先也和李桂清一樣,他現在種植的大棚長度225米。他說,自開始種棚起,自家的大棚經歷了四次更新換代,現在的新棚,能種植3萬多棵,收入是老棚的10倍。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保先說道,“現在大棚智能化程度比較高。像放風,只要在手機上操控就行,風口直接不用管,溫度控制的很好,還有捲簾,都換了棉被,輕便,智能化程度比以前高了很多。澆水都用水肥一體化,滴管,也不用人守著水口,比較省工。現在這些智能化設備對咱彩椒的產量有很大幫助,對品質上有很大幫助,現在的彩椒品質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很多,效益也提高了很多”。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桂清講到,“這個彩椒村裡有自己的品牌,斟灌彩椒,中國椒傲,現在咱這個彩椒很暢銷,基本跑國外,跑邊貿的收的很多,銷路不是問題,菜農還有合作社,都很暢銷,菜農賣菜都不愁”。

"

位於洛城街道東北角的東斟灌村,不毗鄰城市和鎮區,沒有資源優勢,不靠近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的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彩椒生產專業村,還通過實施黨支部領導下的“自主議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強村富民。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在東斟灌村,大型機械正在對這裡的新建大棚的基建進行施工,據瞭解,再過兩個月,這裡將修建起6座長達328米的高標準大棚。

今年43歲的李志強已是村裡有名的種菜能手,他剛剛賣掉長160米的大棚,轉眼又在這裡建了新棚。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志強告訴記者,“我在我們村裡承包了個地方建大棚,現在正在壓牆,每天都過來轉幾遍看看,看看壓好了,趕9月份就定植了,預計12月份就能收穫賺錢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棚面積越大,機械化程度越高,蔬菜品質越高。認準了這個理兒,李志強、李艦等6位種棚老把式看準了村東北角這片核桃園,經過村裡協調,他們以每畝13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建起了更高標準的新大棚。

近些年東斟灌村村集體經濟穩步向好,村內土地已基本全部利用,為了更好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東斟灌村在濰坊市寒亭區又承包了200畝土地,規劃建設8個328米長的高標準超級大棚,在這裡,機械同樣是開足馬力,緊張施工。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道,“今年落實了大棚兩改面積700畝,現在已經動工建設的14個大棚,接近三百畝,還有16個大棚是從8月份動工建設,現在建設的這14個大棚到8、9月份這兩個月就能全部建成,到9月底10月初就能開始定植,春節前就能上市,8月份開始建設的這個預計10月中下旬也能栽上五彩椒苗,春節前也基本能上市。今年預計給村民增加收入1000多萬,為我們村下一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又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據瞭解,東斟灌村村兩委還根據村莊實際,通過調研決定利用3年的時間,對村內大棚棚齡在15年之上的全部進行改造一遍,全部改造成高標準的大棚。通過大棚改造增加蔬菜的品質,提高蔬菜的產量,實現農民的增收。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新棚建設正在開足馬力,而在村民李桂清350米長的彩椒大棚裡也是碩果累累。李桂清高興地說彩椒旺季時,每天就能採摘4000多斤。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桂清說道,“我這個棚是340多米,近350米,是去年建設的,秋後建的比較晚了,11月20日定植上的苗,到現在是賣了三茬,賣了60多萬,今年價格很好,去年建棚花了80多萬,現在賣了60多萬,這一季拔園了,8、9月份再定植上,明年本錢就回來了”。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村民李保先也和李桂清一樣,他現在種植的大棚長度225米。他說,自開始種棚起,自家的大棚經歷了四次更新換代,現在的新棚,能種植3萬多棵,收入是老棚的10倍。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保先說道,“現在大棚智能化程度比較高。像放風,只要在手機上操控就行,風口直接不用管,溫度控制的很好,還有捲簾,都換了棉被,輕便,智能化程度比以前高了很多。澆水都用水肥一體化,滴管,也不用人守著水口,比較省工。現在這些智能化設備對咱彩椒的產量有很大幫助,對品質上有很大幫助,現在的彩椒品質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很多,效益也提高了很多”。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桂清講到,“這個彩椒村裡有自己的品牌,斟灌彩椒,中國椒傲,現在咱這個彩椒很暢銷,基本跑國外,跑邊貿的收的很多,銷路不是問題,菜農還有合作社,都很暢銷,菜農賣菜都不愁”。

厲害!壽光這個村的農民幹這個,收入達7500萬

目前,東斟灌彩椒面積已達到4500畝,除了本村的4000畝土地,又到周邊流轉土地500多畝。高標準大棚種植的每棵彩椒比普通大棚增收8-9元。今年,該村一季彩椒收入能達到7500萬元。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告訴記者,“圍繞鄉村振興,東斟灌村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強優勢補短板,強優勢就是藉助斟灌彩椒這一主導產業,補短板就是由於產業比較單一,新六產這一方面是我們村的短板,下一步藉助村莊規劃準備打造文旅打造新六產。準備藉助村莊改造保留出一部分平房區來,作為鄉村記憶打造斟灌古國遺風這種風格,發展鄉村旅遊,同時又讓收入高的一部分年輕人,想住樓的通過樓房改造住上高標準的樓房,徹底補上生態宜居這個短板”。

來源:壽光電視臺新聞中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