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IPO背後的AI行業痛點:商業落地場景難尋 一級市場融資故事不再好講'

""曠視IPO背後的AI行業痛點:商業落地場景難尋 一級市場融資故事不再好講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被稱為是“AI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的上市傳聞終於落地。

8月25日,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一旦曠視科技成為“AI創業第一股”,AB股權的設置也意味著其將成為繼小米和美團之後港股第三家同股不同權的企業。對於融資金額等相關問題,曠視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公司正處於靜默期,不便迴應。”

隨著資本越來越冷靜,AI產業的熱風正逐步平靜。對於被認為在一級資本市場估值過高的AI獨角獸,二級資本市場是否會買單?而曠視科技的上市,又是否會帶動AI創業公司的一波上市潮?

每股成本猛增118倍

曠視科技並沒有披露此次上市的融資額度。有財務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按照港股上市流程,要到上市最後一刻定價出來才能知道。

但港媒在今年3月的報道中引述消息人士聲音稱,曠視科技計劃今年4月底至5月初向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集資規模暫定為5億至10億美元(約39億港元至78億港元)。曠視科技相關負責人當時對《華夏時報》記者否認了該消息。

曠視科技自2013年1月註冊成立以來共獲得九輪投資,合計融資約13.52億美元。今年5月,曠視科技宣佈其完成合計7.5億元的D輪融資。而6年間,曠視科技的每股成本從2013年A輪融資的0.24美元增長至28.48美元,增長了約118倍。

招股書披露,阿里系資本在曠視外部股東中佔據重要地位。淘寶中國和螞蟻金服旗下的全資子公司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合計持有曠視科技29.41%的股份。

但曠視CEO印奇、CTO唐文斌以及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楊沐手中的股份均為A類股,每股可投10票。其中,印奇擁有公司8.21%的股權,唐文斌擁有5.9%的股權,楊沐則擁有2.72%的股權。

在這數年間增長的並不只有曠視的估值。

2018年曠視確認收到的政府補貼為9200萬元,2016年這個數字只有200萬。此外,截至今6月末,曠視科技的研發人員為1432名,是去年同期的近1.9倍。而研發人員的平均工資也在持續增長。以財報披露的數據粗略計算,曠視科技研發人員今年前6個月的平均合計工資約為21.57萬元。作為參照,2018年其研發人員平均合計年工資約為36.88萬元,2017年同期則約為28萬元。

中期調整淨利扭虧

曠視科技的收入也在水漲船高。

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收入約為9.5億元,是去年同期收入的近三倍。其中,收入近7億元的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佔據曠視當期收入的73.2%,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合計佔據其收入的21.8%,而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則佔據曠視當期收入的5%。

需要提及的是,2018年曠視科技收入為14.27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其去年下半年完成了超過11億元的收入。有AI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這個財報數字或許與曠視科技涉及到的政府採購項目、大型工程性項目等多集中在年末結算有關。他預計曠視計今年下半年年的收入也會高於上半年。

隨著收入規模擴大,曠視科技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也在持續增加。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的這兩項應收財務指標合計為15.44億元,高於去年全年的約11億元。而2016年這個數字僅有2260萬元。

隨著收入的增加,曠視科技正在改變虧損局面。

招股書顯示,2019上半年曠視科技當期虧損為52億元。去年同期的虧損金額為7.29億元。但經調整後,曠視科技在2019年上半年盈利3270萬元。2018年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為3220萬元。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其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只是財務準則帶來的報表損益。”

此外,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6.75億,去年全年這個數字為負7.19億元。

AI上市潮取決於商業化落地

曠視科技此時上市,並不是AI風口最熱的時候。

中國信通院數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AI領域的融資金額為30億美元,同比下降55.8%。IT桔子的數據則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結束,我國AI領域的融資有155起,融資金額為341億元,均不到上年全年的三成。

對於需要持續大舉投入的AI創業公司來說,一級市場的融資遇冷,意味著二級資本市場將成為其重的要融資渠道之一。但對於估值過高的AI獨角獸,二級市場又是否會買單?曠視科技副總裁謝億楠在去年7月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提及,AI的許多商業模式目前尚未能通過達到規模性收入以被證明,融資過快會遇到二級市場是否買單的問題。

億歐公司副總裁兼億歐智庫研究院院長由天宇認為,除了在一級資本市場遇冷外,AI頭部公司的體量和資本週期已經到了可以上市的階段。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二級資本市場看概念,但也要看財務報表數字,二級市場對公司估值的判斷首先依賴收入體量。

除了港股資本市場更加成熟,去年又開通同股不同權外,由天宇還認為,曠視科技選擇港股上市的原因在於其既能覆蓋全球投資者,又能和內地的資本市場有更好的聯動,“中國內地資本到香港的門檻比美股低一些。”

那麼,曠視上市的樣本效應又是否會打開AI創業公司的上市閥門?上述AI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AI 創業公司能否上市最終還取決於其能否實現商業化落地。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今年AI公司兩極分化更厲害,主要找不到落地的東西。“為什麼計算機視覺領域之外沒有什麼大公司?因為計算機視覺有政府採購、安防這些業務,適合標準化,應用場景多。”

由天宇則認為,從體量來看,已經到上市階段的AI公司沒那麼多,AI公司不會這麼快迎來上市潮。他預計未來一年可能會有一小批包括AI頭部和腰部的創業公司選擇上市。他認為,一些收入在5-10億元規模的AI腰部公司反而成立的時間更久,在細分領域更加成熟。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