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現在很多的所謂佛門大師,開豪車,開葷開戒,娶妻生子,追名逐利,開文化公司,馬不停蹄地出國訪問,接待各國來訪政要,應付各種飯局,趨炎附勢,高唱頌歌,甚至謀求公司的上市……很難想象,在鎂光燈聚焦下,在聲色犬馬中,這些大師還是四大皆空、六根清淨的得道高僧嗎?他們除了關注民眾兜裡的鈔票,還關心民眾的疾苦麼?

什麼是真正的佛門弟子,向這位大師學學吧!!

中國臺灣《天下》雜誌曾經舉行一次評選:400年來對臺灣最具影響力的50人,一位女僧人,證嚴法師位居第二,排名超過了蔣經國、孫中山、蔣介石、胡適,以及鄧麗君。

此後,美國流行雜誌《讀者文摘》,在中國港臺地區抽樣調查民眾最信任的名人,臺灣地區前十名中,證嚴法師高居榜首,第二名是破獲過8000多起重大刑事案件的“神探”李昌珏,第三名是大導演李安。

證嚴法師,這位宗教界的奇女子,她如何贏得千百萬人的尊敬?她的故事怎樣催人淚下?難得君說給你聽。

01

清水大愛

證嚴法師俗家姓名為王錦雲,1937年出生於臺中縣清水鎮。

法師出家後,常常說道:“愛,如果能像清水一樣清淨、自在,普潤一切眾生,那該有多好。”通過在慈善公益上的卓越貢獻,人們就將她向這世界付出的大愛和悲憫,稱為“清水之愛”。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幼年時期的王錦雲

法師在家時,家境富裕,但十五歲時,母親又身染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在那個年代,動手術風險極大,病人死亡率很高。

年少的她全心全意為母親祝禱,默唸“觀世音菩薩”名號,發願從此吃素,願減壽十二年,為母親增壽祈福。結果,母親的病未經開刀,服藥痊癒,法師由此終生茹素還願。

23歲時,壯年的父親突然患腦溢血離世,她悲痛不已,開始體會到人生的無常,思索生死等人世諸苦,接觸到佛學理論。

25歲時,她自行落髮,走上了僧侶進修的道路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青年時期的證嚴法師

26歲時,她經過努力和別人引薦,在臺北臨濟寺拜臺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印順法師為師,取法名“證嚴”,正式出家。師父叮囑她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這一句話被法師作為準則,嚴格予以奉行,一絲不苟貫徹到慈善事業當中。

02

5角錢也能救人

證嚴法師在29歲時,決定創辦慈濟功德會。創會的初衷源於兩件事情。

1966年初,法師有一次到診所探望病人,發現醫院門口有一灘血,卻沒有看到病人。法師詢問原因,有人告訴她,這是當地一名女子難產,被家人抬著一路翻山越嶺,花了八個小時才到醫院,但由於付不起8000元的手術保證金和醫療費,人又被抬了回去。

聽了這件慘事,法師心中悲痛,不可遏止,她想,佛家最講慈悲,要普渡眾生。我願意做這救濟貧苦人的事,但一個人的力量終究太小,一定要成立濟貧救苦的團體!

同年,法師曾與三位修女談論,說到基督教與佛教彼此的教旨、教義,修女說:“佛陀的慈悲固然很偉大。不過,天主的博愛是為全人類,我們在社會上建教堂、蓋醫院、辦養老院,傳播博愛之情。那麼,佛教對社會能有什麼具體貢獻呢?”

法師聞言,不由得心情沉重。其實佛教徒經常行善,但大多是各行其是,沒有組織。如果能將大家的愛心匯聚起來,讓一個個獨自行善的人聯繫起來,那麼有了這股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更大的功德。

於是,1966年5月14日,證嚴法師成立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簡稱“慈濟功德會”。

慈濟成立之初,只有30名弟子。法師卻有一個宏大的心願,要建造一所專門給窮人看病的醫院。但建這樣一所綜合醫院,起碼需要8億新臺幣,這對法師來講,無疑是天文數字。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1967年,功德會成立的第二週年,藥師法會過後,上人率領二眾弟子於普明寺前合照。

然而,法師的慈悲之心,還是找到了辦法。她拿了一個竹筒,做成一個儲錢筒,讓弟子每天存進5角錢。同時,號召社會眾生每天從菜籃子裡節省5角錢來救人。

弟子們很奇怪:“為什麼不乾脆請善主每月繳十五元呢?”證嚴說:“每天提起菜籃子就投進5角錢,這是讓每個人每天都抱定一顆救人的心。一天節省5角錢,即是慢慢培養人的節儉節與愛人救人的慈悲心。”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證嚴法師早年修行的小木屋

於是,30名弟子每天提起菜籃子到菜市場,遇到人便歡喜地宣揚:“我們每天要存5角錢!我們有一個救濟會,每天存錢可以救人!”

“5角錢可以救人”的說法不脛而走,漸漸地,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善款也積少成多。

當然,建醫院的錢還遠遠不夠,但已經可以用來做善事了。

第一個領受慈濟恩澤的,是一個從大陸來臺,孤苦無依的老太太。功德會主動上門,為她送飯、打理家務;老太太病了,就聯繫醫院診治,分派弟子照料。這件善事,一直持續到老太太逝世,功德會還為她誦經超度。

這是慈濟功德會扶貧救苦的開始,證嚴法師捧著一顆慈悲心,她的大愛將在未來不斷地照耀更多的人。

03

她拒絕了日本人兩億美金捐款

現在我們看新聞,經常能看到一些慈善家捐出鉅額資金,幫助某些機構。而那些機構受寵若驚,要召開新聞發佈會,光鮮靚麗地接受善款。到後來,善款用到何處去了?卻沒有明賬。

證嚴法師的慈濟功德會,在籌建經費缺乏的時候,特別是有建造醫院的宏願的時候,曾經有個日本人提出,願意捐獻2億美金給功德會。

按當時的匯率,2億美金價值80億新臺幣,足夠建起十座醫院。功德會的弟子聽到這則喜訊,一個個欣喜異常。

然而,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證嚴法師拒絕了!面對兩億美金的鉅額捐款,她淡淡地說:“我們不能接受。”

所有人都懵了,心裡湧起一連串問號,為什麼?

法師緩緩地說道:“我們為救眾生而建醫院,真正可貴的是每個人發願付出的那顆心。除了將錢涓涓滴滴聚少成多,更可貴的是同時也會集聚沙成塔的力量。建一所醫院救助同胞,是我們分內的責任,如果要外國人來幫我們做,我們如何體會自己做主人的踏實感?”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法師的話一經傳播,立即感動了無數人。一時間,上至豪門鉅富,下至走卒販夫,無人不盡心竭力加入支持慈濟功德會的行列。一位做苦工的工人,幾乎以賣身的方式,向僱主預支了一年的工錢,原封不動地拿到法師面前,贊助醫院。

終於,1984年4月24日,慈濟醫院在臺灣花蓮市原花蓮農工牧場破土動工。

1986年8月17日,慈濟醫院落成開診,成為全臺灣第一家不收保證金的醫院。受證嚴法師高風亮節的感染,臺灣“衛生署”要求全臺醫院效仿。一時間,全臺灣的醫療制度,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隨之,慈濟的事業全面鋪開。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以及慈濟月刊、大愛電視臺相繼創辦,功德會涉及的範圍已遍及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社區義工、骨髓捐贈、國際賑災等多個方面。

04

汶川地震,慈濟做了什麼事?

濟功德會對外說過一句話,每逢災難發生,功德會總是“第一個抵達災區,最後一個撤離災區。”

不論全球任何地方,慈濟的足跡遠涉南非、阿富汗、朝鮮等世界各地,每有災難發生,他們總是以超過當地政府和軍隊的速度,最先趕到災區。因而,功德會也被譽為“救災比軍方還快的非政府組織”。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證嚴法師與經國先生

無論印尼海嘯、多國疫病防治、包括對很多國家骨髓配對的助力,都有慈濟在背後。

1993年,慈濟和“法國醫師聯盟”展開了一項為期3年的合作計劃,為衣索比亞人民建設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同年,尼泊爾發生罕見水災,慈濟更著手進行了1800戶“愛心屋”的建造。

在祖國大陸發生災難時,慈濟更是一馬當先,為同胞帶去慰問和幫助。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訊息震驚海內外,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廣東與臺灣等地的慈濟志工即刻整裝出發,投入災區三個月,完成急難階段的援助工作。功行軵以“安身、安心”為首要任務,在德陽、什邡、綿竹三地共投入醫護人員與志工共1萬人次,為鄉親發放熱食81萬8千份,提供醫療照顧4萬5千人次。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同時,災區許多學校倒塌,為了讓孩子們不中斷學業,慈濟提供了6所學校需要的簡易教室,同時援建13所希望工程永久校舍。經統計,功德會在汶川地震中,共投入約3億3千1百萬元善款。

2016年四川雅安地震,全國各地慈濟義工輪番前往災區救急,一直持續到當地重建,並在雅安市蘆山縣興建一所中學和教師培訓中心,在雨城區漢碑路興建中心小學,在雅安市名山區援建前進鄉慈濟小學附設幼兒園,在名山區名山中學再建一棟教學樓。提供因災致貧助學金,讓許多學生不致輟學。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近年以來,慈濟也與祖國大陸緊密相聯。不論是2012年北京雨災、2013年廈門BRT動車事故、2014年馬航空難在北京撫慰家屬,或是2015年多起事故如天津爆炸、福建連城縣水災,2016年尼伯特與江蘇阜寧風災,慈濟義工的身影都活躍在第一線!

事業的鋪展代表著慈濟規模的不斷壯大。

1966年功德會成立之初,委員僅有10人,沒有一個會員。

1972年5月,委員人數剛剛超過30,會員1000人。

但是到了1987年底,功德會會員激增到20萬人。1990年突破百萬人,並每月以10萬人增加。

到2004年底,功德會委員已有22469人,慈濟慈誠隊員11837人,填寫過捐助表的流水號統計達到800萬人!

而且,慈濟的隊伍涵蓋面很廣,他們中間有不同的國籍、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論商業鉅富、高級行政人員、影視明星,還是家庭婦女,在校學生……無數人投身於慈濟事業當中。在臺灣,5個人中就有1個人或多或少參加過慈濟的教育、文化、醫療、慈善的事業或活動。

證嚴法師,用自己的大悲大智,開創了一個劃時代的局面!

05

臺灣最美麗的女人

管理慈濟這樣一個龐大的功德會,特別是大量的金錢從手中流過,組織的創始者和領導人必定是被萬眾矚目的。哪怕有任何一點存在瑕疵的行為,可能都會被外界放大、炒作,造成惡劣的影響。

一位臺灣媒體的記者說:“證嚴法師手裡一分錢也沒有,但她能在一天內籌到1億。”

作為華人世界最大的宗教慈善組織領導者,幾十年中,證嚴法師籌集了超過百億新臺幣的善款。在慈濟功德會的幫助下,世界各國蒙恩受惠的貧民、病人、災民不計其數,而法師卻一直嚴格地遵守佛門清規,保持著清貧的生活和高尚的操守,令人肅然起敬。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她常常對眾弟子說:“我們已經出家了,身跟心都是奉獻給宗教,要真正為佛教為大眾做事情。我們要磨鍊出一股精神跟耐力,人家不能吃的苦我們能吃,人家不能忍的我人能忍。”

當慈濟功德會處於初創的艱難時期,證嚴法師帶著少數幾個弟子,通過給人家打毛線衣賺取零錢,常常半個月才能領到一次工資。於是,她們常常缺少油和米,飯食很窘迫。

然而,證嚴法師依然以大無畏的精神,帶領弟子以最低的生活標準過活,佛家稱之為苦修,以野菜代為主食。

她們最窮的時候,一個月只能買到5角錢的豆腐。為了能夠食用久一點,就把豆腐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到鹽巴中醃製。如果碰到下雨天,沒有辦法挖野菜,就吃鹹豆腐。

如今,慈濟會雖然已經具有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資金非常雄厚,但法師和弟子們,仍然保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準則

她們在居住的精舍旁邊開闢了菜圃,每天清晨四時就起床耕作。她們以簡單的手工勞動做豆粉、做陶瓷,或者打毛線衣,縫製小孩的鞋子。幾十年如一日維持著清貧自守、自力更生的生活。

直到今天,證嚴法師和弟子的一切開銷,仍是通過辛苦做工來賺取,沒有動過慈濟功德會一分一毫的善款 。

同時,證嚴法師還在功德會制定嚴格的制度,每一筆捐助都要登記入賬,如果款項來源不清,就必須查清捐助人的姓名,否則不予收受。

她一貧如洗,小學文化,卻建立了華人最大慈善機構,幫助億萬窮人

法師簡樸、清廉、細緻入微的品格,不僅推動了慈濟事業的良性發展,也受到世人敬仰,獲得社會普遍讚譽。1991年,她獲得人稱“東方諾貝爾獎”的菲律賓“麥格塞塞社區領袖獎”。麥格塞塞基金這樣讚美法師“她喚起了現代民眾佛家慈悲為懷的精神。”

同時,她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獲得“社會服務獎”“國際和平獎”“醫療奉獻獎”,有人稱她為“東方的特蕾莎”,有人說證嚴法師就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臺灣民眾更評選法師為寶島“最美麗的女人”。

證嚴法師用她的慈悲,用她的大愛,讓無數人得到了幫助,建立起了慈濟這樣偉大的組織。她自己卻嚴守佛家戒律,過著清貧刻板的生活,從出生到現在81歲,從未離開過臺灣。

在佛學當中,有四聖之說,即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和佛陀。阿羅漢、辟支佛都是隻能度己,而菩薩卻在度己的同時能夠度人。

她的所作所為,不正是當代的觀音菩薩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