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礪譜新篇

時政 央廣網 2017-07-17

央廣網呼和浩特7月16日消息(記者黎政祥 李行健 寶音 金建軍)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 1947年5月1日,在迎接新中國誕生的曙光裡,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成為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光輝起點。70年來,內蒙古各族人民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守望相助,各項事業顯著發展。從今天起,本臺推出系列報道《守望相助七十載,壯美亮麗內蒙古》,今天推出第一篇:《70年砥礪譜新篇》。2017-07-1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

“我們內蒙古自治區現在有了工業化的基礎的包頭市,就可以想象今後十年、十五年內蒙古的工業化情況會更加發展。”1959年9月26號,周恩來總理為包鋼1號高爐出鐵剪綵。一時間,“全國為包鋼,包鋼為全國”,八萬多職工從全國各地趕來支援包鋼建設。如今,草原的“工業長子”已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和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包鋼軌樑廠總工程師樑正偉很驕傲,為“中國高鐵”保駕護航的鋼軌有不少都是包鋼出品。

樑正偉:我們的高鐵,高純淨度、高平直度、高尺寸精度、高耐用性,助力我們鋼軌從(每小時)60公里一直提到160公里,甚至200、350,乃至更高的420公里。

2016年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1.86億元,比1947年成立之初增長643倍。但是,曾經一度領跑全國的內蒙古經濟增長速度,憑藉的還有煤。

工程師葛林江:我手裡拿著就是經過煤,變成甲醇,最後變成塑料顆粒的最終產品。

如今鄂爾多斯和烏海告別了簡單的“挖煤賣煤”,產業鏈條的延伸,讓煤變出了新花樣,“黑色”漸漸褪去,各種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產業領跑全國。鄂爾多斯發改委副主任陳勇說,這是“老樹生新枝”:

陳勇:開發資源的同時,我們極力推動資源向下遊延伸。

發展與保護之間,內蒙古人民感受更深的是草原。內蒙古草原佔到全國草原面積的五分之一以上,過度開發造成的荒漠化,使這裡人們長期面臨著與黃沙的艱苦抗爭;

楊曉軍:以前我們這裡開玩笑說,就是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半年。

在騰格裡沙漠與烏蘭布和沙漠的環抱之下,有一個名叫“頭道沙子”的地方,意思是,離城最近的一道沙子。多年來,黃沙與綠地在這裡“厲兵秣馬”——不是沙退,就是人退。然而,通過飛播造林等手段,梭梭樹和沙拐棗成了荒漠戈壁的新主人。從小在這裡長大的阿左旗林業局副局長楊曉軍說,如今“綠帶”已經鎖住了“黃龍”。

楊曉軍:現在你看,今天這麼大的風,像往年直接黃沙起來,從這兒能到巴彥浩特。現在在這裡站著,只感覺風大,沒沙子起來。

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讓內蒙古在祖國正北方築起了一道道生態安全屏障。

一場大雨過後,錫林郭勒草原生機盎然。蘇尼特左旗薩如拉塔拉嘎查牧戶寶力道巴特爾,在9000畝草場上開展多種經營,就連放牧都有無人機和監控設備幫忙。

寶力道巴特爾:現在生活條件也好了,有長電,草場上的監控探頭放牧,自己也不用出去放牧了。

高科技與美麗的草原就這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2016年10月,國家正式批覆內蒙古自治區為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華為、阿里、百度等信息產業巨頭紛紛落戶。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恆心裡,經濟發展、生態建設,核心是百姓的幸福生活:

李紀恆:我們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團結帶領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