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文 / 華商韜略 胡野原

真正有礦的那些人,根本沒人知道他們究竟多有錢。

【1】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晴空萬里。停泊在日本東京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簽署了投降文件。

"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文 / 華商韜略 胡野原

真正有礦的那些人,根本沒人知道他們究竟多有錢。

【1】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晴空萬里。停泊在日本東京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簽署了投降文件。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那一場面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激動到無法自制,在艦長艙的衛生室裡劇烈嘔吐起來。

彼時,一個名叫馬克·裡奇的小男孩,從比利時逃亡到美國才沒幾年。剛滿11歲的他,歷經了五年的兵荒馬亂,如他所期待的一樣,和平來到了世界的門口。

不過,轉眼間,風向大轉。1947年3月12日,冷戰正式開始。美國對蘇聯進行全方位的禁運,蘇聯與世界經濟的聯繫,也由此被切斷。

世界剛剛才確立一套新的規則,一眨眼,又一次洗牌來臨。逃離過戰爭的人,總是對大國之間的關係甚為敏感。那個小男孩終於認識到,他是逃不過戰爭的。戰爭,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幾年後,馬克·裡奇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即後來的菲布羅公司)工作,憑藉著對世界局勢的洞察,他從各種規則的縫隙裡獲取利潤。他和搭檔平卡斯·格林一起,開創了“戰鬥貿易”模式,也由此成為世界“石油之王”。

"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文 / 華商韜略 胡野原

真正有礦的那些人,根本沒人知道他們究竟多有錢。

【1】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晴空萬里。停泊在日本東京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簽署了投降文件。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那一場面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激動到無法自制,在艦長艙的衛生室裡劇烈嘔吐起來。

彼時,一個名叫馬克·裡奇的小男孩,從比利時逃亡到美國才沒幾年。剛滿11歲的他,歷經了五年的兵荒馬亂,如他所期待的一樣,和平來到了世界的門口。

不過,轉眼間,風向大轉。1947年3月12日,冷戰正式開始。美國對蘇聯進行全方位的禁運,蘇聯與世界經濟的聯繫,也由此被切斷。

世界剛剛才確立一套新的規則,一眨眼,又一次洗牌來臨。逃離過戰爭的人,總是對大國之間的關係甚為敏感。那個小男孩終於認識到,他是逃不過戰爭的。戰爭,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幾年後,馬克·裡奇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即後來的菲布羅公司)工作,憑藉著對世界局勢的洞察,他從各種規則的縫隙裡獲取利潤。他和搭檔平卡斯·格林一起,開創了“戰鬥貿易”模式,也由此成為世界“石油之王”。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不擇手段地從局勢動盪的國家取得貿易權,是馬克·裡奇發家致富的不二祕籍。

當年與裡奇一起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工作的貿易商赫特回憶說:“裡奇是公司裡記憶力最好的人,是一個天生的、一生決不會輕易失敗的賭徒。他的每一項冒險都經過深思熟慮。”

他的確是一個十足的賭徒,而且總能賭贏。

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石油國有化浪潮,阿拉伯國家對美國、英國、西德等國實施禁運。一時間,西方世界傳染著一股焦灼與惶恐。菲利普兄弟公司覺得石油生意難做了,一度決定將重心轉移到金屬買賣上。

但在馬克·裡奇看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種“禁運”千載難逢。

1969年,膽大包天的裡奇祕密地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間建設了一條原油運輸管道,將中東的原油出口到全世界。菲利普兄弟公司也因此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原油供應商。

馬克·裡奇不止是商業上的賭徒,他最大的特質,其實是對於世界政治走向的把握,並且十分善於從各國針鋒相對的縫隙中,尋找金錢的藏身之地。

1981年伊朗將美國大使館人員扣為人質,美國禁止公民與伊朗發生經貿往來。這時,馬克·裡奇將自己的賭徒特質發揮到極致,他已出走菲利普兄弟公司,自立門戶成立馬克裡奇公司。

他用武器、日用品等多種貨品直接從伊朗換取石油,再轉手到石油大宗現貨市場上謀利。這種運作方式,對石油市場的衝擊,體現在了價格上;也通過價格,直接影響了千百萬普通人的生活。

馬克·裡奇總是如此蔑視規則。在非洲,他甚至直接送給尼日利亞運輸部長100萬美元,覺得這只是“為了能夠做生意,就像其他人也會願意以同樣的價錢做這樣的生意”。

同時,他還曾提供大量金錢給以色列“去做一些偉大事業”,在伊朗為以色列的情報部門機關摩薩德安排了特務據點。

如果馬克·裡奇的厲害之處僅止於此,他還不會成為後來的“石油之王”。在冷戰最高峰時,美蘇之間的氣氛劍拔弩張,全世界都在擔心,他們隨時可能發動一場戰爭。

此時的馬克·裡奇,全然不理會美國對蘇聯的封鎖。

當時,勃列日涅夫試圖依靠石油資源建立“發達社會主義”,裡奇的公司看準其中商機,成為蘇聯石油乃至其他資源產品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銷售商。

鐵幕那邊的蘇聯,成了馬克·裡奇最大的客戶。

在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通緝時,蘇聯甚至在自家報紙上公開支持馬克·裡奇。

1983年8月15日的蘇聯《消息報》刊登出大字標題文章“公開的勒索”。文中寫道:“對裡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種公開的勒索行為,一種企圖通過經濟制裁來威脅和干涉歐洲國家國際事務的行為。”

馬克·裡奇用來周旋於世界大國之間的真正底牌,是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國際經濟活動重要的基礎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包括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等。

大宗商品交易領域也是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戰場。美國正是憑藉石油大宗商品公司,牢牢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

20世紀70年代,埃克森、雪佛龍、海灣石油、美孚、德士古、英國石油及殼牌“七姐妹”,總共控制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氣生產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油氣儲量。“七姐妹”成為了西方石油工業的代名詞。

這些跨國公司利用壟斷力量決定石油價格,它們通過壓低產油國價格,由此獲得鉅額利潤。

這“七姐妹”中,除英國石油和殼牌公司外,其餘5家全是美國公司。

美國靠軍隊橫行天下,靠大宗商品控制世界。

對絕大多數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這些寡頭公司讓人既敬又畏。在風雲詭譎的國際經濟鬥爭中,他們是真正掌握致命武器的隱形殺手。生殺予奪,冷酷無情。

比如,現在國際大宗商品寡頭有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這“國際四大糧商(ABCD)”,他們掌握了全球80%的糧食交易。此外還有摩科瑞、維多這樣主營能源的巨鱷,更有托克、嘉能可,這種在基本金屬領域呼風喚雨的巨頭。

這些大宗商品寡頭們,以手上的壟斷資源為刀刃,收割著全世界。

也因此,對於馬克·裡奇的“不聽話”,美國政府會那麼公開地不開心。

1983年,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指控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並犯有詐騙、郵件和電信欺騙、逃稅和欺騙美國政府等罪。

在1980到1981年間,裡奇把從得克薩斯舊油田開採的原油重新貼上標籤變成新石油,從而將價格提高了4倍。他因此獲益了1.05億美元,並將這些錢運送到國外,逃脫了4800萬美元的稅款。這還不是全部。

按照這些罪名,美國政府最高可以判處他325年監禁。一年後,他的公司服罪並被處以罰款,而馬克·裡奇早已逃到瑞士,被美國通緝17年。

直到2001年1月,克林頓卸任前簽署的最後一份文件是對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就包括馬克·裡奇。

在大宗商品的江湖裡,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2】

1987年,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與香港一線之隔的深圳,剛剛被圈成特區。城市雛形尚未顯現,未來的市中心,不時還有耕牛踱步。

此時,南面的香港正是經濟騰飛時;後來,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這一年,英國人艾禮文在香港創立了來寶集團,從亞洲鋼鐵貿易起家,經營能源、動力、燃氣、金屬和碳素鋼等大宗商品。他1969年就到了亞洲,起初在東京的一家美國金屬製造公司工作,到1987年創辦來寶公司,已在亞洲待了快30年。

"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文 / 華商韜略 胡野原

真正有礦的那些人,根本沒人知道他們究竟多有錢。

【1】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晴空萬里。停泊在日本東京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簽署了投降文件。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那一場面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激動到無法自制,在艦長艙的衛生室裡劇烈嘔吐起來。

彼時,一個名叫馬克·裡奇的小男孩,從比利時逃亡到美國才沒幾年。剛滿11歲的他,歷經了五年的兵荒馬亂,如他所期待的一樣,和平來到了世界的門口。

不過,轉眼間,風向大轉。1947年3月12日,冷戰正式開始。美國對蘇聯進行全方位的禁運,蘇聯與世界經濟的聯繫,也由此被切斷。

世界剛剛才確立一套新的規則,一眨眼,又一次洗牌來臨。逃離過戰爭的人,總是對大國之間的關係甚為敏感。那個小男孩終於認識到,他是逃不過戰爭的。戰爭,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幾年後,馬克·裡奇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即後來的菲布羅公司)工作,憑藉著對世界局勢的洞察,他從各種規則的縫隙裡獲取利潤。他和搭檔平卡斯·格林一起,開創了“戰鬥貿易”模式,也由此成為世界“石油之王”。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不擇手段地從局勢動盪的國家取得貿易權,是馬克·裡奇發家致富的不二祕籍。

當年與裡奇一起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工作的貿易商赫特回憶說:“裡奇是公司裡記憶力最好的人,是一個天生的、一生決不會輕易失敗的賭徒。他的每一項冒險都經過深思熟慮。”

他的確是一個十足的賭徒,而且總能賭贏。

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石油國有化浪潮,阿拉伯國家對美國、英國、西德等國實施禁運。一時間,西方世界傳染著一股焦灼與惶恐。菲利普兄弟公司覺得石油生意難做了,一度決定將重心轉移到金屬買賣上。

但在馬克·裡奇看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種“禁運”千載難逢。

1969年,膽大包天的裡奇祕密地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間建設了一條原油運輸管道,將中東的原油出口到全世界。菲利普兄弟公司也因此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原油供應商。

馬克·裡奇不止是商業上的賭徒,他最大的特質,其實是對於世界政治走向的把握,並且十分善於從各國針鋒相對的縫隙中,尋找金錢的藏身之地。

1981年伊朗將美國大使館人員扣為人質,美國禁止公民與伊朗發生經貿往來。這時,馬克·裡奇將自己的賭徒特質發揮到極致,他已出走菲利普兄弟公司,自立門戶成立馬克裡奇公司。

他用武器、日用品等多種貨品直接從伊朗換取石油,再轉手到石油大宗現貨市場上謀利。這種運作方式,對石油市場的衝擊,體現在了價格上;也通過價格,直接影響了千百萬普通人的生活。

馬克·裡奇總是如此蔑視規則。在非洲,他甚至直接送給尼日利亞運輸部長100萬美元,覺得這只是“為了能夠做生意,就像其他人也會願意以同樣的價錢做這樣的生意”。

同時,他還曾提供大量金錢給以色列“去做一些偉大事業”,在伊朗為以色列的情報部門機關摩薩德安排了特務據點。

如果馬克·裡奇的厲害之處僅止於此,他還不會成為後來的“石油之王”。在冷戰最高峰時,美蘇之間的氣氛劍拔弩張,全世界都在擔心,他們隨時可能發動一場戰爭。

此時的馬克·裡奇,全然不理會美國對蘇聯的封鎖。

當時,勃列日涅夫試圖依靠石油資源建立“發達社會主義”,裡奇的公司看準其中商機,成為蘇聯石油乃至其他資源產品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銷售商。

鐵幕那邊的蘇聯,成了馬克·裡奇最大的客戶。

在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通緝時,蘇聯甚至在自家報紙上公開支持馬克·裡奇。

1983年8月15日的蘇聯《消息報》刊登出大字標題文章“公開的勒索”。文中寫道:“對裡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種公開的勒索行為,一種企圖通過經濟制裁來威脅和干涉歐洲國家國際事務的行為。”

馬克·裡奇用來周旋於世界大國之間的真正底牌,是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國際經濟活動重要的基礎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包括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等。

大宗商品交易領域也是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戰場。美國正是憑藉石油大宗商品公司,牢牢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

20世紀70年代,埃克森、雪佛龍、海灣石油、美孚、德士古、英國石油及殼牌“七姐妹”,總共控制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氣生產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油氣儲量。“七姐妹”成為了西方石油工業的代名詞。

這些跨國公司利用壟斷力量決定石油價格,它們通過壓低產油國價格,由此獲得鉅額利潤。

這“七姐妹”中,除英國石油和殼牌公司外,其餘5家全是美國公司。

美國靠軍隊橫行天下,靠大宗商品控制世界。

對絕大多數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這些寡頭公司讓人既敬又畏。在風雲詭譎的國際經濟鬥爭中,他們是真正掌握致命武器的隱形殺手。生殺予奪,冷酷無情。

比如,現在國際大宗商品寡頭有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這“國際四大糧商(ABCD)”,他們掌握了全球80%的糧食交易。此外還有摩科瑞、維多這樣主營能源的巨鱷,更有托克、嘉能可,這種在基本金屬領域呼風喚雨的巨頭。

這些大宗商品寡頭們,以手上的壟斷資源為刀刃,收割著全世界。

也因此,對於馬克·裡奇的“不聽話”,美國政府會那麼公開地不開心。

1983年,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指控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並犯有詐騙、郵件和電信欺騙、逃稅和欺騙美國政府等罪。

在1980到1981年間,裡奇把從得克薩斯舊油田開採的原油重新貼上標籤變成新石油,從而將價格提高了4倍。他因此獲益了1.05億美元,並將這些錢運送到國外,逃脫了4800萬美元的稅款。這還不是全部。

按照這些罪名,美國政府最高可以判處他325年監禁。一年後,他的公司服罪並被處以罰款,而馬克·裡奇早已逃到瑞士,被美國通緝17年。

直到2001年1月,克林頓卸任前簽署的最後一份文件是對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就包括馬克·裡奇。

在大宗商品的江湖裡,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2】

1987年,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與香港一線之隔的深圳,剛剛被圈成特區。城市雛形尚未顯現,未來的市中心,不時還有耕牛踱步。

此時,南面的香港正是經濟騰飛時;後來,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這一年,英國人艾禮文在香港創立了來寶集團,從亞洲鋼鐵貿易起家,經營能源、動力、燃氣、金屬和碳素鋼等大宗商品。他1969年就到了亞洲,起初在東京的一家美國金屬製造公司工作,到1987年創辦來寶公司,已在亞洲待了快30年。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在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裡,來寶集團藉助騰飛的中國經濟極速狂奔,2008年時,來寶集團已在世界500強榜單上爭得一席之地,位列349位。

在來寶集團飛奔之時,馬克·裡奇的另一家公司正經歷一陣蛻變。

1992年,馬克·裡奇曾拿出逾10億美元的巨資企圖控制鋅市場,但他押注落敗併為此損失了1.72億美元。公司瀕臨破產,無奈之下,他將自己51%的公司股份逐步出售給其他合夥人。

後來,馬克·裡奇的公司改名嘉能可,“石油之王”完全退出。

命運的分野在這裡開始。裡奇離開的同時,公司前交易員Claude Dauphin和Eric de Turckheim也出走創業,創辦了托克,後來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寡頭之一。

在這一年,一個名為張勁的青年,與馬化騰一起在深圳大學準備畢業。

在大學這幾年裡,馬化騰正在為創業的資本問題苦惱不已;修讀金融專業的張勁,親身經歷了上證綜指從100點左右漲到1000點之上的過程,也體驗過深發展暴漲1000多倍的傳奇,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後來,馬化騰在深圳創辦騰訊,張勁在廣州創立雪松控股前身君華集團。當時張勁並沒有想到,多年之後,中年的自己將和馬克·裡奇同臺競技。

"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文 / 華商韜略 胡野原

真正有礦的那些人,根本沒人知道他們究竟多有錢。

【1】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晴空萬里。停泊在日本東京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簽署了投降文件。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那一場面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激動到無法自制,在艦長艙的衛生室裡劇烈嘔吐起來。

彼時,一個名叫馬克·裡奇的小男孩,從比利時逃亡到美國才沒幾年。剛滿11歲的他,歷經了五年的兵荒馬亂,如他所期待的一樣,和平來到了世界的門口。

不過,轉眼間,風向大轉。1947年3月12日,冷戰正式開始。美國對蘇聯進行全方位的禁運,蘇聯與世界經濟的聯繫,也由此被切斷。

世界剛剛才確立一套新的規則,一眨眼,又一次洗牌來臨。逃離過戰爭的人,總是對大國之間的關係甚為敏感。那個小男孩終於認識到,他是逃不過戰爭的。戰爭,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幾年後,馬克·裡奇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即後來的菲布羅公司)工作,憑藉著對世界局勢的洞察,他從各種規則的縫隙裡獲取利潤。他和搭檔平卡斯·格林一起,開創了“戰鬥貿易”模式,也由此成為世界“石油之王”。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不擇手段地從局勢動盪的國家取得貿易權,是馬克·裡奇發家致富的不二祕籍。

當年與裡奇一起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工作的貿易商赫特回憶說:“裡奇是公司裡記憶力最好的人,是一個天生的、一生決不會輕易失敗的賭徒。他的每一項冒險都經過深思熟慮。”

他的確是一個十足的賭徒,而且總能賭贏。

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石油國有化浪潮,阿拉伯國家對美國、英國、西德等國實施禁運。一時間,西方世界傳染著一股焦灼與惶恐。菲利普兄弟公司覺得石油生意難做了,一度決定將重心轉移到金屬買賣上。

但在馬克·裡奇看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種“禁運”千載難逢。

1969年,膽大包天的裡奇祕密地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間建設了一條原油運輸管道,將中東的原油出口到全世界。菲利普兄弟公司也因此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原油供應商。

馬克·裡奇不止是商業上的賭徒,他最大的特質,其實是對於世界政治走向的把握,並且十分善於從各國針鋒相對的縫隙中,尋找金錢的藏身之地。

1981年伊朗將美國大使館人員扣為人質,美國禁止公民與伊朗發生經貿往來。這時,馬克·裡奇將自己的賭徒特質發揮到極致,他已出走菲利普兄弟公司,自立門戶成立馬克裡奇公司。

他用武器、日用品等多種貨品直接從伊朗換取石油,再轉手到石油大宗現貨市場上謀利。這種運作方式,對石油市場的衝擊,體現在了價格上;也通過價格,直接影響了千百萬普通人的生活。

馬克·裡奇總是如此蔑視規則。在非洲,他甚至直接送給尼日利亞運輸部長100萬美元,覺得這只是“為了能夠做生意,就像其他人也會願意以同樣的價錢做這樣的生意”。

同時,他還曾提供大量金錢給以色列“去做一些偉大事業”,在伊朗為以色列的情報部門機關摩薩德安排了特務據點。

如果馬克·裡奇的厲害之處僅止於此,他還不會成為後來的“石油之王”。在冷戰最高峰時,美蘇之間的氣氛劍拔弩張,全世界都在擔心,他們隨時可能發動一場戰爭。

此時的馬克·裡奇,全然不理會美國對蘇聯的封鎖。

當時,勃列日涅夫試圖依靠石油資源建立“發達社會主義”,裡奇的公司看準其中商機,成為蘇聯石油乃至其他資源產品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銷售商。

鐵幕那邊的蘇聯,成了馬克·裡奇最大的客戶。

在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通緝時,蘇聯甚至在自家報紙上公開支持馬克·裡奇。

1983年8月15日的蘇聯《消息報》刊登出大字標題文章“公開的勒索”。文中寫道:“對裡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種公開的勒索行為,一種企圖通過經濟制裁來威脅和干涉歐洲國家國際事務的行為。”

馬克·裡奇用來周旋於世界大國之間的真正底牌,是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國際經濟活動重要的基礎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包括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等。

大宗商品交易領域也是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戰場。美國正是憑藉石油大宗商品公司,牢牢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

20世紀70年代,埃克森、雪佛龍、海灣石油、美孚、德士古、英國石油及殼牌“七姐妹”,總共控制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氣生產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油氣儲量。“七姐妹”成為了西方石油工業的代名詞。

這些跨國公司利用壟斷力量決定石油價格,它們通過壓低產油國價格,由此獲得鉅額利潤。

這“七姐妹”中,除英國石油和殼牌公司外,其餘5家全是美國公司。

美國靠軍隊橫行天下,靠大宗商品控制世界。

對絕大多數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這些寡頭公司讓人既敬又畏。在風雲詭譎的國際經濟鬥爭中,他們是真正掌握致命武器的隱形殺手。生殺予奪,冷酷無情。

比如,現在國際大宗商品寡頭有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這“國際四大糧商(ABCD)”,他們掌握了全球80%的糧食交易。此外還有摩科瑞、維多這樣主營能源的巨鱷,更有托克、嘉能可,這種在基本金屬領域呼風喚雨的巨頭。

這些大宗商品寡頭們,以手上的壟斷資源為刀刃,收割著全世界。

也因此,對於馬克·裡奇的“不聽話”,美國政府會那麼公開地不開心。

1983年,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指控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並犯有詐騙、郵件和電信欺騙、逃稅和欺騙美國政府等罪。

在1980到1981年間,裡奇把從得克薩斯舊油田開採的原油重新貼上標籤變成新石油,從而將價格提高了4倍。他因此獲益了1.05億美元,並將這些錢運送到國外,逃脫了4800萬美元的稅款。這還不是全部。

按照這些罪名,美國政府最高可以判處他325年監禁。一年後,他的公司服罪並被處以罰款,而馬克·裡奇早已逃到瑞士,被美國通緝17年。

直到2001年1月,克林頓卸任前簽署的最後一份文件是對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就包括馬克·裡奇。

在大宗商品的江湖裡,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2】

1987年,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與香港一線之隔的深圳,剛剛被圈成特區。城市雛形尚未顯現,未來的市中心,不時還有耕牛踱步。

此時,南面的香港正是經濟騰飛時;後來,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這一年,英國人艾禮文在香港創立了來寶集團,從亞洲鋼鐵貿易起家,經營能源、動力、燃氣、金屬和碳素鋼等大宗商品。他1969年就到了亞洲,起初在東京的一家美國金屬製造公司工作,到1987年創辦來寶公司,已在亞洲待了快30年。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在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裡,來寶集團藉助騰飛的中國經濟極速狂奔,2008年時,來寶集團已在世界500強榜單上爭得一席之地,位列349位。

在來寶集團飛奔之時,馬克·裡奇的另一家公司正經歷一陣蛻變。

1992年,馬克·裡奇曾拿出逾10億美元的巨資企圖控制鋅市場,但他押注落敗併為此損失了1.72億美元。公司瀕臨破產,無奈之下,他將自己51%的公司股份逐步出售給其他合夥人。

後來,馬克·裡奇的公司改名嘉能可,“石油之王”完全退出。

命運的分野在這裡開始。裡奇離開的同時,公司前交易員Claude Dauphin和Eric de Turckheim也出走創業,創辦了托克,後來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寡頭之一。

在這一年,一個名為張勁的青年,與馬化騰一起在深圳大學準備畢業。

在大學這幾年裡,馬化騰正在為創業的資本問題苦惱不已;修讀金融專業的張勁,親身經歷了上證綜指從100點左右漲到1000點之上的過程,也體驗過深發展暴漲1000多倍的傳奇,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後來,馬化騰在深圳創辦騰訊,張勁在廣州創立雪松控股前身君華集團。當時張勁並沒有想到,多年之後,中年的自己將和馬克·裡奇同臺競技。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在他們登上世界舞臺之前,以嘉能可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寡頭們,還要歷經世事變遷。

馬克·裡奇在出售股權的協議書上簽字10年後的2004年,嘉能可已成世界大宗商品巨頭。同年,另一位大宗商品玩家摩科瑞在瑞士成立,到2014年,營收已過1000億美元。此時的君華集團還只是潛伏。

世紀之交,風雲變幻。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初闖入世界貿易大海的中國,被大宗商品巨頭們衝撞得鼻青臉腫,全無招架之力。

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以天氣影響為由,將大豆庫存數據調整到20多年來的低點,導致CBOT大豆價格從2003年8月的最低點約540美分,一路上漲到2004年4月初的約1060美分,創下近30年來新高。

這種漲幅相當於中國境內價格從每噸2300元人民幣漲至4400元,接近翻倍。中國國內經濟因此受到了全方位衝擊。

在大豆及其下游產品帶動下,國內油脂市場也全面上漲,從菜籽油、花生油到棉籽油、棕櫚油,價格全部大幅度上揚。而大豆粕、菜籽粕等飼料原料上漲也帶動活雞、活鴨、雞蛋、豬肉等畜禽產品價格上漲。國內甚至已經有了通貨膨脹的跡象。人們只知道花在餐桌上的錢更多了,卻不知道為什麼。

國內官員和行業大佬心急如焚,火速在2004年初組織龐大的採購團前往美國,“搶購”了800多萬噸大豆,摺合人民幣是4300元/噸的高價。

原中儲糧油脂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就曾說,幾乎每當訂貨週期來臨,美國都會出現輿論危機,如北美大豆產量創歷史新低,那麼就把大豆價格炒起來了,炒起來之後,包括中國這些需求方都會去訂貨。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漲價完全是一次陰謀。

等中國人點完價,下完800萬噸訂單之後,CBOT價格隨即大幅跳水,跌幅近50%!

國內大豆加工由原先的贏利變為全行業虧損。保守估計,這次採購給中國壓榨行業至少造成一百五十億的損失。而美國的大宗商品企業,則因掌握著定價權,從上漲下跌中都賺到鉅額利潤。

經此一役,國內大豆加工相關企業元氣大傷,到2008年時,中國85%的大豆實際加工量由外資掌握。

當時有業內人士分析,“ABCD”國際四大糧商控制中國的大豆定價權,實際上並不是僅僅為了獲取加工利潤,而是在做一個非常龐大的全球戰略佈局,中國僅僅是這個佈局的一環。

按照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話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

如果中國的糧食被人控制,又意味著什麼?

加入WTO不到兩年,張勁開始涉足大宗商品供應鏈,加入嘉能可、托克這些殘酷絞殺者的陣營之中。

歷史有如長江之水。到2018年時,曾經顯赫一時的來寶集團已經虧損多年,一整年都陷在35億美元的債轉股重組計劃中。

同樣是在2018年,張勁創立的雪松控股第一次上榜世界500強。在當時,雪松控股還曾有意收購來寶集團。

曾經被國際巨頭把持的大宗商品世界,正被撕開一道缺口,舊的秩序在崩潰,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3】

嘉能可與中國大宗商品界曾有過一次交鋒。

2017年,兗州煤業擬以24.5億美元收購力拓礦業集團澳大利亞附屬公司持有的聯合煤炭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煤炭公司)100%股權。

原本兩方在談判桌上情投意合,當年6月即將徹底完成所有法定程序的收官時刻,嘉能可突然半路殺出,舉槍便刺。

嘉能可直擊要害:2017年6月9日直接通過官網發出25.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報價剛好比兗州煤業的24.5億美元高出1億美元。

這一輪報價,是嘉能可精心選擇的時間點。

2017年6月9日,是中共山東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六次全體會議,接下來的一週是中共山東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兗礦集團作為山東省國有企業,涉及1億美元的增資,必定要向省國資委、省政府層層報批。

嘉能可選中這個時機,就是在賭:國企的審批鏈條長、前線項目人員授權少,兗州煤業不可能在有限時間內取得授權提價。

"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文 / 華商韜略 胡野原

真正有礦的那些人,根本沒人知道他們究竟多有錢。

【1】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晴空萬里。停泊在日本東京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簽署了投降文件。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那一場面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激動到無法自制,在艦長艙的衛生室裡劇烈嘔吐起來。

彼時,一個名叫馬克·裡奇的小男孩,從比利時逃亡到美國才沒幾年。剛滿11歲的他,歷經了五年的兵荒馬亂,如他所期待的一樣,和平來到了世界的門口。

不過,轉眼間,風向大轉。1947年3月12日,冷戰正式開始。美國對蘇聯進行全方位的禁運,蘇聯與世界經濟的聯繫,也由此被切斷。

世界剛剛才確立一套新的規則,一眨眼,又一次洗牌來臨。逃離過戰爭的人,總是對大國之間的關係甚為敏感。那個小男孩終於認識到,他是逃不過戰爭的。戰爭,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幾年後,馬克·裡奇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即後來的菲布羅公司)工作,憑藉著對世界局勢的洞察,他從各種規則的縫隙裡獲取利潤。他和搭檔平卡斯·格林一起,開創了“戰鬥貿易”模式,也由此成為世界“石油之王”。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不擇手段地從局勢動盪的國家取得貿易權,是馬克·裡奇發家致富的不二祕籍。

當年與裡奇一起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工作的貿易商赫特回憶說:“裡奇是公司裡記憶力最好的人,是一個天生的、一生決不會輕易失敗的賭徒。他的每一項冒險都經過深思熟慮。”

他的確是一個十足的賭徒,而且總能賭贏。

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石油國有化浪潮,阿拉伯國家對美國、英國、西德等國實施禁運。一時間,西方世界傳染著一股焦灼與惶恐。菲利普兄弟公司覺得石油生意難做了,一度決定將重心轉移到金屬買賣上。

但在馬克·裡奇看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種“禁運”千載難逢。

1969年,膽大包天的裡奇祕密地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間建設了一條原油運輸管道,將中東的原油出口到全世界。菲利普兄弟公司也因此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原油供應商。

馬克·裡奇不止是商業上的賭徒,他最大的特質,其實是對於世界政治走向的把握,並且十分善於從各國針鋒相對的縫隙中,尋找金錢的藏身之地。

1981年伊朗將美國大使館人員扣為人質,美國禁止公民與伊朗發生經貿往來。這時,馬克·裡奇將自己的賭徒特質發揮到極致,他已出走菲利普兄弟公司,自立門戶成立馬克裡奇公司。

他用武器、日用品等多種貨品直接從伊朗換取石油,再轉手到石油大宗現貨市場上謀利。這種運作方式,對石油市場的衝擊,體現在了價格上;也通過價格,直接影響了千百萬普通人的生活。

馬克·裡奇總是如此蔑視規則。在非洲,他甚至直接送給尼日利亞運輸部長100萬美元,覺得這只是“為了能夠做生意,就像其他人也會願意以同樣的價錢做這樣的生意”。

同時,他還曾提供大量金錢給以色列“去做一些偉大事業”,在伊朗為以色列的情報部門機關摩薩德安排了特務據點。

如果馬克·裡奇的厲害之處僅止於此,他還不會成為後來的“石油之王”。在冷戰最高峰時,美蘇之間的氣氛劍拔弩張,全世界都在擔心,他們隨時可能發動一場戰爭。

此時的馬克·裡奇,全然不理會美國對蘇聯的封鎖。

當時,勃列日涅夫試圖依靠石油資源建立“發達社會主義”,裡奇的公司看準其中商機,成為蘇聯石油乃至其他資源產品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銷售商。

鐵幕那邊的蘇聯,成了馬克·裡奇最大的客戶。

在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通緝時,蘇聯甚至在自家報紙上公開支持馬克·裡奇。

1983年8月15日的蘇聯《消息報》刊登出大字標題文章“公開的勒索”。文中寫道:“對裡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種公開的勒索行為,一種企圖通過經濟制裁來威脅和干涉歐洲國家國際事務的行為。”

馬克·裡奇用來周旋於世界大國之間的真正底牌,是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國際經濟活動重要的基礎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包括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等。

大宗商品交易領域也是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戰場。美國正是憑藉石油大宗商品公司,牢牢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

20世紀70年代,埃克森、雪佛龍、海灣石油、美孚、德士古、英國石油及殼牌“七姐妹”,總共控制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氣生產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油氣儲量。“七姐妹”成為了西方石油工業的代名詞。

這些跨國公司利用壟斷力量決定石油價格,它們通過壓低產油國價格,由此獲得鉅額利潤。

這“七姐妹”中,除英國石油和殼牌公司外,其餘5家全是美國公司。

美國靠軍隊橫行天下,靠大宗商品控制世界。

對絕大多數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這些寡頭公司讓人既敬又畏。在風雲詭譎的國際經濟鬥爭中,他們是真正掌握致命武器的隱形殺手。生殺予奪,冷酷無情。

比如,現在國際大宗商品寡頭有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這“國際四大糧商(ABCD)”,他們掌握了全球80%的糧食交易。此外還有摩科瑞、維多這樣主營能源的巨鱷,更有托克、嘉能可,這種在基本金屬領域呼風喚雨的巨頭。

這些大宗商品寡頭們,以手上的壟斷資源為刀刃,收割著全世界。

也因此,對於馬克·裡奇的“不聽話”,美國政府會那麼公開地不開心。

1983年,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指控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並犯有詐騙、郵件和電信欺騙、逃稅和欺騙美國政府等罪。

在1980到1981年間,裡奇把從得克薩斯舊油田開採的原油重新貼上標籤變成新石油,從而將價格提高了4倍。他因此獲益了1.05億美元,並將這些錢運送到國外,逃脫了4800萬美元的稅款。這還不是全部。

按照這些罪名,美國政府最高可以判處他325年監禁。一年後,他的公司服罪並被處以罰款,而馬克·裡奇早已逃到瑞士,被美國通緝17年。

直到2001年1月,克林頓卸任前簽署的最後一份文件是對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就包括馬克·裡奇。

在大宗商品的江湖裡,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2】

1987年,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與香港一線之隔的深圳,剛剛被圈成特區。城市雛形尚未顯現,未來的市中心,不時還有耕牛踱步。

此時,南面的香港正是經濟騰飛時;後來,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這一年,英國人艾禮文在香港創立了來寶集團,從亞洲鋼鐵貿易起家,經營能源、動力、燃氣、金屬和碳素鋼等大宗商品。他1969年就到了亞洲,起初在東京的一家美國金屬製造公司工作,到1987年創辦來寶公司,已在亞洲待了快30年。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在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裡,來寶集團藉助騰飛的中國經濟極速狂奔,2008年時,來寶集團已在世界500強榜單上爭得一席之地,位列349位。

在來寶集團飛奔之時,馬克·裡奇的另一家公司正經歷一陣蛻變。

1992年,馬克·裡奇曾拿出逾10億美元的巨資企圖控制鋅市場,但他押注落敗併為此損失了1.72億美元。公司瀕臨破產,無奈之下,他將自己51%的公司股份逐步出售給其他合夥人。

後來,馬克·裡奇的公司改名嘉能可,“石油之王”完全退出。

命運的分野在這裡開始。裡奇離開的同時,公司前交易員Claude Dauphin和Eric de Turckheim也出走創業,創辦了托克,後來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寡頭之一。

在這一年,一個名為張勁的青年,與馬化騰一起在深圳大學準備畢業。

在大學這幾年裡,馬化騰正在為創業的資本問題苦惱不已;修讀金融專業的張勁,親身經歷了上證綜指從100點左右漲到1000點之上的過程,也體驗過深發展暴漲1000多倍的傳奇,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後來,馬化騰在深圳創辦騰訊,張勁在廣州創立雪松控股前身君華集團。當時張勁並沒有想到,多年之後,中年的自己將和馬克·裡奇同臺競技。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在他們登上世界舞臺之前,以嘉能可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寡頭們,還要歷經世事變遷。

馬克·裡奇在出售股權的協議書上簽字10年後的2004年,嘉能可已成世界大宗商品巨頭。同年,另一位大宗商品玩家摩科瑞在瑞士成立,到2014年,營收已過1000億美元。此時的君華集團還只是潛伏。

世紀之交,風雲變幻。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初闖入世界貿易大海的中國,被大宗商品巨頭們衝撞得鼻青臉腫,全無招架之力。

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以天氣影響為由,將大豆庫存數據調整到20多年來的低點,導致CBOT大豆價格從2003年8月的最低點約540美分,一路上漲到2004年4月初的約1060美分,創下近30年來新高。

這種漲幅相當於中國境內價格從每噸2300元人民幣漲至4400元,接近翻倍。中國國內經濟因此受到了全方位衝擊。

在大豆及其下游產品帶動下,國內油脂市場也全面上漲,從菜籽油、花生油到棉籽油、棕櫚油,價格全部大幅度上揚。而大豆粕、菜籽粕等飼料原料上漲也帶動活雞、活鴨、雞蛋、豬肉等畜禽產品價格上漲。國內甚至已經有了通貨膨脹的跡象。人們只知道花在餐桌上的錢更多了,卻不知道為什麼。

國內官員和行業大佬心急如焚,火速在2004年初組織龐大的採購團前往美國,“搶購”了800多萬噸大豆,摺合人民幣是4300元/噸的高價。

原中儲糧油脂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就曾說,幾乎每當訂貨週期來臨,美國都會出現輿論危機,如北美大豆產量創歷史新低,那麼就把大豆價格炒起來了,炒起來之後,包括中國這些需求方都會去訂貨。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漲價完全是一次陰謀。

等中國人點完價,下完800萬噸訂單之後,CBOT價格隨即大幅跳水,跌幅近50%!

國內大豆加工由原先的贏利變為全行業虧損。保守估計,這次採購給中國壓榨行業至少造成一百五十億的損失。而美國的大宗商品企業,則因掌握著定價權,從上漲下跌中都賺到鉅額利潤。

經此一役,國內大豆加工相關企業元氣大傷,到2008年時,中國85%的大豆實際加工量由外資掌握。

當時有業內人士分析,“ABCD”國際四大糧商控制中國的大豆定價權,實際上並不是僅僅為了獲取加工利潤,而是在做一個非常龐大的全球戰略佈局,中國僅僅是這個佈局的一環。

按照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話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

如果中國的糧食被人控制,又意味著什麼?

加入WTO不到兩年,張勁開始涉足大宗商品供應鏈,加入嘉能可、托克這些殘酷絞殺者的陣營之中。

歷史有如長江之水。到2018年時,曾經顯赫一時的來寶集團已經虧損多年,一整年都陷在35億美元的債轉股重組計劃中。

同樣是在2018年,張勁創立的雪松控股第一次上榜世界500強。在當時,雪松控股還曾有意收購來寶集團。

曾經被國際巨頭把持的大宗商品世界,正被撕開一道缺口,舊的秩序在崩潰,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3】

嘉能可與中國大宗商品界曾有過一次交鋒。

2017年,兗州煤業擬以24.5億美元收購力拓礦業集團澳大利亞附屬公司持有的聯合煤炭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煤炭公司)100%股權。

原本兩方在談判桌上情投意合,當年6月即將徹底完成所有法定程序的收官時刻,嘉能可突然半路殺出,舉槍便刺。

嘉能可直擊要害:2017年6月9日直接通過官網發出25.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報價剛好比兗州煤業的24.5億美元高出1億美元。

這一輪報價,是嘉能可精心選擇的時間點。

2017年6月9日,是中共山東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六次全體會議,接下來的一週是中共山東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兗礦集團作為山東省國有企業,涉及1億美元的增資,必定要向省國資委、省政府層層報批。

嘉能可選中這個時機,就是在賭:國企的審批鏈條長、前線項目人員授權少,兗州煤業不可能在有限時間內取得授權提價。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面對大宗商品寡頭的狙擊,要麼成為他們的獵物,要麼大膽反擊,兗州煤業選擇了後者。

6月20日,兗州煤業即作出反擊,立即將原本決定的分期付款,改為一次性支付24.5億美元。之後,雙方你來我往。嘉能可連續提高報價至25.5億美元、26.75億美元,最終兗煤以26.9億美元勝出。

“暗戰”之後,雖然以多出血2億多美元的代價“慘勝”,兗州煤業最終還是沒能甩開嘉能可。

一個月後雙方在澳洲成立合資公司,從競爭對手變為合作伙伴。兗州煤業為了收購已經耗盡家產,如果不與嘉能可合作,兗州煤業還需要34億美元的融資規模。

彼時,中國已經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和消費國。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國企業由於市場議價能力不足而處於弱勢地位,利潤極為微薄,處於價值鏈底端。

2010年,中國從境外進口6.18億噸鐵礦石。由於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每噸平均價格上漲了48.51美元,當年比往年多付了300多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980億元。

與之對比,當年全國大中型鋼鐵廠實現的利潤僅為897億元,鐵礦石漲價增加的成本是利潤的2倍多。“中國買什麼,什麼貴;中國賣什麼,什麼便宜”,說的就是中國在世界大宗商品鏈條中的地位。

而鋼鐵的應用範圍,從民用到軍用,從螺絲釘到飛機甚至軍事武器。也就是說,大宗商品已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

誰掌握了大宗商品價格的話語權,誰就掌握了整條產業鏈的利潤分配:

石油定價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農產品定價在芝加哥,銅定價在倫敦,橡膠定價在東京,鐵礦定價在向新加坡轉移……

熱鬧都是別人的,中國什麼都沒有。

英國《金融時報》曾如此形容:“大宗商品交易商產業仍然是一個黑洞。”

是被黑洞吞噬,還是掌控這個黑洞。此前中國沒得選。

【4】

打破規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1898年,康有為在北京發起一場短暫的變法。沒人知道當年的變法若是成功,中國會是什麼樣子。事雖難,總是需要有人來做。

這一年的中國山東蓬萊縣,一個名為亨利·盧斯的嬰兒出生,57年後,他創辦的《財富》雜誌給全美國的大企業,按照前一年的收入排了個榜單。1957年,第一份全球意義上的世界500強榜單誕生。

中國企業,將上榜作為發展的目標之一。

就像美國某位參議員說的:“如果《財富》沒有推出500強排行榜,那麼我們也需要別的什麼人來發明這樣一份排行榜。它所提供的信息對於國家利益來說至關重要。”

對美國來說是如此,對中國和世界來說同樣如此。榜單的背後,實際是地區乃至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遷。

1997年2月,因向老闆要求漲薪不成,憤而辭職的許家印,在廣州創辦恆大,29年後,恆大首次踏足世界500強,排名496位。在30週年之際,許家印出走廣州,將總部搬到深圳。這一年,廣州的世界500強中,少了民企的身影。

2018年,張勁的雪松控股成了世界500強名單上的黑馬。接替恆大,填補了廣州民營企業在該榜單上的空白。

"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文 / 華商韜略 胡野原

真正有礦的那些人,根本沒人知道他們究竟多有錢。

【1】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晴空萬里。停泊在日本東京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簽署了投降文件。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那一場面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激動到無法自制,在艦長艙的衛生室裡劇烈嘔吐起來。

彼時,一個名叫馬克·裡奇的小男孩,從比利時逃亡到美國才沒幾年。剛滿11歲的他,歷經了五年的兵荒馬亂,如他所期待的一樣,和平來到了世界的門口。

不過,轉眼間,風向大轉。1947年3月12日,冷戰正式開始。美國對蘇聯進行全方位的禁運,蘇聯與世界經濟的聯繫,也由此被切斷。

世界剛剛才確立一套新的規則,一眨眼,又一次洗牌來臨。逃離過戰爭的人,總是對大國之間的關係甚為敏感。那個小男孩終於認識到,他是逃不過戰爭的。戰爭,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幾年後,馬克·裡奇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即後來的菲布羅公司)工作,憑藉著對世界局勢的洞察,他從各種規則的縫隙裡獲取利潤。他和搭檔平卡斯·格林一起,開創了“戰鬥貿易”模式,也由此成為世界“石油之王”。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不擇手段地從局勢動盪的國家取得貿易權,是馬克·裡奇發家致富的不二祕籍。

當年與裡奇一起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工作的貿易商赫特回憶說:“裡奇是公司裡記憶力最好的人,是一個天生的、一生決不會輕易失敗的賭徒。他的每一項冒險都經過深思熟慮。”

他的確是一個十足的賭徒,而且總能賭贏。

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石油國有化浪潮,阿拉伯國家對美國、英國、西德等國實施禁運。一時間,西方世界傳染著一股焦灼與惶恐。菲利普兄弟公司覺得石油生意難做了,一度決定將重心轉移到金屬買賣上。

但在馬克·裡奇看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種“禁運”千載難逢。

1969年,膽大包天的裡奇祕密地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間建設了一條原油運輸管道,將中東的原油出口到全世界。菲利普兄弟公司也因此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原油供應商。

馬克·裡奇不止是商業上的賭徒,他最大的特質,其實是對於世界政治走向的把握,並且十分善於從各國針鋒相對的縫隙中,尋找金錢的藏身之地。

1981年伊朗將美國大使館人員扣為人質,美國禁止公民與伊朗發生經貿往來。這時,馬克·裡奇將自己的賭徒特質發揮到極致,他已出走菲利普兄弟公司,自立門戶成立馬克裡奇公司。

他用武器、日用品等多種貨品直接從伊朗換取石油,再轉手到石油大宗現貨市場上謀利。這種運作方式,對石油市場的衝擊,體現在了價格上;也通過價格,直接影響了千百萬普通人的生活。

馬克·裡奇總是如此蔑視規則。在非洲,他甚至直接送給尼日利亞運輸部長100萬美元,覺得這只是“為了能夠做生意,就像其他人也會願意以同樣的價錢做這樣的生意”。

同時,他還曾提供大量金錢給以色列“去做一些偉大事業”,在伊朗為以色列的情報部門機關摩薩德安排了特務據點。

如果馬克·裡奇的厲害之處僅止於此,他還不會成為後來的“石油之王”。在冷戰最高峰時,美蘇之間的氣氛劍拔弩張,全世界都在擔心,他們隨時可能發動一場戰爭。

此時的馬克·裡奇,全然不理會美國對蘇聯的封鎖。

當時,勃列日涅夫試圖依靠石油資源建立“發達社會主義”,裡奇的公司看準其中商機,成為蘇聯石油乃至其他資源產品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銷售商。

鐵幕那邊的蘇聯,成了馬克·裡奇最大的客戶。

在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通緝時,蘇聯甚至在自家報紙上公開支持馬克·裡奇。

1983年8月15日的蘇聯《消息報》刊登出大字標題文章“公開的勒索”。文中寫道:“對裡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種公開的勒索行為,一種企圖通過經濟制裁來威脅和干涉歐洲國家國際事務的行為。”

馬克·裡奇用來周旋於世界大國之間的真正底牌,是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國際經濟活動重要的基礎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包括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等。

大宗商品交易領域也是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戰場。美國正是憑藉石油大宗商品公司,牢牢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

20世紀70年代,埃克森、雪佛龍、海灣石油、美孚、德士古、英國石油及殼牌“七姐妹”,總共控制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氣生產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油氣儲量。“七姐妹”成為了西方石油工業的代名詞。

這些跨國公司利用壟斷力量決定石油價格,它們通過壓低產油國價格,由此獲得鉅額利潤。

這“七姐妹”中,除英國石油和殼牌公司外,其餘5家全是美國公司。

美國靠軍隊橫行天下,靠大宗商品控制世界。

對絕大多數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這些寡頭公司讓人既敬又畏。在風雲詭譎的國際經濟鬥爭中,他們是真正掌握致命武器的隱形殺手。生殺予奪,冷酷無情。

比如,現在國際大宗商品寡頭有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這“國際四大糧商(ABCD)”,他們掌握了全球80%的糧食交易。此外還有摩科瑞、維多這樣主營能源的巨鱷,更有托克、嘉能可,這種在基本金屬領域呼風喚雨的巨頭。

這些大宗商品寡頭們,以手上的壟斷資源為刀刃,收割著全世界。

也因此,對於馬克·裡奇的“不聽話”,美國政府會那麼公開地不開心。

1983年,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指控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並犯有詐騙、郵件和電信欺騙、逃稅和欺騙美國政府等罪。

在1980到1981年間,裡奇把從得克薩斯舊油田開採的原油重新貼上標籤變成新石油,從而將價格提高了4倍。他因此獲益了1.05億美元,並將這些錢運送到國外,逃脫了4800萬美元的稅款。這還不是全部。

按照這些罪名,美國政府最高可以判處他325年監禁。一年後,他的公司服罪並被處以罰款,而馬克·裡奇早已逃到瑞士,被美國通緝17年。

直到2001年1月,克林頓卸任前簽署的最後一份文件是對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就包括馬克·裡奇。

在大宗商品的江湖裡,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2】

1987年,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與香港一線之隔的深圳,剛剛被圈成特區。城市雛形尚未顯現,未來的市中心,不時還有耕牛踱步。

此時,南面的香港正是經濟騰飛時;後來,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這一年,英國人艾禮文在香港創立了來寶集團,從亞洲鋼鐵貿易起家,經營能源、動力、燃氣、金屬和碳素鋼等大宗商品。他1969年就到了亞洲,起初在東京的一家美國金屬製造公司工作,到1987年創辦來寶公司,已在亞洲待了快30年。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在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裡,來寶集團藉助騰飛的中國經濟極速狂奔,2008年時,來寶集團已在世界500強榜單上爭得一席之地,位列349位。

在來寶集團飛奔之時,馬克·裡奇的另一家公司正經歷一陣蛻變。

1992年,馬克·裡奇曾拿出逾10億美元的巨資企圖控制鋅市場,但他押注落敗併為此損失了1.72億美元。公司瀕臨破產,無奈之下,他將自己51%的公司股份逐步出售給其他合夥人。

後來,馬克·裡奇的公司改名嘉能可,“石油之王”完全退出。

命運的分野在這裡開始。裡奇離開的同時,公司前交易員Claude Dauphin和Eric de Turckheim也出走創業,創辦了托克,後來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寡頭之一。

在這一年,一個名為張勁的青年,與馬化騰一起在深圳大學準備畢業。

在大學這幾年裡,馬化騰正在為創業的資本問題苦惱不已;修讀金融專業的張勁,親身經歷了上證綜指從100點左右漲到1000點之上的過程,也體驗過深發展暴漲1000多倍的傳奇,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後來,馬化騰在深圳創辦騰訊,張勁在廣州創立雪松控股前身君華集團。當時張勁並沒有想到,多年之後,中年的自己將和馬克·裡奇同臺競技。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在他們登上世界舞臺之前,以嘉能可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寡頭們,還要歷經世事變遷。

馬克·裡奇在出售股權的協議書上簽字10年後的2004年,嘉能可已成世界大宗商品巨頭。同年,另一位大宗商品玩家摩科瑞在瑞士成立,到2014年,營收已過1000億美元。此時的君華集團還只是潛伏。

世紀之交,風雲變幻。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初闖入世界貿易大海的中國,被大宗商品巨頭們衝撞得鼻青臉腫,全無招架之力。

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以天氣影響為由,將大豆庫存數據調整到20多年來的低點,導致CBOT大豆價格從2003年8月的最低點約540美分,一路上漲到2004年4月初的約1060美分,創下近30年來新高。

這種漲幅相當於中國境內價格從每噸2300元人民幣漲至4400元,接近翻倍。中國國內經濟因此受到了全方位衝擊。

在大豆及其下游產品帶動下,國內油脂市場也全面上漲,從菜籽油、花生油到棉籽油、棕櫚油,價格全部大幅度上揚。而大豆粕、菜籽粕等飼料原料上漲也帶動活雞、活鴨、雞蛋、豬肉等畜禽產品價格上漲。國內甚至已經有了通貨膨脹的跡象。人們只知道花在餐桌上的錢更多了,卻不知道為什麼。

國內官員和行業大佬心急如焚,火速在2004年初組織龐大的採購團前往美國,“搶購”了800多萬噸大豆,摺合人民幣是4300元/噸的高價。

原中儲糧油脂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就曾說,幾乎每當訂貨週期來臨,美國都會出現輿論危機,如北美大豆產量創歷史新低,那麼就把大豆價格炒起來了,炒起來之後,包括中國這些需求方都會去訂貨。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漲價完全是一次陰謀。

等中國人點完價,下完800萬噸訂單之後,CBOT價格隨即大幅跳水,跌幅近50%!

國內大豆加工由原先的贏利變為全行業虧損。保守估計,這次採購給中國壓榨行業至少造成一百五十億的損失。而美國的大宗商品企業,則因掌握著定價權,從上漲下跌中都賺到鉅額利潤。

經此一役,國內大豆加工相關企業元氣大傷,到2008年時,中國85%的大豆實際加工量由外資掌握。

當時有業內人士分析,“ABCD”國際四大糧商控制中國的大豆定價權,實際上並不是僅僅為了獲取加工利潤,而是在做一個非常龐大的全球戰略佈局,中國僅僅是這個佈局的一環。

按照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話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

如果中國的糧食被人控制,又意味著什麼?

加入WTO不到兩年,張勁開始涉足大宗商品供應鏈,加入嘉能可、托克這些殘酷絞殺者的陣營之中。

歷史有如長江之水。到2018年時,曾經顯赫一時的來寶集團已經虧損多年,一整年都陷在35億美元的債轉股重組計劃中。

同樣是在2018年,張勁創立的雪松控股第一次上榜世界500強。在當時,雪松控股還曾有意收購來寶集團。

曾經被國際巨頭把持的大宗商品世界,正被撕開一道缺口,舊的秩序在崩潰,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3】

嘉能可與中國大宗商品界曾有過一次交鋒。

2017年,兗州煤業擬以24.5億美元收購力拓礦業集團澳大利亞附屬公司持有的聯合煤炭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煤炭公司)100%股權。

原本兩方在談判桌上情投意合,當年6月即將徹底完成所有法定程序的收官時刻,嘉能可突然半路殺出,舉槍便刺。

嘉能可直擊要害:2017年6月9日直接通過官網發出25.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報價剛好比兗州煤業的24.5億美元高出1億美元。

這一輪報價,是嘉能可精心選擇的時間點。

2017年6月9日,是中共山東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六次全體會議,接下來的一週是中共山東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兗礦集團作為山東省國有企業,涉及1億美元的增資,必定要向省國資委、省政府層層報批。

嘉能可選中這個時機,就是在賭:國企的審批鏈條長、前線項目人員授權少,兗州煤業不可能在有限時間內取得授權提價。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面對大宗商品寡頭的狙擊,要麼成為他們的獵物,要麼大膽反擊,兗州煤業選擇了後者。

6月20日,兗州煤業即作出反擊,立即將原本決定的分期付款,改為一次性支付24.5億美元。之後,雙方你來我往。嘉能可連續提高報價至25.5億美元、26.75億美元,最終兗煤以26.9億美元勝出。

“暗戰”之後,雖然以多出血2億多美元的代價“慘勝”,兗州煤業最終還是沒能甩開嘉能可。

一個月後雙方在澳洲成立合資公司,從競爭對手變為合作伙伴。兗州煤業為了收購已經耗盡家產,如果不與嘉能可合作,兗州煤業還需要34億美元的融資規模。

彼時,中國已經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和消費國。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國企業由於市場議價能力不足而處於弱勢地位,利潤極為微薄,處於價值鏈底端。

2010年,中國從境外進口6.18億噸鐵礦石。由於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每噸平均價格上漲了48.51美元,當年比往年多付了300多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980億元。

與之對比,當年全國大中型鋼鐵廠實現的利潤僅為897億元,鐵礦石漲價增加的成本是利潤的2倍多。“中國買什麼,什麼貴;中國賣什麼,什麼便宜”,說的就是中國在世界大宗商品鏈條中的地位。

而鋼鐵的應用範圍,從民用到軍用,從螺絲釘到飛機甚至軍事武器。也就是說,大宗商品已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

誰掌握了大宗商品價格的話語權,誰就掌握了整條產業鏈的利潤分配:

石油定價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農產品定價在芝加哥,銅定價在倫敦,橡膠定價在東京,鐵礦定價在向新加坡轉移……

熱鬧都是別人的,中國什麼都沒有。

英國《金融時報》曾如此形容:“大宗商品交易商產業仍然是一個黑洞。”

是被黑洞吞噬,還是掌控這個黑洞。此前中國沒得選。

【4】

打破規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1898年,康有為在北京發起一場短暫的變法。沒人知道當年的變法若是成功,中國會是什麼樣子。事雖難,總是需要有人來做。

這一年的中國山東蓬萊縣,一個名為亨利·盧斯的嬰兒出生,57年後,他創辦的《財富》雜誌給全美國的大企業,按照前一年的收入排了個榜單。1957年,第一份全球意義上的世界500強榜單誕生。

中國企業,將上榜作為發展的目標之一。

就像美國某位參議員說的:“如果《財富》沒有推出500強排行榜,那麼我們也需要別的什麼人來發明這樣一份排行榜。它所提供的信息對於國家利益來說至關重要。”

對美國來說是如此,對中國和世界來說同樣如此。榜單的背後,實際是地區乃至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遷。

1997年2月,因向老闆要求漲薪不成,憤而辭職的許家印,在廣州創辦恆大,29年後,恆大首次踏足世界500強,排名496位。在30週年之際,許家印出走廣州,將總部搬到深圳。這一年,廣州的世界500強中,少了民企的身影。

2018年,張勁的雪松控股成了世界500強名單上的黑馬。接替恆大,填補了廣州民營企業在該榜單上的空白。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與恆大不同的是,雪松控股選的賽道,是難度更大的大宗商品產業鏈。

在世界500強的榜單上,中國房企在同行業中所向無敵,未逢敵手。而大宗商品領域,則有嘉能可這樣的隱形殺手。

事實上,嘉能可不僅是雪松控股面前的攔路虎,也是卡住恆大脖子的黑手之一。

2017年,許家印抄底賈躍亭的FF,火速分手後,分得了廣州南沙工廠地塊。但許家印想要造車,或許還離不開嘉能可。

做新能源汽車離不開動力電池,而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料之一,鈷,其30%的產能屬於嘉能可。

中國自身卻是一個極度貧鈷的國家。很早,鈷就被列入中國嚴重短缺的九種礦產資源之一。已探明的儲量僅有8萬噸,只佔全球儲量的1%。

超過95%的對外依存度,決定了中國鈷礦進口一直受限於嘉能可這樣的礦業巨頭。2018年11月,嘉能可暫停鈷對華出口,靜候鈷價一飛沖天。

誰能解救許家印的新能源車?顯然,不會是另一家地產商。

要破局,需要中國在世界大宗商品產業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在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的大宗商品企業中,除了雪松控股,還有來自廈門的廈門建發、廈門國貿、象嶼集團等。

其中,廈門國貿、廈門建發、象嶼集團的供應鏈業務,都與“一帶一路”上的商品貿易密不可分。雪松控股則在供應鏈服務的基礎上,向大宗商品上游延伸,並且做大化工產業板塊,進入國際化工供應鏈市場,在產業鏈上向縱深發力。

2018年,雪松控股旗下上市公司齊翔騰達全資孫公司收購了Integra控股持有的Granite Capital SA 51%股權,往國際化工產業鏈的上游再邁一步。

現在,雪松控股旗下的大宗商品供應鏈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大宗商品企業之一,從上游的銅、鐵、煤等礦產資源,到大宗商品附屬產品的生產,最後到產品分銷,同時佈局物流、倉儲、碼頭等供應鏈資產,雪松打通一條全產業鏈條,並從產業鏈上掌控大宗商品交易。

"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文 / 華商韜略 胡野原

真正有礦的那些人,根本沒人知道他們究竟多有錢。

【1】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晴空萬里。停泊在日本東京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簽署了投降文件。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那一場面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激動到無法自制,在艦長艙的衛生室裡劇烈嘔吐起來。

彼時,一個名叫馬克·裡奇的小男孩,從比利時逃亡到美國才沒幾年。剛滿11歲的他,歷經了五年的兵荒馬亂,如他所期待的一樣,和平來到了世界的門口。

不過,轉眼間,風向大轉。1947年3月12日,冷戰正式開始。美國對蘇聯進行全方位的禁運,蘇聯與世界經濟的聯繫,也由此被切斷。

世界剛剛才確立一套新的規則,一眨眼,又一次洗牌來臨。逃離過戰爭的人,總是對大國之間的關係甚為敏感。那個小男孩終於認識到,他是逃不過戰爭的。戰爭,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幾年後,馬克·裡奇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即後來的菲布羅公司)工作,憑藉著對世界局勢的洞察,他從各種規則的縫隙裡獲取利潤。他和搭檔平卡斯·格林一起,開創了“戰鬥貿易”模式,也由此成為世界“石油之王”。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不擇手段地從局勢動盪的國家取得貿易權,是馬克·裡奇發家致富的不二祕籍。

當年與裡奇一起在菲利普兄弟公司工作的貿易商赫特回憶說:“裡奇是公司裡記憶力最好的人,是一個天生的、一生決不會輕易失敗的賭徒。他的每一項冒險都經過深思熟慮。”

他的確是一個十足的賭徒,而且總能賭贏。

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石油國有化浪潮,阿拉伯國家對美國、英國、西德等國實施禁運。一時間,西方世界傳染著一股焦灼與惶恐。菲利普兄弟公司覺得石油生意難做了,一度決定將重心轉移到金屬買賣上。

但在馬克·裡奇看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種“禁運”千載難逢。

1969年,膽大包天的裡奇祕密地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間建設了一條原油運輸管道,將中東的原油出口到全世界。菲利普兄弟公司也因此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原油供應商。

馬克·裡奇不止是商業上的賭徒,他最大的特質,其實是對於世界政治走向的把握,並且十分善於從各國針鋒相對的縫隙中,尋找金錢的藏身之地。

1981年伊朗將美國大使館人員扣為人質,美國禁止公民與伊朗發生經貿往來。這時,馬克·裡奇將自己的賭徒特質發揮到極致,他已出走菲利普兄弟公司,自立門戶成立馬克裡奇公司。

他用武器、日用品等多種貨品直接從伊朗換取石油,再轉手到石油大宗現貨市場上謀利。這種運作方式,對石油市場的衝擊,體現在了價格上;也通過價格,直接影響了千百萬普通人的生活。

馬克·裡奇總是如此蔑視規則。在非洲,他甚至直接送給尼日利亞運輸部長100萬美元,覺得這只是“為了能夠做生意,就像其他人也會願意以同樣的價錢做這樣的生意”。

同時,他還曾提供大量金錢給以色列“去做一些偉大事業”,在伊朗為以色列的情報部門機關摩薩德安排了特務據點。

如果馬克·裡奇的厲害之處僅止於此,他還不會成為後來的“石油之王”。在冷戰最高峰時,美蘇之間的氣氛劍拔弩張,全世界都在擔心,他們隨時可能發動一場戰爭。

此時的馬克·裡奇,全然不理會美國對蘇聯的封鎖。

當時,勃列日涅夫試圖依靠石油資源建立“發達社會主義”,裡奇的公司看準其中商機,成為蘇聯石油乃至其他資源產品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銷售商。

鐵幕那邊的蘇聯,成了馬克·裡奇最大的客戶。

在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通緝時,蘇聯甚至在自家報紙上公開支持馬克·裡奇。

1983年8月15日的蘇聯《消息報》刊登出大字標題文章“公開的勒索”。文中寫道:“對裡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種公開的勒索行為,一種企圖通過經濟制裁來威脅和干涉歐洲國家國際事務的行為。”

馬克·裡奇用來周旋於世界大國之間的真正底牌,是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國際經濟活動重要的基礎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包括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等。

大宗商品交易領域也是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戰場。美國正是憑藉石油大宗商品公司,牢牢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

20世紀70年代,埃克森、雪佛龍、海灣石油、美孚、德士古、英國石油及殼牌“七姐妹”,總共控制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氣生產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油氣儲量。“七姐妹”成為了西方石油工業的代名詞。

這些跨國公司利用壟斷力量決定石油價格,它們通過壓低產油國價格,由此獲得鉅額利潤。

這“七姐妹”中,除英國石油和殼牌公司外,其餘5家全是美國公司。

美國靠軍隊橫行天下,靠大宗商品控制世界。

對絕大多數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這些寡頭公司讓人既敬又畏。在風雲詭譎的國際經濟鬥爭中,他們是真正掌握致命武器的隱形殺手。生殺予奪,冷酷無情。

比如,現在國際大宗商品寡頭有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這“國際四大糧商(ABCD)”,他們掌握了全球80%的糧食交易。此外還有摩科瑞、維多這樣主營能源的巨鱷,更有托克、嘉能可,這種在基本金屬領域呼風喚雨的巨頭。

這些大宗商品寡頭們,以手上的壟斷資源為刀刃,收割著全世界。

也因此,對於馬克·裡奇的“不聽話”,美國政府會那麼公開地不開心。

1983年,馬克·裡奇被美國政府指控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並犯有詐騙、郵件和電信欺騙、逃稅和欺騙美國政府等罪。

在1980到1981年間,裡奇把從得克薩斯舊油田開採的原油重新貼上標籤變成新石油,從而將價格提高了4倍。他因此獲益了1.05億美元,並將這些錢運送到國外,逃脫了4800萬美元的稅款。這還不是全部。

按照這些罪名,美國政府最高可以判處他325年監禁。一年後,他的公司服罪並被處以罰款,而馬克·裡奇早已逃到瑞士,被美國通緝17年。

直到2001年1月,克林頓卸任前簽署的最後一份文件是對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就包括馬克·裡奇。

在大宗商品的江湖裡,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

【2】

1987年,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與香港一線之隔的深圳,剛剛被圈成特區。城市雛形尚未顯現,未來的市中心,不時還有耕牛踱步。

此時,南面的香港正是經濟騰飛時;後來,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這一年,英國人艾禮文在香港創立了來寶集團,從亞洲鋼鐵貿易起家,經營能源、動力、燃氣、金屬和碳素鋼等大宗商品。他1969年就到了亞洲,起初在東京的一家美國金屬製造公司工作,到1987年創辦來寶公司,已在亞洲待了快30年。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在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裡,來寶集團藉助騰飛的中國經濟極速狂奔,2008年時,來寶集團已在世界500強榜單上爭得一席之地,位列349位。

在來寶集團飛奔之時,馬克·裡奇的另一家公司正經歷一陣蛻變。

1992年,馬克·裡奇曾拿出逾10億美元的巨資企圖控制鋅市場,但他押注落敗併為此損失了1.72億美元。公司瀕臨破產,無奈之下,他將自己51%的公司股份逐步出售給其他合夥人。

後來,馬克·裡奇的公司改名嘉能可,“石油之王”完全退出。

命運的分野在這裡開始。裡奇離開的同時,公司前交易員Claude Dauphin和Eric de Turckheim也出走創業,創辦了托克,後來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寡頭之一。

在這一年,一個名為張勁的青年,與馬化騰一起在深圳大學準備畢業。

在大學這幾年裡,馬化騰正在為創業的資本問題苦惱不已;修讀金融專業的張勁,親身經歷了上證綜指從100點左右漲到1000點之上的過程,也體驗過深發展暴漲1000多倍的傳奇,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後來,馬化騰在深圳創辦騰訊,張勁在廣州創立雪松控股前身君華集團。當時張勁並沒有想到,多年之後,中年的自己將和馬克·裡奇同臺競技。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在他們登上世界舞臺之前,以嘉能可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寡頭們,還要歷經世事變遷。

馬克·裡奇在出售股權的協議書上簽字10年後的2004年,嘉能可已成世界大宗商品巨頭。同年,另一位大宗商品玩家摩科瑞在瑞士成立,到2014年,營收已過1000億美元。此時的君華集團還只是潛伏。

世紀之交,風雲變幻。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初闖入世界貿易大海的中國,被大宗商品巨頭們衝撞得鼻青臉腫,全無招架之力。

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以天氣影響為由,將大豆庫存數據調整到20多年來的低點,導致CBOT大豆價格從2003年8月的最低點約540美分,一路上漲到2004年4月初的約1060美分,創下近30年來新高。

這種漲幅相當於中國境內價格從每噸2300元人民幣漲至4400元,接近翻倍。中國國內經濟因此受到了全方位衝擊。

在大豆及其下游產品帶動下,國內油脂市場也全面上漲,從菜籽油、花生油到棉籽油、棕櫚油,價格全部大幅度上揚。而大豆粕、菜籽粕等飼料原料上漲也帶動活雞、活鴨、雞蛋、豬肉等畜禽產品價格上漲。國內甚至已經有了通貨膨脹的跡象。人們只知道花在餐桌上的錢更多了,卻不知道為什麼。

國內官員和行業大佬心急如焚,火速在2004年初組織龐大的採購團前往美國,“搶購”了800多萬噸大豆,摺合人民幣是4300元/噸的高價。

原中儲糧油脂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就曾說,幾乎每當訂貨週期來臨,美國都會出現輿論危機,如北美大豆產量創歷史新低,那麼就把大豆價格炒起來了,炒起來之後,包括中國這些需求方都會去訂貨。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漲價完全是一次陰謀。

等中國人點完價,下完800萬噸訂單之後,CBOT價格隨即大幅跳水,跌幅近50%!

國內大豆加工由原先的贏利變為全行業虧損。保守估計,這次採購給中國壓榨行業至少造成一百五十億的損失。而美國的大宗商品企業,則因掌握著定價權,從上漲下跌中都賺到鉅額利潤。

經此一役,國內大豆加工相關企業元氣大傷,到2008年時,中國85%的大豆實際加工量由外資掌握。

當時有業內人士分析,“ABCD”國際四大糧商控制中國的大豆定價權,實際上並不是僅僅為了獲取加工利潤,而是在做一個非常龐大的全球戰略佈局,中國僅僅是這個佈局的一環。

按照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話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

如果中國的糧食被人控制,又意味著什麼?

加入WTO不到兩年,張勁開始涉足大宗商品供應鏈,加入嘉能可、托克這些殘酷絞殺者的陣營之中。

歷史有如長江之水。到2018年時,曾經顯赫一時的來寶集團已經虧損多年,一整年都陷在35億美元的債轉股重組計劃中。

同樣是在2018年,張勁創立的雪松控股第一次上榜世界500強。在當時,雪松控股還曾有意收購來寶集團。

曾經被國際巨頭把持的大宗商品世界,正被撕開一道缺口,舊的秩序在崩潰,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3】

嘉能可與中國大宗商品界曾有過一次交鋒。

2017年,兗州煤業擬以24.5億美元收購力拓礦業集團澳大利亞附屬公司持有的聯合煤炭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煤炭公司)100%股權。

原本兩方在談判桌上情投意合,當年6月即將徹底完成所有法定程序的收官時刻,嘉能可突然半路殺出,舉槍便刺。

嘉能可直擊要害:2017年6月9日直接通過官網發出25.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報價剛好比兗州煤業的24.5億美元高出1億美元。

這一輪報價,是嘉能可精心選擇的時間點。

2017年6月9日,是中共山東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六次全體會議,接下來的一週是中共山東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兗礦集團作為山東省國有企業,涉及1億美元的增資,必定要向省國資委、省政府層層報批。

嘉能可選中這個時機,就是在賭:國企的審批鏈條長、前線項目人員授權少,兗州煤業不可能在有限時間內取得授權提價。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面對大宗商品寡頭的狙擊,要麼成為他們的獵物,要麼大膽反擊,兗州煤業選擇了後者。

6月20日,兗州煤業即作出反擊,立即將原本決定的分期付款,改為一次性支付24.5億美元。之後,雙方你來我往。嘉能可連續提高報價至25.5億美元、26.75億美元,最終兗煤以26.9億美元勝出。

“暗戰”之後,雖然以多出血2億多美元的代價“慘勝”,兗州煤業最終還是沒能甩開嘉能可。

一個月後雙方在澳洲成立合資公司,從競爭對手變為合作伙伴。兗州煤業為了收購已經耗盡家產,如果不與嘉能可合作,兗州煤業還需要34億美元的融資規模。

彼時,中國已經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和消費國。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國企業由於市場議價能力不足而處於弱勢地位,利潤極為微薄,處於價值鏈底端。

2010年,中國從境外進口6.18億噸鐵礦石。由於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每噸平均價格上漲了48.51美元,當年比往年多付了300多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980億元。

與之對比,當年全國大中型鋼鐵廠實現的利潤僅為897億元,鐵礦石漲價增加的成本是利潤的2倍多。“中國買什麼,什麼貴;中國賣什麼,什麼便宜”,說的就是中國在世界大宗商品鏈條中的地位。

而鋼鐵的應用範圍,從民用到軍用,從螺絲釘到飛機甚至軍事武器。也就是說,大宗商品已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

誰掌握了大宗商品價格的話語權,誰就掌握了整條產業鏈的利潤分配:

石油定價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農產品定價在芝加哥,銅定價在倫敦,橡膠定價在東京,鐵礦定價在向新加坡轉移……

熱鬧都是別人的,中國什麼都沒有。

英國《金融時報》曾如此形容:“大宗商品交易商產業仍然是一個黑洞。”

是被黑洞吞噬,還是掌控這個黑洞。此前中國沒得選。

【4】

打破規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1898年,康有為在北京發起一場短暫的變法。沒人知道當年的變法若是成功,中國會是什麼樣子。事雖難,總是需要有人來做。

這一年的中國山東蓬萊縣,一個名為亨利·盧斯的嬰兒出生,57年後,他創辦的《財富》雜誌給全美國的大企業,按照前一年的收入排了個榜單。1957年,第一份全球意義上的世界500強榜單誕生。

中國企業,將上榜作為發展的目標之一。

就像美國某位參議員說的:“如果《財富》沒有推出500強排行榜,那麼我們也需要別的什麼人來發明這樣一份排行榜。它所提供的信息對於國家利益來說至關重要。”

對美國來說是如此,對中國和世界來說同樣如此。榜單的背後,實際是地區乃至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遷。

1997年2月,因向老闆要求漲薪不成,憤而辭職的許家印,在廣州創辦恆大,29年後,恆大首次踏足世界500強,排名496位。在30週年之際,許家印出走廣州,將總部搬到深圳。這一年,廣州的世界500強中,少了民企的身影。

2018年,張勁的雪松控股成了世界500強名單上的黑馬。接替恆大,填補了廣州民營企業在該榜單上的空白。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與恆大不同的是,雪松控股選的賽道,是難度更大的大宗商品產業鏈。

在世界500強的榜單上,中國房企在同行業中所向無敵,未逢敵手。而大宗商品領域,則有嘉能可這樣的隱形殺手。

事實上,嘉能可不僅是雪松控股面前的攔路虎,也是卡住恆大脖子的黑手之一。

2017年,許家印抄底賈躍亭的FF,火速分手後,分得了廣州南沙工廠地塊。但許家印想要造車,或許還離不開嘉能可。

做新能源汽車離不開動力電池,而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料之一,鈷,其30%的產能屬於嘉能可。

中國自身卻是一個極度貧鈷的國家。很早,鈷就被列入中國嚴重短缺的九種礦產資源之一。已探明的儲量僅有8萬噸,只佔全球儲量的1%。

超過95%的對外依存度,決定了中國鈷礦進口一直受限於嘉能可這樣的礦業巨頭。2018年11月,嘉能可暫停鈷對華出口,靜候鈷價一飛沖天。

誰能解救許家印的新能源車?顯然,不會是另一家地產商。

要破局,需要中國在世界大宗商品產業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在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的大宗商品企業中,除了雪松控股,還有來自廈門的廈門建發、廈門國貿、象嶼集團等。

其中,廈門國貿、廈門建發、象嶼集團的供應鏈業務,都與“一帶一路”上的商品貿易密不可分。雪松控股則在供應鏈服務的基礎上,向大宗商品上游延伸,並且做大化工產業板塊,進入國際化工供應鏈市場,在產業鏈上向縱深發力。

2018年,雪松控股旗下上市公司齊翔騰達全資孫公司收購了Integra控股持有的Granite Capital SA 51%股權,往國際化工產業鏈的上游再邁一步。

現在,雪松控股旗下的大宗商品供應鏈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大宗商品企業之一,從上游的銅、鐵、煤等礦產資源,到大宗商品附屬產品的生產,最後到產品分銷,同時佈局物流、倉儲、碼頭等供應鏈資產,雪松打通一條全產業鏈條,並從產業鏈上掌控大宗商品交易。

大宗商品戰爭:這個世界的真實衝突

2019年2月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多次提到加快供應鏈產業發展。因為這裡聚集了中國80%的供應鏈企業,擁有300多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說:“當前,中國發展現代供應鏈產業的最佳區域,就在粵港澳大灣區,就在我們腳下的廣州。”

在世界範圍內,嘉能可掌握全球100多座礦山等上游資源,在能源、資源產業裡,它是一座繞不開的大山。資源豐富的礦山山頭,幾乎都插上了他們的旗子。

2019年5月,世界礦業領袖對話會在梵蒂岡舉行,在教宗Pope Francis與澳大利亞福特斯克金屬集團董事長安德魯·弗里斯特、英美資源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克·庫提芬尼、國際礦業和金屬業協會CEO湯姆·巴特勒等40多位世界礦業公司領袖中間,張勁這張中國面孔的出現,顯得不同尋常。

這是雪松控股作為首家中國企業受邀參會,也是亞洲礦業公司第一次出現在會場。張勁在這裡有足夠的底氣:

雪松控股2018年營收達到406億美元,在今年的世界500強裡排到301位,超過了路易達孚、力拓等一眾老牌大宗商品企業。

刀光劍影裡,闖出來的都是英雄。

無論是嘉能可,還是雪松,都正處於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這個時代裡,舊傳奇在謝幕,新傳奇在傳誦。

在大宗商品的傳奇舞臺上,誰會是下一個主角?

參考資料:

《馬克·裡奇的嘉能可帝國路》國際金融報

《馬克·裡奇:譭譽參半的“石油之王”》中國證券報 陳聽雨

《大宗商品經濟戰:現狀、趨勢與中國的對策》林左鳴,劉晴晴

《大宗商品與國際經濟競爭》賀濤

《解密全球大宗商品寡頭》新金融部落

《從“中國製造”到大宗商品》《企業研究報告》2010年低8期

《大豆大規模洗船事件重現,2000億話語權缺失》新金融觀察報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