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生態活力幸福城

□記者 王慶華 賈 培 文/圖

悠悠的湯河水蘊藏著歷史的記憶和厚重,千年古柏訴說著古老的滄桑和鉅變。

自5月8日採訪團從紅色聖地西柏坡出發,一路走邯鄲、到長治、進安陽、奔鶴壁,終於來到了紅色石林村,這裡的法隆寺就是著名的“石林會議”舊址。記者瞭解到, 1947年3月,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部隊取得了豫北戰役的勝利。此後,劉鄧大軍來到石林村休整待命,並於6月10日在石林村法隆寺召開各縱隊首長會議。會議總結了豫北戰役的戰況,傳達了黨中央、毛主席關於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的重大戰略決策。自此,劉鄧大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打入蔣管區,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解放全中國的序幕。

鶴壁市特別是山城區高度重視紅色旅遊資源的開發,把劉鄧大軍石林軍事會議舊址作為紅色記憶來打造,啟動實施了保護提升工程,以“石林會議”舊址紀念館為中心,對周邊劉鄧首長舊居、將軍柏、李尚書府等進行整體打造提升。

不止紅色旅遊發展喜人,作為《封神榜》故事發生地,商朝國都朝歌、周朝衛國都城朝歌、戰國時趙國都城中牟所在地的鶴壁,歷史文化遊、休閒遊的發展方興未艾,全域旅遊的格局正在形成。鶴壁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這裡有從歷史的深處逶迤而來的淇河;有號稱“天下第一古軍校”,走出過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名人志士的雲夢山;有我省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浚縣古城;還有始建於北魏時期的浚縣大佛,以“八丈佛爺七丈樓”的獨特景觀而著稱於世。

一路征程一路歌。鶴壁人激情滿懷,躊躇滿志,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書寫了新的華章,一座生態文明之城、活力特色之城、幸福和諧之城正逐步呈現在淇水之濱。

鶴壁市委、市政府圍繞打造河南省特色旅遊亮點和培育全國知名休閒度假目的地的目標,傾力打造淇河生態區、浚縣古城、旅遊綜合體國際購物中心、朝歌文化園、旅遊風情街等旅遊項目,展現著從自然風光到歷史人文、時尚購物的各種姿態。如今,鶴壁市被推薦為國家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浚縣大運河、黎陽倉成為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節點……

要把“山水”轉變成“產業”,把“旅遊”轉化為“生產力”。作為1957年以煤立市的資源型城市,隨著資源的枯竭,鶴壁市委、市政府一直堅持“轉型創新、提升求進”總基調,一心一意謀發展,鍥而不捨謀轉型,著力建設更高品質的生態文明、活力特色、幸福和諧之城。

生態是鶴壁市最大的優勢,該市始終把生態文明作為城市第一定位。近年,鶴壁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強力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和國家文明城市“三城聯創”,15公里長的淇河生態風貌帶基本竣工,桃園公園、淇河詩苑、淇水樂園、淇奧翠景園、淇水櫻花園5大公園相繼開放。

如今的鶴壁,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淇河水質保持著國家二類以上標準,在全省城市河流中多次位列第一;全市綠化覆蓋率為39.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6平方米,遠超國家園林城市標準中人均9平方米的指標;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美低碳生態試點市。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鶴壁這座生機勃勃的生態活力幸福之城,正譜寫著美好未來的新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