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世界盃|還有13位NBA球員未被淘汰!與其為夢之隊悲哀,不如為籃球多元化喝彩

美國與塞爾維亞的巔峰對決,終究還是要在籃球世界盃上演了,只不過比預期提前了三天——本以為舞臺會是週日的決賽,不成想,卻成了今夜的第五至八名排位賽。塞爾維亞人尚且還能將對阿根廷的那場失敗,歸咎於自身懶散而又傲慢的態度。至於昨夜被法國隊淘汰的美國男籃只能無奈地接受一個事實——即便只看帳面實力,衛冕冠軍也不是最具冠軍相的那支球隊。

阿根廷力克塞爾維亞,是典型的以弱勝強。前者已多年未能擁有現役NBA球員壓陣,締造冷門倚仗的是行雲流水的團隊配合,以及南美人獨有的寫意與想象力。而法國隊以89比79戰勝美國挺進四強,甚至不該被稱作“冷門”,儘管美國男籃已有13年未曾在世界大賽遭遇失利。

法國與美國扮演的角色似乎顛倒了

時代真的變了。在這場四分之一決賽的大部分時間裡,法國人的表現才更接近過去人們對於“夢之隊”的認知。“高盧雄雞”首度佔據場面上風是在次節後半段,未見太多配合,唯有富尼耶那無法以戰術思維解釋的個人表演——先是雙人夾擊下的後仰漂移三分,緊接著在24秒進攻時間將至時的幹拔跳投。在米切爾第三節天神下凡般的進攻浪潮開啟前,美國男籃的打法反倒像極了從前的歐洲諸強——後衛間的頻繁倒球,鋒線繞無球擋拆後機敏的“後門空切”。主教練波波維奇的籃球思維已印刻在這支美國隊的血液之中,而這卻也是美國人為數不多的進攻手段。在不需要考慮防守三秒的國際籃聯規則下,身高臂長的戈貝爾在法國隊內線築起美國人無法逾越的禁飛區,而到了末節中段,在一度被美國隊打停的危急時刻,尼利基納為法國扳平及反超比分的那兩次進攻,均是在戰術失敗下最簡單粗暴的幹拔跳投。

無法避諱的是,國際籃聯獨特的防守規則成就了戈貝爾在這一賽場的世界級表現,但在來到這片舞臺之前,他已在NBA榮膺最佳防守隊員。除以潛力新人為定位的尼利基納外,法國隊陣中其餘三名NBA現役球員均為各自球隊的絕對主力甚至核心,而此役得到18分的替補後衛德科洛曾在七年前站上這片籃球聖殿的舞臺,彼時執教他的正是NBA聯盟中最推崇國際化選材的波波維奇——眾所周知,法國籃球史上最偉大的傳奇託尼·帕克同樣出自這位名帥的栽培。

如果杜蘭特的跟腱並未斷裂,如果詹姆斯、庫裡、哈登等人並未婉拒,如果利拉德、麥科勒姆等球星能堅守當初為國效力的承諾,美國男籃的劇本很可能不會發展至此。但誰也無法否認,世界其餘一流強隊正在逐漸趕上美國人的步伐。

NBA國際化促使籃球發展多元化

與本世紀初在世錦賽及奧運會遭受的一系列失敗不同,美國隊如今的出局早已不能歸結於不適應國際籃球規則或風格,而是在競爭對手中,“同類”越來越多——在本屆世界盃384位參賽球員中,有多達54名現役NBA球員,超越往屆;如果把統計的範疇擴大到曾擁有NBA經歷或者即將登陸這一舞臺,數字幾乎再翻一番。即便如今美國隊已被淘汰,仍將有13位NBA球員站上半決賽舞臺。以上這些數字還建立在澳大利亞球星本·西蒙斯、多米尼加明星內線唐斯等眾多大牌臨戰拒絕國家隊徵召,斯洛文尼亞等強隊因核心參加NBA常規賽、在世預賽期間無暇抽身而未能躋身世界盃決賽圈等因素之上。這是NBA國際化的豐碩成果,也與其遍佈世界各地的精密球探體系息息相關。

時代的變遷過程中,美國籃球所扮演的角色也在悄然間發生轉變。作為移民國家,每年都有大批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隨家人前往美國,接受當地籃球文化的薰陶,其中佼佼者從為青少年群體打造的AAU業餘聯賽,一路闖進NCAA大學聯賽的世界,直至被NBA選中,為全世界球迷銘記。這是過去外籍NBA球員最常見的成長路徑,如今依然適用於多數來自美洲或非洲的NBA球員,加拿大控衛約瑟夫與尼日利亞後衛奧科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然而,在青訓體系發達、籃球市場繁榮的歐洲大陸,尤其是有著悠久移民傳統的西班牙、法國,一切已截然不同。在這些各種膚色、血統交融的國度,大批極具運動天賦的籃球選手崛起,改變了外界過去對於歐洲球員“大白熊”的偏見。更重要的是,無論戈貝爾、約基奇或是阿德託昆博,均由其祖國的籃球青訓體系培養,並且擁有在歐洲成年聯賽效力的經歷。NBA的召喚將這群天賦異稟的青年才俊帶到了更廣為人知的舞臺,他們獨具一格的比賽風格甚至形成了籃球世界裡逆向的文化輸出——約基奇的全能身手引領了內線球員組織進攻的風潮,就像其前輩迪瓦茨是如何將假摔與策應的藝術同時帶入了美利堅籃壇。只不過,在迪瓦茨的時代,國際球員既是少數也多為配角,而如今越來越多球隊啟用外籍核心,讓NBA的打法發展得異常多元。

籃球層面的頻繁交流以及歐美球員愈發接近的身體天賦,讓歐洲球員適應美國籃球的過程不再如過去那般痛苦。熬過了這一過程,這批球員也就發展出了極其珍貴的特質——他們自小在國際籃聯規則中比賽成長,又能適應截然不同的美式風格。這就是為何在世界盃的舞臺上,那些生長於歐洲青訓體系的NBA球員的表現往往更為驚豔。這是籃球發展的必然過程,與其為美國籃球不斷下降的統治力悲哀,不如為這項運動得以更多元化的發展而慶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