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有句話說,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飽含著常人所不知的痛苦。

這世上哪有什麼橫空出世的奇蹟,不過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必然結果。

——鹿媽

文 | 豆媽(女兒派主筆 ,二胎女兒媽媽)

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賬號)

01

高考成績放榜,兩年前持續霸屏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再一次被推上熱搜。

5萬多的討論,5個億的關注量。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武亦姝的高考成績是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被清華大學理科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她將成為一個清華學子。

2017年初,武亦姝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

一舉奪冠後,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

尤其是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

當期的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說詩句重複後,全場氛圍緊張到了臨界點。

她卻從容淡定,吟出《詩經·七月》裡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引得評委拍案叫絕。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有人評價她:相貌不在才華之下,她卻雙雙奪勝於人間。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有才情,有氣度,“生女當如武亦姝”成了這一屆家長的口頭禪。

獲獎之後的這一波走紅,各路代言和娛樂公司紛紛上門,打著“天才少女”的名號想要簽約武亦姝。

然而武亦姝的媽媽卻說:

“天才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02

武亦姝的媽媽,是小學美術教師,爸爸在科研機構工作。

2001年5月,武亦姝降生在這麼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

作為家中獨女,武亦姝剛進幼兒園,父母就為她專門定製了一套“家教方針”——要增加女兒的知識儲備,不能讓她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小時候的武亦姝很頑劣,調皮搗蛋,不光不願意學習,連幼兒園佈置的作業也草草了事,是老師眼裡的“差生”

於是,武亦姝的父母帶著她去拜訪一位朋友。

朋友家的小孩非常愛讀書,涉獵廣泛,連工具書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夫妻倆問孩子是怎麼培養的,結果朋友給出的答案出人意料:根本沒有培養過。

孩子的父親是學者,母親是作家,家中藏書眾多。

客廳、書房、臥室、兒童房、衛生間,隨處可見孩子父親喜歡的歷史哲學宗教,母親熱愛的社科文學藝術,孩子痴迷的繪本寓言童話。

只要你想讀,隨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歡的讀物。

閒來無事,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讀書,相互討論,共同提高。

這番談話給武亦姝的媽媽觸動很大。

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薰陶。

回家後,武爸武媽首先拿自己“開刀”。

棋牌室不去了,開始啃《二十四史》和《山海經》;手機不玩了,開始帶著小亦姝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

家裡頻率出現最高的遊戲是“詩詞接龍”,誰輸了誰就做家務。

從幼兒園到讀高中,武亦姝從未遠離過詩詞。如此數年,小時候頑皮厭學的亦姝,蛻變成了知禮尚學的高中生。

寫得一手好字,吟得一首好詩,武亦姝成了名副其實的詩詞才女。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武亦姝書法)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武亦姝書法)

宋慶齡曾說:孩子們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孩子們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父母如果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會不斷向父母靠近,無需每天耳提面命。

就像武亦姝媽媽說的:

“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

但教育語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遺傳,而是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03

與武亦姝同一時刻霸屏微博的,還有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

他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裸分730分獲得了總分第一。

還創下了廣西自恢復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高分的歷史記錄。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早在去年,楊晨煜已經在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全國總決賽上,以廣西省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廣西省唯一的一塊銀牌。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重點是學霸成績好就罷了,顏值還高,就連文體愛好也很廣泛。

楊晨煜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長,參加過學校的足球聯賽,對書法和畫畫也有濃厚的興趣。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楊晨煜書法)

網友紛紛感嘆:“這是什麼樣的神仙家庭才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

記者電話採訪,,楊晨煜的媽媽談到養育孩子的經驗:

“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要在他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全部幫他打好。

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

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丟個孩子在那裡拿著手機就OK了。

平和和穩定的家庭,對孩子才是最好的。”

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浸透父母的汗水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深以為然。

這世上從沒有毫無理由的橫空出世,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寂寞的,只有耐住寂寞堅定不移,才能在看到一線曙光。

每一段腳踏實地的努力,都映射著更高一級的人生軌跡。

每一個創造出奇蹟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04

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朋友家的女兒同樣是今年高考。

從女兒高三的第一學期開始到前段時間高考結束,朋友戒了整整一年的飯局,自律到偏執。

起的比孩子早,睡的比孩子晚,沒事就把孩子的教科書、錯題本拿出來翻看,自己對著答案步驟一遍遍理解。

父女倆有話聊,有時候還能就文言文的語法問題討論幾十分鐘,平時還和女兒比誰背的化學公式多。

高考成績一出,她女兒打電話報喜,班級第二,985、211是穩的。

要知道,高三伊始,他女兒在班上僅是中游水平。

這其中的改變,和朋友的堅持密不可分。

每一個成功孩子的背後,都少不了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

一切看起來手到擒來的光鮮亮麗,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砥礪前行。

朋友說,父母都是助推器。

生活裡不存在從天而降的幸運,也沒有突如其來的驚喜。

有的只是千般投入、萬般辛苦後的得償所願,苦盡甘來。

莫言說,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刻畫進孩子的血肉裡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