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聲動校園內外 十載傳承致敬青春芳華

詩歌 朗讀者 語文 詩經 中國吉林網 2017-05-31
經典誦讀聲動校園內外 十載傳承致敬青春芳華

吉化九中校長和教師帶來詩朗誦《朗讀者·傾聽人》 丁研攝

經典誦讀聲動校園內外 十載傳承致敬青春芳華

親子誦讀《與詩詞同行,為生命閱讀》丁研攝

經典誦讀聲動校園內外 十載傳承致敬青春芳華

學生們吟詠詩詞再現古人踏春、投壺、飛花令等場景 丁研攝

本報記者王丹丹 劉暢

山水一幕,往事千年。詩歌共賞,舞樂同源。與詩相擁,與歌相挽。暢想青春,唱響校園。吟詠詩韻,浸潤書香。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5月24日,吉林市藝術中心禮堂傳來一陣陣悠揚的誦讀聲,吉化第九中學校“十載傳承致敬青春芳華”賽詩會在這裡精彩上演。

賽詩會上,來自吉化九中八年級的全體師生,以及七年級、九年級學生,或以聲情並茂的合唱、或以抑揚頓挫的誦讀、或以豐富多樣的表演,為大家展現詩歌的魅力。

誦讀工程增值學校文化建設

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提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精神要貫穿國民教育始終。要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

在吉化九中,以賽詩會為載體的誦讀工程已經開展了整整10年。從2008年的“牛刀初試”到2017年的“致敬青春”,賽詩會不僅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也是精神文明建設在吉化九中的具體詮釋。

談起賽詩會舉辦初衷,吉化九中校長王琦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和哲學家。而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傳授文化知識,更需要激發孩子的天性和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氣質。秉持這樣的理念,通過日常教學的經驗總結和對校情、學情的實際思考,吉化九中將激發學生學習力與創建特色品牌學校相結合,在對傳承傳統文化的呼喚中,將賽詩會作為學校的品牌特色進行打造。

賽詩會確立之初,活動策劃者和組織者就敏銳地意識到,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經營與建設同樣重要——經營之下的學校文化才有可能增值、才有可能不斷創新。

為了“經營”好賽詩會這一文化載體,每學期開學伊始,吉化九中的全體語文教師都要開展一次大型集體備課,制定“古詩傳承三年培養規劃”,明確階段目標和實施內容。同時,全校語文教師結合校情、學情,編寫了校本教材《詩苑》。在日常學習中,老師指導學生將課本與校本教材有機整合,使學生能將“讀—背—悟—寫”自成一體、融會貫通。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為了讓賽詩會不斷出成果、出亮點,組織者從籌備、策劃第二屆賽詩會開始,就讓參與賽詩會的全體學生觀看上屆錄像,瞭解展示過程,確定本年級創新點。同時,由校長帶領機關幹部多次召開碰頭會,做好服裝、場地、舞臺等後勤保障工作,學校音樂組、美術組、綜合實踐活動組整合學科內容,將詩歌、音樂、舞美有機結合,以期呈現出一場豐富多彩、亮點紛呈的賽詩會。

誦讀行為從校園走向家庭

高聲朗讀,得其雄偉。密詠恬吟,探其深遠。每天,許多美妙的詩句從吉化九中教室中傳出。這是吉化九中為提升學生的詩詞積累、服務賽詩會開展的課前五分鐘詩歌誦讀活動。從精心籌劃賽詩會,到對重點詩詞的精細講解;從單純的背誦詩詞歌賦,到探尋詩篇背後的故事,吉化九中的詩詞教育,不僅僅體現在賽詩會的舞臺上,更走進了課堂,走進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真正豐盈了他們的頭腦,滋潤了他們的心田。

受益者不僅僅是學生。在重詩、讀詩、寫詩、愛詩的氛圍中,在學校的大力倡導和建議下,“親子伴讀”活動也在學生家庭中悄然開展。在吉化九中班級的微信群裡,有學生和家長們上傳的一個個小視頻。視頻是不同的家庭讀詩場景: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孫女誦古詠今、爸爸媽媽陪著兒子女兒品讀詩歌……一幅幅和諧的畫面,不僅展現出詩歌如何陶冶了人們的情操,也看到詩歌如何拉近了家人之間的距離。

有鑑於此,吉化九中將“親子共讀”作為每一屆賽詩會的固定項目。今年的賽詩會上,學生和家長們帶來親子誦讀《與詩詞同行,為生命閱讀》,親情與詩情融合,吟誦的是不忘傳承。

為了給孩子們樹立榜樣,每屆賽詩會,不僅教師要參與演出,作為學校的掌舵者和賽詩會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吉化九中校長也要登臺。王琦說,為人師者,言傳身教。作為老師,就要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詩歌、對中華傳統文化、對藝術和文學的尊重與熱愛,給孩子們作表率。今年,校長及教師選擇《朗讀者·傾聽人》這一主題,“我是朗讀者。在三尺講臺上,眼觀五千年時空……我是傾聽人。變換的光影裡,捕捉到出水青蓮的悠閒……”吟詠的詩句是教師帶給學生的情感激發、文化滋養、審美薰陶,更是教師育人的拳拳之心與殷殷之情。

為學生植入文化的根與魂

知識可分為“根的知識”和“葉的知識”,“根的知識”植入心靈後能生長出新的知識與智慧。在吉化九中師生眼中,經典誦讀植入的便是有根有魂的文化,這樣的文化能生根、能生長、能結出碩大果實。

在吉化九中,賽詩會影響著每一位教師與學生。從首屆賽詩會舉辦至今,已有數千名學生登臺演出,受益者更是不計其數。僅以今年為例,參與活動的臺上師生演員約有500人,臺下觀眾達千人。為了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賽詩會正式開始前,更有臺上臺下互動,學生們組成百人方陣集體誦讀詩詞,《詩經·小雅》《勸學》《赤壁賦》《兵車行》等經由學生們整齊劃一地誦讀,氣勢恢宏。

王琦介紹,十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走進了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甚至是清華、北大這樣一流大學的大門。每當回顧中學歲月,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談起賽詩會。參與賽詩會的過程中,他們的誦讀、組織、創造能力得到了提升,心態更為健康,個性得到釋放。“可以說,賽詩會為孩子們的可持續學習和能力提高,點燃了一盞明燈。”

十年能做些什麼,又能做成些什麼?吉化九中賽詩會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吉化九中學生的學習動力是如何被激發的、學習毅力是如何持續的、學習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學習轉化力是如何實現的、學習創造力是如何生成的。

全員參與,多元詮釋,吉化九中的這些為師者,渴望在“奔跑起來的時代”慢下來,如同一個手藝人,慢慢雕琢,細細打磨,默默陪伴,靜聽花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