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報復是愛?孫荃:被郁達夫拋棄後,她用餘生為他做了三件事

詩歌 郁達夫 婚姻 魯迅 張幼儀 記者李滿 2018-12-01

【奇扒民國奇情第51期】

1927年3月,當民國四大棄婦之一的孫荃在產房呻吟時,她的丈夫郁達夫正與當時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熱戀。這一年,正是他們結婚的第七年。

不久後,為了讓美人王映霞可以“全無顧忌”地與自己戀愛,郁達夫提出與孫荃離婚,並正式分居。當時,孫荃和郁達夫的三個孩子:文兒兩歲多,熊兒一歲多,胖妞幾個月。

在婚姻裡,男人若灑脫,女人多半要遭殃。

當郁達夫放棄家選擇王映霞時,孫荃在這段婚姻裡的悲劇命運便已註定。

當一切發生時,孫荃心裡充滿了怨恨,為了挽回丈夫,她甚至以“殉死”相逼。但,當一個男人的心已經不在你身上時,這個女人即便真的即刻死去,他也絲毫不會在意。

如此,死又有何意義。

明白這點的孫荃內心充滿了惱恨,但在郁達夫家人的寬慰下,她最終接受了事實,條件是讓她保留著“郁達夫夫人”的頭銜。

孫荃寄希望於有朝一日丈夫能回心轉意,但變了心的男人,真的能“迴心”?

1928年2月,杭州西子湖畔,32歲的才子郁達夫與20歲的美人王映霞舉行了婚禮。這場唯美的婚禮,轟動了整個杭州城。“神仙眷侶,如果真的有模樣,大概就是郁達夫和王映霞這般吧!”世人道。

最好的報復是愛?孫荃:被郁達夫拋棄後,她用餘生為他做了三件事

郁達夫與王映霞

婚後,郁達夫與王映霞過上了神仙般快活的日子。據王映霞回憶,他們每月的花銷都在200元以上,這在當時屬於中等偏上的水準。王映霞還曾不無得意地說:“我們家的生活比魯迅還要好。”

而就在這對新人快活的當口,在老家的孫荃和幾個孩子卻不得不過著緊巴巴的日子。

孫荃本是大戶人家的貴小姐,在民國四大棄婦裡,孫荃的家室、才貌都相當高。

相比徐志摩棄婦張幼儀、魯迅棄婦朱安等,王荃與郁達夫雖是媒妁之婚約,卻也曾有過一定的情感。

由於孫荃出生在富裕之家,加之父親學問過人,她自幼便熟讀詩書。也恰因著這個緣故,在郁達夫家的媒婆上門提親時,聽完媒婆的敘述,她便對這個無恆產卻頗有才華的青年很是青睞。

對於這門親事,孫荃的父親最初很是猶豫,但孫荃自己聽完介紹後,卻欣喜地表示自己願意應允這門親事。原因很簡單:郁達夫,正是她心中所理想的少年情郎。

最好的報復是愛?孫荃:被郁達夫拋棄後,她用餘生為他做了三件事

孫家點頭後,郁達夫母親便決定以請孫荃來家裡玩的方式考察考察兒媳。

這天,孫荃扎著兩條烏黑油亮的辮子來到了富春江邊。一來到郁達夫家,看到鬱家在富春江邊的那幢3開間的老式樓房,孫荃就頓生歡喜,只一眼,她就愛上了鬱家。

相比孫荃家的富裕大氣,鬱家顯得很是破落,但對於這些孫荃絲毫不介意。

當天,孫荃與未來婆婆見面後,未來婆婆好多天都合不攏嘴。對於這個親和力極佳的未來兒媳,郁達夫母親滿意極了。

隨即,二人的婚事就此拍板!一段富家貴小姐與破落鄉紳的情事,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有了第一次往來鬱家的經歷後,孫荃便認定自己此生“生是鬱家人,死是鬱家鬼”。此後,她經常到鬱家殷勤服侍鬱母和其祖母,而且還主動地給兩位老人代筆與郁達夫互通音訊。

久而久之,她不期然地與鬱氏家族融為了一體。

在為郁達夫與鬱家代筆之餘,她還寫信給不斷與在日本留學的郁達夫書信往來。偶爾,她還會將自己創作的詩詞寄給郁達夫。

在日本留學期間,郁達夫曾先後與後藤隆子、田梅野、玉兒等產生過戀情,但在與孫荃通信時,這些戀情均已無疾而終。

此種情況下,見到未婚妻的來信後,郁達夫心裡多少也有些歡喜。他不僅給孫荃回信,還在信裡為她的詩歌進行專業指導,在他的影響下,孫荃的詩文創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孫荃寄給郁達夫的這些詩詞裡,多少也藏著她少女對未來夫婿的情愫。在一封寄給郁達夫的詩歌裡,她寫到:

“風動珠簾夜月明,階前衰草可憐生。幽蘭不共群芳去,識我深閨萬里情。”

郁達夫對孫荃創作的詩詞大加讚賞,只是,在這段時間裡,郁達夫很少創作詩詞。

一個文人,其創作力最高的時候,無疑就是陷入熱戀時。這話反過來推斷,也成立。所以,在與孫荃鴻雁傳書期間,孫荃雖已對郁達夫有了感情,但郁達夫對孫荃卻並未有太大的改變。

最好的報復是愛?孫荃:被郁達夫拋棄後,她用餘生為他做了三件事

也正因為孫荃沒能撩撥起郁達夫的情絲,在鬱家寫信要求郁達夫回來完婚時,他以"母老矣,不能為弟養妻養子也(自己經濟未獨立)"為由,準備“拖拖看”。

在郁達夫計劃“拖拖看”時,孫荃已經20多歲了。在當時的社會,20多未出閣,顯然已經算大齡,孫家對這段婚事的急切可想而知。與此同時,鬱母也急切地盼著抱孫子。

兩方催促下,已與孫荃有一定接觸的郁達夫便回國準備完婚。

回國後,留洋歸來的郁達夫見到孫荃本人後,生出了失望的感覺,原因乃是因為“孫荃看起來土氣”。但孫荃對郁達夫的想法卻不甚在乎,她是一個有自信的女人,只要郁達夫與自己相處一段時日,他們之間定能培養出感情。

但在婚禮當天,孫荃就第一次領教了郁達夫的“厲害”。郁達夫要求婚禮中不行結婚禮、不坐花轎、不鬧洞房。他說:

"一切均從節省,拜堂等事,均不執行,花轎鼓手,亦皆不用。家中只定酒五席,分二夜辦。……"

這在當時看來,絕對是對女方的極大刁難和不尊重。但孫荃卻咬咬牙道:“成”!

1920年7月26日傍晚,一乘小轎抬著孫荃進了鬱家的庭院。這段沒有儀式、沒有證婚人、甚至沒有親朋好友祝賀的婚姻,便算締結了。一切都如此地悄無聲息。

最好的報復是愛?孫荃:被郁達夫拋棄後,她用餘生為他做了三件事

但洞房花燭夜,卻出事了。

兩人結婚時,正值盛夏,興許是吃壞了東西,也可能是別的原因,當晚孫荃竟得了瘧疾。

古人非常看中吉凶,一段婚姻開始的第一天,女方便得了瘧疾,這顯然是凶兆。

身患瘧疾的孫荃,時冷時熱,渾身痠痛無力。她的臉上毫無血色,自然也就無光彩而言。當郁達夫揭開新娘紅蓋頭時,想來他多少有些失望。

洞房夜,因為孫荃身體不適,加上她是過於羞澀矜持,對於郁達夫而言,真真是“不滿”極了。在日本留學期間,郁達夫就曾寫文表示了自己對日本女子熱情奔放的欣賞,可見,當晚的孫荃,和他的那盤“菜”長得很不一樣。

新婚第一天,郁達夫就在長吁短嘆中度過。當晚,唯一稱得上讓他印象深刻、有意義的事就是:

孫荃將一枚滿含著深情和厚意的鑽石戒指,作為"信物"送給了郁達夫。

不久後,當孫荃的瘧疾好了以後,郁達夫卻被傳染上了。深受瘧疾之苦的郁達夫頓覺婚姻和人生都蒙上了一層灰,他甚至在病中生出了遁入空門的想法。

之後,兩人來到孫荃家修養後,一切才有了緩和。孫荃家的山清水秀、碧水藍天,讓喜愛大自然的郁達夫忘卻了塵世。

在孫家,郁達夫不用管顧應酬,也沒有諸事的紛擾,每天只要和岳父孫孝貞談天說地,與丈兄孫伊清說醫道詩,這無疑讓郁達夫很是愜意。

暑假過去後,如孫荃所想,兩人之間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礎。人說“一夜夫妻百日恩”,果然不虛。臨回日本時,郁達夫第一次對故土有了留戀。

這種留戀讓郁達夫離別故土時,生出了許多傷感的情懷。

因此,在去日本的途中,他每到一處,或每經一事,總要寫詩紀之,抑或說是抒發情感更為恰當。

前文講到:詩人詩興大發時,往往是因為靈感充足,而靈感多半是因情事(尤其男女)出發。從郁達夫與妻子分開後的大量創作可以看出,對於新婚妻子,郁達夫的感情已有了明顯變化。

但剛剛培養些感情的小夫妻,立馬就面臨兩地分居,這對於二人的感情,無疑是致命的。

回到日本繼續留學後,寂寞難耐的郁達夫又與前情人隆子走到了一起。為了養這個曾墮入酒肉場的女子,郁達夫還將妻子贈送給自己的鑽戒當了......

在回國後,郁達夫的出軌也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在安慶時,郁達夫與妓女海棠發生了荒唐之戀,在北京時,他又與銀娣交往,在廣州時,他又與白薇陷入了熱戀.......

但無論是安慶的"海棠",或是北京的"銀娣",或是廣州的"白薇",都沒有讓郁達夫生出拋棄家庭的念頭。所以,對於這一切,孫荃也只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事實證明,在男人外遇“玩玩”這件事上,女人的一味忍讓只會將自己推入深淵。因為,誰也不知道,哪一次“玩玩”就會“成真”。

在遇見杭州美人王映霞後,郁達夫不僅“較了真”,還像很多墜入情網的男女一樣:全然地不管不顧起來。就連妻子孫荃以死相逼,他也絲毫不予理會。

風流一旦成性,接下來勢必就是郁達夫小說《沉淪》裡的模樣了。

最好的報復是愛?孫荃:被郁達夫拋棄後,她用餘生為他做了三件事

初被拋棄後的孫荃,對郁達夫充滿了怨恨、責難。她像所有被拋棄的婦人一樣,對婚姻充滿了悲觀失落。

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從來不允許她如此,三個孩子嗷嗷待哺,他們已經被父親拋棄了,倘若母親也不能為他們撐起天地,他們該如何生存?

為了孩子,也為了保全郁達夫的聲名,“一哭二鬧三上吊”後的孫荃含淚默許了他們的婚姻。

此後,孫荃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在老家過活,郁達夫每月只給他們少量的生活費。期間,孫荃撫養孩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但相比生活上看得見的艱辛,孫荃面對更多的則是內心的煎熬。離婚後帶著三個孩子的孫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和寂寞,每晚將孩子們哄睡後,本疲累不堪的她卻怎麼也睡不著。

孫荃本是一個善良的女子,善良的人,如若心中裝著恨,那種煎熬,足以將人吞噬。

人說,佛陀能解世間苦。孫荃在吃齋唸佛很長時間後,終於慢慢不再怨恨郁達夫了。

孫荃的人生,也在她放下“恨怨”的那刻開始有了轉機。

即便被郁達夫殘忍拋棄,孫荃也對孩子們說:“你們父親是個厲害的作家,他用筆為國家做貢獻!”

在孫荃的教育下,三個孩子雖曾被父親拋棄卻並無一絲對父親的怨恨。即便後來父親又有了很多孩子,他們也對父親沒有太多怨恨。

孫荃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即使在戰亂年代,她也絲毫不放鬆對孩子的教育。

八年抗戰開始後不久,郁達夫逃亡東洋,孫荃為了避免做“順民”,只得帶著孩子們前往孃家宵井避難。

此時的郁達夫自身難保,自然無法為她們提供經濟支援。加之戰亂的緣故,孫荃孃家的經濟也不寬裕,不得已之下,孫荃只得靠自己的雙手養活孩子們。孫荃和孩子們的生活在困苦中艱難的繼續著,相比生活上的困苦,孫荃更擔心的是他們的教育。

在竭盡全力保證孩子們有衣穿有飯吃的同時,孫荃在保證孩子讀書受教育問題上,使出了渾身解數、傾注了全部心血,她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讓他們三人都能學有所成。

沒有學上,孫荃就自己親自為孩子們授課;沒有課本,逃難時帶的舊書和郁達夫的作品就當做教材吧。在孫荃的影響下,孩子們的學習一刻也未曾鬆懈過。

隨著時間的流逝,孫荃對郁達夫的情感也悄悄發生變化。這個女子,徹底原諒了郁達夫拋棄妻子的行為。取而代之的是,戰亂中對丈夫的思念和回憶。

對於孫荃自己而言,這是一場偉大的和解,當她徹底放下所有嗔恨,心裡只留下美好時,她便已經完成了她作為一個女子的最偉大的超越。

20世紀40年代末期,偶然中,孫荃看到胡愈之的報告:《郁達夫的流亡和失蹤》。

當這幾個大字赫然出現在眼前時,孫荃才知道,自己思念的丈夫、孩子們的父親郁達夫已經犧牲了。聽到丈夫為國捐軀的消息,孫荃淚如泉湧。

她為他在家設了牌位,只是,她不知,這次他是否會選擇回到他和孩子們身邊。

郁達夫犧牲後,孫荃教育孩子們時說:將來,我希望你們也也能像父親一樣,為國家為、人民付出一切!

每年的7月15日,孫荃總是向著南天遙望,希望郁達夫"魂兮歸來”。

最好的報復是愛?孫荃:被郁達夫拋棄後,她用餘生為他做了三件事

此後一直到去世的幾十年裡,孫荃終生未嫁。即便郁達夫曾如此殘忍地將他們三人拋下,她對他最後也只有哀思。

孫荃的一生活得並不讓現代的女子覺得“硬氣”,在很多人眼裡,她甚至多少是窩囊的。

但她卻在那個年代裡,在任何艱難中始終把握住了自我。就單說她憑一己之力將三個孩子培養成才這一件,她就超越了同時代的很多女子。

孫荃的一生毫無瀟灑恣意可言,因為她終其一生都在為郁達夫和孩子活。但誰也不能否認,她的一生絕對稱得上:精神富有。她心裡有愛,有國家,有天下蒼生。這樣的女子,便是世間之最富有。

而她能在經受最大不公時,依舊將一生過好,並始終保持善良、保持愛,這又是何其地可貴。

世間,最好的報復大概就是如此了:你對我千般虐,我回你一如以往的愛!

新中國成立後,孫荃最關心的就是郁達夫作品的整理和出版,為了促成此事,她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她堅信:

"等到政治清明時,自然有人會去從事郁達夫研究,去研究他的作品,使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個公允的地位。"

但遺憾的是,孫荃她老人家所盼的這一天終於到來時,她卻未能親眼看到。1978年3月29日,孫荃與世長辭,終年81歲。

在被郁達夫拋棄後的餘生裡,孫荃雖有過恨,卻未對他有過任何指責。相反,他還傾盡餘生為郁達夫做了三件事:盡心盡力為他將孩子培養成才、為他設立牌位召亡魂回鄉、促成其作品集的出版。

臨終時,孫荃不無自豪地說:

"回憶我的一生,我是會心安理得地升入天堂的。"

如今,在天堂的孫荃,不知是否已與郁達夫重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