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詩歌文學|李青詩論」詩歌的異次元

詩歌 文學 藝術 蝴蝶 世界詩歌文學 2017-05-13

【世界詩歌文學|李青詩論】詩歌的異次元

文/李青

「世界詩歌文學|李青詩論」詩歌的異次元

如果把那些低級媚俗惡意用下半身作為誘餌,誤導引導讀者的分行文字或遊戲文字稱為詩歌的話,將是這個時代的一種惡性裂變,是最本質的摧毀,也最直觀地解構了人性中的惡。 真正的詩人是把詩歌當作事業去做的。弘揚國粹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才能完成。陸游說寫詩功夫在詩外。這詩外之功夫乃指詩人本身的思想品質、人品、世界觀及胸懷等。人品沒修煉好,詩也就難以湮沒剔除劣根性的存在。

-

新詩經歷風雨,也有百年之久了。個人認為,新詩就沒有好壞之分,沒有一個框架做標尺去衡量。因為這受諸多因素影響,比如個人的寫作背景、成長環境、知識結構、個人價值觀、品性、思想行為、見識、閱歷、指向、借代、喻意、哲理、品鑑能力等等。能容納的、呈現的就不同,就會出現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說法或衝擊思想。每個人對事態的發展發生的認識、 關注點、評判標準、側重點、立足點等都會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我認為一首詩,或多或少會有些瑕疵,可以去包容。現在,就沒有一套完整的、標準的、統一的、權威的理論(或說法)去界定、衡量、支撐、傳承、指導龐大的新詩體系。

-

詩歌不是某類特定人群自娛自樂的把式,不是閉門造車的自我懺悔和救贖,是大眾的可以廣而告之的精神食糧和範本。我認為詩歌文本最好能在不起眼的佈局中凸顯詩人內心非常繁茂的勝境。而不是草率地以祭拜捆綁的方式出現。它是載體,還是境界修為。因為能觸動味蕾和心靈,為我們開啟另一扇門,構建靈魂深處平和的對話方式,而不是以平和的方式壓倒和摧毀一切阻力的形成。

-

一些偽命題作品讀來就寡淡無味,感覺不到結實的躁動,往往看第一句 ,就不想往下讀了,沒有抓住讀者對詩歌表達意義上的痛點,太司空見慣 ,沒有突破創新,讀之無味。

「世界詩歌文學|李青詩論」詩歌的異次元

【仰望 純淨】

-

那一輪明月

霎那間的留戀

寄存了一種信仰和信念

我在茫茫煙塵中

追逐一縷芳菲

被那些過往留宿過的 心思

輕輕地 砸碎一片大海邊的靜守

似一滴淚

還閃動幾縷溫暖

-

“仰望”——掛中天“那一輪明月 ”。月亮轉瞬即便會落下來,所以是“霎那間的留戀”。明月寄情思,人生啊,多麼像這一輪明月,升起來又掉下去,“ 寄託了一種信仰和信念 ”。這信仰和信念無非就是對生活美滿幸福的夢想和憧憬。這樣寫,令情景交融。

-

實際的人生怎麼樣呢?“我在茫茫煙塵中 ”,“追逐一縷芳菲”,“芳菲”是色是愛,更是幸福歡樂的意象,結果“落花流水”逐了“芳菲”吧?“被那些過往留宿過的心思 /輕輕地砸碎一片大海邊的靜守”。詩歌把擊碎主體夢想的客體虛化為“心思”,體現的是生命艱苦跋涉的世態中的人心(也包括作者自己的)的炎涼,機關算盡,終歸還是如月亮由月掛中天而沉落於海邊。“留宿過”,是因為註定一切都在流變中。“心思”“靜守”在詩句中分別是突破常規用語的語法搭配,表現出憂傷過後的那種沖和“純淨”淡定的襟懷,在失落中重又上升為一種精神境界。但還是因為“靜守”,更還能現出對生活的眷戀、不捨。詩歌準確的語言把握和語法突破,簡潔的文字,便姣好的呈現了複雜的生活理解和情思、情景、情態。

-

“似一滴淚/還閃動幾縷溫暖”。美好幸福如過眼煙雲。那“一滴淚”多麼像落下的“那一輪明月 ”。很妥貼的取譬。詩歌簡明、素雅、純淨又渾厚。表現的是世間普遍的那種起伏情態、人生理解及啟示。拒絕流俗大眾的書面詩美語言抒寫。

「世界詩歌文學|李青詩論」詩歌的異次元

【遠方與你】

-

我想

該給遠方寫首詩了

以這樣的方式

安慰無法環抱的溫度

-

當我凝視遠方

-

這一路的繁榮與冷豔

孤傲與凋零

那是我的也是你的

暗暗構造出蝶戀花式的狂野

卻忘了擦乾打溼的翅膀

-

開也罷落也好

我只是喜歡

送別時說過的話

還在秋風中瑟瑟發抖

而無數個剎那

終究永恆

-

詩人在文本語言構造方面的能力有目共睹。簡單直白地輸送相思的疼痛。只是技巧問題,還有語境中陌生化處理的熟練程度。脈絡清晰,主幹也好,都責無旁貸地為題目服務,一種不斷遞進又消解柔化的過程。文本相對於意境的營造上還缺乏硬性支撐,有種被掣肘的感覺。思維的開落啟合沒有一種很自然的過渡。整體性不夠強,影響了詩意的發揮。有些地方需多斟酌,尋找最佳的詞語搭配或稱組合。如詩中“貼近溫度”,這種氣勢不夠決絕和頑強,不能給人以鮮活感、共鳴感和衝擊感。想表達的尚缺少有力佐證。

-

好詩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論是什麼樣層次的讀者,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理解。也就是任何人都應該讀得懂,只是每個人的理解不同罷了。

「世界詩歌文學|李青詩論」詩歌的異次元

【大河之水及其他】

-

在與大河謀面之前

覺得一切都無所謂

大河,只是威信地圖上的一個標記

穿越兩合巖

往下,再往下

我看見爛漫山花 聽見野雞鳴叫

從木楞房中走出的新娘

頭頂藍天 和白雲奔跑

-

山間的淙淙流水是大河最為動聽的細節

趟過大河之河

已婚女子的心事

衝出裊裊炊煙的重重包圍

她們的一生,就是不斷衝出包圍的過程

大河之水為這些已婚女子

脫去金釵洗盡鉛華

自從那個暗香瀰漫的夜晚過後

她們把夢想別在腰間 把往事舉過頭頂

愛情的花朵在陽光下曝晒

外出的男人懷揣夢想 一去就是兩三年

往日的閉月羞花 曾經的海誓山盟

已隨大河之水緩緩而去

在河邊來回走動的已婚女子

偶爾冒出幾句粗話

被大河之水沖刷後

一點兒也不影響她們的清白

且楚楚動人

-

威信:雲南一個旅遊縣。兩合巖是威信的一大景觀,是中國工農紅軍長 徵兩合巖經過的一大險地。

-

“在與大河謀面之前/覺得一切都無所謂”詩句中的“大河”不是指河流本身吧,應該有更寬泛的指向。那麼詩人為什麼會以這樣的方式出場呢?好玄祕好詭祕。作為單個生存的人來說,為什麼會對生活失去意義、失去信念、失去依託呢?所以對尋找中的我們來說就急需一個支點,一個可以讓我們自由燃燒的動力和激情。所以要衝擊要憧憬要有股衝勁,生活才能更欣欣向榮,向著幸福出發。所以這條河安然地流淌在每個人的心裡——愛情或婚姻。

-

第1節對景觀的描寫很生動,可謂神來之筆。反襯出新娘出嫁時的期待、幸福抑或對今後甜蜜生活的嚮往和祈願。第2節,當激情過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之後,“趟過大河之河”就是大勢所趨,一切都將歸於平靜,那麼小日子怎麼過?留下的只有柴米油鹽醬醋,也留下了一個個寂寞的思考。男人出外謀生,女人在家伺候公公婆婆,複製也扶持作為女人的一貫賢 良、勤勞、清白和情深。在守望中逐漸成熟起來的她們,已沒了當初單純的意念。此時的她們要不斷衝出包圍,為生活打拼,一點點算計。“把夢想別在腰間 /把往事舉過頭頂”是要很認真地生活,很美妙地生活,還是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等著男人回來。

她們是想告訴大傢什麼才是生活以及生活的內涵。生活就要快快樂樂,即使在漫長的等待中,也不要失去對美的追求。

「世界詩歌文學|李青詩論」詩歌的異次元

【這兒】

-

青山,河流,大片野花……但他們仍舊像塵埃

努力踮起腳。仍舊緊緊地抓住風,要走……日復一日,

他們積攢著糧食和上路的力氣

偶爾撲打蝴蝶,然後沉默

偶爾,眼中映出彩虹

他們在望什麼?這兒,有新建的房子和新婚的妻子

這兒,那些離開的人說

秀美如畫

-

那些離開的人回來了

帶著衰老的骨頭,無言,或枯竭的澄澈

-

又一首膾炙人口的打工詩歌,本人喜歡得很,很出奇、很別緻、很新穎、很雅緻,給人耳目一新、很特別的感覺,彷彿寫的就是自己。內在的詩意及寓意呈井噴狀,先是寫實,純粹的鄉村景象.“青山,河流,大片野花……”很輕靈地給人觸動,帶給人無限遐想,彷彿就要把人融化,一種疼痛感開始蔓延。腦中灌滿了許多為什麼?面對如此天然美景,卻留不住人,實在令人扼腕嘆止。在城市,是感受不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看到的只有不斷擴張不斷臃腫的繁華和空虛,被鋼筋水泥圍困,被繁重的生活壓著,快節奏衝刺也充斥著大街小巷。

-

第1節,“塵埃”一詞用得惟妙惟肖。在我們的精神世界裡,那就是貧困和卑微的象徵,也是很多農民工的真實寫照。他們不得不離開眷戀的土地,離開溫暖的家,漂泊他鄉,尋找著夢的影子。所以他們堅決地要走出來,改變現狀改變現實,“努力踮起腳。仍舊緊緊地抓住風,要走……”

-

第2節,是對打工生活的描述,“日復一日,他們積攢著糧食和上路的力氣 ”。打工的日子,總被一種疼痛煎熬著。“積攢著糧食”不如說是積攢生活的信念、收集脫貧致富的路子,也含蓄地折射出一種人性的蛻變,包括思想、眼光和內心,極度恐慌也極度嚮往。以前在村子,多閉塞。是由衷的感嘆,也是一種無奈的陳述,一種錯落的矛盾體漂浮其間。到底要一種怎樣的生活?不光是袋子裡多幾張鈔票,更主要的是他們走出來了,可貧困的鄉村能走出來嗎,還有下一代呢?重蹈覆轍,是件很可悲很可怕的事。“偶爾撲打蝴蝶,然後沉默 /偶爾,眼中映出彩虹”。偶爾會想家,會想在家快樂的時光,永存一種希望和信仰,但是這樣的時候也是稍叢即逝。終歸要面對。心,仍處在一團巨大的迷茫中,難以自拔,很困頓很迷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一種迫切感從心中某個暗角逐漸清晰又逐漸暗淡。

-

第3節,接地氣。他們用汗水和血淚使家裡的境況改變了不少,還改變了他們的整個人生軸向。回到久別的家裡,雖然見過世面,兜裡有了些錢,但那個家依然溫暖,村莊依然美麗如初,他們還沒有被世俗的東西帶遠。

-

第4節,迴歸或返璞歸真。一種井噴的疼痛的力量被生生撕裂,那是一種怎樣的疼痛?在外打工,到老了還是要回來,可村子依然蕭條依然空落,面對此情此景,“無言,或枯竭的澄澈”

-

詩人對社會現狀的批判立杆見影,見證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代又一代農民工前赴後繼走出去,還是難以改變村子沉睡的面貌,是揭露、是縮影、是瘡疤也是呼聲!這首詩,筆墨簡潔,跨度大,蘊含深刻。最後的一段,包含的意義更大。可為點睛之筆。無言,是因為葉落歸根。鄉土情,走遍天涯難忘。那裡是生命的原鄉,也是心靈的原鄉。只有腳步在這片土地,心才有依靠,和踏實。鄉村,還是如前澄澈。只是這靜,這淨,透著荒涼。因為我們的鄉村是一片留守的園地。年輕人都在往城市的途徙裡。鄉村只剩下名義的澄澈。少了活力,少了親情的滋養。這是整個社會的縮影。黯傷莫不勝過明歡。

-

詩歌語言在表現形式上受諸多因素管控,只有相互構築、相互關聯(就是人們常說的用物象能感觸到的方式,不再為二元對立服務,而再現當時的場景、場面、情景和情感,當然得用很精準、縮略的詞語去激活),這樣才能形成藝術媒介,使文本本身活色生香。

-

詩歌文本意向的產生和寓意的結合就能豐富一件作品的表現力和張力,不管是是外延還是內斂,都能一目瞭然。同時,當然要注意避免晦澀,避免在表現形式上使用高密度語言給讀者帶來阻力,避免使作品與讀者處於對立對抗中。

-

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干擾詩歌朝向或文本力量的較量和延伸。只有避免評判標準失控從而使得意向和意象成了花瓶式的贅述,詩歌語言才不再是再現上的旁白或獨裁者。

「世界詩歌文學|李青詩論」詩歌的異次元

溫馨敬告

《世界詩歌文學》為國際化綜合性詩歌文學高端平臺(含:電子日刊和紙刊年刊)。平臺由兩家專業傳媒公司專門負責公益性推廣運作(廣州、香港各一家;前者負責大中華區,後者負責大中華區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

“電子日刊”定位“高端精品”,“紙刊年刊”更是“精中選精”!所有上選紙刊年刊作品全部在日刊發表過的作品中篩選;所有上選紙刊年刊的作品將同時免費翻譯成英文版本,以雙語版本的形式進行國際化推廣!所有上選年刊的作者將免費獲得樣刊贈送的資格。

本刊有專門基金支持,採用公益性模式運作(僅限原創首發作品:所有打賞全額返贈作者當稿酬)。平臺採取國際化運作推廣機制和模式,與國際各大高校、圖書館、出版發行文化傳媒實體等合作密切,為各實力創作者打造晉級國際一流水準平臺的階梯和舞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