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革,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裡。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歷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麼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侷限的位置裡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麼也不是。

什麼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麼守規矩之類。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革,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裡。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歷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麼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侷限的位置裡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麼也不是。

什麼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麼守規矩之類。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少年時代,

曾經進入一種閱讀的飢渴狀態,

一切文字她都想拿來看看。

父親當時說了幾句話,

令她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

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

讓它們在那裡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

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

所以,

學習必須要有選擇性,

如果被無用的東西淹沒,

那就是滅頂之災。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革,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裡。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歷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麼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侷限的位置裡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麼也不是。

什麼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麼守規矩之類。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少年時代,

曾經進入一種閱讀的飢渴狀態,

一切文字她都想拿來看看。

父親當時說了幾句話,

令她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

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

讓它們在那裡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

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

所以,

學習必須要有選擇性,

如果被無用的東西淹沒,

那就是滅頂之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演講到了最後,她有些哀嘆:

到現在為止,

你們中沒有人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學生狀態。

我沒有聽到你們中有一個人站起來說:

“老師,你講的我不服氣,

我認為我就是優秀,我就是未來的精英。”

說明你們真的很惶惑。

剛才這位女同學問:

“《聖經》教我們要謙卑,你卻要我們張揚。”

她算是聽懂了一半。

但她的問題令我很沮喪。

因為她沒有獨立思考,

她仍然是在選擇一個偶像。

就像當年我們用毛澤東的語錄,

來作人生格律一樣。

她仍然是想找一個東西來把自己罩住。

我要問:那麼,你想要怎麼樣?

你沒有“自己”嗎?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革,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裡。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歷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麼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侷限的位置裡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麼也不是。

什麼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麼守規矩之類。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少年時代,

曾經進入一種閱讀的飢渴狀態,

一切文字她都想拿來看看。

父親當時說了幾句話,

令她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

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

讓它們在那裡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

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

所以,

學習必須要有選擇性,

如果被無用的東西淹沒,

那就是滅頂之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演講到了最後,她有些哀嘆:

到現在為止,

你們中沒有人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學生狀態。

我沒有聽到你們中有一個人站起來說:

“老師,你講的我不服氣,

我認為我就是優秀,我就是未來的精英。”

說明你們真的很惶惑。

剛才這位女同學問:

“《聖經》教我們要謙卑,你卻要我們張揚。”

她算是聽懂了一半。

但她的問題令我很沮喪。

因為她沒有獨立思考,

她仍然是在選擇一個偶像。

就像當年我們用毛澤東的語錄,

來作人生格律一樣。

她仍然是想找一個東西來把自己罩住。

我要問:那麼,你想要怎麼樣?

你沒有“自己”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願我今天講的能夠觸動你們的內心。

我相信從前沒有人這樣對你們講過。

人家來北大,是來抬高自己的,

把這裡當作一個高平臺。

沒有幾個會關心下面的學子,

到底講的這些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因為大學已經成為名利場,

而你們成為墊場的石腳。

沒人管你們畢業後踏入怎樣迷茫的境地。

請你們自己跳起來,不要再當“石腳”。

活成一個自在的人,

一個自由的人,

一個明白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革,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裡。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歷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麼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侷限的位置裡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麼也不是。

什麼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麼守規矩之類。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少年時代,

曾經進入一種閱讀的飢渴狀態,

一切文字她都想拿來看看。

父親當時說了幾句話,

令她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

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

讓它們在那裡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

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

所以,

學習必須要有選擇性,

如果被無用的東西淹沒,

那就是滅頂之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演講到了最後,她有些哀嘆:

到現在為止,

你們中沒有人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學生狀態。

我沒有聽到你們中有一個人站起來說:

“老師,你講的我不服氣,

我認為我就是優秀,我就是未來的精英。”

說明你們真的很惶惑。

剛才這位女同學問:

“《聖經》教我們要謙卑,你卻要我們張揚。”

她算是聽懂了一半。

但她的問題令我很沮喪。

因為她沒有獨立思考,

她仍然是在選擇一個偶像。

就像當年我們用毛澤東的語錄,

來作人生格律一樣。

她仍然是想找一個東西來把自己罩住。

我要問:那麼,你想要怎麼樣?

你沒有“自己”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願我今天講的能夠觸動你們的內心。

我相信從前沒有人這樣對你們講過。

人家來北大,是來抬高自己的,

把這裡當作一個高平臺。

沒有幾個會關心下面的學子,

到底講的這些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因為大學已經成為名利場,

而你們成為墊場的石腳。

沒人管你們畢業後踏入怎樣迷茫的境地。

請你們自己跳起來,不要再當“石腳”。

活成一個自在的人,

一個自由的人,

一個明白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字字珠璣,卻讓人無力反駁,

因為她說的就是事實。

越是多元的社會,

越要保持本色,

才能贏得尊重,

但大多人不去思考,隨波逐流,

只想和大眾成為一類,

完全沒有自己的個性。

一味向環境妥協,

不能保持自我。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革,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裡。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歷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麼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侷限的位置裡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麼也不是。

什麼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麼守規矩之類。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少年時代,

曾經進入一種閱讀的飢渴狀態,

一切文字她都想拿來看看。

父親當時說了幾句話,

令她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

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

讓它們在那裡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

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

所以,

學習必須要有選擇性,

如果被無用的東西淹沒,

那就是滅頂之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演講到了最後,她有些哀嘆:

到現在為止,

你們中沒有人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學生狀態。

我沒有聽到你們中有一個人站起來說:

“老師,你講的我不服氣,

我認為我就是優秀,我就是未來的精英。”

說明你們真的很惶惑。

剛才這位女同學問:

“《聖經》教我們要謙卑,你卻要我們張揚。”

她算是聽懂了一半。

但她的問題令我很沮喪。

因為她沒有獨立思考,

她仍然是在選擇一個偶像。

就像當年我們用毛澤東的語錄,

來作人生格律一樣。

她仍然是想找一個東西來把自己罩住。

我要問:那麼,你想要怎麼樣?

你沒有“自己”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願我今天講的能夠觸動你們的內心。

我相信從前沒有人這樣對你們講過。

人家來北大,是來抬高自己的,

把這裡當作一個高平臺。

沒有幾個會關心下面的學子,

到底講的這些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因為大學已經成為名利場,

而你們成為墊場的石腳。

沒人管你們畢業後踏入怎樣迷茫的境地。

請你們自己跳起來,不要再當“石腳”。

活成一個自在的人,

一個自由的人,

一個明白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字字珠璣,卻讓人無力反駁,

因為她說的就是事實。

越是多元的社會,

越要保持本色,

才能贏得尊重,

但大多人不去思考,隨波逐流,

只想和大眾成為一類,

完全沒有自己的個性。

一味向環境妥協,

不能保持自我。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張曼菱是個個性非常鮮明的人,

不論從文化、行為、思想還是愛情上。

在愛情上,她奉行獨身主義。

一個同學苦戀等她多年,

那人現在事業有成,

在美國有一棟多層的商廈,

至今獨身。

但她不能給他一個圓滿的答覆。

她不想走進圍城,

也不想去美國,

儘管當年美國記者把她登在時代週刊封面上,

但她並不喜歡美國,

只想留在自己祖國。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革,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裡。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歷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麼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侷限的位置裡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麼也不是。

什麼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麼守規矩之類。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少年時代,

曾經進入一種閱讀的飢渴狀態,

一切文字她都想拿來看看。

父親當時說了幾句話,

令她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

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

讓它們在那裡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

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

所以,

學習必須要有選擇性,

如果被無用的東西淹沒,

那就是滅頂之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演講到了最後,她有些哀嘆:

到現在為止,

你們中沒有人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學生狀態。

我沒有聽到你們中有一個人站起來說:

“老師,你講的我不服氣,

我認為我就是優秀,我就是未來的精英。”

說明你們真的很惶惑。

剛才這位女同學問:

“《聖經》教我們要謙卑,你卻要我們張揚。”

她算是聽懂了一半。

但她的問題令我很沮喪。

因為她沒有獨立思考,

她仍然是在選擇一個偶像。

就像當年我們用毛澤東的語錄,

來作人生格律一樣。

她仍然是想找一個東西來把自己罩住。

我要問:那麼,你想要怎麼樣?

你沒有“自己”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願我今天講的能夠觸動你們的內心。

我相信從前沒有人這樣對你們講過。

人家來北大,是來抬高自己的,

把這裡當作一個高平臺。

沒有幾個會關心下面的學子,

到底講的這些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因為大學已經成為名利場,

而你們成為墊場的石腳。

沒人管你們畢業後踏入怎樣迷茫的境地。

請你們自己跳起來,不要再當“石腳”。

活成一個自在的人,

一個自由的人,

一個明白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字字珠璣,卻讓人無力反駁,

因為她說的就是事實。

越是多元的社會,

越要保持本色,

才能贏得尊重,

但大多人不去思考,隨波逐流,

只想和大眾成為一類,

完全沒有自己的個性。

一味向環境妥協,

不能保持自我。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張曼菱是個個性非常鮮明的人,

不論從文化、行為、思想還是愛情上。

在愛情上,她奉行獨身主義。

一個同學苦戀等她多年,

那人現在事業有成,

在美國有一棟多層的商廈,

至今獨身。

但她不能給他一個圓滿的答覆。

她不想走進圍城,

也不想去美國,

儘管當年美國記者把她登在時代週刊封面上,

但她並不喜歡美國,

只想留在自己祖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其實回憶起來,

張曼菱的一生是高開低走的,

在屬於她的年代展翅飛翔,

而現在,她選擇了蟄伏,

可她始終保持著本色的自信。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革,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裡。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歷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麼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侷限的位置裡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麼也不是。

什麼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麼守規矩之類。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少年時代,

曾經進入一種閱讀的飢渴狀態,

一切文字她都想拿來看看。

父親當時說了幾句話,

令她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

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

讓它們在那裡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

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

所以,

學習必須要有選擇性,

如果被無用的東西淹沒,

那就是滅頂之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演講到了最後,她有些哀嘆:

到現在為止,

你們中沒有人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學生狀態。

我沒有聽到你們中有一個人站起來說:

“老師,你講的我不服氣,

我認為我就是優秀,我就是未來的精英。”

說明你們真的很惶惑。

剛才這位女同學問:

“《聖經》教我們要謙卑,你卻要我們張揚。”

她算是聽懂了一半。

但她的問題令我很沮喪。

因為她沒有獨立思考,

她仍然是在選擇一個偶像。

就像當年我們用毛澤東的語錄,

來作人生格律一樣。

她仍然是想找一個東西來把自己罩住。

我要問:那麼,你想要怎麼樣?

你沒有“自己”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願我今天講的能夠觸動你們的內心。

我相信從前沒有人這樣對你們講過。

人家來北大,是來抬高自己的,

把這裡當作一個高平臺。

沒有幾個會關心下面的學子,

到底講的這些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因為大學已經成為名利場,

而你們成為墊場的石腳。

沒人管你們畢業後踏入怎樣迷茫的境地。

請你們自己跳起來,不要再當“石腳”。

活成一個自在的人,

一個自由的人,

一個明白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字字珠璣,卻讓人無力反駁,

因為她說的就是事實。

越是多元的社會,

越要保持本色,

才能贏得尊重,

但大多人不去思考,隨波逐流,

只想和大眾成為一類,

完全沒有自己的個性。

一味向環境妥協,

不能保持自我。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張曼菱是個個性非常鮮明的人,

不論從文化、行為、思想還是愛情上。

在愛情上,她奉行獨身主義。

一個同學苦戀等她多年,

那人現在事業有成,

在美國有一棟多層的商廈,

至今獨身。

但她不能給他一個圓滿的答覆。

她不想走進圍城,

也不想去美國,

儘管當年美國記者把她登在時代週刊封面上,

但她並不喜歡美國,

只想留在自己祖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其實回憶起來,

張曼菱的一生是高開低走的,

在屬於她的年代展翅飛翔,

而現在,她選擇了蟄伏,

可她始終保持著本色的自信。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不論是高開低走,

還是低開高走,

或者高開高走、低開低走,

塑造自我,保持自我,

才是最重要的。

"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大家都知道,

美國《時代週刊》是全世界範圍內

享富盛名的刊物,

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

一般是國家元首和社會名流。

改革開放以來,

鄧小平曾兩次登上該刊封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

就叫張曼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4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他們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當地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的

國立西南聯大的影響,

就算1946年學校停止辦學,

兩人對學習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正因為如此,

張曼菱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

她熱愛文學,

卻沒有把自己打造成母親那樣溫婉的大家閨秀。

這個女孩子太過特立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甚至是火爆的,

總是揚言說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歲那年,

她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

“老實”7年過後,

終於“耐不住躁動”,

獨自跑回昆明,

組織了一場紀念週總理的活動,

結果直接讓人打成反革命分子,

還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

可不上學怕什麼,

知識又不是隻能在學校學到,

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78年恢復高考後,

張曼菱二話不說上了考場,

雲南省第一個文科狀元的頭銜,

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說,

這種人才應該是眾多學校爭搶的對象,

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

所有人避之若浼,

沒有學校敢錄取她。

這次才真的讓人有點心灰意冷,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

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

果斷將她收歸門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進入北大之後,

張曼菱可謂風光無兩,

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

還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引起極大反響,

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

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緊接著,

她又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

反響都不錯,

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

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

讓她成為北大的一面標誌性旗幟,

只要提起北大,

就能聯想到這個“讓人頭疼”的姑娘。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

北大一共5個名額,

3名老師,2名學生,

坦白說,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準備的。

但張曼菱再一次齣戲報名,

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

甚至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

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

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在當時太過“大膽”的言論遭到批判,

而她的“野蠻行徑”,

也被寫進了大字報。

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

幾次想對她進行處理,

順便“整頓”北大校風,

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

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

尤其是季羨林,

讓自己的祕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祕書”,

寸步不離。

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

季羨林才撤回祕書,放下心來。

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82年,

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說是論文,

其實也不叫論文,

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

剛交上去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不靠譜:

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

卻依舊沒長“心眼”,

肯定會得零分。

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

她特有的個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畢業後,

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

專職寫作,

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1989年,

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

創辦影視文化公司,

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

事業風生水起,

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回來,

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

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

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

對西南聯大的研究:

短短8年零11個月,

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

8位兩彈一星元勳,

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

她也這樣想,

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

但小時候的生活卻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

就是她的使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1998年,

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

用了10多年的時間,

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

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

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

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

西南聯大就是一部,

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

讓它所蘊藏的財富,

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西南聯大啟示錄》,

就在那個時候落成,

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

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007年的時候,

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

九十多歲的老人家說,

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

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

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

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

她的感情還沒到,

便不能寫好。

不想第二年的時候,

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

裡面只有一張紙,

兩遍“北大回憶”。

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

感情來了,

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那個年代的北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

自成風骨難筆拓,

那個年代的學子們,

有著獨立的思想,

那個年代,

真是令人感懷!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一本《北大回憶》,

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

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

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

眼睛熠熠生光。

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

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

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

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

卻讓這個時代,

變平庸了。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為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

再回不去了呢?

張曼菱經常會思考,

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

她的侄孫女小米在學前班裡,別的同學聽話端坐,只有她東顧西盼,老師就嚇唬說,不坐好不給小紅花。她不禁嘆氣:“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連兩歲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卻不懂。”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21014年3月29日,

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

觀點犀利獨到,

極具穿透力。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

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

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不想講那些故事啦,

因為西南聯大的故事離你們實在是太遠了。

我說的遠,

不是時代和時間的遠,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遠。

你們坐在這裡,

號稱是北大學子,

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

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

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

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

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不講故事,

開始講自己的思想,

這些思想並不系統,

但是鮮活,現實,

能夠觸動他們,

能夠觸動社會。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

但我並不認為,

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

說實話,我認為,

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

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

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

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

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

你們才坐在這裡。

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

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

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

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

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

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

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

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

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

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

少了俏皮,少了青春,

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

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

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

加大對自己的壓抑,

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

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

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

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麼一條路走下去,

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

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而你們卻是。

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

更不敢說“我要”。

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

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

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

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

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

你們沒有個性,

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險。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的言辭異常直白,

甚至讓人難堪,

學生們從來沒有聽過誰這樣犀利地否定大學教育,

而從來都是佼佼者的他們,

也不曾被人劈頭蓋臉地罵過,

可頭頂的聲音,

還在繼續。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我去過那種所謂的大學城,

那是對你們的遺棄。

簡直就是大學的犯罪。

在遙遠的郊區,除小賣部什麼都沒有,

老師都不在那兒。

一群剛入學的孩子們在那裡,

簡直是集中營。

我有位師兄郝斌,

是北大的前領導,

他說過:“這是對孩子和家長的犯罪。

對這些熱心向上進入大學的新生,

完全是一種欺騙和不負責。”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她還講了兩個中科院學生問的問題。

有個女生問她: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是留長一點好,

還是短一點好?”

她是多麼需要友誼,

需要欣賞,

需要長輩的呵護。

還有一個外地學生問:

“老師,北京有什麼好?”

他很想念他的家鄉,

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大學其實是一塊荒地,

所以現在成年了的大學生們,

必須醒悟:

“全靠自己救自己”。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中國發動了文革,

那是一次大災難,當時有一個口號:

砸爛舊教育制度。

其實那是把自己敬愛的老師們,

一個個打了一頓,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號召你們去“砸爛”誰,

你們也不懂錯在哪裡。

今天中國大學狀態,

是各種歷史惡果的堆砌,

有體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的“惡之花”。

你的年華趕上了,趕上這還沒改革,

也不知道怎麼改革的混亂的教育狀況,

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

但你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你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

從侷限的位置裡摘出來,

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

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

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麼也不是。

什麼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沒。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擾,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

而不是什麼守規矩之類。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張曼菱少年時代,

曾經進入一種閱讀的飢渴狀態,

一切文字她都想拿來看看。

父親當時說了幾句話,

令她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

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

讓它們在那裡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

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

所以,

學習必須要有選擇性,

如果被無用的東西淹沒,

那就是滅頂之災。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演講到了最後,她有些哀嘆:

到現在為止,

你們中沒有人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學生狀態。

我沒有聽到你們中有一個人站起來說:

“老師,你講的我不服氣,

我認為我就是優秀,我就是未來的精英。”

說明你們真的很惶惑。

剛才這位女同學問:

“《聖經》教我們要謙卑,你卻要我們張揚。”

她算是聽懂了一半。

但她的問題令我很沮喪。

因為她沒有獨立思考,

她仍然是在選擇一個偶像。

就像當年我們用毛澤東的語錄,

來作人生格律一樣。

她仍然是想找一個東西來把自己罩住。

我要問:那麼,你想要怎麼樣?

你沒有“自己”嗎?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願我今天講的能夠觸動你們的內心。

我相信從前沒有人這樣對你們講過。

人家來北大,是來抬高自己的,

把這裡當作一個高平臺。

沒有幾個會關心下面的學子,

到底講的這些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因為大學已經成為名利場,

而你們成為墊場的石腳。

沒人管你們畢業後踏入怎樣迷茫的境地。

請你們自己跳起來,不要再當“石腳”。

活成一個自在的人,

一個自由的人,

一個明白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字字珠璣,卻讓人無力反駁,

因為她說的就是事實。

越是多元的社會,

越要保持本色,

才能贏得尊重,

但大多人不去思考,隨波逐流,

只想和大眾成為一類,

完全沒有自己的個性。

一味向環境妥協,

不能保持自我。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但張曼菱是個個性非常鮮明的人,

不論從文化、行為、思想還是愛情上。

在愛情上,她奉行獨身主義。

一個同學苦戀等她多年,

那人現在事業有成,

在美國有一棟多層的商廈,

至今獨身。

但她不能給他一個圓滿的答覆。

她不想走進圍城,

也不想去美國,

儘管當年美國記者把她登在時代週刊封面上,

但她並不喜歡美國,

只想留在自己祖國。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其實回憶起來,

張曼菱的一生是高開低走的,

在屬於她的年代展翅飛翔,

而現在,她選擇了蟄伏,

可她始終保持著本色的自信。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不論是高開低走,

還是低開高走,

或者高開高走、低開低走,

塑造自我,保持自我,

才是最重要的。

她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女性,還揭示大學城只是塊荒地


人的本性並不時刻向上,

我們可以偶爾妥協,

偶爾懶惰,

但一定要,

保持自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