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改革進行到底 鐵路“貨改”大有可為

市場營銷 時政 魯南播報 2017-08-03

鐵路“貨改”旨在對長期以來政企不分的鐵路管理體制實施改革,是鐵路運價改革的關鍵性步驟。業界人士表示,目前改革取得了積極效應。面對“貨改深水區”,未來應該從效率提升、管理優化、機制改革等層面入手,發揮鐵路貨運網絡優勢,讓鐵路物流更好地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經濟參考報8月1日)

得益於“貨改”和鐵路政企分開、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等因素,我國鐵路體制改革開始加速,鐵路運價改革也不斷向前推進。業界普遍認為,從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的效果來看,改革打破了原來鐵路貨運統一定價、統一收費的模式,賦予了鐵路運輸企業自主定價權,而通過靈活的運價政策,不僅降低了社會物流成本,也提高了鐵路在物流市場的競爭力,有效遏制了鐵路貨運量的下滑勢頭。

據鐵路總公司統計,上半年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18.17億噸,同比增長15.39%,發送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六月份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2.99億噸,同比增長16.3%。而在年初鐵路工作會議上,鐵總預計全年完成貨物發送量27.5億噸。僅過半年,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了全年目標的66%,超過計劃完成額。

以史為鑑,可明心智。曾經鐵路貨運經歷過“等靠要”時代,換來的代價卻是每況愈下的發送量,連續數年的下跌,讓鐵路貨運突破了歷史性“冰點”。路在何方?就在市場!鐵路部門意識到脫離市場就會被“拋棄”,違背市場規律就不能實現持續發展。走出鐵路貨運的“囧途”,必須進行鐵路貨運改革。

首先改思想,改觀念。思想不滑坡,發展不落後。在貨運營銷改革上,鐵路摒棄“等靠要”思想,放下“身段,”拋開優越性。從“老大”變身“小二”,用市場化的思維看發展,把目光瞄向市場,將定位放在市場,讓“自身”融入到市場。思想跟的上變化,覺悟追的上發展,鐵路貨運實現了與市場同步。近年來,鐵路“貨改”緊跟時代發展,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從只服務國內市場到運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轉變。目前,國內29個城市開行了中歐班列,最遠運輸里程超過1萬公里。此外,搭上“互聯網+”快車,鐵路貨運也從單一的線下經營變成線上線下全覆蓋。在中國鐵路95306網大宗商品服務平臺上,最早打造線上交易的一批路局有時一個月的業務量就達到500多萬噸,接近全路業務量的一半。很多路局還介入了電商、快遞等業務領域。

其次改體制。鐵路根據自身資源,“把脈”市場,理順市場供與需的關係,從價優質高上下功夫。去掉槓槓,簡化流程,隨到隨辦,拓寬渠道,並且根據客戶需求,編制運輸計劃,推行“門到門”取送貨服務。體制上的改變,營銷效果不斷顯現,得到了客戶信賴。據報道受改革措施激勵,中國鐵路物流企業在管理和服務上有了很大提升,很多企業改進貨運受理方式,取消中間環節;鐵路業務開始涵蓋大宗物資、多式聯運、中歐班列、商品車運輸、散貨快運等諸多方面,業務模式也越來越多元化,電話、傳真、互聯網都能辦理鐵路發貨業務;有的路局甚至打造升級版的“門到門”運輸,為客戶提供全套物流解決方案,不僅獲得了更多中轉倉的運輸訂單,還進入了中轉倉汽車配送等新領域。

再次改模式。合則興。單打獨鬥不如“抱團”發展。鐵路在中長途運輸上具有優勢,而公、海、空等各自也都有運輸優勢。鐵路主動聯合公路、民航、水運等,推行公鐵聯運、空鐵聯運、鐵海聯運、國際聯運等多種運輸模式。融合之路,為鐵路貨運發展注入了活力。

上半年鐵路貨運持續增長,有力的促進了我國經濟穩的格局更加鞏固,好的態勢更加明顯。然而,在鐵路進入暑運期,鐵路部門將增加運能運量,以滿足旅客出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貨運發送量。而當前的洪澇與高溫也會對鐵路貨運帶來一定的衝擊。下半年,鐵總要完成全年貨物發送量27.5億噸目標,仍需迎難而上,砥礪奮進!

鐵路貨運改革猶如一場“大換血”,其改革過程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和問題。可喜的是,隨著近年來貨運改革的大力推行,一些成效也開始顯現,據鐵路總公司統計,上半年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18.17億噸,同比增長15.39%,六月份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2.99億噸,同比增長16.3%。這些積極變化無疑給鐵路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提供了新的發展生機。筆者相信鐵路貨運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大有可為。

作者:劉文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