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作者 / 艾木子

林燦一聲槍響過後,趙嘉良,倒在了還沒來得及喊他一聲“爸”的李飛面前。

《破冰行動》迎來大結局的當晚,#趙嘉良死了#、#李飛沒叫良叔一聲爸爸#意外成為微博熱搜。

劇粉圈中哀聲一片,紛紛喊著“要給編劇寄刀片”。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但同時,大毒梟林耀東落網,塔寨270戶涉案人員全部抓捕歸案,霸屏近一個月的《破冰行動》以7.9的豆瓣評分正式“結案”。

作為一部由真實案件改編的“緝毒”題材影視作品,《破冰行動》不僅憑藉內容上的“大膽、敢拍”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更是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在互聯網平臺的一次新嘗試。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在此前,不管是電視劇作品《人民的名義》、《建國大業》還是電影作品《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近幾年的主旋律作品都曾經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熱議。但也有不少聲音表示,在當下鮮肉當道的影視作品中,主旋律題材其實已經很難吸引年輕觀眾的關注。

但是年輕人真的不看“主旋律“麼?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在《破冰行動》收官之際進行了一次觀眾調查,希望能澄清這些年,“主旋律”受到的偏見和誤解。

樣本總數:108人;男女比例:40:68;年齡分佈:(見下圖)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看與不看,是誰說的算?

在《破冰行動》開播前,主旋律題材能否與當下網絡用戶的氣質相契合,是愛奇藝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儘管此前,不乏有8.3分的《人民的名義》、9.2分的《亮劍》、8.0分的《湄公河行動》、8.3分的《紅海行動》等高口碑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但這些作品大多通過電視或院線渠道播放,因此能夠吸引範圍更廣的觀眾群體。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而網劇則受到了渠道的限制。

以《破冰行動》為例,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實際結果受樣本範圍影響),在70後群體中,《破冰行動》的關注率(該年齡層的關注人數/該年齡層樣本人數)僅達到了52%,80後和90後群體中對於該劇的關注率則分別為78%和79%。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樣本中關注《破冰行動》的年齡分佈)


從圖表中也可以看出,當一向被認為受眾年齡偏高的主旋律題材依靠網絡平臺傳播後,對網絡平臺接受度更高的80後和90後已經超過70後成為了主旋律題材的主力觀眾。

但儘管如此,在108位樣本中,完全不關注主旋律題材的觀眾還是基本以90後為主。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對主旋律題材表示完全不會觀看的觀眾年齡層)


而他們對於該題材不感冒的原因也大多相同。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不喜歡主旋律題材的原因)


實際上,在幾年前,中國的主旋律題材大多都還是以抗戰劇為主。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戴著八角帽的紅軍和口音不是那麼純正的“日本鬼子”是很多80後、90後對於主旋律題材的唯一印象,也是除了書本以外,瞭解中國紅色歷史的唯一途徑。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觀眾對於主旋律作品的第一印象)



但也就是在這些抗戰劇中,越來越多“雷人”的劇情以及粗製濫造的特效和極其牽強的劇本,讓年輕人逐漸對主旋律題材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抗拒心理。

從這一點來說,主旋律題材與網絡平臺聯手,或許也可以看作“主旋律年輕化”的轉變之一。


內容決定成敗,營銷定義勝負

在轉變的過程中,以反腐倡廉為主題的《人民的名義》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在當時,該劇平均收視率一度達到3.66%,單集最高收視率更是達到7.3%。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也是這部劇,讓更多的年輕觀眾看到了新時代主旋律題材的另一面。

綜合之後備受好評的《戰狼》、《紅海行動》等影視作品來看,當下受觀眾喜愛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大多已經呈現著“內容為主、營銷為輔”的模式。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近年來熱門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的熱門程度)


這些熱門主旋律題材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以《亮劍》、《戰狼》為代表的戰爭題材;以《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以及《破冰行動》等影視作品為代表的,根據真實事件或案件原型改編後的刑偵題材;以及類似《人民的名義》一樣的揭露社會不良風氣的主旋律題材。

其中,抗戰劇及軍旅題材明顯更受到70後以及60後觀眾的歡迎,而1980年後出生的年輕觀眾則更偏向於《人民的名義》這樣直擊社會問題類的主旋律作品。

而拋開年齡影響後,與曾經的製作粗糙的抗戰劇相比,大多數觀眾往往對於主旋律中貼近生活的情節、展現出的社會痛點能夠產生共鳴,這也是當下主旋律作品能夠吸引觀眾的根本點。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什麼情況下會觀看主旋律影視作品)


除此之外,主旋律作品也要與時俱進,在營銷手段上做到更加社交化、年輕化。

在調查中,我們也對當下觀眾瞭解主旋律影視作品的途徑進行了調查。在70後群體中,受到家庭環境影響而青睞主旋律題材的觀眾大有人在,但在80後以及90後中,社交媒體以及主旋律題材的話題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題材的播出效果。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觀眾瞭解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的途徑)


以《破冰行動》為例,該劇在前期就在微博上發起了“破冰行動狼人殺”話題互動,並聯合線下咖啡店對該劇進行宣傳,加強了該劇與更多年輕觀眾之間的聯繫。

也是由此,近幾年主旋律題材才能得以相繼“出圈”,並不斷刷新年輕觀眾對於主旋律題材的認知。


“主旋律”未來的“看得見”與“看不見”

對於製作團隊來說,當下“主旋律”題材的出圈幾乎是可預見的。

經過了對近幾年爆款主旋律題材的分析,平臺以及製作團隊也都摸清了主旋律影視劇的“套路”。

首先體現在選角上。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比如說,《破冰行動》此次的主演中,黃景瑜曾經出演主旋律電影《紅海行動》;王勁鬆曾出演《恰同學少年》、《北平無戰事》等歷史劇;吳剛則因《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走紅……他們大多都是既往主旋律題材中的熟面孔。

這些老演員的坐陣也一定程度上確保了主旋律影視劇的質量。

而另一方面,近年來的主旋律作品大多會邀請公安部、人民檢察院以及禁毒局等專業人士對劇本以及演員的服裝、動作等方面進行指導,加之創作團隊對真實案件中人物特點的挖掘。這些主旋律影視劇才能夠呈現出強對比的人物性格及反差,從而將現實題材與藝術創作更緊密的結合。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觀眾期待看到的主旋律影視劇)


在精神層次方面,當下的主旋律影視劇也大多以表達人物對信仰的堅守,加之反派呈現的信仰迷失,二者結合,創造出了獨屬於主旋律題材的浪漫主義。

對於觀眾來說,當主旋律影視劇不再一味的強調刻板說教,而是期望引起大眾對社會性話題的關注時,這一題材希望傳達的內在精神自然而然就會被觀眾接受。


調查|80、90後成《破冰行動》主力受眾,主旋律題材“破冰”在即

(主旋律影視劇的影響)



這些影響也不會根據受眾的性別、年齡而有所區分。

同樣以《破冰行動》為例,該劇取消了衍生小說中的部分感情戲,在很多人看來,這讓整部劇最初成為了以男性觀眾為主要受眾的題材。但播出後,刑偵人員在辦案中表現出的內心的責任擔當和隱忍,也同時感染到了女性觀眾。

總的來說,不管內容生產還是內核精神,如今的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正在向新時代過渡,也正在逐漸被新一代的年輕觀眾所接受。

我們也大可期待,在未來,主旋律題材會給更多年輕人以精神力量。

那是獨屬於中國人的精神力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