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攝影 攝影世界 2019-07-01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逆光,是一個拍攝難度頗高,卻足以 “化腐朽為神奇” 的光位,可以把許多看起來十分普通的場景拍出特殊的氛圍。

理論上來說,所有題材都可以嘗試用逆光拍攝,但其中有 4 種題材效果最棒,而且拍攝難度較低,最 “新手友好”,值得大家一試。

是哪 4 種題材呢?往下看您就知道了~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科普一下,為什麼逆光可以 “化腐朽為神奇”。

1. 逆光拍攝的好處

攝影活動的產品,是二維的、平面的圖像,如何增加畫面的立體感和強化空間縱深感是一個值得好好考慮的問題。

而逆光通過高光和陰影的組合,可以有效地凸顯物體的輪廓和表面的紋理——而這正是立體感的最重要來源之一。

如下圖所示,這棵被冰雪覆蓋的樹外觀呈現白色,而雪天的天空本身也偏白,樹木的立體感其實很不明顯,但在逆光照射下擁有了出眾的立體感: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除此之外,對於一些可能比較 “平淡” 的場景,逆光可以通過高光和陰影的強烈對比來增加照片的戲劇性,同時還便於創造一些酷炫的視覺特效,如星芒、眩光等。

逆光光源可以直接出現在畫面中,也可以在取景框的外部,這樣便於控制光比,不至於 “亮處太亮黑處太黑”。

任何光源都可以創造逆光效果——只要你正對著光源拍攝就可以,不過陽光、窗戶和閃光燈是最常用、最受歡迎的。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大致科普完了逆光的好處,接下來該進入今天的正題了:

2. 適合逆光拍攝的 4 種題材

食物

用食物來練習逆光攝影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你可以隨時調整食物和光源的相對角度和距離,體會不同光源位置產生的照明效果差異。

窗戶光是美食攝影中最受歡迎的光源。玻璃窗寬大的面積使得照射進室內的自然光變得均勻而柔和,陰影較少而且色彩還原度較高。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其它光源同樣也能發揮作用:冰箱燈,爐灶,檯燈,手機燈…… 比起自然光,它們更可控,受時間、地點的影響更小。

但利用這些人工光源,可能會存在色偏問題,可以通過自定義白平衡或後期調色來解決這一問題——在食物旁放張白紙先拍張照,以作為調整白平衡的參照。

逆光拍攝 “正在冒著熱氣” 的食物也是不錯的選擇,光線會照亮蒸汽中的水分子,讓無形的氣體具備了有形的質感。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自然小景

在拍風光大景時,逆光可能會給不少人,尤其是攝影新手帶來嚴重困擾,因為光比往往會過大;但拍小景時,逆光往往還是會有上佳的表現。

尤其是在拍攝具有透光性的景物,如葉子、花瓣時,逆光的透射會把景物的質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日落的暖色調、低角度逆光除了創造大光比的戲劇性以外,還能為景物提供一層金黃色的輪廓。

拍攝數量大、形狀規律、透光性強的的景物(如麥穗、蒲公英等)時不妨利用這一點,大量輪廓光同樣會創造很不錯的視覺效果。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人像

無論是在自然光條件下還是人工布光,逆光都可以為你的人像作品創造強烈的情感。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人臉可能會變得過黑,需要調整曝光或者對臉部進行補光。

如果沒有條件補光,可以嘗試兩種方案:調整光線方向稍微減小光比,或者拍攝人物特寫,讓人臉正常曝光而讓背景過曝——反正背景的比例不大,過曝也不會太難看。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和上一章節中提到的一樣,利用日落的逆光可以把模特的髮絲勾勒出驚豔的輪廓光效果。調整鏡頭和模特與自然光源的相對位置,以獲得最佳效果。

順帶一提,在室內布光中,逆光往往和其它光源混合使用,作用也是製造輪廓光。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剪影

之所以說逆光拍攝難度高,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光比大,對曝光控制比較難。而拍剪影完美規避了這個問題——不怕光比大,就怕光比不夠大。

尋找有特殊輪廓外型的自然景物或人物作為拍攝對象,以畫面中最亮的部分為基準進行曝光(通過點測光或調低曝光補償實現),你可以把主體拍成一團黑,只留下輪廓:

拍攝剪影時建議先從簡單的 “簡潔背景+少量景物” 入手,因為在剪影狀態下畫面中各種景物的輪廓會連在一起,很容易形成互相干擾,一不小心就容易顯得很亂。

拍風光時也可以嘗試讓太陽直接入鏡,把其它景物剪影/半剪影化。由於這一技法重視的是太陽本身帶來的 “溫暖感” 和視覺特效——眩光或星芒,對於景物的 “簡潔性” 要求反而並不太高。

化腐朽為神奇!適合逆光拍攝的 4 大題材

(來源:實用攝影技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