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四千年曆史的陝州地坑院,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剛發現
1/15 三門峽陝縣的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們穴居生存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約4000年的歷史。被考古稱為人類穴居的活化石。(李剛 攝影)
2/15 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黃土地上,挖一個邊長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的深坑,深6至7米,然後在四壁鑿挖8至12孔窯洞,窯院一角的一孔窯洞挖出一個斜向彎道通向地面,作為居民出入院子的門洞。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15 這是一個村中300年前建成的地坑院入口,要想進入,就得從這個10米長的通道進入,周邊沒有水泥,只有黃泥,筆者和同伴一起走進去。2014年陝縣西張村鎮廟上村因地坑院分佈廣泛入選國家住建部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4/15 一位60多歲老人站在院內的大樹下,她仍舊居住在這裡。在地坑院裡種植花草樹木,是院裡主人裝飾地坑院必不可少的工序。黃土高原地區地坑院的分佈較多,地坑院冬暖夏涼深受農民喜愛。2007年河南陝縣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地坑窯院文化之鄉。
5/15 地坑院裡的臥室非常簡陋,但是非常溫暖,當時天氣也在零度左右,裡面一點也不潮溼,很乾燥。地坑窯院建造十分巧妙,頗具匠心,窯洞與大地相通,臥於大地之中,隨大地脈膊跳動,實用價值具有防震功能。
6/15 因為天氣冷,在地坑院裡的人做飯也在臥室內,牆上擺放著碗。地坑院裡較有特色的飲食為“八大碗”與“十大碗”,是當地群眾操辦紅白喜事、娶媳嫁人、招待到訪貴客或時令節慶準備的特別吃食。
7/15 來這裡參看的城裡人,都非常好奇,無論在哪一處都拍照片。實踐中,人們對天井院不斷完善改造,使之合理化,這種地坑院窯為圓拱形,堅固耐壓,院洞深,冬暖夏涼,擋風隔音,安全可靠,冬季窯內溫度不會低於攝氏l0度左右,夏天也在20度左右,既使中午也要蓋上被子休息,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恆溫住宅”,最適宜人居住。
8/15 愛好攝影人的,也不忘給自己留張影。因為老的地坑院會逐漸的消失。據說這裡的地坑院20多年從萬座消失到百十座。窯洞的拱形曲線是窯洞立面構圖的重要元素,它與欄馬牆、瓦簷這些直線因素形成對比。
9/15 老地坑院裡的農具,堆在一個窖洞的門口。
10/15 地坑院裡的牆上掛著染成五顏六色的鐮刀,可以看出來這裡村民非常熱愛生活。
11/15 地坑院內露天的鍋灶。完全的“十大碗”包含紅燒肉(9塊)一碗、白肉(8塊)一碗、豬頭肉兩碗、黃花菜一碗、海帶一碗、豆芽一碗、粉條一碗、芹菜一碗、煎餅一碗。“八大碗”則是再由中選擇六個熱菜和兩個涼菜組成。另外,十大碗上菜的順序和擺放的方位也有一定的講究。
12/15 要想從地坑院出來,還得從這裡上去。由於黃土窯洞只有一個外露的門臉,俗稱“窯臉”。這唯一的立面真實地反映出拱形結構的特徵和門窗的裝飾藝術。
13/15 地坑院出口通道拐角處有一輛架子車。
14/15 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門峽境內保存較好,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天井院,依然保持著“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奇妙地下村莊景象,其中較早的院子有近300多年的歷史,住過六代人。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15/15 當然,在老地坑院的基礎上,當地政府注重了改造和新建。這是新建的地坑院,裡面可以供遊人吃住。【歡迎關注“剛發現”頭條號,它將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原創獨家視覺效果,領略不一樣的美景、美圖、趣事、奇聞。全為原創作品,敬請轉發!】
2017-04-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