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攝影 照相機 技術 曼哈頓印象PHOTO 2019-08-17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4.ACR中打開針對天空曝光的,簡單調節後進入PS,這個用於負責天空細節。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4.ACR中打開針對天空曝光的,簡單調節後進入PS,這個用於負責天空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5.在PS中,將天空素材,拖拽到地面素材的文件裡,這樣我們得到了由上至下,依次變亮的三張圖層。這三張圖層各自負責的任務我都說過了。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說你這明明就是脫褲子放屁,直接用天空曝光正常的和地面那張亮的圖層進行蒙板合成就行,為啥非要還要把地面那個拷貝一張比較暗的來?

兩個原因:

第一,如果用天空曝光正常的,直接與地面比較亮的那張進行合成,在塗抹地面光影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兩個原圖中的畫面不重合,因為畢竟是麥子,有可能會被風吹動,,但是如果用來自於地面那張較亮的來生成兩張明暗不同的圖層,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天空正常的,只負責天空,地面正常的,用來負責地面的影調繪製。

第二,天空曝光正常的照片,是針對天空曝光,改圖地面的細節肯定會有大量噪點,畫質不會好,而地面曝光正常的屬於前期向右,後期向左的方法,不會存在噪點,畫質更好.

所以,當我們拍攝地面會有移動位移可能的場景時,如果要曝光合成,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曝光方法,地面的永遠負責地面,天空的只用來負責天空。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4.ACR中打開針對天空曝光的,簡單調節後進入PS,這個用於負責天空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5.在PS中,將天空素材,拖拽到地面素材的文件裡,這樣我們得到了由上至下,依次變亮的三張圖層。這三張圖層各自負責的任務我都說過了。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說你這明明就是脫褲子放屁,直接用天空曝光正常的和地面那張亮的圖層進行蒙板合成就行,為啥非要還要把地面那個拷貝一張比較暗的來?

兩個原因:

第一,如果用天空曝光正常的,直接與地面比較亮的那張進行合成,在塗抹地面光影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兩個原圖中的畫面不重合,因為畢竟是麥子,有可能會被風吹動,,但是如果用來自於地面那張較亮的來生成兩張明暗不同的圖層,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天空正常的,只負責天空,地面正常的,用來負責地面的影調繪製。

第二,天空曝光正常的照片,是針對天空曝光,改圖地面的細節肯定會有大量噪點,畫質不會好,而地面曝光正常的屬於前期向右,後期向左的方法,不會存在噪點,畫質更好.

所以,當我們拍攝地面會有移動位移可能的場景時,如果要曝光合成,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曝光方法,地面的永遠負責地面,天空的只用來負責天空。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6.給最上方的圖層添加一個黑色蒙板,選出天空後,使用白色畫筆塗抹,將天空圖層與下方圖層進行合成。然後將上方兩張圖層合併。只剩兩張圖層。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4.ACR中打開針對天空曝光的,簡單調節後進入PS,這個用於負責天空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5.在PS中,將天空素材,拖拽到地面素材的文件裡,這樣我們得到了由上至下,依次變亮的三張圖層。這三張圖層各自負責的任務我都說過了。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說你這明明就是脫褲子放屁,直接用天空曝光正常的和地面那張亮的圖層進行蒙板合成就行,為啥非要還要把地面那個拷貝一張比較暗的來?

兩個原因:

第一,如果用天空曝光正常的,直接與地面比較亮的那張進行合成,在塗抹地面光影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兩個原圖中的畫面不重合,因為畢竟是麥子,有可能會被風吹動,,但是如果用來自於地面那張較亮的來生成兩張明暗不同的圖層,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天空正常的,只負責天空,地面正常的,用來負責地面的影調繪製。

第二,天空曝光正常的照片,是針對天空曝光,改圖地面的細節肯定會有大量噪點,畫質不會好,而地面曝光正常的屬於前期向右,後期向左的方法,不會存在噪點,畫質更好.

所以,當我們拍攝地面會有移動位移可能的場景時,如果要曝光合成,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曝光方法,地面的永遠負責地面,天空的只用來負責天空。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6.給最上方的圖層添加一個黑色蒙板,選出天空後,使用白色畫筆塗抹,將天空圖層與下方圖層進行合成。然後將上方兩張圖層合併。只剩兩張圖層。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7.現在剩下兩張圖層,給上方圖層添加一個白蒙板,這個時候,關鍵的描繪就開始了,我們需要針對地面的高光,還有我們重點要表現的部位,仔細的使用畫筆進行描繪,塗抹。

這個描繪的過程,你可以把它當作繪畫來享受吧,攝影的後期到了一定程度,真的有點像繪畫了。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4.ACR中打開針對天空曝光的,簡單調節後進入PS,這個用於負責天空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5.在PS中,將天空素材,拖拽到地面素材的文件裡,這樣我們得到了由上至下,依次變亮的三張圖層。這三張圖層各自負責的任務我都說過了。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說你這明明就是脫褲子放屁,直接用天空曝光正常的和地面那張亮的圖層進行蒙板合成就行,為啥非要還要把地面那個拷貝一張比較暗的來?

兩個原因:

第一,如果用天空曝光正常的,直接與地面比較亮的那張進行合成,在塗抹地面光影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兩個原圖中的畫面不重合,因為畢竟是麥子,有可能會被風吹動,,但是如果用來自於地面那張較亮的來生成兩張明暗不同的圖層,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天空正常的,只負責天空,地面正常的,用來負責地面的影調繪製。

第二,天空曝光正常的照片,是針對天空曝光,改圖地面的細節肯定會有大量噪點,畫質不會好,而地面曝光正常的屬於前期向右,後期向左的方法,不會存在噪點,畫質更好.

所以,當我們拍攝地面會有移動位移可能的場景時,如果要曝光合成,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曝光方法,地面的永遠負責地面,天空的只用來負責天空。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6.給最上方的圖層添加一個黑色蒙板,選出天空後,使用白色畫筆塗抹,將天空圖層與下方圖層進行合成。然後將上方兩張圖層合併。只剩兩張圖層。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7.現在剩下兩張圖層,給上方圖層添加一個白蒙板,這個時候,關鍵的描繪就開始了,我們需要針對地面的高光,還有我們重點要表現的部位,仔細的使用畫筆進行描繪,塗抹。

這個描繪的過程,你可以把它當作繪畫來享受吧,攝影的後期到了一定程度,真的有點像繪畫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8.塗抹完畢,添加一箇中間調曲線,增加畫面的反差。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4.ACR中打開針對天空曝光的,簡單調節後進入PS,這個用於負責天空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5.在PS中,將天空素材,拖拽到地面素材的文件裡,這樣我們得到了由上至下,依次變亮的三張圖層。這三張圖層各自負責的任務我都說過了。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說你這明明就是脫褲子放屁,直接用天空曝光正常的和地面那張亮的圖層進行蒙板合成就行,為啥非要還要把地面那個拷貝一張比較暗的來?

兩個原因:

第一,如果用天空曝光正常的,直接與地面比較亮的那張進行合成,在塗抹地面光影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兩個原圖中的畫面不重合,因為畢竟是麥子,有可能會被風吹動,,但是如果用來自於地面那張較亮的來生成兩張明暗不同的圖層,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天空正常的,只負責天空,地面正常的,用來負責地面的影調繪製。

第二,天空曝光正常的照片,是針對天空曝光,改圖地面的細節肯定會有大量噪點,畫質不會好,而地面曝光正常的屬於前期向右,後期向左的方法,不會存在噪點,畫質更好.

所以,當我們拍攝地面會有移動位移可能的場景時,如果要曝光合成,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曝光方法,地面的永遠負責地面,天空的只用來負責天空。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6.給最上方的圖層添加一個黑色蒙板,選出天空後,使用白色畫筆塗抹,將天空圖層與下方圖層進行合成。然後將上方兩張圖層合併。只剩兩張圖層。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7.現在剩下兩張圖層,給上方圖層添加一個白蒙板,這個時候,關鍵的描繪就開始了,我們需要針對地面的高光,還有我們重點要表現的部位,仔細的使用畫筆進行描繪,塗抹。

這個描繪的過程,你可以把它當作繪畫來享受吧,攝影的後期到了一定程度,真的有點像繪畫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8.塗抹完畢,添加一箇中間調曲線,增加畫面的反差。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9.蓋印一個圖層,使用高反差保留,對近處的亮點部位進行適當的銳化,突出麥穗的質感。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4.ACR中打開針對天空曝光的,簡單調節後進入PS,這個用於負責天空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5.在PS中,將天空素材,拖拽到地面素材的文件裡,這樣我們得到了由上至下,依次變亮的三張圖層。這三張圖層各自負責的任務我都說過了。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說你這明明就是脫褲子放屁,直接用天空曝光正常的和地面那張亮的圖層進行蒙板合成就行,為啥非要還要把地面那個拷貝一張比較暗的來?

兩個原因:

第一,如果用天空曝光正常的,直接與地面比較亮的那張進行合成,在塗抹地面光影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兩個原圖中的畫面不重合,因為畢竟是麥子,有可能會被風吹動,,但是如果用來自於地面那張較亮的來生成兩張明暗不同的圖層,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天空正常的,只負責天空,地面正常的,用來負責地面的影調繪製。

第二,天空曝光正常的照片,是針對天空曝光,改圖地面的細節肯定會有大量噪點,畫質不會好,而地面曝光正常的屬於前期向右,後期向左的方法,不會存在噪點,畫質更好.

所以,當我們拍攝地面會有移動位移可能的場景時,如果要曝光合成,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曝光方法,地面的永遠負責地面,天空的只用來負責天空。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6.給最上方的圖層添加一個黑色蒙板,選出天空後,使用白色畫筆塗抹,將天空圖層與下方圖層進行合成。然後將上方兩張圖層合併。只剩兩張圖層。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7.現在剩下兩張圖層,給上方圖層添加一個白蒙板,這個時候,關鍵的描繪就開始了,我們需要針對地面的高光,還有我們重點要表現的部位,仔細的使用畫筆進行描繪,塗抹。

這個描繪的過程,你可以把它當作繪畫來享受吧,攝影的後期到了一定程度,真的有點像繪畫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8.塗抹完畢,添加一箇中間調曲線,增加畫面的反差。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9.蓋印一個圖層,使用高反差保留,對近處的亮點部位進行適當的銳化,突出麥穗的質感。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10.色彩的調節,或者色彩傾向,大家似乎感覺我壓根就沒動是不?因為前期的曝光,還有ACR的簡單調節,已經不需要我對色彩進行大動干戈的調整了,通常我喜歡給畫面加點芥末綠,我都用最簡單的方法:要麼ACR的色溫色調,要麼照片濾鏡~這個純屬個人口味了。這個,我用了照片濾鏡~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4.ACR中打開針對天空曝光的,簡單調節後進入PS,這個用於負責天空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5.在PS中,將天空素材,拖拽到地面素材的文件裡,這樣我們得到了由上至下,依次變亮的三張圖層。這三張圖層各自負責的任務我都說過了。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說你這明明就是脫褲子放屁,直接用天空曝光正常的和地面那張亮的圖層進行蒙板合成就行,為啥非要還要把地面那個拷貝一張比較暗的來?

兩個原因:

第一,如果用天空曝光正常的,直接與地面比較亮的那張進行合成,在塗抹地面光影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兩個原圖中的畫面不重合,因為畢竟是麥子,有可能會被風吹動,,但是如果用來自於地面那張較亮的來生成兩張明暗不同的圖層,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天空正常的,只負責天空,地面正常的,用來負責地面的影調繪製。

第二,天空曝光正常的照片,是針對天空曝光,改圖地面的細節肯定會有大量噪點,畫質不會好,而地面曝光正常的屬於前期向右,後期向左的方法,不會存在噪點,畫質更好.

所以,當我們拍攝地面會有移動位移可能的場景時,如果要曝光合成,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曝光方法,地面的永遠負責地面,天空的只用來負責天空。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6.給最上方的圖層添加一個黑色蒙板,選出天空後,使用白色畫筆塗抹,將天空圖層與下方圖層進行合成。然後將上方兩張圖層合併。只剩兩張圖層。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7.現在剩下兩張圖層,給上方圖層添加一個白蒙板,這個時候,關鍵的描繪就開始了,我們需要針對地面的高光,還有我們重點要表現的部位,仔細的使用畫筆進行描繪,塗抹。

這個描繪的過程,你可以把它當作繪畫來享受吧,攝影的後期到了一定程度,真的有點像繪畫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8.塗抹完畢,添加一箇中間調曲線,增加畫面的反差。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9.蓋印一個圖層,使用高反差保留,對近處的亮點部位進行適當的銳化,突出麥穗的質感。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10.色彩的調節,或者色彩傾向,大家似乎感覺我壓根就沒動是不?因為前期的曝光,還有ACR的簡單調節,已經不需要我對色彩進行大動干戈的調整了,通常我喜歡給畫面加點芥末綠,我都用最簡單的方法:要麼ACR的色溫色調,要麼照片濾鏡~這個純屬個人口味了。這個,我用了照片濾鏡~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最終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後期之於質感,其實就是將來自於原片中的光線,利用合理的技術,將我們前期拍攝時對現場物體的感官印象,心理感受,現場的光線,進行一個還原或者強化。

而這個還原和強化的程度,則來自於我們對現場感知的程度,你處在那個場景當中時的觀察能力,你的感受能力,決定你是否去拍攝他,怎樣拍攝它,他甚至決定你後期時的思路和方向。

所以呢所以呢,我希望大家不要將我的這節課,簡單的看成一個後期課,而是,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借鑑,質感,來自於前期與後期,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創作和產生的過程。

"

NO.2 光於光線

這個問題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囉嗦了,隨著攝影知識的普及,光線的選擇大家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關於光線,高質量的軟性光是形成質感的最佳光線,如果突出物體表面的紋理,肌理感,太陽升起前,日落後一小時左右最為適宜。當然如果雲層較厚,適宜的時間段更長,包括陰天。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作者: 閉眼緘默

太陽在升起地平線半小時內和太陽落下前半小時內也是比較適合的光線。

下圖這個場景與上圖是一個場景,一個是日出前,一個日出後,大家可以對麥芒上面的光線對比一下,上圖的整體光線更為柔和,而下圖已經變得比較強烈了,這個是太陽剛剛從遠處山脊露出時拍攝,當時太陽升起大約半個小時時,天空中的雲層也隨之散去,光線變得非常強烈,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就收起相機,打道回府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3 關於對焦

主體的清晰度是質感體現的前提保證

廣角拍攝建議將質感體現強烈的物體作為拍攝主體(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運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證畫面整體清晰度。

但仍需根據畫面實際靈活運用。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左側畫面是用長焦拍攝,對焦就以遠處人物為對焦點對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廣角拍攝的,帶有前景作為主體的畫面,我的對焦方式是,對著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對焦,保證主體清晰,質感突出的同時,基本可以實現所謂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範圍。

為什麼對畫面下部三分之處對焦可以實現最大的畫面清晰範圍?

通常一個畫面中的景深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以對焦點為界,焦點到鏡頭的這部分叫近景深,焦點到無窮遠為遠景深,近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遠景深永遠站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們對焦到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處,基本就可以達到整個景深範圍的一致,但這個所謂的一致,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通常我們是在廣角,小光圈的情況下,表現明顯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儘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動對焦,使用網格線來準確的確定對焦點。

當然,我得再這裡強調一下:使用這種對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廣角,小光圈,並且有明顯前景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關於曝光

曝光充分是體現質感的前提保證。保證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獲得更多的細節和良好畫質。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當然,現在的相機寬容度越來越高,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上圖的A7R2所拍攝的這張冰島鑽石沙灘的照片,也並非嚴格意義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達到的水面動態,使用了一個適中的曝光參數。

至少,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讓畫面嚴重欠曝,否則,再後期硬性拉亮暗部,只會讓畫質降低,所謂質感也就無從獲得。

4.後期對畫面質感的提升方法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NO.1 根據畫面的光影路徑,在保證各部細節體現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強化影調關係。

找到畫面的“閃光點”

選區工具的精細和熟練運用是畫筆對光影路徑進行描繪的前提。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DPP截圖的圖例中,下方是最終成圖。

上方是我分別針對麥田向右曝光,再壓暗曝光,獲得了兩張素材後,後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圖層,獲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細節。

我們先看一下成圖帶給你的感受

那麼這個圖中,我們所說的閃光點是哪些部位?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左下角的線條明顯,麥穗顆粒更為突出的這一個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點,為了讓畫面能夠平衡,我刻意將太陽與這個亮點在畫面中放在了對角線的位置,以達到畫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後期要對右下角的這個部分進行質感的刻畫和處理。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畫面閃光點?

當然,還有整個畫面自然光線在整個場景中的分佈,我們還需要把原本比較平淡的光線感,通過後期進行強化。

那,右下角的亮點,還有整個場景的光感,如何強化?

之前說了,質感就是來自於光線,利用光線的變化和反差來進行質感的強化!

NO2.大體思路就是我剛才說的兩方面:

根據光影路徑來來獲得整體畫面的光照效果,通過明暗不同的圖層,使用蒙板來獲得畫面的反差。對畫面的主體單獨再進行明暗處理,銳化處理。

那麼選區就成了技術層面非常重要的一環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上圖這個片,就是根據光線在地面的明暗分佈,所選擇出來的受光面(螞蟻線內的範圍)有了這個選區的限定,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說完,講步驟

1.ACR中打開 對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會,我要的只是地面細節充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過色溫色調調整出暖調的金黃,適當調節曝光,對比度,自然飽和度,高光及白色,沒有過多的動作,刪除色差,然後進入PS,這個比較亮的作為負責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再拷貝一張,雙擊拷貝圖層,進入ACR壓暗後,再返回到PS,這個比較暗的圖層,負責畫面的陰影和中灰,用於與剛才較亮的圖層形成反差。

目前我們得到兩個明暗不同的圖層,都來自於一張原圖。但是天空細節仍然是 缺失的。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4.ACR中打開針對天空曝光的,簡單調節後進入PS,這個用於負責天空細節。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5.在PS中,將天空素材,拖拽到地面素材的文件裡,這樣我們得到了由上至下,依次變亮的三張圖層。這三張圖層各自負責的任務我都說過了。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說你這明明就是脫褲子放屁,直接用天空曝光正常的和地面那張亮的圖層進行蒙板合成就行,為啥非要還要把地面那個拷貝一張比較暗的來?

兩個原因:

第一,如果用天空曝光正常的,直接與地面比較亮的那張進行合成,在塗抹地面光影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兩個原圖中的畫面不重合,因為畢竟是麥子,有可能會被風吹動,,但是如果用來自於地面那張較亮的來生成兩張明暗不同的圖層,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天空正常的,只負責天空,地面正常的,用來負責地面的影調繪製。

第二,天空曝光正常的照片,是針對天空曝光,改圖地面的細節肯定會有大量噪點,畫質不會好,而地面曝光正常的屬於前期向右,後期向左的方法,不會存在噪點,畫質更好.

所以,當我們拍攝地面會有移動位移可能的場景時,如果要曝光合成,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曝光方法,地面的永遠負責地面,天空的只用來負責天空。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6.給最上方的圖層添加一個黑色蒙板,選出天空後,使用白色畫筆塗抹,將天空圖層與下方圖層進行合成。然後將上方兩張圖層合併。只剩兩張圖層。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7.現在剩下兩張圖層,給上方圖層添加一個白蒙板,這個時候,關鍵的描繪就開始了,我們需要針對地面的高光,還有我們重點要表現的部位,仔細的使用畫筆進行描繪,塗抹。

這個描繪的過程,你可以把它當作繪畫來享受吧,攝影的後期到了一定程度,真的有點像繪畫了。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8.塗抹完畢,添加一箇中間調曲線,增加畫面的反差。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9.蓋印一個圖層,使用高反差保留,對近處的亮點部位進行適當的銳化,突出麥穗的質感。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10.色彩的調節,或者色彩傾向,大家似乎感覺我壓根就沒動是不?因為前期的曝光,還有ACR的簡單調節,已經不需要我對色彩進行大動干戈的調整了,通常我喜歡給畫面加點芥末綠,我都用最簡單的方法:要麼ACR的色溫色調,要麼照片濾鏡~這個純屬個人口味了。這個,我用了照片濾鏡~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最終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後期之於質感,其實就是將來自於原片中的光線,利用合理的技術,將我們前期拍攝時對現場物體的感官印象,心理感受,現場的光線,進行一個還原或者強化。

而這個還原和強化的程度,則來自於我們對現場感知的程度,你處在那個場景當中時的觀察能力,你的感受能力,決定你是否去拍攝他,怎樣拍攝它,他甚至決定你後期時的思路和方向。

所以呢所以呢,我希望大家不要將我的這節課,簡單的看成一個後期課,而是,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借鑑,質感,來自於前期與後期,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創作和產生的過程。

攝影中如何提升畫面質感?「續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