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控股撤離三四線城市:利潤太低或是直接原因

深圳控股撤離三四線城市:利潤太低或是直接原因

時代週報記者 胡天祥 發自廣州

在完成處置位於廣東河源的低效土地後,深圳市國資委旗下唯一境外上市平臺—深圳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控股”)開始加速推進泰州、三水、姜堰、常州、馬鞍山等項目的處置工作。

6月5日,深圳控股以3.61億元人民幣加上股東債權利息出售位於泰州的鵬翔公司。該公司現時擁有位於泰州姜堰區一塊麵積約為159畝的待開發居住用地。此前的5月25日,深圳控股以現金總代價54.25億元人民幣出售三水地產、三水投資、三水酒店及鵬基資產管理公司。

接盤者分別是中國恆大(03333.HK)與碧桂園(02007.HK),上述兩家民企在2016年分別實現銷售金額人民幣3733.7億元、3088.4億元,並愈發熱衷通過併購獲取土地資源。

中信建投地產首席分析師陳慎陳在一次報告會上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對於民企來說,以後的成長最好走的一條路可能就是併購,通過自己品牌的影響力,通過團隊的談判能力,去獲取一點點折價,保證自己的利潤率。

三四線項目毛利率僅10%左右

深圳控股選擇剝離三、四線項目背後,利潤過低或是最為直接的原因。

據管理層透露,2015年其深圳項目平均毛利率約為49.6%,其他一線城市平均毛利率約為39.8%,三、四線項目在理想的情況下毛利率可能逾10%。深圳控股2016年年報顯示,其深圳項目平均毛利率約為49.9%,其他一線城市平均毛利率約為36.1%,二線城市平均毛利率約為31.8%,而三線城市平均毛利率僅約為11%。

“放著深圳毛利率超過50%的項目不做,去做三、四線城市毛利率可能只超過10%的項目,何必?”深圳控股首席運營官朱國強直言。

管理層最終達成共識。

2016年1月,深圳控股將河源塞納灣佔地面積約62萬平方米的未開發土地退還給當地政府。

“出售三、四線項目主要是為了迴流現金。此外三、四線項目毛利比較低,出售後,能在一定範圍內拉高整體毛利率。”深圳控股表示,未來有機會還會繼續出售三、四線項目。

但該公司亦有保留,其多次表態不是所有的三、四線城市都不看好。“總體而言,在非戰略重心的城市,應該說都是退出的節奏。”深圳控股董事會主席呂華在業績會上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但在特大城市周邊的衛星城市,特別是軌道交通能夠達到的臨深片區、臨廣片區,我們會積極爭取。

興業證券研報稱,深圳控股逐步退出三、四線城市,聚焦核心城市的戰略被證明是正確的。這家企業2016年超額完成銷售目標至人民幣191億元,同比上漲20%。其中,盈利水平較高的深圳項目佔比約77%。

管理層還提出公司要向“開發銷售及持有運營”並重模式轉型,整合發展輕資產的運營服務業務。截至 2016 年底,深圳控股持有110萬平方米的投資物業,大部分位於深圳,賬面價值達到 228 億元,2016 年的租金收入達到 7.65 億元。

深圳控股對標的是香港優質物業最大持有者—新鴻基地產(00016.HK),後者2016財年(截至2016年6月30日)收入911.8億港元,其中物業銷售收入407.9億港元;物業租賃172.4億港元。

恆大、碧桂園成接盤者

深圳控股賣,恆大、碧桂園買,兩者間的“併購交易”正逐步成為部分龍頭房企增加土地儲備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收購方式獲取項目拿地成本相對較低,可使企業避開激烈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部分收購獲取的項目,可以快速推出市場,加速企業資金迴流。

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2月份,房地產行業併購案宗數為15宗,涉資250億元;2016年,房地產行業併購案宗數為198宗,涉及金額為4014.83億元,同比上升43%;2015年併購案宗數為343宗,涉及併購標的物價值為2815億元,同比增長11%。

具體到企業方面,2016年,碧桂園共獲取413宗土地,其中收、併購獲取的有167宗,收併購金額佔土地總價49.5%。2016年,保利地產通過合作、併購方式獲取的土地資源面積佔比達75%。

再看恆大,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接盤深圳控股三、四線城市項目前,恆大在併購路上早已駕輕就熟。2011年1月15日恆大以超過16億元收購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71%的股權,正式成立恆大地產集團(深圳)有限公司;2013年,恆大收購原國香地產旗下的布吉吉廈、葵湧、南山等舊改項目。許家印在今年初的業績會公開表示,在深圳,恆大有20個項目,土地儲備接近1200萬平方米。在全國,恆大2015年斥資近700億元收購土地和項目。2016年新增土地面積1.02億平方米,新獲項目213個。管理層還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收購兼併、合作開發等低成本、高效率的項目獲取方式。

克而瑞研報指出,大中型房企諸如融創、保利、恆大依靠規模優勢和資金優勢屢屢涉足行業併購,而部分業績不佳的中小房企無疑成為了“砧板上的魚肉”,“隨著調控的深入,後市成交的不樂觀再加上融資渠道的緊縮,對融資難度和成本高企的中小開發企業而言,企業或更多地通過轉讓手中項目直接達到套現融資的目的,而不差錢的大中型房企則選擇‘接盤’以進一步拓展市場擴大份額,在本輪兼併收購潮中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