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深圳大學 教育 南方都市報 南方都市報 2017-09-07

你家有房嗎?

你家是學區房嗎?

你家是名校的學區房嗎?

近日,開學了,

很多家長都在偷著樂。

為什麼啊!

因為,近年來,

隨著各大名校積極擴張,紛紛辦起了新校

很多家庭都發現自己住在名校邊了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小編梳理深圳名校辦新校版圖

發現存在以下4個特色

四大特色

1. 名校的新校基本建設在深圳東部;

2. 新校涵蓋基礎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性質為市屬、區屬公辦學校;

3. 龍崗、龍華、坪山等地均以引進名校為主,福田、南山、寶安均以區內名校自主孵化為主;

4. 專家表示不能僅通過名校辦新校來提升教學質量,名校辦新校需要全面、正確、謹慎考量。

為了方便閱讀,以下為深圳“四大名校”的簡稱

深圳中學(以下簡稱“深中”)

深圳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深實驗)

深圳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深外”)

深圳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深高”)

01 小編髮現這些新校基本都建設在深圳東部

近幾年新投入使用的學校中,

不少都帶有四大名校血統。

基礎教育階段,

四所學校(集團)均有創辦新校,

高中階段除了深中,

其他三所學校都籌建了新的高中。

小編通過梳理髮現,

所有新學校都建設在原特區外,

大部分更是建設在深圳東部。

01

深中龍崗初中部

性質:區屬公辦初中

辦學規模:27個教學班,招生規模為1100人,2013年已經招生

校長:羅國亮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龍崗中心城愛心路130號

深中在四大名校中最早踏出名校辦新校步伐。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02

深中龍崗小學

性質:區屬公立小學

辦學規模:目前學校共有744人,2014年已經招生

校長:王立芹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怡翠路202號保利上城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03

深實驗新城學校

性質:區屬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辦學規模:根據龍崗政府在線信息顯示,今秋計劃招收小一300人,初一400人。

校長:衷敬高(深實驗集團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阪田楊美社區龍勁坳99號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04

深圳市第十高級中學

深圳市第十高級中學(深實驗籌建)

性質:市直屬公辦高中

辦學規模:將辦學60個班,提供3000個學位,計劃明秋招生

校長:衷敬高(深實驗集團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光明新區高新東片區原光明新區文化藝術中心用地區域。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05

深圳外國語學校(龍崗)國際部

性質:區屬公辦十二年制學校

辦學規模:45個班,面向社會招收在本市合法居住的外籍和港澳臺籍適齡兒童,今年招生計劃為小學一至三年級

校長:湯佳宏(深外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龍崗阪田片區,過渡校區設在深圳科學高中。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06

深外龍華高中部(原深圳市第八高級中學)

性質:市直屬公辦高中

辦學規模:60個班,將提供3000個普高學位,今秋招生6個班270人

校長:湯佳宏(深外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龍華區觀湖街道辦事處轄區五和大道與環觀南路交匯處東南側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07

深高東校區(原深圳市第九高級中學)

性質:市直屬公辦高中

辦學規模:規劃開設60班,提供3000學位,去年已經開始招生

校長:黃顯甫(深高集團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位於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大工業區內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08

深高北校區

性質:區屬九年一貫制學校

辦學規模:據其官網顯示,今秋招生小一6個班270人,初一6個班270人。

校長:黃顯甫(深高集團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龍華新區民繁南路,佔地面積31174.57平方米,建築面積49885.77平方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其它深圳知名學校也紛紛走向擴張之路

09

紅嶺教育集團大鵬校區

性質:區屬公辦完全中學(完全中學:既有初級中學的學段,又有高級中學學段的學校,是一種學校制度)

辦學規模:初步預計設立36個初中班和36個高中班

校長:張健(紅嶺集團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大鵬華僑中學

10

紅嶺集團深康學校

性質:區屬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辦學規模:擬按54個班,2550個學位建設。其中小學30個班1350個學位,初中24個班1200個學位。

校長:張健(紅嶺集團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安託山片區深康住宅小區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11

育才太子灣學校

性質:區屬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辦學規模:60個班,今秋擬招生小一4個班、初一6個班

校長:吳熙龍

地址:望海路與福灣路交匯處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12

南實園丁學校

性質:區屬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辦學規模:45個班,今年小一初一擬各招生4個班

校長:謝慧平

地址:豪方天際花園內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13

南實荔灣小學

性質:區屬公辦學校

辦學規模:42個班,今年招生小一4個班

校長:李瑩

地址:位於前海路與月亮灣大道之間、泛海拉菲花園以南,目前借用深大附中開學。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14

龍高集團東興外國語學校

性質:區屬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

辦學規模:36班,小學24個班初中12個班,提供1800個學位。今年秋季開學將迎來12個班的學生,其中,一年級4個班,二、三年級各2個班,初一年級4個班。

校長:馬銳雄(龍高集團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坪地街道坪西社區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15

龍高集團EPC項目學校(暫定名)

性質:區屬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

辦學規模:72個班,提供3600個學位,計劃明秋招生

校長:馬銳雄(龍高集團總校校長,分學校校長未知)

地址:寶龍工業城內

深圳“四大名校”扎堆建新校,你家在那有房嗎?

02

管理、師資輸出成主要聯動模式

新校成立之後,名校與新校之間的血液如何統一、氣質如何延續呢?

總體而言,大多學校採取輸出管理和師資的方式,由名校中的精英團隊管理新校,貫徹辦學理念,共享辦學資源;在教學上以輸出師資為主,培養新教師為輔,建設符合名校要求的辦學隊伍,將新校複製成名校。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深中龍崗初中部依託深中的師資和課程,深中名師定期到校直接授課,所有教學進度與深中保持同步;深中龍崗小學亦是如此,領導團隊以及部分授課教師均由深中委派;深實驗新城學校除了留任教師108名教師外,集團內各部數十名骨幹教師以及新培訓的數十名教師均赴實驗新城校區,三位一體組成新的師資隊伍。

深外龍華高中部採用深外辦學模式,共享深外現有配套的各項資源,兩學部的管理、師資均由深圳外國語學校統一調配。深高除了每個學科派駐2名以上的優秀教師,組建東校區、北校區教育教學管理團隊外,還積極培訓新教師在深高大本營教學實習,提升東校區和北校區師資力量。

與上述做法不同的是,不少學校也在探索名校辦新校的新路徑、新模式。例如,紅嶺教育集團探索跨區域合作,其與大鵬華僑中學共建一所完全中學(既有初中又有高中),高中校區交由紅嶺教育集團運營,雙方將共建深圳市福鵬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展區際教師柔性交流、區際教研活動等多項教育交流合作項目。龍城高級中學探索“名校+在辦校”、“龍頭校+新辦校”、“龍頭校+民辦校”三種路徑,更是首個開展“將民辦校改造成新名校”模式。

此外,引進社會力量辦學也是深圳辦學的新元素,“名企+政府”一度引起關注。騰訊與福田區政府合辦的明德實驗學校、萬科與龍崗區政府合辦的麓城外國語小學、天譽實驗學校,華大基因與鹽田區、大疆與南山區都在規劃探討基礎教育合作辦學事宜,這些均為第三方辦學的典型探索。

03

針對名校辦新校專家怎麼看?

王慶國:深圳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院長

觀點:名校增加數量來擴張本身,無法完全滿足教育發展中的需求,更多地則需要多管齊下。不是簡單的多辦名校,而是認真研究名校的辦學經驗,借鑑名校的辦學模式,打造優質學校。

A:市民對於名校都很嚮往,而名校的招生規模有限,無法滿足家長、社會的需求,這一直是困擾深圳基礎教育的問題之一。名校辦新校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矛盾。

但是,名校輸出師資的模式,仍然有一定的隱患。由於交通不便等因素,很多教師需要‘翻山越嶺’去到新校,能不能將全部心思撲在學校教學上仍舊存疑。

僅靠名校多辦新校,無法滿足市民對於好學校的需求。例如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讀四大名校,但是不可能家門口所所學校都納入四大之中。他認為,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在管理教學中必定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吸取名校辦學經驗為我所用,將名校管理、教學模式嫁接到新校乃至其他學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達成市民對於“家門口的好學校”的期待。

劉曉明:廣東教育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曾任南山區教育局局長

觀點:名校辦新校需要正確、全面、深入思考,而不是流於表面,過於形式化和僵化。

A:新校基本都建在龍崗、龍華等地,將名校的優勢資源、先進的辦學理念、良好的教師團隊和比較完整的學校發展體系,植入到新學校中,對於均衡和促進區域教育發展,有積極地推動作用。

他強調,新校需要謹慎建設,制定科學方針,和當地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進行正確、全面、深入思考,而不是流於表面,過於形式化和僵化。

如果只是掛個名校牌子就撒手不管,沒有理念和教學資源上的對接,名校辦新校就會失去意義。”

04

記者觀察:名校辦新校熱,家長更需要冷靜

近年來名校扎堆辦新校,集團化辦學、社會力量辦學興起,深圳的教育改革有了新發展。但在名校扎堆辦學的背後,更需要靜下心來謹慎思考。名校有沒有真正將教學資源、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傳遞到新校?還是隻是靠名校招牌吸引生源?新校是否結合本地實際,會不會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學生能否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這些疑問引人深思。

名校辦新校是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發展的新嘗試,這種探索值得鼓勵。但記者根據梳理髮現,除了深中龍崗初中已經有了兩屆畢業生外,其他名校所創辦的新校,均為去年和今年招生,辦學成績究竟如何,能否實現辦學預期,還需要長遠考量。

本版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張一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