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艙客人花30萬買個服務,他得知地點頂替前往,卻從此失去音信


頭等艙客人花30萬買個服務,他得知地點頂替前往,卻從此失去音信

每天讀點故事APP作者:鳳凰聯動

今天晚上的客人,是一名空姐。

空姐二十幾歲,大概一米七二,長頭髮,皮膚很白。她禮貌地自我介紹,讓我叫她小路。

雖然現在坐飛機出行越來越普遍,空姐也好,飛行員也好,都漸漸失去了十幾二十年前的神祕感,但無論如何,空姐還是一個頗為特殊的行業,在密閉的飛行器中,也經常會發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今晚小路要講的故事,是關於她的兩個“常旅客”。

她飛的路線相對固定,是在深圳跟北京之間往返,有些需要頻繁出差,或者兩地辦公的乘客,經常搭乘固定的航班,一來二去的,跟小路也就認識了。

其中有一位坐經濟艙的年輕人,問她要了幾次微信號,最後她也終於給了。這人叫作馮一強,在深圳的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經常需要到北京出差,去維護客戶關係。說白了,就是給市場部擦屁股。

馮一強是廣東人,身材高大,長得頗像年輕時的黎明,只不過要胖上十幾斤。小路以為馮一強只有二十七八歲,所以當他告訴小路,自己已經32歲時,小路略微有些驚訝。

平時聊微信時,馮一強經常會有些抱怨,說自己在這家公司做了六年,職務升到了主管,但每次出差,公司還是隻準他坐經濟艙。有一次,他還引用了某部港產片裡的臺詞:“一個男人到了32歲,如果出差還坐不上頭等艙,那麼他的事業就可以說是非常失敗了。”

馮一強說,他工作了那麼多年,只坐過幾次飛機頭等艙,還是用里程換的。就這僅有的幾次體驗,感受也不算很好,不知道是被區別對待,還是馮一強自己心虛,他總覺得空姐的職業笑容裡,藏著幾分嘲諷。

馮一強還說,他每次出差的時候,都會暗自琢磨,坐頭等艙的那些人,到底在從事什麼工作,什麼級別,年薪又有多少?自己要怎麼努力,才能過上出差坐頭等艙的生活?他說,在窘迫擁擠的經濟艙裡,一閉上眼,他就會想,要是能過上那樣的生活,該有多好。

小路安慰他,說頭等艙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坐得寬敞點,吃得好一些。深圳飛北京,短短的三個小時,沒有必要執著於什麼經濟艙、頭等艙。空姐對於用里程兌換的頭等艙,絕不會有什麼偏見——最起碼她自己是這樣。

馮一強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出行搭乘頭等艙,是一種身份或者說社會地位的象徵。他還說,如果自己是頭等艙乘客,約小路吃飯,她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每次都拒絕了吧。

對這條微信,小路只是笑笑,並沒有回覆。

有一年夏天的工作日,小路從北京飛深圳。夏季氣候複雜多變,這次的旅途並不怎麼順利。晚上九點從北京起飛的時候,一切都還好,但是快到深圳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暴雨。飛機在深圳機場附近盤旋了幾圈,到最後也沒能達到下降的條件,於是機長決定,在附近一個小城市的機場備降。

得知這個決定後,飛機上的乘客都急躁了起來,脾氣不好的甚至開始罵娘。小路非常理解他們,有些人是家裡有老婆孩子等著他們回家,有些人是明天還有重要的工作或會議要參加,如果趕不回深圳,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但是天氣情況又不是他們幾個機組人員能決定的。乘客把氣撒在他們身上,根本於事無補。小路也很想早點兒回到深圳好好休息,儘管如此,面對乘客們的不滿,小路也只好面帶笑容,儘量安撫。

馮一強也在這次航班上。飛機下降前,進行最後的安全檢查時,小路發現他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著舷窗外的夜空,臉上沒有過多的表情。對於他這樣的常客來說,延誤也好,備降也好,都不過是家常便飯吧。

這個機場,去年飛機也曾在這裡備降過兩次。畢竟是小城市的機場,無論硬件還是軟件,跟北京或者深圳還是有些差距。尤其降落的時候已經過了凌晨,機場的地勤服務亂糟糟的,這樣一來,乘客們的怨氣就更大了。

等了一會兒,深圳的暴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停,小路所在的航空公司就安排了幾輛中巴,把乘客們都拉到附近的小旅館去了。小路聽乘客抱怨過,這種機場附近的旅館,條件簡陋,像20世紀90年代的招待所。

不過,其實機組住的臨時宿舍,也好不到哪裡去。況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復飛,她連妝都不敢卸,和衣而臥,想睡又不敢睡踏實,滋味更不好受。

大概過了兩個小時,機場通知,可以復飛了。

跟往常一樣,飛機裡少了幾個乘客,有些是心急的,直接叫了車去深圳,有些是實在太累了,準備休息到明天再走。

走過經濟艙時,有名乘客把小路叫住了。

她一看,卻是馮一強。對方臉上的表情一言難盡,好像有什麼話要跟她講,張了張口,最終卻又吞回了肚子裡。

那是小路最後一次見到他,這個抱怨自己命運不濟,出差時總是坐經濟艙的男人。

飛機幾乎是在起飛之後,就馬上開始下降,幾十分鐘後便到了深圳機場。小路匆匆回到宿舍,洗漱完之後便睡下了。

矇矓中,她似乎聽到手機有些動靜,但因為實在太困了,便把手機關掉,矇頭大睡。

第二天早上起來,小路查看微信,發現馮一強發來了七八段語音,每一段都是60秒,發送時間集中在凌晨五點。換作平時,她可能根本不會去聽,但是昨晚復飛時,馮一強臉上的神色,卻喚起了她的好奇心。

說到這裡,小路拿出手機,給我聽馮一強發來的微信。

馮一強在語音裡講的,是昨天晚上,他被拉到旅館之後的遭遇。

跟小路預料的一樣,乘客們被拉到旅館之後,被隨意分配了房間——不管原來是什麼艙位,反正兩人一間。有伴的一起,單獨的兩個湊著住。這樣一來,馮一強去領房門鑰匙的時候,跟一個頭髮梳得一絲不苟,提著名牌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分在了一個房間。

馮一強認出來了,這位臨時室友,是坐頭等艙的。

聽到這裡,小路也大概猜到了這名臨時室友,他也是一名常旅客,姓管。管總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四十幾歲,儀表堂堂,據說還跟頭等艙的某位空姐傳過一陣子緋聞。

馮一強在微信裡說,那家旅店外表看起來不堪,房間內部更加破爛。椅子搖搖欲墜,床單上散落著可疑的汙跡,房間裡充斥著腐朽的味道。馮一強和衣而臥,看著他的室友在窗邊來回踱步。

他的室友一直在打電話。

馮一強閉上眼睛,仔細傾聽。因為,他平時就很好奇,能坐頭等艙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如今有這樣的機會,他當然要仔細蒐集素材,為日後想象自己坐上頭等艙的日子增添一些有益的細節。

從對話內容裡,馮一強聽出來了,室友果然姓管,是個老總。管總先是打電話回家,通報了飛機備降的情況,然後接連又打了幾個電話給合夥人、生意夥伴、下屬,還把訂票的祕書罵了個狗血淋頭。

管總頤指氣使的派頭,讓馮一強無比羨慕。

不過,讓馮一強真正感興趣的,是他最後一通電話。

管總似乎朝他這邊看了一眼,然後走進衛生間,關上門,壓低聲音。所以,馮一強斷斷續續的,只聽到了些隻言片語。

管總說:“不行,今晚一定到,不能取消。”

管總說:“喜來登2021,嗯,房卡我帶著。”

管總說:“你別管,誰開門,誰就是我。”

對方不知道說了什麼,管總開始發脾氣了,罵道:“不能取消!誰要你的退款?我花30萬買你們一晚服務,不是為了給你退款的!”說完,管總似乎掛了電話。

衛生間裡傳來解皮帶的聲音。

馮一強心跳加速了。

這個管總,似乎花了一筆30萬元的鉅款,買了某種服務。喜來登20樓,應該是行政套房吧?30萬元一晚的服務……會是什麼呢?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是超模,還是一個三線小明星?或者,還有更刺激的玩法……畢竟,貧窮限制了一強的想象力,有錢人玩的那些東西,確實很超現實。

無論如何,30萬元一晚的,是一強這輩子都不可能消費得起的服務。

管總剛才說,房卡在他身上,而且似乎沒有其他身份認證,只要誰拿著房卡,今晚打開喜來登2021的房門,那麼,他就是那個享受30萬元服務的尊貴客人。

馮一強的心跳得更快了。

要是管總趕不上等會兒復飛的飛機,而他趕上了呢?

馮一強翻了翻自己掉渣的皮革公文包,摸到了一個藥瓶,裡面是同事從國外帶給他的安眠藥,藥勁特別足,出差失眠時,他就靠這個解決。

他看著衛生間破舊的塑料門,深吸了一口氣。

馮一強在微信裡說,在這個時候,他其實還有些猶豫,想要發微信給小路,諮詢下她的意見。但是後來他想了想,這樣的機會,可能一輩子也就這麼一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

發最後一條微信時,馮一強站在了酒店的房間門口。

“小路,我進去了喔,你也不要說我經不起誘惑,男人嘛,都是差不多的貨色。如果你願意的話,等體驗完之後,我再告訴你裡面到底有什麼。”

然而,馮一強卻並沒有這麼做。

小路的手機上,在那條語音之後,我只看見她發過去的信息,馮一強卻再也沒回復過。

燒烤店昏黃的燈光下,小路嘆了一口氣:“這就是我要講的故事。”

我皺著眉頭問:“那馮一強的室友,那個管先生,你之後還遇見過嗎?”

小路點點頭:“有的,我路過頭等艙,還是會經常看見他。馮一強總是羨慕坐頭等艙的人,卻不知道,這些人也是經常愁眉苦臉,臨起飛還掛不掉最後一個電話,一落地手機就震個不停。他們的生活,並不比坐經濟艙的乘客要好多少。”

我總結道:“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乘客都是痛苦的吧,不同艙位的乘客,只是煩惱的事情不同而已。”

她喝了一口酒,又問:“你猜,在酒店房間裡等著他的,會是什麼樣的服務呢?”

我把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果然,跟她的想法不謀而合。

跟搭乘飛機一樣,不管旅途是舒適或者艱難,人生也同樣會有終點。只不過,今晚故事裡的主角,因為自己執著的慾望,過早地結束了旅程。

在我面前坐著的,這個20多歲的空姐,臉上帶著一些內疚。假如在那個凌晨五點,她聽了馮一強的語音,一定會勸他不要走進那個房間。

可惜,人生沒有假如。

假如馮一強能夠知道管先生的真實感受,理解他的絕望,可能他從一開始,就不會羨慕坐頭等艙的生活。

鬼叔筆記:

根據我和小路的猜測,管先生購買的,應該是某種安樂死服務。

成功人士的生活也許並不如表面上風光,他們有各種各樣我們無法想象的苦惱,也因此感到沮喪甚至絕望。但是,自殺卻是他們無法承擔的。因為這會為自己辛苦創辦的事業和身邊的家人朋友,帶來無法消除的負面影響。

所以,管先生才會出30萬元的巨資,購買這樣的服務,過程中毫無痛苦,死後也會被偽造成意外,不會引起公眾的注意。

馮一強因為對頭等艙及其所代表的生活的嚮往,不知不覺中,卻成了管先生的替死鬼。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雞湯的道理:你所向往的生活,也許並不如想象中的完美;你輕易可以拋棄的東西,也很可能是別人夢寐以求的。

所以,珍惜眼前,活在當下,享受人生旅程中的每一段吧。(作品名:《出差》,作者:鳳凰聯動。來自:每天讀點故事APP,看更多精彩)

點擊屏幕右上【關注】按鈕,第一時間向你推薦故事精彩後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