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7個月來招商引資49個重大項目,投資額逾千億

大灣區建設的東風勁吹,深圳密集啟動招商引資工作,搶抓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7月12日,深圳市2019年招商引資大會舉行,會上16個重大項目簽約,投資總額約463億元人民幣,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裝備、生物醫藥、金融、現代物流等領域。

這是7個月來,深圳啟動的第二場招商引資大會。去年12月,深圳舉行2018年投資推廣重大項目簽約大會,集中籤約33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約736億元人民幣。兩場招商引資大會累計49個重大項目投資額超千億。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背景下,一大批企業也正迎來新的發展紅利。沃爾瑪中國公司高級副總裁顧建章表示,大灣區建設賦予深圳更大的發展潛力,是所有企業的機遇。“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和主陣地,有著敢為人先的奮鬥精神,同時政府的服務水平高,已經成為營商環境理想的地區。我們享受了許多好處,也希望更多企業像沃爾瑪一樣在深圳投資,著眼未來。”

深圳7個月來招商引資49個重大項目,投資額逾千億深圳7個月來招商引資49個重大項目,投資額逾千億深圳7個月來招商引資49個重大項目,投資額逾千億

企業為何選擇深圳?

特有的市場化環境、創新文化和綜合創新生態

今年以來,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深圳。2月,世界航空航天巨頭空中客車宣佈正式啟用其中國創新中心;3月,世界領先的商業戰略諮詢機構波士頓諮詢公司宣佈正式建立亞太數字化中心;4月,埃森哲全球創新研發中心正式啟動。

企業為何選擇深圳?深圳村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笹原広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深圳開放的投資環境、創新創業的氛圍、對企業實打實的支持,是村田科技選擇深圳、紮根深圳的重要原因。”這家公司成立於2000年,代理日本村田(MURATA)品牌的全系列產品,包括電容、電感、磁珠、熱敏電阻、濾波器等。

同樣的問題,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曾問過空客的相關負責人,而對方的回答是,深圳和硅谷一樣,都是全球的創新中心,硅谷重在軟件創新,而深圳不單有創新的能力,還有產業配套,同時深圳毗鄰港澳,容易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和國際化的高端人才來創新創業。

陳如桂表示,改革開放40年,深圳創新發展,誕生了華為、騰訊、中興、平安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企業,也助力了沃爾瑪、富士康等一批跨國公司實現了更大的發展,創造了很多的發展奇蹟,正是源於深圳特有的市場化環境、創新文化和綜合創新生態。

作為一座創新型國際化大都市,深圳具備一流的綜合創新生態,一組數據展示了深圳的創新實力:全市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4.2%、高新技術企業1.4萬家、深圳的IT產值達2.41萬億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1.8萬件、累計有效發明專利量超11萬件。

而“綜合創新生態”之下是深圳擁有完善的產業配套。陳如桂指出,2018年深圳的工業增加值達到了9100億元,是中國工業的第一大市,同時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研發、生產、銷售的重要基地,這裡有比較發達的先進製造業和高端製造業。

一流的營商環境

政府服務像空氣平時沒感覺,用時無處不在

陳如桂說,深圳的創新資本活躍,金融服務完善,企業投資便利,深圳有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而深圳一直倡導“企業有需要的時候,政府就在身邊;企業正常發展的時候,政府絕不打擾”的服務理念。正如人們常把深圳的政府服務比作空氣,平時的時候沒有感覺,需要的時候又無處不在。

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也曾介紹過“深圳營商環境改革20條”。他提及,要營造綜合成本適宜的產業發展環境,針對用地用房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問題,實施工業用地保護制度,提高產業用地容積率,優化產業空間資源配置;降低用地用房成本、用工用電成本和企業稅費負擔,全方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深圳在2018年出臺了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四個千億計劃”,為企業減負降成本,還在工商業用電上對企業進行減免。吳思康認為,優化政務服務是營商環境改革的“牛鼻子”。深圳先後推出了“不見面審批”、入戶“秒批”新模式等極大提高政務服務效率。

陳如桂在2019年招商引資大會上介紹,深圳擁有一流的綜合創新生態、完善的產業配套和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政務環境和宜居環境,努力打造成為全球企業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的最佳首選地。他表示,深圳將進一步深化深港澳更緊密的合作,攜手穗港澳等灣區城市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化創新的高地和原始創新的策源地,建設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此外,他表示,深圳還有國際化的市場優勢,政府非常重視深圳本地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的先試先用。目前深圳正在加快5G商用的步伐,全面構建5 G的創新生態系統,努力打造一流的智慧城市,這些都為企業創新發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謀劃產業用地

深圳佈局1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和12個高新區片區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石,土地資源是支撐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載體。在深圳市2019年招商引資大會上,陳如桂迴應了大眾關切的產業用地問題。他表示,深圳的土地有限,但產業空間還是有的,只要是好項目都會盡量給予產業用地和空間保障。

陳如桂介紹,目前深圳已整備了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謀劃了一批產城融合、以人為本、生態自然的優質空間載體,正在高水平打造前海城市新中心、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一批城市新客廳、新空間,佈局了1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建設12個高新區片區,在產業空間周邊大量配套建設人才房和保障性住房,為包括藍領工人在內的各類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努力降低企業商務成本。

一直以來,深圳土地資源的緊缺、產業用地的侷限,被認為是深圳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難題。為了解決產業用地難題,今年3月,深圳發佈了《工業及其他產業用地供應管理辦法》,加快工業及其他產業用地供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隨後不久又出臺了《深圳市扶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管理規定》,著力於讓存量的產業用地提容增效、盤活存量土地資源,促進產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鼓勵外商投資深圳

深圳招商引資大會上特設獎項表彰外商

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從小漁村到國際化的大都市,一大批企業共享了深圳發展的紅利。開放的投資環境、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親商愛商的政務環境,吸引眾多外資企業選擇深圳、紮根深圳,並深度融入深圳的產業創新體系。

在本次大會上,沃爾瑪等10家外資企業被授予“深圳外商投資企業歷史貢獻獎”,傳音控股等10家外資企業被授予“2018年度外商投資企業突出貢獻獎”。而特別設置這個兩個獎項,正是用以表彰對深圳在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等方面具有獨特貢獻和引領作用的外商投資企業。

據深圳市商務局統計,今年1-5月,全市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746家,實際使用外資22.93億美元,同比增長6.4%。5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5.13億美元,同比增長9.53%。深圳外商投資同比穩步上升,且集中在高技術產業領域,外資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

採寫:南都記者 程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