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探微:八角十三級密簷式塔 瀋陽塔灣舍利塔

塔灣舍利塔,又名無垢淨光舍利佛塔,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塔灣街45巷15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建於遼重熙十三年(1044年),清崇德五年(1640)重修。

古建探微:八角十三級密簷式塔 瀋陽塔灣舍利塔

瀋陽塔灣舍利塔

塔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式磚塔,高約三十三米。塔座為八角形仰伏蓮鬚彌座,高一點七米,每面寬五點五米,通體磚砌,邊角為花崗岩嵌條石,臺表鋪磚,內高外低。塔身分上下兩部,塔身下部在基座上面內收二點九米後起磚基每面高三點四米,在高二點一米處作仰伏蓮鬚彌座,束腰中間設一壺門,內有石雕伏獸,再上有磚雕蓮瓣兩層。塔身上部為八角圓形倚柱,第一層塔身,每面正中各闢一券拱形佛龕,拱眉上週。卷草,海棠花紋圖案,龕內蓮座上塑坐佛一尊,龕兩側立二脅侍,上加寶蓋,飛天、銅鏡裝飾。上部正中嵌佛名磚,正南曰寶生佛、西南曰等觀佛、正西曰平等佛、西北曰惠華佛、正北曰大慈佛、東北曰普濟佛、正東曰慈悲佛、東南曰阿眾佛。各佛還有題額字跡,佛像為陶製。塔身第二層以上,每側塔壁原掛三面銅鏡,最上層南面的三面銅鏡形體巨大,惜已不全。塔簷十三層,簷下有磚雕斗拱,拱上託挑簷枋及挑簷掉以承託塔簷。每面簷懸掛五個風鈴。塔剎八角形露盤上雕仰蓮一層,承託圓形覆缽。正南闢一門,兩扇萬字摟空鐵門,門內為一磚室,是為天宮,修塔時發現明宣德爐一個。頂端立鐵剎杆,有尖頂葫蘆形銅寶珠。

在塔的正南面二米處,立有清初《重修無垢淨光舍利佛塔碑記》一甬,用漢、滿、蒙三種文字鐫,提供了建塔和重修的材料。塔後原建有回龍寺,清崇德六年(1641)建,大殿三楹、垂花門三楹、山門三楹,現已不存。

1985年在修塔時發現此塔為空心。中宮為圓錐形,上有天花,下有地板,內有壁畫。中宮出土了一尊釋迦牟尼鎏金銅佛、木製佛龕、供桌、五供和明代經卷、瓷器、絲織品等文物。塔有地宮,藏有石函、舍利子、鐵盒、銅錢等文物。地宮為正方形,四面繪有四大天王,畫法純熟,顏色鮮豔,頗具遼代風格。還出土一具大型石函,函上滿刻文字,是研究建塔和遼代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古建探微:八角十三級密簷式塔 瀋陽塔灣舍利塔

塔頂

關於遼塔:

遼代歷屆統治者都很信奉佛教,道宗時,有司上奏“春、泰、寧江三州三千餘人願為僧尼”,他都許可。所以,轄區內現在的東北、內蒙、河北、山西等地,建立了很多佛塔。信徒們把造塔看作是修行功德,祭拜供養、禳災祈福、增壽延年、報德滅罪最好的載體。特別是遼代中後期聖、興、道、天祚帝時,朝野佞佛之風更盛,許多廟宇、佛塔都修建在這個時期。

遼代佛塔從形式上看,主要為八角形、方形、六角形磚塔,多為實心密簷,不能登臨(許多塔內建有天宮、中宮、地宮,並非真正的空心)。但遼塔的設計和建造者把佛教的思想內涵重點體現在塔座和塔身上,以精美繁褥的磚雕以飾佛塔莊嚴,特別是佔塔體三分之一左右的塔身,成為全塔的精華所在。與唐塔比較,遼塔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塔身上都增加了佛像的雕刻,這既是遼塔最大的特色,更是佛教思想集中體現之處。

塔灣舍利塔位於瀋陽城西北8公里的高崗上,崗下有河水流過,塔借山勢流水,顯得愈加俏美。“一灣塔影水流春,寒食煙生樹樹新。疑是雨餘青到眼,十三山色慾留人”就是對這裡的寫照,“塔灣夕照”也成了清代盛京八景之一。隨之,這座遼塔也被人們喚作“塔灣舍利塔”、“塔灣塔”。

塔灣舍利塔,是今天瀋陽市內唯一的遼代建築,更是瀋陽市內最古老的建築。塔灣舍利塔是瀋陽的交通方便,乘209、242、205、228路公共汽車在塔灣下車,往北不用走多遠就能望到土崗上的古塔了。最近新延伸到這裡的202路,更是直通塔南公園。塔灣舍利塔高34米,屬於遼代中小規模的塔,基座簡單,塔身上的佛像雕刻刀法也很簡練。

古建探微:八角十三級密簷式塔 瀋陽塔灣舍利塔

塔身

塔臺及塔身部分

塔身高6.3米,邊長3.4米。其上有磚砌普柏枋,普柏枋上為磚雕鋪作,鋪作為雙杪五鋪作計心造,轉角鋪作出角華拱,角華拱兩側出正華拱,泥道慢拱與瓜子拱做成同體構件,與泥道拱以散鬥相隔,第二跳華拱上施耍頭與替木相交,通簷使用替木,替木上承撩風摶,摶上承簷椽。耍頭有兩種,批竹形和螞蚱頭形,華拱短小,外挑尺寸小,致使華拱與瓜子拱、泥道拱幾乎處於一個平面。塔身轉角處砌有圓形倚柱,面塔身每面闢有拱門式佛龕,龕高1.32米,寬0.95米,進深0.25米。內置坐佛一尊,在東、南、西、北四正面在佛龕兩側,各立一浮雕脅侍菩薩,在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隅面佛龕兩側,各立一浮雕脅侍羅漢,脅侍高約1.1米。脅侍和佛龕拱楣之上,有鑲砌的寶蓋、飛天磚雕。在佛龕寶蓋之上,為嵌入磚塔的榜題,榜題楷書佛名,南為寶生佛、西南為等觀佛、西為平等佛、西北為惠華佛、北為大慈佛、東北為普濟佛、東為慈悲佛、東南為阿閦佛。塔身各面佛像、飛天、寶蓋造型基本一致。

密簷十三層,高17.85米,每層高約1.4 米,每層簷通過4皮疊澀磚挑簷,再用3皮反疊磚收簷,簷上仿筒、板瓦形狀的連體青磚,每層簷間束腰為5皮磚。在第十二層、十三層間南面簷壁正中,鑲砌長方形石額一塊,長1米,高0.4米,黃色砂岩質,因多年風雨剝蝕,中部成凹狀,已無任何文字。在第十層簷壁南面的正中嵌有長方形鐵質鏤孔通風蓖板。

塔剎部分

塔剎高6. 2米,由露盤、大瓣仰蓮、寶瓶式覆缽、寶珠、鐵剎杆及八根鐵風浪索等組成,其中寶瓶式覆缽內設一龕,龕門面南,呈長方形,外有鐵門,兩扇對開,高60釐米,寬40釐米,厚0. 5釐米鐵門上半部為鏤孔的“卐”字形門櫺,中部鉚有門鼻。龕室高60釐米,寬50釐米,進深50釐米,內置香爐一個。

“塔灣夕照”是著名的瀋陽八景之一。清代詩人百齡有《瀋陽道中作》詩云:“塔灣塔影水流春,寒食煙生樹樹新;好是雨餘青到眼,十里山色慾留人”,就是寫的舍利塔和塔灣一帶美麗景色。塔於1998年12月被公佈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晉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