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開啟“腦計劃”,要在腦科學領域“趕英超美”

據第一財經9月17日報道,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表示,中國“腦計劃”(腦科學研究計劃)計劃今年年底推出,投資規模將與美國“腦計劃”相當。

其實2013年4月2日,美國白宮已經正式公佈一項被認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的腦科學研究計劃(以下簡稱"腦計劃"),以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製腦活動全圖,針對無法治癒的大腦疾病開發新療法。這項計劃有三大特點,即通過公私合作的方式完成,潛在影響力深遠,同時面臨艱鉅挑戰。

中國“腦計劃”經過三年多醞釀,已經作為重大科技項目被列入“十三五”規劃。早在2015年,中國科學家就對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在中國“一體兩翼”的部署達成初步共識。所謂“一體”,就是以闡釋人類認知的神經基礎(認識腦)為主體和核心;“兩翼”是指腦重大疾病的研究及通過計算和系統模擬推進人工智能的研究。

對人類而言,大腦的複雜程度及發揮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器官無法比擬的,它對各年齡層的人都至關重要。理解人腦的運行機制不但有助於帕金森氏症、阿爾茨海默氏症等腦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可揭示人腦的高能效、高可靠性之謎,對人工智能研發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它還有助於破譯人機界面智能化的世紀難題,開發全新的信息處理系統。鑑於此,腦科學被髮達國家視為科研領域"皇冠上的明珠",並得以蓬勃發展,成為近20年來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美國國會曾將20世紀的最後10年命名為"腦的10年",日本製定了"腦科學時代"計劃,德國、英國、瑞士等也不甘落後,推出了本國的神經科學研究計劃。

面對腦科學這一人類科學的高峰,誰能率先登頂,不但可以收穫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更有望在科學創新上獨領風騷。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腦計劃的出臺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中國將開啟“腦計劃”,要在腦科學領域“趕英超美”

歐美佔得先機

2013年以來,美國與歐盟均啟動了面向未來的“腦計劃”,以期佔得先機。中科院上海神經所黨委副書記王佐仁曾援引北大生科院饒毅教授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國家每年投入神經科學研究的資金是50億美元,中國是2億美元,只有美國的4%。王佐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還沒算美國私人基金投給科研的錢,如果加上,差距更大。”

歐盟“腦計劃”有百餘所歐洲院校和研究中心參與,項目為期10年,歐盟委員會和參與國將提供近12億歐元經費。計劃分為三個重要階段,分別是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的“快速啟動”階段,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的“運作階段”,以及最後3年的“穩定階段”。在快速啟動階段中,已如期完成了6個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平臺的搭建工作,使各國科學家能夠對大腦研究數據進行共享、編譯和模擬。
中國將開啟“腦計劃”,要在腦科學領域“趕英超美”

腦計劃在中國

早在 2015 年,研究人員就已經在此領域達成了共識。去年,“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還被“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為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之一,作為“科技創新 2030 重大項目”的四個試點之一進入了編制項目實施階段。

蒲慕明表示,雖然“腦計劃”的具體細節還未確定,但政府會投入巨資,民營資本也有望參與,總投資規模“將與美國‘腦計劃”相當”。

相比美歐之下,中國就稍微有些落後了。不僅投入的經費要遠低於歐美國家,在人才儲備、參與機構數量方面,也是略遜一籌。

因此,中國“腦計劃”在今年底的正式落地,可以說是迫在眉睫了。

這也是科學發展和人類生存的需要。一方面,隨著近幾十年腦科學發展速度的加快,包括在神經網絡在內的新技術不斷湧入,將該領域的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另一方面,包括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病、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等在內的腦部重大疾病仍在困擾著人類的生活,急需更加先進的技術來解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