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設計 小說 戀愛 高明 佛教 明天會更好651011 2019-08-29
"

說命運,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到,曾以為的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做的選擇。

既然都是自己的選擇,那我們這一生就像活生生地在給自己寫自傳。只是在還沒展開之前,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提前認識它,從而塑造出自己想要的自傳。

認識你的自傳

有幾個方法,幫你提前認識到自己的自傳:

第一個是,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想象你去世後,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簡練的話來概括你的人生,那麼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出現什麼字呢?

"

說命運,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到,曾以為的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做的選擇。

既然都是自己的選擇,那我們這一生就像活生生地在給自己寫自傳。只是在還沒展開之前,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提前認識它,從而塑造出自己想要的自傳。

認識你的自傳

有幾個方法,幫你提前認識到自己的自傳:

第一個是,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想象你去世後,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簡練的話來概括你的人生,那麼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出現什麼字呢?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這是歐文亞隆發展出的一種治療方法,武老師,做過很多次練習,每次都是這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這句話刺激到了他,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會感覺自己的一生,實在太失敗了,寫再多書,再深刻的洞察人心,影響力再大,這份墓誌銘所揭示的人生,不還是蒼白無力的嗎?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是,《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的那句: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一次,他活過,寫過,愛過。

喜歡這句話,是因為他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認識自己,希望活出真實的自己。之前一直強調“一切皆自傳”。武老師在無情地解剖中國式好人,他的活力一直匱乏,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好人。

最適合中國式好人的墓誌銘是:這是一個好人,一輩子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他乾枯至死。武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墓誌銘,也不想要那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所以在意識到這不是內心希望的“自傳”後,在2015年底,墓誌銘終於有了改變變成了:他跳入過深淵,他安全返回,他品嚐到了生命。

"

說命運,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到,曾以為的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做的選擇。

既然都是自己的選擇,那我們這一生就像活生生地在給自己寫自傳。只是在還沒展開之前,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提前認識它,從而塑造出自己想要的自傳。

認識你的自傳

有幾個方法,幫你提前認識到自己的自傳:

第一個是,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想象你去世後,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簡練的話來概括你的人生,那麼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出現什麼字呢?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這是歐文亞隆發展出的一種治療方法,武老師,做過很多次練習,每次都是這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這句話刺激到了他,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會感覺自己的一生,實在太失敗了,寫再多書,再深刻的洞察人心,影響力再大,這份墓誌銘所揭示的人生,不還是蒼白無力的嗎?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是,《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的那句: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一次,他活過,寫過,愛過。

喜歡這句話,是因為他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認識自己,希望活出真實的自己。之前一直強調“一切皆自傳”。武老師在無情地解剖中國式好人,他的活力一直匱乏,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好人。

最適合中國式好人的墓誌銘是:這是一個好人,一輩子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他乾枯至死。武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墓誌銘,也不想要那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所以在意識到這不是內心希望的“自傳”後,在2015年底,墓誌銘終於有了改變變成了:他跳入過深淵,他安全返回,他品嚐到了生命。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設想自己的墓誌銘,幫助自己瞭解“自傳”的方法。如果還想更細緻地瞭解,這裡分享一個技巧:

首先會問來訪者,他記憶中最早的那件事,或者細節。

其次會再問來訪者,他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或者細節。

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一個人記憶最早的事,或者最深的事,都是他的生命隱喻,其實這個生命隱喻,也包括你印象最深刻的夢,或者一直在做的夢,不過要了解自己的夢,需要有精神分析的功底。

觀察你的人生腳本

前文提到的女企業家,其中有個關鍵細節,一下子就能看透她的整個人生。她諮詢時是三十五六歲,這個故事就是她的一個人生腳本。

你記憶中最深刻的事,就是你的生命隱喻,如果看不破這個隱喻,你的生命就會一直在打轉。

"

說命運,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到,曾以為的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做的選擇。

既然都是自己的選擇,那我們這一生就像活生生地在給自己寫自傳。只是在還沒展開之前,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提前認識它,從而塑造出自己想要的自傳。

認識你的自傳

有幾個方法,幫你提前認識到自己的自傳:

第一個是,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想象你去世後,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簡練的話來概括你的人生,那麼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出現什麼字呢?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這是歐文亞隆發展出的一種治療方法,武老師,做過很多次練習,每次都是這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這句話刺激到了他,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會感覺自己的一生,實在太失敗了,寫再多書,再深刻的洞察人心,影響力再大,這份墓誌銘所揭示的人生,不還是蒼白無力的嗎?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是,《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的那句: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一次,他活過,寫過,愛過。

喜歡這句話,是因為他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認識自己,希望活出真實的自己。之前一直強調“一切皆自傳”。武老師在無情地解剖中國式好人,他的活力一直匱乏,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好人。

最適合中國式好人的墓誌銘是:這是一個好人,一輩子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他乾枯至死。武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墓誌銘,也不想要那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所以在意識到這不是內心希望的“自傳”後,在2015年底,墓誌銘終於有了改變變成了:他跳入過深淵,他安全返回,他品嚐到了生命。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設想自己的墓誌銘,幫助自己瞭解“自傳”的方法。如果還想更細緻地瞭解,這裡分享一個技巧:

首先會問來訪者,他記憶中最早的那件事,或者細節。

其次會再問來訪者,他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或者細節。

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一個人記憶最早的事,或者最深的事,都是他的生命隱喻,其實這個生命隱喻,也包括你印象最深刻的夢,或者一直在做的夢,不過要了解自己的夢,需要有精神分析的功底。

觀察你的人生腳本

前文提到的女企業家,其中有個關鍵細節,一下子就能看透她的整個人生。她諮詢時是三十五六歲,這個故事就是她的一個人生腳本。

你記憶中最深刻的事,就是你的生命隱喻,如果看不破這個隱喻,你的生命就會一直在打轉。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在這個認識自傳的方法中,關鍵的不是事情,而是在這個事裡,你的情緒情感,還有你因為整件事發出的心念。

這個心念是一個強大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把你的生命朝這個方向推動,於是演化成了你的人生。

那件記憶最早、最深刻的事,除非完整地記得,而且飽含濃烈的情緒情感,才能清晰地回想起當時的心念。

關於記憶,我們可能會遺忘掉理性的事實信息和其中的感受,所以難以清晰地去了解自己的生命隱喻。

但是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觀察自己的人生腳本。完整地觀察一個對你來說重要的生命事件,觀察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留意這中間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重要感受和心念。

最佳的觀察對象是一段重要的關係,特別是戀愛關係,或者一段重要的事業。

比如戀愛關係,它是怎麼開始的?怎麼發展的?怎麼高潮?怎麼結束?結束後的尾聲是什麼?你和對方的關係又會怎麼發展?留意整個過程中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感受和心念。

"

說命運,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到,曾以為的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做的選擇。

既然都是自己的選擇,那我們這一生就像活生生地在給自己寫自傳。只是在還沒展開之前,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提前認識它,從而塑造出自己想要的自傳。

認識你的自傳

有幾個方法,幫你提前認識到自己的自傳:

第一個是,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想象你去世後,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簡練的話來概括你的人生,那麼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出現什麼字呢?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這是歐文亞隆發展出的一種治療方法,武老師,做過很多次練習,每次都是這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這句話刺激到了他,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會感覺自己的一生,實在太失敗了,寫再多書,再深刻的洞察人心,影響力再大,這份墓誌銘所揭示的人生,不還是蒼白無力的嗎?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是,《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的那句: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一次,他活過,寫過,愛過。

喜歡這句話,是因為他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認識自己,希望活出真實的自己。之前一直強調“一切皆自傳”。武老師在無情地解剖中國式好人,他的活力一直匱乏,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好人。

最適合中國式好人的墓誌銘是:這是一個好人,一輩子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他乾枯至死。武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墓誌銘,也不想要那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所以在意識到這不是內心希望的“自傳”後,在2015年底,墓誌銘終於有了改變變成了:他跳入過深淵,他安全返回,他品嚐到了生命。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設想自己的墓誌銘,幫助自己瞭解“自傳”的方法。如果還想更細緻地瞭解,這裡分享一個技巧:

首先會問來訪者,他記憶中最早的那件事,或者細節。

其次會再問來訪者,他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或者細節。

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一個人記憶最早的事,或者最深的事,都是他的生命隱喻,其實這個生命隱喻,也包括你印象最深刻的夢,或者一直在做的夢,不過要了解自己的夢,需要有精神分析的功底。

觀察你的人生腳本

前文提到的女企業家,其中有個關鍵細節,一下子就能看透她的整個人生。她諮詢時是三十五六歲,這個故事就是她的一個人生腳本。

你記憶中最深刻的事,就是你的生命隱喻,如果看不破這個隱喻,你的生命就會一直在打轉。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在這個認識自傳的方法中,關鍵的不是事情,而是在這個事裡,你的情緒情感,還有你因為整件事發出的心念。

這個心念是一個強大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把你的生命朝這個方向推動,於是演化成了你的人生。

那件記憶最早、最深刻的事,除非完整地記得,而且飽含濃烈的情緒情感,才能清晰地回想起當時的心念。

關於記憶,我們可能會遺忘掉理性的事實信息和其中的感受,所以難以清晰地去了解自己的生命隱喻。

但是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觀察自己的人生腳本。完整地觀察一個對你來說重要的生命事件,觀察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留意這中間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重要感受和心念。

最佳的觀察對象是一段重要的關係,特別是戀愛關係,或者一段重要的事業。

比如戀愛關係,它是怎麼開始的?怎麼發展的?怎麼高潮?怎麼結束?結束後的尾聲是什麼?你和對方的關係又會怎麼發展?留意整個過程中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感受和心念。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特別是關係結束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心念來。佛教說,臨死前會像過電影一樣,把整個人生回憶一遍,最後會生出一個重要的心念,這就是人下一世的使命。

觀察這份關係結束時,你的心念,會影響到下一次的戀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作家,根據自己的戀愛,寫一部什麼樣的小說呢?

人會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就像一個輪迴,所以通過截取一段完整的關係發展過程,觀察它從出生到死亡,就相當於完整地觀察一次我們的人生腳本。

如果你細緻地觀察了一段關係的發展歷程,再去看其他關係的發展歷程,也許會被震驚到,他們竟是如此相似。

在事業方面也是這樣,通過完整地觀察,會看到自己的人生腳本。

記得加爾韋說的兩個自我嗎?自我1就是頭腦和意識層面的我;自我2是身體和潛意識層面的我。自我1的語言是文字,自我2的語言是圖像。

只有來自自我2層面的心念,也就是那些圖像式的,痛和愛,憎恨和憧憬,才能生出真正的外在圖景來。

"

說命運,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到,曾以為的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做的選擇。

既然都是自己的選擇,那我們這一生就像活生生地在給自己寫自傳。只是在還沒展開之前,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提前認識它,從而塑造出自己想要的自傳。

認識你的自傳

有幾個方法,幫你提前認識到自己的自傳:

第一個是,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想象你去世後,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簡練的話來概括你的人生,那麼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出現什麼字呢?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這是歐文亞隆發展出的一種治療方法,武老師,做過很多次練習,每次都是這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這句話刺激到了他,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會感覺自己的一生,實在太失敗了,寫再多書,再深刻的洞察人心,影響力再大,這份墓誌銘所揭示的人生,不還是蒼白無力的嗎?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是,《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的那句: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一次,他活過,寫過,愛過。

喜歡這句話,是因為他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認識自己,希望活出真實的自己。之前一直強調“一切皆自傳”。武老師在無情地解剖中國式好人,他的活力一直匱乏,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好人。

最適合中國式好人的墓誌銘是:這是一個好人,一輩子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他乾枯至死。武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墓誌銘,也不想要那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所以在意識到這不是內心希望的“自傳”後,在2015年底,墓誌銘終於有了改變變成了:他跳入過深淵,他安全返回,他品嚐到了生命。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設想自己的墓誌銘,幫助自己瞭解“自傳”的方法。如果還想更細緻地瞭解,這裡分享一個技巧:

首先會問來訪者,他記憶中最早的那件事,或者細節。

其次會再問來訪者,他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或者細節。

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一個人記憶最早的事,或者最深的事,都是他的生命隱喻,其實這個生命隱喻,也包括你印象最深刻的夢,或者一直在做的夢,不過要了解自己的夢,需要有精神分析的功底。

觀察你的人生腳本

前文提到的女企業家,其中有個關鍵細節,一下子就能看透她的整個人生。她諮詢時是三十五六歲,這個故事就是她的一個人生腳本。

你記憶中最深刻的事,就是你的生命隱喻,如果看不破這個隱喻,你的生命就會一直在打轉。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在這個認識自傳的方法中,關鍵的不是事情,而是在這個事裡,你的情緒情感,還有你因為整件事發出的心念。

這個心念是一個強大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把你的生命朝這個方向推動,於是演化成了你的人生。

那件記憶最早、最深刻的事,除非完整地記得,而且飽含濃烈的情緒情感,才能清晰地回想起當時的心念。

關於記憶,我們可能會遺忘掉理性的事實信息和其中的感受,所以難以清晰地去了解自己的生命隱喻。

但是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觀察自己的人生腳本。完整地觀察一個對你來說重要的生命事件,觀察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留意這中間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重要感受和心念。

最佳的觀察對象是一段重要的關係,特別是戀愛關係,或者一段重要的事業。

比如戀愛關係,它是怎麼開始的?怎麼發展的?怎麼高潮?怎麼結束?結束後的尾聲是什麼?你和對方的關係又會怎麼發展?留意整個過程中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感受和心念。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特別是關係結束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心念來。佛教說,臨死前會像過電影一樣,把整個人生回憶一遍,最後會生出一個重要的心念,這就是人下一世的使命。

觀察這份關係結束時,你的心念,會影響到下一次的戀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作家,根據自己的戀愛,寫一部什麼樣的小說呢?

人會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就像一個輪迴,所以通過截取一段完整的關係發展過程,觀察它從出生到死亡,就相當於完整地觀察一次我們的人生腳本。

如果你細緻地觀察了一段關係的發展歷程,再去看其他關係的發展歷程,也許會被震驚到,他們竟是如此相似。

在事業方面也是這樣,通過完整地觀察,會看到自己的人生腳本。

記得加爾韋說的兩個自我嗎?自我1就是頭腦和意識層面的我;自我2是身體和潛意識層面的我。自我1的語言是文字,自我2的語言是圖像。

只有來自自我2層面的心念,也就是那些圖像式的,痛和愛,憎恨和憧憬,才能生出真正的外在圖景來。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所以可以問問自己:你憧憬著什麼樣的生活?如果不是寫文字性的小說,而是為自己拍一部電影,你要身處其中是絕對的主角,那你會呈現什麼樣的畫面?重點是你得想想你在這個畫面中的感覺對嗎?

如果你真的身心一致地勾勒了新的人生圖景,那麼它可能會成為你新的自傳。這時候你就不是在重複你童年的人生腳本,而是成為你自己命運的主人。

總結

第一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

第二認識你記憶中最早、最深的事件或細節;

第三,完整地觀察一段關係或事業,回想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以及你在其中的感受和心念;

第四,意識和頭腦層面的語言,構不成心念,心念都是潛意識和身體層面發起的,並且是圖像式的。

"

說命運,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到,曾以為的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做的選擇。

既然都是自己的選擇,那我們這一生就像活生生地在給自己寫自傳。只是在還沒展開之前,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提前認識它,從而塑造出自己想要的自傳。

認識你的自傳

有幾個方法,幫你提前認識到自己的自傳:

第一個是,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想象你去世後,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簡練的話來概括你的人生,那麼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出現什麼字呢?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這是歐文亞隆發展出的一種治療方法,武老師,做過很多次練習,每次都是這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這句話刺激到了他,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會感覺自己的一生,實在太失敗了,寫再多書,再深刻的洞察人心,影響力再大,這份墓誌銘所揭示的人生,不還是蒼白無力的嗎?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是,《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的那句: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一次,他活過,寫過,愛過。

喜歡這句話,是因為他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認識自己,希望活出真實的自己。之前一直強調“一切皆自傳”。武老師在無情地解剖中國式好人,他的活力一直匱乏,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好人。

最適合中國式好人的墓誌銘是:這是一個好人,一輩子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他乾枯至死。武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墓誌銘,也不想要那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所以在意識到這不是內心希望的“自傳”後,在2015年底,墓誌銘終於有了改變變成了:他跳入過深淵,他安全返回,他品嚐到了生命。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設想自己的墓誌銘,幫助自己瞭解“自傳”的方法。如果還想更細緻地瞭解,這裡分享一個技巧:

首先會問來訪者,他記憶中最早的那件事,或者細節。

其次會再問來訪者,他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或者細節。

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一個人記憶最早的事,或者最深的事,都是他的生命隱喻,其實這個生命隱喻,也包括你印象最深刻的夢,或者一直在做的夢,不過要了解自己的夢,需要有精神分析的功底。

觀察你的人生腳本

前文提到的女企業家,其中有個關鍵細節,一下子就能看透她的整個人生。她諮詢時是三十五六歲,這個故事就是她的一個人生腳本。

你記憶中最深刻的事,就是你的生命隱喻,如果看不破這個隱喻,你的生命就會一直在打轉。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在這個認識自傳的方法中,關鍵的不是事情,而是在這個事裡,你的情緒情感,還有你因為整件事發出的心念。

這個心念是一個強大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把你的生命朝這個方向推動,於是演化成了你的人生。

那件記憶最早、最深刻的事,除非完整地記得,而且飽含濃烈的情緒情感,才能清晰地回想起當時的心念。

關於記憶,我們可能會遺忘掉理性的事實信息和其中的感受,所以難以清晰地去了解自己的生命隱喻。

但是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觀察自己的人生腳本。完整地觀察一個對你來說重要的生命事件,觀察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留意這中間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重要感受和心念。

最佳的觀察對象是一段重要的關係,特別是戀愛關係,或者一段重要的事業。

比如戀愛關係,它是怎麼開始的?怎麼發展的?怎麼高潮?怎麼結束?結束後的尾聲是什麼?你和對方的關係又會怎麼發展?留意整個過程中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感受和心念。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特別是關係結束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心念來。佛教說,臨死前會像過電影一樣,把整個人生回憶一遍,最後會生出一個重要的心念,這就是人下一世的使命。

觀察這份關係結束時,你的心念,會影響到下一次的戀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作家,根據自己的戀愛,寫一部什麼樣的小說呢?

人會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就像一個輪迴,所以通過截取一段完整的關係發展過程,觀察它從出生到死亡,就相當於完整地觀察一次我們的人生腳本。

如果你細緻地觀察了一段關係的發展歷程,再去看其他關係的發展歷程,也許會被震驚到,他們竟是如此相似。

在事業方面也是這樣,通過完整地觀察,會看到自己的人生腳本。

記得加爾韋說的兩個自我嗎?自我1就是頭腦和意識層面的我;自我2是身體和潛意識層面的我。自我1的語言是文字,自我2的語言是圖像。

只有來自自我2層面的心念,也就是那些圖像式的,痛和愛,憎恨和憧憬,才能生出真正的外在圖景來。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所以可以問問自己:你憧憬著什麼樣的生活?如果不是寫文字性的小說,而是為自己拍一部電影,你要身處其中是絕對的主角,那你會呈現什麼樣的畫面?重點是你得想想你在這個畫面中的感覺對嗎?

如果你真的身心一致地勾勒了新的人生圖景,那麼它可能會成為你新的自傳。這時候你就不是在重複你童年的人生腳本,而是成為你自己命運的主人。

總結

第一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

第二認識你記憶中最早、最深的事件或細節;

第三,完整地觀察一段關係或事業,回想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以及你在其中的感受和心念;

第四,意識和頭腦層面的語言,構不成心念,心念都是潛意識和身體層面發起的,並且是圖像式的。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思考

關於這個墓誌銘,我其實在去年4月份寫過一個類似的東西叫訃告。想到訃告,我第一反應是我的名下財產應該怎麼劃分?我的花唄誰來繼承?可見我真的是一個俗人。

我驚訝的發現,已經想成為作家了。清晰的寫明瞭我的生卒時間,還有職業,想成為的人。有了心理醫生這個方向,希望自己可以做慈善。

看到這篇文章,就感覺像在跟一年前的自己對話。一個更活潑、開朗、樂觀的自己,感覺五味雜陳,是什麼讓我從那個樣子走到這個樣子呢?

原來那個時候我挺可愛的,為啥現在不可愛了呢?可能是更加圓滑世故了。更多的經歷,更深刻的神經迴路,但更多的是看到一年後的成長,挺驚訝的。

如果現在讓我想自己的墓誌銘,那可能是:我來過,我愛過。只是我認為墓誌銘這東西需要每年更新一次,等到真正死了,挑一條最好的寫上去。哈哈哈哈

憧憬什麼樣的生活:財務自由,不用每天為衣食住行發愁。如果拍成電影,自己身處其中是主角,會呈現什麼樣的畫面?

"

說命運,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到,曾以為的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做的選擇。

既然都是自己的選擇,那我們這一生就像活生生地在給自己寫自傳。只是在還沒展開之前,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提前認識它,從而塑造出自己想要的自傳。

認識你的自傳

有幾個方法,幫你提前認識到自己的自傳:

第一個是,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想象你去世後,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簡練的話來概括你的人生,那麼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出現什麼字呢?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這是歐文亞隆發展出的一種治療方法,武老師,做過很多次練習,每次都是這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這句話刺激到了他,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會感覺自己的一生,實在太失敗了,寫再多書,再深刻的洞察人心,影響力再大,這份墓誌銘所揭示的人生,不還是蒼白無力的嗎?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是,《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的那句: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一次,他活過,寫過,愛過。

喜歡這句話,是因為他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認識自己,希望活出真實的自己。之前一直強調“一切皆自傳”。武老師在無情地解剖中國式好人,他的活力一直匱乏,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好人。

最適合中國式好人的墓誌銘是:這是一個好人,一輩子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他乾枯至死。武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墓誌銘,也不想要那句:這是一個高明的旁觀者。

所以在意識到這不是內心希望的“自傳”後,在2015年底,墓誌銘終於有了改變變成了:他跳入過深淵,他安全返回,他品嚐到了生命。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設想自己的墓誌銘,幫助自己瞭解“自傳”的方法。如果還想更細緻地瞭解,這裡分享一個技巧:

首先會問來訪者,他記憶中最早的那件事,或者細節。

其次會再問來訪者,他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或者細節。

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一個人記憶最早的事,或者最深的事,都是他的生命隱喻,其實這個生命隱喻,也包括你印象最深刻的夢,或者一直在做的夢,不過要了解自己的夢,需要有精神分析的功底。

觀察你的人生腳本

前文提到的女企業家,其中有個關鍵細節,一下子就能看透她的整個人生。她諮詢時是三十五六歲,這個故事就是她的一個人生腳本。

你記憶中最深刻的事,就是你的生命隱喻,如果看不破這個隱喻,你的生命就會一直在打轉。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在這個認識自傳的方法中,關鍵的不是事情,而是在這個事裡,你的情緒情感,還有你因為整件事發出的心念。

這個心念是一個強大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把你的生命朝這個方向推動,於是演化成了你的人生。

那件記憶最早、最深刻的事,除非完整地記得,而且飽含濃烈的情緒情感,才能清晰地回想起當時的心念。

關於記憶,我們可能會遺忘掉理性的事實信息和其中的感受,所以難以清晰地去了解自己的生命隱喻。

但是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觀察自己的人生腳本。完整地觀察一個對你來說重要的生命事件,觀察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留意這中間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重要感受和心念。

最佳的觀察對象是一段重要的關係,特別是戀愛關係,或者一段重要的事業。

比如戀愛關係,它是怎麼開始的?怎麼發展的?怎麼高潮?怎麼結束?結束後的尾聲是什麼?你和對方的關係又會怎麼發展?留意整個過程中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感受和心念。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特別是關係結束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心念來。佛教說,臨死前會像過電影一樣,把整個人生回憶一遍,最後會生出一個重要的心念,這就是人下一世的使命。

觀察這份關係結束時,你的心念,會影響到下一次的戀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作家,根據自己的戀愛,寫一部什麼樣的小說呢?

人會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就像一個輪迴,所以通過截取一段完整的關係發展過程,觀察它從出生到死亡,就相當於完整地觀察一次我們的人生腳本。

如果你細緻地觀察了一段關係的發展歷程,再去看其他關係的發展歷程,也許會被震驚到,他們竟是如此相似。

在事業方面也是這樣,通過完整地觀察,會看到自己的人生腳本。

記得加爾韋說的兩個自我嗎?自我1就是頭腦和意識層面的我;自我2是身體和潛意識層面的我。自我1的語言是文字,自我2的語言是圖像。

只有來自自我2層面的心念,也就是那些圖像式的,痛和愛,憎恨和憧憬,才能生出真正的外在圖景來。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所以可以問問自己:你憧憬著什麼樣的生活?如果不是寫文字性的小說,而是為自己拍一部電影,你要身處其中是絕對的主角,那你會呈現什麼樣的畫面?重點是你得想想你在這個畫面中的感覺對嗎?

如果你真的身心一致地勾勒了新的人生圖景,那麼它可能會成為你新的自傳。這時候你就不是在重複你童年的人生腳本,而是成為你自己命運的主人。

總結

第一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

第二認識你記憶中最早、最深的事件或細節;

第三,完整地觀察一段關係或事業,回想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以及你在其中的感受和心念;

第四,意識和頭腦層面的語言,構不成心念,心念都是潛意識和身體層面發起的,並且是圖像式的。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思考

關於這個墓誌銘,我其實在去年4月份寫過一個類似的東西叫訃告。想到訃告,我第一反應是我的名下財產應該怎麼劃分?我的花唄誰來繼承?可見我真的是一個俗人。

我驚訝的發現,已經想成為作家了。清晰的寫明瞭我的生卒時間,還有職業,想成為的人。有了心理醫生這個方向,希望自己可以做慈善。

看到這篇文章,就感覺像在跟一年前的自己對話。一個更活潑、開朗、樂觀的自己,感覺五味雜陳,是什麼讓我從那個樣子走到這個樣子呢?

原來那個時候我挺可愛的,為啥現在不可愛了呢?可能是更加圓滑世故了。更多的經歷,更深刻的神經迴路,但更多的是看到一年後的成長,挺驚訝的。

如果現在讓我想自己的墓誌銘,那可能是:我來過,我愛過。只是我認為墓誌銘這東西需要每年更新一次,等到真正死了,挑一條最好的寫上去。哈哈哈哈

憧憬什麼樣的生活:財務自由,不用每天為衣食住行發愁。如果拍成電影,自己身處其中是主角,會呈現什麼樣的畫面?

如果可以設計,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傳?

畫面可能就是:我沉浸在工作之中,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也就是我在享受工作。工作時間四五個小時,就足夠支付我的開銷。

有更多的時間娛樂,看電影,看小說,打高爾夫,休息,睡眠充足不用早起。身邊有愛人,互相扶持,互相成就。在這個畫面中,自己的感覺,對嗎?對,我喜歡這種有錢、有閒的生活。

看到有個留言,說想成為尤物,魅力四射,萬人寵愛,只要眼神兒一動,就有無數選擇,簡直不要太開心。

謝謝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於這篇文章的內容,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嗎?歡迎和我一起探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