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 如何申請救助

社會保險 社會 西安商網 2017-05-23

19日,記者從省民政廳瞭解到,《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正式公佈,特困人員認定的標準究竟是什麼?申請的程序如何?供養的形式有哪些?針對《意見》中的內容,陝西省減災委辦公室主任董亞明進行了詳細介紹。

哪些人屬於特困人員如何申請救助

“全省特困人員有16.1萬人,《實施意見》對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對象範圍作了明確。”董亞明介紹,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法定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根據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未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以及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一級的肢體殘疾人可以認定為無勞動能力。

董亞明介紹,《實施意見》對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申請、審核、審批程序進行了全面細化和規範。申請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由本人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按規定提交相關材料,書面說明勞動能力、生活來源以及贍養、撫養、扶養情況。本人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委託村(居)民委員會或他人代為提出申請。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居)民委員會要及時瞭解掌握轄區居民的生活情況,發現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人員,應告知其救助供養政策,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等無法自主申請的,要主動幫助其申請。

從生活用品到喪葬事宜都是救助供養內容

“提供基本生活條件、提供疾病治療、辦理喪葬事宜等,這些都是救助供養包括的內容。”董亞明說,比如,基本生活條件包括供給糧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裝、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錢。可以通過發放實物或者現金的方式予以保障。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間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務。

提供疾病治療。全額資助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起付線向特困人員降低50%,住院報銷比例提高5%。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規定支付後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養經費予以支持。

特困人員死亡後的喪葬事宜,集中供養的由供養服務機構辦理,分散供養的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委託村(居)民委員會或者其親屬辦理。喪葬費用按當地1年基本生活費用標準計發,從救助供養經費中支出。

此外,對符合規定標準的住房困難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通過配租公共租賃住房、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等方式給予住房救助。對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學的特困人員,給予教育救助;對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階段就學的特困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教育救助。

基本生活救助不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

據介紹,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包括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基本生活標準應滿足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所需,可參照上年度當地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低保標準的一定比例確定,原則上不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照料護理標準按照差異化服務的原則,依據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評估結果和服務需求,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分檔制定,一般可分為三檔,原則上全自理特困人員每月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0%,半護理特困人員每月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5%,全護理特困人員每月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25%。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形式分為在家分散供養和當地的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鼓勵其在家分散供養;完全或者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則上實行集中供養。對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經本人同意,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可委託其親友或村(居)民委員會、供養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提供日常看護、生活照料、住院陪護等服務,並簽訂委託照料服務協議。有條件的地方,可為分散供養對象提供社區日間照料服務。來源:西安新聞網(記者關穎魏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