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太鮮炸“油饃” 只賣5毛20年沒漲價
7旬老太鮮炸“油饃” 只賣5毛20年沒漲價
7旬老太鮮炸“油饃” 只賣5毛20年沒漲價
7旬老太鮮炸“油饃” 只賣5毛20年沒漲價
7旬老太鮮炸“油饃” 只賣5毛20年沒漲價
7旬老太鮮炸“油饃” 只賣5毛20年沒漲價
7旬老太鮮炸“油饃” 只賣5毛20年沒漲價
河洛鄉村
1/6 70歲的王大媽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用揹簍裝好用於油炸的爐子和木材,走一個小時多的山路,從十幾裡外的家來到鎮上賣小吃,老人到達鎮上的時間通常是6點半左右,生火熱油,她要在2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賣掉一桶面炸出的“油饃”,不然原料就不新鮮了。
2/6 物件飛漲的年代,老人卻無比的固執,一個油饃賣5毛錢的價格,老人20年沒有漲價。”原材料沒有漲價,我也沒有漲價的必要,每天還是收入這麼多,大家都來買我的油饃,算是對我的支持,我不能辜負了鄉親的信任。“老人說,現在每天收入幾十元已經很滿足。
3/6 老人炸的油饃原料都是自家的石磨磨出來的,自家收穫的洋芋切成片晒乾後,放到碾盤上,每年能磨出幾百斤的洋芋粉。每天就是賣半桶洋芋面,和麵的時候,放點蔥花或韭菜,看起來讓人更有食慾,這種油饃,他們也叫洋芋粑粑。
4/6 為了讓油饃能成型,老人做了個特製的磨具,把稀糊糊的面放到磨具後,連磨具一併放到油裡炸,這是定型,需要3秒左右的時間,隨後就自動脫離,開始進行下一個。
5/6 炸油饃對火候的掌握也非常的重要,老人專門去山裡劈的柏樹木柴,這種木材沒有濃煙,火也很旺,如果控制不好翻轉的時間,炸老了就太焦脆,反而不好吃。“吃洋芋粑粑就是吃的那個黏糊勁!”,老人道出了做油饃的祕訣。
6/6 兩個多小時,老人炸出了100多個油饃,購買者是供不應求,常常排隊,但她從來不延長售賣時間,而是等原材料用完,就收攤。好多買不到的鄉親,只好在第二天早早的到這裡排隊,等著買老人正宗的油饃。更多百姓故事,歡迎加入河洛鄉村微信公眾號(hlxiangcun)瞭解更多。
2017-08-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