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西安大學生穿漢服出行 網友說像仙女下凡
減影
1/13 近日,西安一大學校園內,幾位學生身著漢服在校園內穿行呼籲關注傳統文化。學生們的舉動引來眾多人關注,記者瞭解到,這幾位學生均來自該校的國學社,她們不僅平時在生活中痴迷於漢服,而且更是對國學情有獨鍾。
2/13 而她們對漢服的喜愛大多都源自於最初對古詩、古琴、茶道等的興趣。而之所以穿漢服出行,幾位學生表示是因為漢服作為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是漢文化的一個載體,她們希望通過展示華美的漢服,喚起更多人對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傳統文化的關注。“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作為人口眾多的漢族,我們很多現代人都忘記了自己的傳統服飾。”其中一位同學告訴記者。
3/13 幾位學生還告訴記者,她們所穿的漢服大部分都是自己省吃儉用,利用課餘時間兼職賺錢後買的,還有些飾品,則是通過查閱資料,網上看圖片、視頻,博物館看實物等來了解,然後買來原材料自己製作的,儘可能的做到對這些古人生活用品的還原。而一些禮儀,包括走路的姿態,她們都儘可能的找老師指導,或者在網上找視頻學習,堅持內外兼修,學習傳統舞蹈、練習書法、古琴等,使自己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不斷豐富。
4/13 其中一位叫張曉瑾的同學告訴記者,現在,還有很多人對漢服一知半解,甚至誤讀誤解。“我們穿漢服出行,有時候被人說是在作秀、在譁眾取寵,還有人說我們穿的是韓服、是和服。而其實韓服、和服皆源於漢服。我們有這麼華美的服飾,背後是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孕育,很多人對此的漠然和無知,讓我們覺得,有必要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去弘揚傳統文化,引起大家關注,使更多人有興趣去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
5/13 幾位學生的行為,也在網上引來眾多熱議,有網友評論:“今天日本,韓國的傳統服裝很好的流傳下來,經常會穿。尤其是重大場合作為傳統服裝,中國經歷朝代過多,歷朝歷代的服裝都不相同,導致今天的人就是想穿也不知道哪個算漢服?以哪個朝代為準呢?這個問題可以放在網上讓全球華人共同討論一下,定義一種服飾作為中國人自己傳統服裝。 ”
6/13 不過,這位網友似乎對漢服了解並不全面,馬上有網友補充:“歷朝歷代的服飾都是漢服,只是形制有所不同,各種形制所適合的場合也不同,但都是漢族的傳統服飾。”網友Omegalegend也發表評論:“好多民族都有民族服飾,如果逢年過節的可以穿漢服作為節日慶祝禮服就好了。”
7/13 當然,除了支持的聲音,還有一些網友提出質疑。“感覺有點像cosplay、有時候又像仙女下凡一般”、“不會是在作秀吧……”、“穿這個東西有什麼用?”……網友飛揚:“老祖宗好的東西應該繼承,但是大多數已經落後過時,有些人還在懷念,有什麼用?現代是要靠人不停的創新,才會有發展,人類社會才會進步。”還有一些網友說學生們是在浪費時間,不值得提倡,甚至有網友對幾位學生的行為進行謾罵。
8/13 對此,記者採訪了一位教育界人士,他表示,學生們自己工作掙錢,沒有沉迷於網絡遊戲,沒有去吃喝玩樂,能把目光聚集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上,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學校、社會和家長應該給予指導和幫助。
9/13 而對於網上各種質疑的聲音,幾位當事學生表示,她們穿漢服,練習書法、古琴,學習茶道,是發自內心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真心希望優秀的傳統文化能被更多人瞭解,至於網上的質疑,他們會繼續堅持,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10/13 通過學習茶道、古琴等,學生們不斷的豐富自己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
11/13 很多禮儀、飾品學生們都只能從網上或者資料中學習後,自己去琢磨。
12/13 通過華美漢服的展示,學生們希望引起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
13/13 鏈接: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漢朝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投稿或者爆料或者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減影”。
2017-09-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